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伤寒

一、解表和里 透邪止利法

太阳阳明合病,风寒之邪不得外解,内迫阳明。症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下利或呕,无汗,脉浮紧者,葛根汤主之(32、33)。方中葛根、桂麻,解表祛邪,又能输津。芍甘姜枣和里益胃,呕者加半夏降逆止呕,使表解里和,升降复常,则呕利自止,临证用本方治疗肠胃型感冒之属于表寒者颇效。

二、清热燥湿 凉肝解毒治利法

太阳邪热迫肠,或湿热壅滞肠,或厥阴肝热移肠。症见热利下重(里急后重,下脓血),欲饮水脉促(急数),喘而汗出者,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主之(371,373,34)。凡里热下利,湿热壅滞,必影响肝气疏泄,故病位虽在肠,而病机实与肝经有关,故用白头翁汤治之。方中白头翁苦寒清热,尤能凉肝,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坚阴厚肠,秦皮清肝凉血,乃治湿热痢疾最常用有效之方。葛根黄芩黄连汤,是为表热入里,里热塞盛肠道,浊气上蒸于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而设。方中葛根轻清升发又可透邪,芩连苦寒清热坚阴。本方重在清热解毒止利,无论表热证有无,皆可用之,临床治热性泄泻甚效。

三、通因通用 泻热去实治利法

胃肠燥结,阳明府实,热结旁流。症见蒸蒸发热,或潮热,下利,有燥屎,腹胀满疼痛,心烦,甚则谵语,脉滑疾,或沉实者,大、小、调胃承气汤治之(248,105,374,321),承气汤三方,均为泻热去实,苦寒攻下之剂,乃通因通用之法.

四、和解枢机 泻实通便治利法

少阳枢机不利,兼阳明里实,热结旁流。症见往来寒热,心下急,郁郁微烦,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治之(136,165)。方中柴胡黄芩为主药和解少阳,以利枢机,配合法夏姜枣和胃降逆,枳实芍药大黄泻实通便,乃和解与通下并行,属通因通用之法。其重点是为少阳兼阳明热结在里而设。

五、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治利法

太阳脾脏虚弱,运化失职,寒湿内聚,气机紊乱。症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汤)治之(273,386)。方中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益气温中,散寒燥湿,健脾和胃。脾阳健运,寒湿得除,则下利自愈。理中丸为一方二法,根据病情决定用丸,用汤。原方有如下加减法: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吐多者,去术加生姜。悸者,加茯苓。渴欲得水者,加重术的用量(渴欲得水,乃脾不散精,与津伤燥渴不同)。腹中痛者,乃中虚较甚,加重人参用量。里寒甚者,加重干姜用量。腹满者,去术加附子。服药后,如食顷,饮粥一升许,以助药力而温养中气如果表证不解,协热下利者,加桂枝——即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治之(163)。

 

REF:简丁山.《伤寒论》治利十法概述[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3(03): 13-14.

 


整理丨小僧

图片丨贯贯


中华医学杂志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伤寒论》治利十法(一)发布于2023-05-26 12:47: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