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祖师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自号华阳隐居,谥号贞白先生,是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养生家、天文家、艺术家、炼丹家。教尊为“天医好生陶大真人”、“上清医院内宰华阳广教真君贞白大帝”、“好生普救天尊”等。


 

孝建二年九月,祖师之母觉有娠,仍梦见一小忽从身中出直东向而升天,遂视之不见尾。《南史》称梦两天人手执炉来至其所。

 

陶弘景祖师,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额,耸耳。右膝有数十黑子,作七星文。幼而聪识,成而博达。自幼聪明异常,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十岁读葛洪真人《神仙传》乃有养生之志。永明初,陶弘景真人拜东阳道士孙游岳真人为师,受上清经法符图诰诀,成为上清派传人,遂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真经。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十七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斅、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南齐永明六年,在茅山得到杨羲真人、许谧真人手书真迹。永明八年陶弘景真人继陆修静真人之后,在江南一带搜集道书,历时二百余日参访,寻得真人遗迹十余卷。永明十年,陶弘景祖师上书辞去朝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隐居句容茅山修道,在今天乾元观所在地修建了“郁冈玄洲室”,怹继承黄帝神仙和老庄哲学的理论思想,对杨羲真人上清经箓道教、葛洪祖师灵宝金丹道教、陆修静天师开启的南天师道,进行综合、充实、并进行改造,传上清经法,开上清派茅山宗。

南齐中兴二年,萧衍取得帝位,为梁武帝。梁武帝幕其智慧才华,曾多次派使者前来请陶弘景祖师出山,均被婉拒,但念其旧功,乃遣人赐黄金、朱砂、曾青、雄黄以供炼丹之用。并在茅山乾元观为其修建咨询处,名“宰相堂”,且“国家每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祖师著作

 

陶弘景祖师在茅山隐居四十余年,性好著述,珍惜光阴,老而弥笃。在道教史上怹是继陆修静真人之后,进一步整理道书并卓有贡献的道教人物。怹曾于梁天监年间撰《真诰》,是道教上清派重要经典著作;该经典称名《真诰》,内容涉及神仙信仰历史人物,经籍教义,养生方术

 

陶弘景祖师撰《真灵位业图》,分七个等级阶层,主神列于中位;第一层主神元始天王,及玉清境天帝道君;第二层主神太上大道君,及上清境诸神真;第三层主神太上金阙帝君,及上清太极金阙诸神;第四层主神太上老君,及太清境诸神;第五层主神九宫尚书张奉,及诸天曹仙官;第六层主神定箓真君茅固,及诸地仙;第七层主神丰都北阴大帝,及阴曹地府神官佐;是等级有序的道教神仙谱系,对后世道教神学信仰影响很大。

 

陶弘景祖师重养生,隐居茅山多行辟谷导引之法,所以怹“年逾八十而有壮容”。怹著有《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以述养生之道。怹在整理《神农本草经》时,又增加魏晋名医所用新药,编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记载了七百多种药物,后成为隋唐本草学之蓝本,现仅存敦煌残卷。

 

至今尚存者有《真诰》、《太玄真一本际经·道性品》、《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等。

陶弘景真人在茅山隐居的四十余年间,致力于实践自己得道成仙的生命理想,不仅从教义理论及医药学、化学、生理学地理学等方面推动了道教的发展,而且以出世心态做入世之事,使茅山乾元观成为著名的“山中宰相府”。

 

极力反

 

由于怹的学识和造就,陶弘景祖师得到朝野尊崇礼问。值年皇帝信佛,陶祖极力反对,陶弘景祖师对《难镇军均圣论》及沈约答辩。

 

《均圣论》云:“世之有佛,莫知其始,前佛后佛,其道不异。法身湛然,各由感应,感之所召,跨大千而咫尺,缘苟未应,虽践迹而弗睹。婆婆南界,是曰阎浮,葱岭以西,经途密迩,缘运未开,自与理隔。……西国密涂,厥路非远,虽叶书横字,华梵不同,而深义妙理,于焉自出,唐虞三代,不容未有。事独西限,道未东流,岂非区区中国,缘应未启。求其会归,寻其旨要,宁与四夷之乐,同日而语乎。非为姬公所遗,盖由斯法宜隐故也。”

 

此论的宗旨在于解释佛法晚近始传入中土的原因,为说明佛法思想与孔儒不殊,沈约历数燧人用火、神农播谷、周孔戒杀,悉归结为“佛教之萌兆也”,并结论说:“内圣外圣,义均理一”。

 

陶弘景祖师明显地不以佛法为然,怹针对《均圣论》佛法晚传的原因“盖由斯法宜隐故也”,驳难说:

 

“若必以缘应有会,则昔之淳厚,群生何辜?今之浇薄,群生何幸?假使斯法本以救济者,夫为罪莫过于杀。肉食之时,杀孰甚焉?而方俟火力,前为教萌,于大慈神力,不有所踬乎?若梗粮未播,杀事难息,未审前时过去诸佛,复以何法为教?此教之萌,起在何佛?兼四戒犯人,为报乍轻,一杀害兽,受对更重。首轻末重,亦为未达。夫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周孔所云闻声不食,斩伐有时者,盖欲大明仁义之道,于鸟兽草木,尚曰其然,况在乎人,而可悖虐?非为内惕寡方,意在缘报,睹迹或似,论情硕乖。不审于内外两圣,其事可得是均以否?”

 

平心而论,《均圣论》在当时众多的三教论辩文章中,语气尚风平和,而陶弘景祖师的驳难则严厉得多,因此,作为陶弘景老朋友的沈约在《答陶隐居难均圣论》文章的最后,用了极有深意的一句话作为结束:

 

“……诸息重辩。若必以释教乖方,域之理外,此自一家之学,所不敢言。”我们固然不能确定《均圣论》是否沈约奉命之作,但毫无疑问,在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作为道士的陶弘景祖师只能噤若寒蝉。

 

礼塔受戒

 

陶弘景祖师礼阿育王塔自哲受戒一事,《南史》、《梁书》无异辞,但两书皆未记受戒时间,《南史》与“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梁书》与“年逾八十而有壮容”句连书,故后人往往误以为系其晚年之事,如宋王质《绍陶录·陶华阳谱》即系于大同二年条,云:“君年八十一。只眼或方,梦胜力菩萨受菩萨记。乃诣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罗国威《华阳隐居陶弘景年谱》则付阙如。

 

今据《茅山志·卷十》云:“泛海诣霍山,经年还木溜屿。武帝有敕迎还旧山,因诣县礼阿育塔,自哲受五大摄戒。既归,入住东涧”。故知礼塔受戒事在天监十一年由木溜屿返茅山途中。

 

陶弘景祖师以茅山道派领袖的身份皈依佛法,返茅山后又造佛像、起佛塔,如萧纶《隐居贞白先生陶君碑》云:“大造佛像,爱及写经起塔、招僧。备诸供养。自誓道场,受菩萨法,梦登七地,又得嘉名,具以启闻,蒙敕许可”。更有甚者,“常以敬重佛法为业,但逢众僧,莫不礼拜。岩穴之内,悉安佛像,自率门徒受学之士朝夕忏悔,恒读佛经”。(《辨正论·卷六》)乃至临终遗命:“以大裂转覆衾蒙首足”。(《南史》)这一切究竟是出于本心,还是不得已而为之之举,我们推测似属后者,否则确无法理解陶弘景祖师在天监三年尚坚决排佛,以“释教乖方”,未及十年,却顶礼膜拜。至少有一件事能反映陶弘景祖师受戒后的心境。

 

天监十二年闰三月,沈约卒。沈约于梁武帝有劝进之功,但晚年因天监初诛齐和帝事为萧衍所忌,郁郁而终。沈约与陶弘景祖师交往甚密,除前述《均圣论》之争外,《沈隐侯集》中存赠陶诗四首,书启多通,沈约卒,陶弘景祖师有诗哭之,诗云:“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

 

按此诗见《陶隐居集》,题作《和约法师临友人》,未言所哭临友人之姓字。约法师即释慧约,驻锡钟山草堂寺,称草堂法师,陶弘景祖师曾作《草堂法师传》。考沈约与慧约交谊尤深,《沈隐侯集》中有《与约法师书》、《憩郊园和约法师采药诗》等,又检《续高僧传》卷六记沈约与法师交往事,其略云:“(沈)恭事勤肃,礼敬弥隆,文章往复,相继晷满。以沈词藻之盛,秀出当时,临朝在职,必同居府舍,率意往来,(未)尝以朱门蓬户为隔。……(天监十一年,法师)曰:檀越福报已尽,贫道未得灭度。词旨凄然,俄而沈殒。”

 

则此必慧约以诗悼沈约,弘景和之也。诗虽寥寥廿字,而备极沉痛:“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看来,不仅是在哭沈约,也是哭自己。诗称有泪不落十余年,并非虚指,沈约卒时,正梁武帝践祚十二年。这十余年间,陶弘景祖师由“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的山中宰相,退化为祀灶祭物的李少君,对佛教的态度也由坚决地“以释教乖方”,转变为至心皈命,其胸中的苦闷正借此二十字得到抒发。

 

尽管陶弘景祖师佞佛一事,在其生前身后颇招物议,如《桓真人升仙记》托言陶祖弟子桓凯真人升天,陶祖则因有三是四非,暂不得飞升,其中一条罪过便是:“求真不一,潜神二门,好说佛言菩提行,修西天记,作往生文,道释并修”。但据《佛祖统记》所载,梁武帝既哲永弃道教,遂于天监十六年敕废天下道观,道士皆反俗。茅山道观之所以能在梁武帝灭道浪潮中得以幸存,且不断有救建朱阳馆、筑太清玄坛、造昭真台、疏浚旧井之举,正与前此陶弘景祖师的礼塔受戒有绝大的关系。

 

羽化留言

 

陶弘景祖师羽化前作《告逝篇》示门人云:

 

性灵昔既辇,缘业久相因。即化非冥灭,在理澹悲欣。冠剑空衣影,镳辔乃仙身。去此昭轩侣,结彼瀛台宾。倘或踵留辙,为子道玄津。

 

《告逝篇》颇可以看出陶弘景祖师对死亡的从容态度,这倒未必全是修炼所臻的境界,晚年的陶弘景祖师确实生活在痛苦之中。

 

《内传》曾记载陶弘景祖师晚年感慨之语:“昔闻幽说,云仙障有九,名居其一,使吾不白日登展者,盖三朝有浮名乎”。若取与前引“吾若委形枕杖,非不可为,是独济小道。若脱尔便逝,不可以为教迹”对观,则应知其死志早明,其所以偷生,只是为了顾全大局,由此而论陶弘景祖师礼塔受戒的因缘,昭然若揭。

 

陶祖羽化前有《预制诗》云:“夷甫任散淡,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预言侯景之乱,则再次证明了怹不为梁武帝所用的政治远见。

 

陶弘景祖师为了茅山道众的生存,能做的只有两事,一是逢迎,如在上梁武帝论书启中对萧衍书法的夸赞,几乎到了肉麻的程度;如果这还不够的话,那就只有屈从,即反复讨论的礼塔受戒。

 

陶弘景祖师性好松风,隐居茅山乾元观期间修炼于“松风阁”,常于阁内抚琴听松涛之声。1938年,陈毅司令在茅山的抗日司令部和指挥所即设其间,同年8月遭日寇烧毁。2013年,乾元观开始复建松风阁,作为茅山书院道教图书馆;观内现有《道藏》四全套,以及道教内外各类书籍近三万册,并即将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以书弘道

 

【陶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晋室名儒,黄冠宰相。生而神异,膝呈七曜之文;长而该通,胸贮五车之富。挂冠带于永明,廉而且智;备顾问于梁武,显而愈韬。不荣仕籍,惟爱松涛。着肘后百二方,活江村三千户。调剂雷霆,芸生咸沾膏泽;纪纲道法,玄风恒赖阐扬。天医领袖,黄箓上公。大悲大愿,至孝至仁。上清医院内宰,华阳广教真君,贞白大帝,好生普救天尊。

伍柳派,全真,蓬莱派,龙门派,全真南无派,广慧派,霍山派,闾山派,民间法教六壬仙师,茅山,华光派,普庵派,梅山派,金英教,三元教,元皇派


延伸阅读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五月初一,恭祝上清祖师陶弘景真君圣诞发布于2023-07-01 17: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