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氏(喻昌)在深究《内经》、《伤寒论》等著作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实践,指出:“痢疾一证,难言之矣……至夏秋热暑湿之气交蒸,互结之热……外感三气之热而成下痢”。强调治时不宜顺其病势而用常法,只宜采取逆其病势的辛散透表法,即“逆”者,逆其病势、逆其常法也。其言明“其必从外而出之,以故下痢必从汗,先解其外 ,后调其内”,使内陷之外邪从里出表,宛如逆流之中挽舟上行,即 “逆流挽舟”。

在具体运用时,对表邪内陷者,喻氏主张宜汗而引邪外出,其谓“失于表者,外邪但从里出,不死不休。故虽百日之远,仍用逆流挽舟之法,引其邪而出之于外,则死证可治,危证可安”。

对久痢阳气下陷者,喻氏认为,痢疾是阳明胃肠之病,下痢奔迫,水谷之气由胃入肠,疾趋而下,始初是少阳生发之气不伸,继而是随痢下陷,故治痢泛求三阳,作用分散,不如专求少阳,使生发之气升举,则水谷自然化生精微,疏泄有度,而无下痢奔迫之苦,因而在治法上强调升阳和解。“久痢阳气下陷……今以逆挽之法,卫外之阳领邪气同还于表,而身有汗,是以腹中安静,而其病自愈也。”

喻氏不循常,巧用奇法治痢,从病势来说,实属“逆挽”,但从病因病机分析,则属“顺推”,两者反映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人参败毒散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所创,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本为小儿外感而设。喻氏活用该方,将其作为逆流挽舟法的治痢主方。消除病因,调气和血是治疗痢疾的重要法则,本方兼而有之。方中,喻氏用人参“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去”,盖借人参之大力,一为托邪,一为举陷;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升阳宣达,鼓动正气,使内在之邪从半表半里之际枢转外出;川芎调血引血中之气;更以枳壳调气而理肠宽中,使气调而重自除,血调而脓自止;茯苓渗下焦之湿;桔梗开提治痢,《本草思辨录》云:“桔梗治痢疾腹痛,是治肺气之郁于大肠”。配甘草乃陷者举之之法,不治痢而治致痢之源。喻氏独创“逆流挽舟”之意,用该方治表邪内陷之痢疾,或久痢下陷,阳邪陷于阴中,较之见痢即导滞者,实胜一筹,使后人不能不叹其立法之新颖,用方之巧思。


REF:喻松仁,蔡少华,程绍民.喻嘉言“治痢”名法名方探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01):6.

 

痢疾之成,多因湿热疫毒,壅滞肠道,其病势向内向下,治宜因势利导,当清热化湿解毒,兼以调气和血导滞,此乃治痢之常法,而逆流挽舟”法是治痢的变法。本法所治痢疾,由表邪内陷于里,肠道壅滞,气血失调而成。此时病势虽向内向下,但导致肠道壅滞的根本原因是表邪内陷,不宜顺其病势而用常法,只宜采取逆其病势的解表法治之。故“逆”者,逆其病势、逆其常法也。应用解表药物,使内陷之外邪从表而解,宛如逆流之中挽舟上行,故称“逆流挽舟”法。从病势来看,实属“逆挽”,但从病因病机分析,则属“顺推”,二者反映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喻嘉言治痢用表药实本《伤寒论》之葛根汤。是方治太阳阳明合病之下利,系由外感风寒,“表卫闭郁,津气不能正常输于皮毛,即从三焦内归肠胃,以致清阳下陷,浊阴下流,呈为下利”。(《中医治法与方剂》3版)方用葛根、麻黄桂枝汤发散风寒,宣通毛窍,使内陷之表邪从里出来,使内陷之津气达于体表,攘外以安内,表解而里自和;更用葛根升举清阳,鼓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而奏止利之功;复用生姜、大枣、甘草健脾和胃,脾胃健运,升降复常,则下利可止。可见,葛根汤治下利,不仅是表里同治的先驱,也是逆流挽舟法的先河。

 

REF:贾波,胡鹏,陈烈群.逆流挽舟法浅探[J].辽宁中医杂志,2000(09):415.



整理丨小僧

图片丨偏偏美如仙




中华医学杂志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逆流挽舟”法浅探发布于2023-05-26 12:46: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