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子相生,水涵木荣

《石室秘录》云:“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母实则子壮,水涵木荣。反之,水亏木旺,肝火偏亢,肝风上旋,在临床上可见头痛、眼花、眩晕等症。“虚则补其母”,滋肾水以涵肝木,方为治本之法。同时,肝的疏泄与肾的封藏又存在着相互协调、相互抑制的关系,若肝木疏泄太过,“子盗母气”,使肾水封藏失职而致遗精等病。此时“实则泻其子”,治宜清泻肝木为主,俟疏泄复常,肾精乃藏。故《医宗必读》说:“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可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肾水、肝木母子相生,相反相成,至亲至密。

2.精血类聚,休戚相关

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关系是乙癸同源的物质基础。张景岳在《类经·脏象类》中说:“天癸者,……人之既生,则此气化于吾身,是为后天元气。第气之初生,真阴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王。故女必二七,男必二八而后天癸至,天癸既至,在女子则月事以下,在男子则精气溢泻,盖必阴气足而后精血化耳。”提出天癸为男精女血,其源实出一处。《张氏医通》说:“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 ,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认为肾司五内之精,精在肝的作用下化生为清血。故《病机沙》说:“血之源头在乎肾”。而封藏于肾的精气也依赖肝血的敷养和补充。肾精肝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盛同衰 ,休戚相关。在临床上肝肾二亏之症颇为多见,失精与亡血亦可互为因果。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曾描述:“夫失精家,少腹弦急 ,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筋骨分别为肝肾所主,肝血盈则筋爪得养,肾精充则骨骼强健,肢体方能活动自如。反之则骨软筋弛。故逢痿蹙、伤筋、骨折等证多予肝肾同治。

3.统司相火,内潜

相火为肝肾两脏共同专司。朱丹溪说,相火“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两部。”肝有此火则血不寒,足以司气机之升,尽疏泄之职,任将军之官。肾有此火,输布一身之火、使水火得济,以奉生身之本。

相火宜“潜”。肾精肝血充沛则相火得以制约,静而守位。若水不制火,则亢而为害。朱丹溪称妄动的相火为“邪火”、“元气之贼” 。张景岳说:“夫相火者,…炽而无制,则为龙雷之火而涸泽燎原,无所不至。”古代医家认为龙火起于肾,雷火起于肝。龙雷之火,其名虽殊,实质一气。若肾之龙火得潜,则雷火不致于暴动,肝之雷火得伏,则龙火亦不会升腾。

同时,肝阳不足亦会引起水中阳微,而肾之命火,“五胜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所以肾阳虚亦会引起肝阳虚。对于肝阳虚虽然前人专论较少,但临证中可体验到,其症为肝用难展,疏泄无权,气滞血淤,精懈怠,悒悒不乐,视物不清,腹满胁胀,宗筋弛缓,伸屈不利。

4.各为先天,共隶奇经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故阳痿、遗精、早泄、闭经、不孕等证皆责之于肾。妇女以血为本,经水乳汁为血所化,胎产孕育赖血妊养。而 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主疏泄,肝职无失,气行血畅,血海充盈 ,月事按时而下,胎孕安然无恙。故肝于女性又有特殊意义。所以先哲视肝为女子先天。

灵枢·五音五味篇》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又补充指出:“督脉起于肾下胞中”,三经出于一源。而胞中在男子为精室,在女子为胞宫,均为肝肾所主,故叶天士说: “ 八脉丽于下,隶属于肝肾。”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阴肾经,都循行于身体内侧,并在三阴交等腧穴交会,沟通联系。正经犹如沟渠,奇经即似湖泽,肝肾需借奇经之灌概以调节补充,奇经亦需肝肾之注溢以满盈。吴鞠通说:“八脉丽于肝肾,如树之有本也。阴阳交媾,生生化化,全赖乎此。”病久虚损,肝肾内伤则真阴衰,五液涸,亦累及奇经而致病。故治肝肾即所以治奇经,而“欲涵阴精不漏,意在升固八脉之气。”此乃叶天士引孙思邈九法,对肝肾有病治在奇经的秘诀

5.同居下焦,治重如权

肝肾同居下焦,在温热病演变中,按吴鞠通三焦辨证,其病位最深,病期最晚,病情最重。温邪最伤阴,邪羁下焦,可致肾水劫烁 ,肝肾亏耗,虚风内动。其治疗大法,吴鞠通曾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之说,多选用寒咸增液,介类潜阳,及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真阴 ,如加减复脉汤,大小定风珠,专翕大生膏之辈皆属此例。《温病条辨》云:“热邪深入,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均宜复脉。盖少阴藏精 ,厥阴必待少阴精足而后能生,二经均可主以复脉者,乙癸同源也 。 ”同样在内伤杂病调治中,考虑到肾藏精,肝藏血,故亦多用质重味厚之品以治疗下焦肝肾疾患。

 

REF.魏睦森,何嘉琅.浅论“乙癸同源”[J].广西中医药,1982(04):15-16.


整理丨王德福

图片丨蔓




中华医学杂志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乙癸同源”发布于2023-05-26 12:45: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