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哪个行业最注重师承学术血脉传承大多数人会想到中医因为我们在阅览或看到一名中医医生的简介时,最开始的介绍即是履历介绍:学历简介、师承何处、职称。如果该医生不是出身某个名牌中医院校没有中级以上职称可以统统不写,但师承某某名师却必须在个人介绍里有所阐述,且放在最为瞩目显眼的地方。
 
无论在大型中医医院还是基层中医诊疗机构,我们也会发现,如果是国医大师、名老中医乃至当地名医弟子,他们的门诊量和口碑疗效也确实不错。在随机询问患者时也会时常听到,“这个医生可是某某名医的徒弟”、“他师父可厉害了,徒弟肯定也错不了”、“我当初就是找他师父看的,现在找他看了”。当然,在众多医生介绍当中,也勉不了有鱼目混珠,引冠自诩之人,但这也恰恰说明大家对名医大家的仰慕,也证实了中医师承的重要性及在中医诊疗界享有较高的地位。



中医师承关系为什么会如此受人推崇呢?

中医师徒传承模式是中医发展的基本形式。
首先,中医作为中华民族古老而又悠久的传统技艺学科之一,流传至今而经久不衰的秘诀基本是靠师徒代代相传的形式传承延续

中医虽是医学学科其中的一个分支,但我们都知中医与其他医学学科有所不同,它更具有经验医学的特征,老一辈的经验很可能是数代甚至是十数代人积累的结果,也可以说是经过众多患者实验验证的结果。这些经验医学被其弟子继承和使用,就不会在行医路上走过多的弯路,从而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其次,中医即是医学,也是一门谋生的行业,在古时为了求生存,很多大夫、郎中都有其不传秘术,一种疾病的治疗,一张秘方的传授都是其家庭生活的保证,因此这种技艺只能以父子、师徒的形式进行代代相传,以保证其在诊疗上的不可替代性和真实性,这也是师徒传承不可取代的又一原因。
 
时至今日,明医经验、学术传承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先生其承前启后的中医之路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施今墨先生自13岁时跟随其舅父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学习中医,20岁左右已经通晓中医理论,可以独立行医,期间他的医理、医术都是来自他舅父的指导。施今墨先生后来招收弟子祝谌予、薛培基、翟济生、李辅仁、哈荔田、董德懋、李介鸣、胡荫培等,以及施今墨筹建的华北国医学院都是秉承着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传承形式,经华北国医学院培养出来的中医人,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行业的半壁江山。也为新中国输送了大批中医实用人才,并使很多弟子成为后来的中医大家。

施今墨弟子,左起:翟济生、祝谌予、哈荔田、董德懋

嫡传弟子祝谌予秉承施门理念同样培养出了祝肇刚、薛钜夫、吕景山、吕仁和、等中医名家,从而使施门体系开枝散叶,在中医界经久不衰从施门的传承体系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医师承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是符合中医发展规律的但不可否认,师承体系很难大范围的传播和复制,这也是中医发展的局限性。


祝谌予及其部分弟子
左起阮金玉、祝肇刚、祝谌予、薛钜夫、李存永

可喜的是目前很多中医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努力进行中医的推广工作。祝谌予的弟子薛钜夫、刘渡舟弟子傅延龄等依照师门所托,成立了中医传承机构——金方书院,开设中医师承传承班、中医弟子班等中医传承课程,所设置课程均沿袭施今墨华北国医学院模式,广泛的进行师门医技和个人中医诊疗经验的传授,使施门、刘派医术广为流传,为更多中医人受益。
 
薛钜夫及其部分弟子







金方书院中医传承部分照片



现代教育理论和诊疗实践的脱节

导致师承不可替代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有其优势,它让中医整体水平提高。更广泛服务于社会虽是事实,但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既往中医理论体系的学习基本是以师徒在进行诊疗时耳提面命,使理论与诊疗紧密的结合,学徒可以在跟师过程中对中医理论和诊疗实践相互印证,这种中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根植于疗效当中,自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每个时代的中医大家、名家云集,中医典籍虽历经浩劫,但仍为后世所膜拜的根本原因。
 
现有学院式教学模式将中医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进行剥离,导致中医出现了诸多问题:
现有中医理论学习的内容是统一的标准化、模式化的版本,让学者感觉很多中医诊疗都是有迹可循的,只要按老师教的学,按图索骥就能够解决问题。但当其进入临床时,学生们就会发现患者所患疾病并非如教科书上所写的完全一样,教室中所学的病症、证型、处方和眼前患者病症根本没法对应,更无从下手治疗,即使盲目照搬效果也是可想而知。
 
我们不能否认,各中医药大学中有很多既有医术又有教学能力的好老师,他们带出了很多优秀学生。但相对于庞大的中医院校教师队伍,医教双馨的老师毕竟并非全是,而那些空有理论却无实践的老师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其临床能力自然可想而知。
 
现代社会,各学科的联系、互相借鉴与融合已是必然,借鉴与融合是为了提升本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但中医教育借鉴西医的同时,将其临床培养也倾向西医化,中医生毕业后很多被分配到医院西医科室跟诊实习,自此初步建立起的中医理论架构几近甚至被完全打回原形甚至被西化,即使保留的中医四诊也被现代医学的检查所取代。

虽然我们也赞同中医四诊与西医检查互参互鉴,但很多医院的中医生已经到了没有西医的检查报告就无法开具中医处方的程度。很多中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跟诊中也会感受到中医的辨证体系同样被现代医学所肢解,这也导致很多中医生看病既没有中医体系,又没有深入的学习西医诊疗模式,成为一个不被中西医同行认可,不被患者认可的医疗界边缘人。
 
可以说,从大学的理论教育到医院的临床实习,这些都与中医的实践诊疗脱节,这也是近代中医界很难再出现被整个社会认可的中医大家的原因之一。
 
然而,现代中医的教育模式已不可能完全回到既往耳提面命的单一师徒传承模式了,那么让中医学子、中医生如何把中医理论过渡到中医实践这就是中医界需要解决的问题了,从目前来看,找到一个好的临床老师跟诊学习就成为被广泛认可的方法之一。这也就说明了很多医生在介绍自己时要把自己的师门师承经历说明白。因为师承关系既被大众所认可,也是现代中医生成为临床医生的必经途径之一。
 
学生众多,名师难求,如何寻找这个独木桥并挤过去就成为了中医学生蜕变为中医生的最后一公里路程。可以说这最后一公里既是对中医学生既往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其未来事业走向的一次研判。笔者所在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里数位中医生的师承经历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黄河青,首都中医药大学毕业,主治医师,副院长,拜师薛钜夫院长。黄河青入职北京杏园国医医院后,其孜孜求学精和认真工作态度被薛钜夫院长所认可并收入门下,成为薛钜夫院长大弟子。从1990年拜师十数年如一日跟诊学习,并师成后独立门诊至今,门诊量已位居医院前茅,已成为中青年骨干医师并成就非凡。

 
左薛钜夫院长,右邵一

邵一,非中医院校毕业,因有志于成为中医生而投于薛师门下跟师学医。邵一为中医世家,自幼对中医耳濡目染,大专毕业后有从中医之志,后多方寻访名医,最终拜入薛门跟师学医。其学医既要白日跟师出诊又要晚间研读医书,经数年磨砺最终出师并考取医师资格证书,成为薛门后入门跟师者的学习楷模。
 

黄春梅,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副主任医师,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门诊部主任。临床以妇科见长。其是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听了薛钜夫院长临床讲学之后决意跟随薛钜夫院长临床的,当时黄春梅还没有毕业,但出于尽早接触临床的想法而在休息日跟诊,并在毕业后正式拜入薛师门下,凭借扎实的理论根底,薛师的临床循循教导,刻苦的跟诊学习精神,最终成就中医梦,并逐渐被患者所认可。
 

王姣姣,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现北京中日医院实习。自大二起就休息日开始跟薛师门诊,数年从未间断,期间撰写跟师笔记数十篇,临床积累颇丰,虽在临床实习阶段,但其诊疗功底已为薛师所认可。
 
在杏园金方国医医院众多医生跟师学医交流中,笔者进行了初步总结,供中医学生、中医生参考:

1. 中医理论一定要在学校期间夯实。目前的跟诊体制已经不允许从头学习中医理论,老师所传授的临床诊疗技能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理论或高于理论,因此必须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快的进入跟诊角色,从而被老师所接受。毕竟现代名师难求,名师也更愿意将有限资源向有准备的学生倾斜。

2. 提早寻觅良师。交流中我们会发现,部分中医院校学生会提早寻访明师,因为寻访好的医生、被医生接受再到开始跟诊,这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然而在跟师过程中亦会有各种原因导致达不到跟师目的,或跟师中发现该老师名不符实甚至三观不和等问题,导致跟师中断。因此必须为寻觅良师提前做好功课,防止临时抱脚的情况出现。

现在即使所谓的“名师”当中,也存在部分空有其名者,如果盲目崇拜,遇师不淑,对自己行医之路贻害甚多,因此在这里也给大家一些寻找良师时的建议:

1) 先查言。现代信息技术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微信 、微博、学术期刊、百度等)来获知该名医学术理念、治疗方向、诊疗方法,个人言辞特征等信息加以分析总结。如果其学术理念激进偏颇,在治疗上敢于夸夸其谈,言辞标新立异,有哗众取宠之嫌我们需要对其再进一步进行了解。

2) 再观态。临床看诊及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名医因其地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表现也许会更为突出。其对待患者有严厉呵斥、有温情细语、有毫无表情等,无论态度如何我们要看其出发点是否为患者考虑,是否认真对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治。如果遇到的名医对患者冷漠、敷衍、势力,那么相信学生也未必能在他那学到好的东西。

3) 查其方。作为医学生或中医生,在看诊中都能够对患者疾病的预后,处方的功效有一个基本的评价。如果这个“名医”对患者的预后没有准确把握,或者用恐吓式、断言式言辞,其所开处方唯“贵”是图,冷药、偏药居多,患者出了医生门根本无法调剂这张处方,那么我也奉劝各位谨慎跟诊。

4) 听患评。患者是对该名师的医术、医德是最具评论权的,因此我们在跟诊前可以混迹于患者群体中,倾听患者对该医生的评价,甚至我们也可以添加患者的微信进行后期调研随访,真正了解患者的愈后也就了解了医生的诊疗能力。
综合以上4点,我相信大家对是否跟诊该名师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3. 提前对老师师门学术、理念进行认识。
跟师前需对师门情况,师门学术、师门诊疗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深入了解。

以薛钜夫院长为例,在少年时薛钜夫立志学医,他很早就从父亲薛培基(施今墨弟子之一,祝谌予师弟)那里对施门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对施今墨弟子祝谌予的医术、医德亦是非常崇仰,因此不顾当时时局动荡,拜还处在特殊时期的祝谌予为师,在跟师中虽苦于当时社会环境不能当面聆听恩师教诲,但薛钜夫自己研读老师给的诊疗手册以及施今墨、祝谌予两代人的医案

因此,当祝师重新看诊后,薛钜夫院长就能很快跟上老师的诊疗思维,从而受到祝师的认可。现在跟诊薛钜夫院长的众多弟子也是非常熟悉施今墨、祝谌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模式,这对于跟诊薛钜夫院长学习其临床诊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意义。在跟诊中薛师学生也总结出很多薛师的临床诊疗经验、思维模式、用方特点,这些都深受薛师的认可,也更愿意对其弟子进行更多带教。

4. 拜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薛钜夫就曾经问过他的老师祝谌予, “老师,您把您的毕生所学及经验全部传授于我们,您就不担心我们看诊对您(患者量)有影响,超过您么?”祝师回答说:“这有什么好担心的,你们学的都是我现在所拥有的东西,而我仍在每天总结和学习,你们很多人都自立门户不再跟我了,但不跟我之后的东西你们就学不到了,所以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中医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提升的学科,因此,作为学生、弟子的我们,时刻都不要自满,应终身向老师这座宝库学习,再学习。

5. 多向古籍探究。薛师曾经说过,他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归功于两个方向,一是在年轻时他除拜祝谌予为师外,还跟了刘渡舟、董德懋、王乐亭、李介鸣、翟济生等中医大家学习,这让他临床受益匪浅;另一方面他会去看更多的书籍,琴棋书画的书籍他都有涉猎,古书籍能够让他从中溯源,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这些中医大家诊疗背后的中医深邃奥妙,其它书籍能够让他开阔思维,让中医更好的融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佩服先贤、良师获得的成就时,在如何学习、学习什么等方面上,我们也要向他们多加学习。

6. 不保守,多向同道求证。信息时代,故步自封已经不适用现代医学诊疗模式,还是以杏园金方国医医院为例,这里李银山、祝肇刚、王道瑞、薛钜夫、傅延龄、李玉兰等老专家都很愿意和同道、后辈分享他们的诊疗经验、心得、学术理念,并鼓励后学将他们的诊疗经验讲给他们听。老一代的言行也深刻影响了杏园金方年轻一代的中医人,大家通过每周的病案讨论、科室小聚、同事交流、朋友聚会把各自的诊疗优缺点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样,每个人都从中获益,并从中提升自己。这也是杏园金方国医医院、杏园金方医生在患者心目中具有颇高评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记


从书本到临床,从医学生到医生,再从医生到明医,一个医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每一次也都有那“一公里”的路程要走。走之前,多方确认,努力保证不要让自己误入歧路。

跟师之后,我们更需要坚定信念,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真正圆自己的明医梦,预祝中医后学者中医之路一帆风顺。


 中医传承的地方

 

六爻占卜链接查看更多内容↓↓↓
2021届金方弟子班招生简章
中医师承,为了你10年后的样子




THE END





高文
编辑:xhy
图片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金方书院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北京金方书院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师承,从理论到临床的最后一公里路程我们该如何走?发布于2021-05-04 20:4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