培土生金理论的产生,可上溯到《内经》。《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已认识到咳嗽一症,不仅见于肺病,也可由肺以外的其他脏腑功能失常导致。其后,《难经·六十九难》提出的“虚则补其母”则显然包括了培土生金的内容。此法之具体运用于临床则始于仲景。其时虽尚无培土生金之称,但就批评“中工不晓相传”的《金匮要略》之有关内容,可以看出,书中已为培土生金法的临床运用奠定了基础

甘温培土生金法

《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疗肺虚损不足”,可以说是甘温培土生金法之开端。《千金方·肺虚实门》治“肺与大肠诸不足”主以小建中汤,其意与仲景无殊。李东垣亦有“脾胃一虚,肺气先绝”之说。在治法方面,东垣把仲景的温中补虚发展到健脾益气,丰富、充实了培土生金法的内容。尔后,此法逐渐得到了临床医家的重视。如明·李士材云:“虚羸而甚,食少泻多,虽喘嗽不宁,但以补脾为急……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生金,勿拘拘于保肺”(《医宗必读·虚劳》)。又薛立医案中亦屡见运用“补脾土以生肺金之法”治疗“脾土不能生肺金”所致的喘嗽案例。清代叶天士的医案中,多次论述并运用此法,如:“·····一年来,病咳而气急,脉得虚数,不是外寒束肺、内热迫肺之喘急矣。盖馁弱无以自立,短气、少气皆气机不相接续。既曰虚证,虚则补其母。黄芪建中汤”;“饮食少进,不喜饮水,痰多嗽频,是土衰不生金气。建中去怡加茯,接服四君子汤”等。从上所引,不难看出,甘温培土,其治在脾,与治胃迥别。

甘温培土生金法主要适用于脾肺气虚证。其证候特点是:既有久咳久喘,短气、少气,畏寒自汗,语音低怯,痰多清稀等肺气不足见证,又有面黄少华,肌瘦神疲,纳少便溏等脾气虚弱见证。舌淡胖而润,脉多细弱。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痰多加陈皮、半夏;兼血虚者加当归;兼畏寒自汗、盗汗者合黄芪建中汤。

甘凉培土生金法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之麦门冬汤,具有甘凉濡润、生津养胃之功,为治肺胃阴虚证之沿用方,可视为甘凉培土生金法之滥觞。清·喻昌《医门法律》称该方为治“(肺病)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剂,并誉之为“治本之良法”,肺病而予甘凉养胃,谓之治本,可见喻氏实已悟出仲景以麦门冬汤治肺病,在于甘凉培土以生金,堪称卓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有二十余则运用甘凉培土生金法之案例,如:“阴伤及胃,痿黄食少,法当养胃阴,虚则补母之治也”;风温客邪化热,劫灼胃津,喉间燥痒呛咳,用清养肺胃,是培土生金意”;“风温咳嗽……舌咽干燥,思得凉饮,药劫胃津,无以上供,先以甘凉,令其胃喜,仿经义虚则补其母”等。均阐明了甘凉培土生金法。至此,甘温、甘凉培土生金法的内容。乃臻于完善。

甘凉培土生金法主要适用于肺胃阴虚证。其证以肺阴虚与胃阴虚二证并见为特点,如:形体羸瘦,干咳乏痰,或痰少稠粘,气短,口干欲饮,知饥纳少,或兼见呕恶、呃逆、大便难等。舌干红少苔,脉多细数。可选用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方)等出人。笔者常用薛生白治久咳阴伤方(沙参、玉竹、石斛、扁豆、甜杏仁、茯神。出《冷庐医话·咳嗽》)加减。气分虚甚者加太子参;大便难加生地、麻仁;兼胃气失降呕恶者加芦根、竹茹、枇杷叶,甚者加半夏。


REF:石坚如. 培土生金有甘温甘凉之异[J]. 中医杂志, 1983(9):65-66.



整理:王德福

图片:贯贯


中华医学杂志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培土生金”法及其临床运用发布于2023-05-26 12:45: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