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养生

推拿按摩养生,是我国传统的保健养生方法之一,是通过各种手法刺激人体体表经络或腧穴,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调整脏腑,达到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益寿延年的作用。

 

推拿养生的介质

推拿介质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夏季一般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妇女经期不宜使用),消肿止痛的搽剂如红花油搽剂等。秋冬春季一般可用滑石粉作为介质,有很好地润滑作用。也可选用姜汁、鸡蛋清、油、、精油作为介质。

 

推拿手法

01按压类手法

按压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穴位上有节奏地按压。您可用手指(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指腹面或掌心面放于需要按压的体表部位,逐渐用力下压;您也可单独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其中任意一指指腹面按压;您还可以用掌根、鱼际(大拇指靠近掌根部)或全掌配合揉搓进行按压,但其局部刺激强度弱于指按法。

 

 

 

02摩擦类手法

摩擦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进行柔和的按压。摩擦常用的有擦法、推法、搓法等。其中擦法是将手掌贴于皮肤表面,稍用力做来回直线摩擦,使其局部发热,适用于胸胁、腹部、肩背及四肢部位。也可用两手手背在脊柱两旁施行擦法。推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向前、向上或向外推挤皮肤肌肉。搓是指用单手或双手搓擦肢体。

 

 

 

03捏拿类手法

是指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提捏或揉捏某一部位或穴位。有三指捏拿(拇指与食、中指相对用力)和五指捏拿(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之分。操作时要以手指指纹面相对用力,去捏住局部肌肤并逐渐用力内收,将患部或穴位的肌肤提起,做有节律的轻重交替而又连续的提捏或揉捏动作。腕关节要放松,力量要由轻到重,不可以指端去抠掐。主要用于肩背及四肢。

 

 

 

04捶振类手法

是指以拍击的方式作用于人体,使身体产生震动感应的一类手法。包括拍、扣(捶)、击、劈、抖等手法。拍是指用虚掌(手指微曲呈半握拳状)有节奏地拍打患部或穴位。用掌根或拳背部击打,称为“击”,用手掌的尺侧(小拇指一侧)部击打,称为“劈”。抖是指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使患肢关节、肌肉有松动感。这些手法适用于肩背及四肢。

 

 

05活动关节类

是指对不适的肢体关节进行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牵拉的一类手法,也称为被动运动。如摇法可用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在关节的另一端对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

 

动图封面

 

推拿养生常用部位及方法

01 按太阳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外眼角)中间向后约1寸处的凹陷中。用两手中指端旋转按揉两侧太阳穴,先顺时针转,后逆时针转,各10-15次。具有清醒脑的作用,可以防治头痛头晕、眼花及视力下降。

02 点睛明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内眼角)旁0.1寸。两手食指指端分别点压双睛明穴,共20次左右。具有养睛明目的作用,可以防治近视眼、视疲劳。

03 摩中脘

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肚脐眼上4横指的位置)。将双手搓热,重叠放在中脘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摩,再逆时针方向按摩,各30次。中脘穴位于人体正中,为连接上下的枢纽,常按此穴,具有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

04 揉肩井

肩井穴位于大椎穴(低头时,颈部脊柱最凸起的骨突下的凹陷中)与肩峰(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外侧的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以双手全掌交替按揉双肩,以拇、食、中三指拿捏肩井,每日20-30次。具有防止肩周炎、颈椎病的作用。

05 擦涌泉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处(足趾屈曲时的凹陷处),先将两手互相搓热,再用左手掌擦右足涌泉穴,右手掌擦左足涌泉穴,可反复揉搓30-50次,以足心感觉发热为度。此法适宜在临睡前或醒后进行。若在操作前以温水泡脚再实施,则效果更佳。常按此穴具有温肾健脑、调肝健脾、安眠、改善血液循环、健步的功效,可强身健体,也可防治失眠心悸、头晕耳鸣等症。

06 点环跳

环跳穴位于股骨大转子(站立位屈伸腿时,大腿和髋骨连接处活动的地方)高点与骶管裂孔(脊柱最下端的凹陷处)连线的外1/3处。以左右手拇指指端点压环跳穴20次,可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能防治坐骨神经痛、下肢活动不利、腰膝酸软等症。

07 揉丹田

丹田穴位于肚脐下3寸(4横指)处。将双手搓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在丹田穴处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按揉50-60次。常行此法有固两肾、改善胃肠功能、祛病健体的作用。

08 擦劳宫

劳宫穴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先将两手搓热,以一手的食指、中指搓另一只手的手背、手心,从指根向指尖,五指依次一遍,再用一手掌搓另一手掌的手背、手心,双手交替进行,最后将两手的劳宫穴搓热。每日常行此法,可起到养心安神、调和内脏、活血润肤等功效。

09 擦肾俞

肾俞穴位于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平常扎皮带的位置和腰椎交叉处,向上约4指的地方向外约1指处,左右各一个)。先将双手搓热,再以手掌上下来回推拿肾俞穴50-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此法可于睡前或醒后进行,也可日常休息时操作。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每日按摩腰部可以强身壮腰,防治肾虚腰痛、风湿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患。

10 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4横指)处,正坐位取穴。本穴有治疗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中风瘫痪,下肢肿痛,癫狂等疾病。长期按揉,可促进消化系统功能,为强身健体的主要穴位。

 

推拿按摩注意事项

推拿按摩时应思想集中,心平气和,全身放松。注意推拿先轻后重,轻重适宜,力度过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力度过大容疲劳,且易损伤皮肤。推拿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逐渐增加。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小儿及身体较为虚弱者应及时就医治疗。

课程简介

中医文化基础:朱壁修先生将对“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中医理论进行串讲,让大家把握学习中医,学习经络推拿的框架和方向。

实践应用:朱壁修先生会介绍自己运用经络推拿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案例,让大家清楚经络推拿的应用范围及注意事宜;朱先生会现场演示,帮助大家加深对人体、经络等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会将学员进行分组操作,学以致用,让每个人在自己的手上都有切身实际的感受和体会。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

第一天(5月9日):文化基础

道、阴阳、三、四时、五行、藏象、经络

第二天(5月10日):实践应用

生命、识症、治病(经络按摩)

 

 

课程信息

气功太极图、阴阳、五行、道家思想、中医、周易河图洛书天人相应学说都有关联,而这所有的关联朱先生认为又指向一个共同源头----中国古代天文学。朱先生认为这些“玄学“领域并不难懂(在先秦时期,这些东西都像是有系统的一本书),非但不 ”玄“,相反的,它们还很”生活化“,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

之后,朱壁修先生与上海的伤科按摩中医师黄文涛先生共同实践检验其摸索总结的理论体系,见证了气功及经络按摩对改善病体自愈能力的神奇效果,再比照《黄帝内经》里的论述,由衷感叹:”古人诚不欺我“。这些效果,西医只能用 ”运气” 或是 “奇迹” 才能解释,但朱先生所见识到的气功及经络按摩却能让 “运气” 一直都那么好,又每能让 ”奇迹”按照标准运作流程 (SOP)出现。

 

一、中医推拿有哪些种类

主动推拿,又叫自我推拿,是自己推拿自己的一种保健方法。

被动推拿,是由医生掌握用于患者的医疗法,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推拿疗法。

推拿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应该知道,上述八种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1)按法: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摩,就是抚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双手摩法。

(3)推法:在前用力推动叫推法。临床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我们看的姿势,是用拇指与食指夹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单手推摩法。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过手指面积太小,操作时,我们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个手指进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医流传下来的推拿小儿方法,实际上就是用的推摩法。推摩的手法是多样的。把两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两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动,叫作双手集中推摩法,这种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种手法了。

(4)拿法:用手把适当部位的皮肤,稍微用力拿起来,叫作拿法。 临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丰厚处的单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绪紧张、恼怒,突然发生气闷,胸中堵塞,出现类似昏厥的情况,可在锁骨上方肩背相连的地方,用单手拿法,把肌肉抓起来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钟拿两下的速度,连拿二十次,稍为休息,再连拿二十次,则胸中通畅,气息自渐调和了。

 

 

二、中医推拿特殊诊断法大全

压顶、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实验)

患者坐位,医者用双手重叠置于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角度下进行按压,如引起颈痛和放射痛者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正位时,用拳隔手掌叩击患者头部,如引起颈痛并有上肢窜痛和麻木感;或引起患侧腰腿痛,均属阳性,提示颈或腰神经根受压。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坐位,颈部前屈,医者立于患侧,以一手抵住患侧头部,一手握患肢腕部,反方向牵拉,患肢有窜痛或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头颈倾斜试验

患者坐位,头稍后仰,下颌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医者一手顶住患者下颌,给以阻力,另一手摸患者桡动脉,如脉搏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多见于前斜角肌综合征。

 

颈部拔伸试验

患者正坐,放松,医者立于身后,双手捧托于患者枕部,缓慢用力,向上提起患者头部。若患者颈肩部疼痛及麻木减轻,为阳性。本试验常作为颈部病症是否需要牵引的指征之一。

 

椎动脉扭曲试验

患者坐位,颈项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托扶患者头部作固定,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做仰头、转颈动作,如果出现明显的头昏、眩晕、恶心、呕吐症状,即为阳性。

屈颈试验

患者坐位,双下肢伸直,主动或被动屈颈,下颌贴近胸壁约1分钟左右,引起腰腿痛为阳性,提示腰部神经根受压。

 

 

仰卧挺腹试验

患者仰卧,以枕部双足跟为支点,将腹部挺起,腰部及骨盆离开床面,同时咳嗽一声,如引起腰腿痛及下肢窜痛为阳性,提示腰部神经根受压。

 

三、中医推拿的作用

  经络遍布于全身,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和联结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再通过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组成了整体的联系。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局部,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并且由于气血循着经络的分布流注全身,能影响到内脏及其他部位。如按揉背部十一、十二椎旁开一寸半的脾俞、胃俞能健脾和胃,按点合谷穴可止牙痛。由此可知,推拿治病不仅是以痛为输,而且还必须根据经络联系的原则,循经取穴。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区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发生生理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疗效果。

推拿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据观察,直接接触肌肤操作的摩擦类手法,可以清除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强皮肤光泽和弹性;强刺激手法,可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加上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使肌萎缩得以改善,损害的组织促进修复;手法的断续挤压,可增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有人在狗的粗大淋巴管内插入套管,看到推拿后比推拿前淋巴液流动增快7倍;在家兔的两侧膝关节内注射墨汁,并对一侧膝关节进行推拿,发现推拿后一侧关节内的墨汁已移向远处,未经推拿一侧关节内的墨汁依然大部分存留)。由于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改善,加速了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使肿胀挛缩消除;牵拉、弹拨、整复等一些手法,如运动关节类手法,可解除软组织的痉挛、粘连、嵌顿和错位。

 

通过神经、体液,局部操作的推拿手法能对整体和其他组织产生作用。推拿能调整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相对平衡。缓和较轻而又节律的手法,反复刺激,对神经有镇静抑制的作用。急速较重、时间较短的手法,对神经有兴奋的作用。有人观察推拿后脑电图变化,见a波振幅增大,而且振幅增大的时间延续,这个现象可能是推拿后引起内抑制的发展所致。根据脊髓节段反射,推拿颈部,可以调节上肢及脑内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l~2胸椎部,用振动和叩击的手法,能引起心动反射,表现为心肌收缩;振动叩击1~2腰椎,可使小骨盆充血;捏脊,可引起胃肠蠕动增快;按压缺盆穴处的交感神经星状结节,可发生瞳孔扩大,血管舒张,同侧肢体皮肤温度增高;推拿下腹部及大腿内侧,可引起膀胱收缩而排尿,治疗尿潴留;推拿腹部可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

拿尚可引起血液成份和代谢变化。实验室证明:推拿后白细胞总数和吞噬能力增加,白细胞分类变化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红细胞轻度增加,血清中补体效价、氧的需要量、排氮量、排尿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泄量也都有增加。

中医推拿主要是改善了机体的功能,而且并非只治疗功能性疾病,也会通过调整功能,使器质病变得到恢复。中医推拿主要达到了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这三方面作用,能够治疗人体内的一些疾病。

 

 

四、中医里的推拿和按摩有什么区别么

  手法方向不同,疗效各异。《幼科推拿秘书》说:“左转补兮,右转泄。”虽然说的是小儿按摩,但在成人身上也适用。腹部按摩时,以患者自身的方向为度,顺时针方向按摩,有明显的通便泻下的效果,为泻法;逆时针方向按摩,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为补法。

此外,手法的补泻与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关系。清代《小儿推拿广意》中说:“运太阳往耳转为泻,往眼转为补。”就是说按摩太阳穴时,向眼方向揉为补法,有壮筋补虚的作用;向耳方向揉为泻法,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功效。背部的脊柱穴,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气、通经络、和脏腑,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为补法;推脊柱穴从上至下,有清热的功效,为泻法。又如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自下向上直推为推上七节,能温阳止泻,用于治疗虚寒腹泻;自上向下直推为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用于治疗肠热便秘。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经络推拿——中医推拿理论与实践操作系列课程第一期发布于2021-05-05 23: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