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播放列表

中医酒文化 中医酒文化2 中医酒文化3

 

能益人,亦能损人。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侵昏”。

                                                                                        ——《养生要集》

 

在我国的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饮酒的记载。酒与饮酒,早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酒文化中国传统医学更是有着长远而密切的联系。

 

酒有多种,然其功效大都为“通血脉,温肠胃,御风寒”。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温能祛寒,辛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温阳祛寒;又因酒多为谷物酿造,味甘能补,故还可补益肠胃。

 

 

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长”。对于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物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另一方面是说,酒可以提高其它药物的效果。酒的发散之性可以帮助药力外达于表,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其次,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

 

古人不仅常用酒来服药,更是将各种中药与酒一起经过浸泡或煎煮制成酒剂,以药之功,借酒之力,既可治疗又可预防疾病,由此发展出我国独特的一个重要剂型――药酒。药酒的发明,是医疗史上的一大进步。

 

酒之所以受到古代医家的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酒还具有养生保健作用。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厚,讲究饮酒方式便是其特点之一。饮酒方式得当,才会有益于养生;方式不当,“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损躯命”。

元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凡饮酒宜温不宜热”,又说“饮冷酒成手战”,说明酒在不冷不热时喝才是适宜的。

 

 

 

《养生要集》中有这样一段话:“酒能益人,亦能损人。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可见饮酒需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起不到养生作用。

 

综上所述,酒在中医治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酒本身是药食两得之品,很多药物因酒制而直达病所,提高疗效,药酒更是病人乐于接受的一种治疗形式。我们应积极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中的相关内容,更好地继承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

 

 

酒多伤身,因此我们要把握好量。怎样饮酒对身体的伤害最小呢?

 

1、饮酒宜缓

饮酒过速,不仅伤身,还容易醉酒,从现代科学而言,饮酒后五分钟酒精就可进入血液,30—120 分钟时血液中酒精浓度可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液中酒精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

 

2、饮酒宜暖

“不问四时,常吃暖酒弥佳。若冬月但杀冷而已,不要苦热,热即伤心肺。凡是饮食皆不欲热吃,非独热酒耳。”酒宜热饮,利于养胃。

 

3、饮忌空腹

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对胃肠伤害大。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质食物,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

 

4、酒后忌风

饮酒不欲风里坐卧,袒肉,操扇,盖缘毛孔悉开,不欲使风入,风入即令四肢不遂兼风,手足瘫痪等皆由斯得。

 

把酒言欢之际,请您适量饮酒。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里的酒文化发布于2021-05-05 11: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