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内经#内经


词解:

“膹”,音奋(fèn),指呼吸急迫喘促;“郁”,是痞塞郁闷之感,如《类经》说:“膹,喘急也……郁,痞闷也”。可见膹郁一症,乃是指喘息,胸中痞满的症状而言。“气”,即指肺的功能。

病机分析:

国医学认为:“肺者气之市,肺气降则诸气皆降”。肺居于上,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气司呼吸,主肃降。在生理上肺的机能正常,则上焦气机通利,周身津液得以施布。假如由于内伤或外感等因素,伤及肺脏,可致肺气不调,肃降失职而症见胸闷气促,咳嗽喘息,此为肺气上逆所形成,多属实证。若肺气虚,气不得布,肃降不利,亦可致以咳喘,其特点是少气不足以息,故《景岳全书》说:“实喘者,气长而有余;虚喘者,气短而不续。实喘者胸胀气粗,声高息诵,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也;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此为临床虚实证之要领。

证治举要:

1.风寒袭肺证:咳喘胸闷,痰白稀薄起沫,多兼有恶寒头痛,无汗等表证,苔薄白,脉浮紧。宜散寒宣肺,平喘,金沸草散主之。

2.风寒化热证:喘息上气,汗出,口渴烦闷,甚则身热不退,气急息煽,苔薄白兼黄,脉滑数,宜清热宣肺平喘,用麻杏石甘汤或白果定喘汤。

3.痰湿犯肺证:喘咳多痰,胸中满闷,苔腻脉滑,治宜祛痰平喘,可用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治之。

4.肺气虚弱证:喘息气短,语声无力,自汗畏寒,舌淡脉弱,宜益气定喘,生脉散或补肺汤主之。

类证说明:

1.肾不纳气证:系由肾气失去摄纳之职而发,病人表现喘息多汗,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形寒肢冷,舌淡脉沉细无力,治宜补肾纳气,用都气丸。

2.肝火犯肺证:气逆作咳,咳引肋痛,面红喉干,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宜平肝降火,清肺止咳,泻白散加减治之。


REF:阎洪臣.病机十九条概述[J].林医药,1974(02):41-48.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之“气”字含义是什么?笔者认为指“六气”而言。“膹郁”按张介宾注,即指咳嗽、喘逆胸满等症。该文只强调阳明司天、在泉之燥气能引起上症,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并非如此。《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两胁里急,鬲咽不通”,“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咳喘”,“太阴之复,湿变乃举……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太阳司天,客胜则胸中不便,出清涕,感寒则咳”,“少阳司天,火淫所胜……民病……腹满仰息……咳唾血”。由此看出,引起胸中满闷咳喘气逆之病因,不但有该文提出的阳明司天、在泉之燥气,且有厥阴在泉之风气,少阴在泉、司天之热气,太阳之复之湿气,太阳司天之寒气,少阳司天之火气等。何不以“诸气”概之?气即风、寒、湿、火、热、燥之谓。“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意指在泉或司天或胜复之风、寒、湿、火、热、燥之气均可引起膹郁病证,在五脏应属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吴昆注:天气,风寒暑燥热也。因为肺居胸中,如华盖,其性娇嫩,外应皮毛,开窍于鼻,主气司呼吸,直接与外界接触,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卫受感均可致肺气壅遏不宣,出现胸满气喘等证。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一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肺恶寒。”《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暑,汗,烦则喘喝。”故六气皆可伤肺,非独燥也。


REF:赵云芳.也谈“诸气膹郁,皆属于肺”[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02):16-15.



整理丨王德福

图片丨草根中医



中华医学杂志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病机十九条”之“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解析发布于2023-05-26 12:46: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