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书法报》第13期封4

责编:唐福祥 邮箱:sfbs007国医经方中医经方





清代书赏析系列(二十三)



我书意造本无法

——陈鸿寿篆书节录陆云《失题》条幅


■薛元明


  清代艺术史中有两个姓名读音相同的艺术奇才——陈鸿寿和陈洪绶。陈洪绶主要成就书画,陈鸿寿涉猎更广,赵之谦有诗、书、画、印“四绝”之称,陈鸿寿则是“五绝”——诗、书、画、印+紫砂壶。不独于此,陈鸿寿又是一位和阮元存在师生关系的书家,其勤于政务,颇有官声,又不失文人本色,十分难得。

  有意思的是,陈鸿寿的篆刻名气最大,位列“西泠八家”。实际上,他毕生所刻印章的数量,满打满算不超过400方。对比明清时期的大家印谱就能看出来,吴昌硕的印谱最厚,吴让之、黄士陵和徐三庚次之,赵之谦最薄。但有两点被大家所忽视:一是像“八家”基本上是集体亮相,每个人所占页码其实也很少;二是现今有的印谱看起来很厚,主要是一页一印甚至两页一印的版式,所收印章的数量也不多。陈鸿寿反倒留下560首诗词作品。但大家对于他的诗词,也没有太深印象,这也许是认知上的“错觉”。

  就书法创作来说,陈鸿寿擅长篆、隶和行草。隶书所见最多,名气也最大,其隶书注重字形的变态夸张,在当时独具一格,可用“纵逸”二字来概括。后世亦有批评者,比如丁言就认为他是一种“过度卖弄”,导致远离高古。言之在理,仁智各见,需要辩证地看。陈鸿寿行书从二王和欧字出,瘦硬险峻,可用“清奇”二字概括。其篆书面目多样,有篆、隶混杂者,有时篆多隶少,有时隶多篆少,不一而足;也有纯粹缪篆者,如《孙夫人墓志》的篆额便是。因是为诰命夫人书丹,故而敛容肃穆,用笔严谨,字形端庄,均匀等大,整体上如同写印稿一般。但并非纯粹的篆书笔法,而是篆隶兼备,与汉《张掖都尉棨信》对比,发现笔法似有相通之处,尤其是“夫人”重字,极为明显。也许陈鸿寿并未临过此作,甚至没有见过,却存在“暗合”之处。这就说明,书法存在一定的规律,今人对古人的理解,只要用心,便能声息相通。与此同时,也可与陈鸿寿的印章进行对比分析,不但要关注印文,也要关注边款。其极少的隶书边款,若篆若隶,趣味横生,可以综合领略陈鸿寿的篆书特质。

  对于陈鸿寿这样一个多面手,赏读其书法必须从“整体性”着眼。进而言之,陈鸿寿的书法创作之所以能够独辟蹊径,关键在于他可以从不同书体甚至不同的艺术门类中获取灵感,汲取经验,能够做到出奇制胜。比如他的隶书,字态各异,造型夸张,其实就是“曼生十八式”的手法。陈鸿寿曾自云:“余谓画之,不必求异于人,亦不必专求工整,而落落写来,旨合于古。意气所到之处,数十张顷刻而成。”可见,对于艺术创作,他皆格外强调见性情。

  能够体现陈鸿寿性情的篆书作品十分罕见。这件书写陆云《失题》的条幅(如图),从气息来看,有清奇之气,用笔纵逸,与其夸张变形的隶书乃一家眷属,可用“天趣”二字来概括,既不同于“二李”模式,呈现出极强的趣味性,又避免了赵宧光、傅山等人草篆过于随意的不足,独具个人面目。在篆书求变方面,钱坫有过人之举,其主要通过笔画长短、收放来实现;陈鸿寿则大胆改变字形轮廓和形状,具备大小、伸缩、收放、奇正、疏密等多种对比要素,说明他有创新的勇气和才能。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用笔和结字上,他仍然恪守古法,笔笔中锋。落款写道:“篆书不恒作,非精于《说文》,恐结体多谬戾也。孟昭仁弟同年索作。此属以意为之而已。”此款字能见碑味,亦是一奇。篆书能做到夸张变形而无乖戾之气、无搔首弄姿之弊,实属不。这当中,有篆法,有隶意,有各种艺术巧思,还有一时之间的各种突发奇想,完美地呈现。这是陈鸿寿篆书极力体现自我心性的另一面。陈鸿寿篆书能够奇而不怪,根本原因在于,他有大量的身体力行的访碑活动,其隶书根基在汉碑,气象高远博大。有鉴于此,不仅要关注他那些夸张变形之作,乃是才情和巧思所在,是创新求变;也要关注他模拟汉隶的精严之作,那是他深厚的功底所在,侧重继承。在陈鸿寿身上,继承和创新很自然地统一起来。

陈鸿寿 篆书节录陆云《失题》条幅 乃启遗籍,思予大观。幽居傲物,顾景怡颜。况惟解舞,衡门重关。思媚古人,有怀良盘。


  同样可能是一种“错觉”的是,陈鸿寿在一定程度上从苏轼书作中获取很多启示,也许在书论和创作中未见,却有诗词为证。《阮云台阁学师重摹石鼓歌用东坡韵》中有句:“我后坡公几辛丑,集古不见六一叟。”今年适逢辛丑,真是巧合。虽然两人暌违近千年,然文人心性相近、相通。陈鸿寿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人,史载其“性爱交游,于学多通解。自以为无过人者,遂一意篆、隶、行、草书,为诗不事苦吟,自然朗畅”。他把苏轼当成偶像也在情理中,彼此是“大玩家”,言行自然正对脾胃,索性就将“我书意造本无法”这一宗旨在篆书上加以实践,终成独特面目。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书法报编辑部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鉴 赏】我书意造本无法——陈鸿寿篆书节录陆云《失题》条幅■薛元明发布于2021-04-22 15: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