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屠呦呦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宁波

  出生日期:1930年(庚午年)12月30日

  毕业院校: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主要成就:创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多次失败后在实验室中屠呦呦终于从青蒿叶子中成功提取青蒿素,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百分之百的抑制率,2011年9月12日获得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医学奖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表示,屠呦呦的发现人主义意义更加重大。疟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自古以来死于疟疾的人口远远超过死于战争的人口,为征服疟疾各国科学家都在做艰苦的努力,但一直没有攻克。我国科学家屠呦呦通过科学手段从天然材料中提取青蒿素,在攻克疟疾方面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青蒿素的创制成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同气相求”的经典案例,国人应该以此为契机,开创国学继承和研究的新局面。我们不妨仔细看看,在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中,传统文化都起到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1.古代医书为项目确定了研究范围

 

  中国启动青蒿素的研究,是特殊年代的特殊需求。20世纪60年代初,美越战争期间,疟疾肆意横行,严重影响到战争形势。然而,当时的北越政府缺乏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科研条件,他们只能转而求助于中国。为了研究出抗疟特效药,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了“523项目”,意在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的中国众多老科学家、研究人员已经被“斗倒”。 1969年1月,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简称“中药所”)的屠呦呦被任命为该研究所参与这项任务的小组组长,时年39岁。

  期初,屠呦呦从一些疟疾单秘验方集中筛选了一些药物,主要集中于胡椒,因效果不够好而放弃。1970年初,屠呦呦因另有任务研究工作中断,其组员余亚纲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派来协助中药所工作的顾国明一起查阅整理文献,以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汇编的《疟疾专辑》为蓝本并筛选出重点药物乌头、乌梅、鳖甲、青蒿等,用水煎或乙醇提取,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焦岫卿做鼠疟筛选。这些都是古代中医治疗疟疾的常用药,古人的医疗经验为科研项目选定了明确的范围,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而不是让科研人员漫无边际地去寻找和尝试。从而大大节省了时间,加速了青蒿素的诞生。

2.葛洪医书中的记载引导屠呦呦做出了关键性的突破

屠呦呦曾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在研发的最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文献给予她灵感和启示。青蒿作为治疗疟疾的药物早在东晋,就已经由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在罗浮山提出了。屠呦呦说的中医古代文献就是东晋葛洪在罗浮山创作的《肘后备急方》。据媒体报道,《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至于青蒿素,仅仅是《肘后备急方》中不起眼的一处记载。若不是屠呦呦的火眼金睛,这种治疟药很有可能还深埋在故纸堆中。如今罗浮山朱明洞洗药池旁,就矗立着一块“青蒿治疟之源”的石碑,以纪念葛洪的伟大贡献。

可以说,没有葛洪医书中的这些寥寥几笔的记载,就不会有青蒿素项目在短短两年内的成功。中医先贤的宝贵经验,再一次为现代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


3.屠呦呦身上体现了中医圣贤的牺牲精神

在青蒿素的研制过程中,动物实验时,曾出现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当时,屠呦呦和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屠呦呦因此得了中毒性肝炎。但她们坚持亲自证实药物安全,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最终,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这不仅让我们想起了“神农尝百草”和李时珍亲身试药的故事。为了制药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他们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这正是“苍生大医”的精神。所以很多人不由自主地称赞屠呦呦为“现代女神农”。

青蒿素的成功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青蒿素研制过程中传统文化所扮演的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角色更是令人振奋。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中医、学在现代社会应该如何发展,中医和易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应该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屠呦呦身上找到完美的答案。

 

ps.为何1971年就研制成功,2011和2015才获奖呢?

 

这要到八字命理中找答案了:


命中印旺,所以很有才学,但48岁(1978)之前行仇神金运,虽有研究成果,但并无名利上的体现,青蒿素成功的1971年前后并无任何荣誉纪录,反而还过得并不好,引起很多争议(可以参看以前的网文,兹不赘述);直到1978年之后的癸未大运开始,土制住忌神水,才逐渐开始事业发展,从普通工作人员成为副研究员——硕导——研究员;2008开始的庚辰土运,旺水入库,终于从籍籍无名到名闻天下,在此期间获得了数个国际奖项,直到今年乙未,大运流年都是用神到位,获得诺贝尔奖,声望达到顶峰。

 

附:工作经历和个人荣誉:

工作经历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

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荣誉编辑

 

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 (2张)

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

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

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95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由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以“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的身份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并再次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大会;[7]

1997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

2004年获泰国玛希顿皇家医学贡献奖(Prince Mahidol Award)。

2009年,获第三届(2009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8-9]

2015年6月15日,获得2015年度沃伦·阿尔珀特奖。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

 

延伸阅读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青蒿素——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完美结合(附屠呦呦八字简析)发布于2021-04-21 22: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