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别人不同的是,我这厨艺,是从大学里的中药炮制学课程开始的。虽然基本上也算是无师自通,但也与我大学里地专业课程密不可分。

   初中走读,高中住校,也没什么下厨的机会。顶多就是在家里做生意忙不过来时,自己打开煤气灶把饭菜热一下来吃。但这与做饭没多大关系,也就是学会了做饭之前的那一步骤——开煤气灶。


   真要说与厨艺相关的,或是类似的,应该是始于大学里的中药炮制课。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各类药材。中药大部分不是直接使用的,很多都要经过炮制。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多种,纯净、切片、干燥、矫味、减毒、改性等等。北京同仁堂有副很出名的对联,曰:“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1

炮制学的老杨头教我刀法


  好了,说回厨艺。下厨第一步,切菜。的切菜刀法,真真正正源自于学校里的中药炮制学。虽比不得名校“新东方”,但也终归是个“学院派”。刀法出自炮制学杨教授的“嫡传”。教我们炮制学课程的杨教授,是个相当有意思的人,老顽童一个。得,也不喊得这么生分了。冒昧一点,就称呼他为“老杨头”吧。


老杨头上起课来眉飞色舞,教我们如何使用刀具,如何用锅铲来盐炙炙、醋炙、蜜炙。读书时,很少有学生是做过饭的,连菜刀都没几个人摸过。老杨头只得从头教起,“左手按住药材,指关节微弓,略微向外顶住刀面,右手持刀,倾斜个二三十度切药。”“不要成直角,否则到手”……如此如此,我们的“厨艺课”就开始入门了。


老杨头讲课很容易“跑偏”,总是讲着讲着炮制课,就讲成了做菜。五花肉是他的拿手好菜,讲了一遍又一遍。“先猪肉,后炸肉,再切肉,又蒸肉”,课堂上被他这么一讲,顿时气四溢,口水津液纷纷。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我们那一班人就是“吃货”。老杨头是大吃货,我们是小吃货。上老杨头的课时我特别认真,听起来比其它课程有意思多了。我居然随手就在书上空白处做了个笔记,把老杨头最爱的红烧肉的做法记录了下来。于是,这就成了我的第一个菜谱。


老杨头这人有时还很挺不靠谱。有次实验课在煮黑豆,取黑豆汁九蒸何首乌之用。快下课了,剩下来不少黑豆,老杨头觉得挺可惜,叫来几个学生,把黑豆收集起来炒干了吃。盐、酒都是炮制实验室里有的,分别对应着中药炮制学里面的盐炙和酒炙。老杨头就把这些盐和酒拿了过来,盐炒黑豆,配上个小酒喝喝。酒杯找不到?没关系!实验室里不是还有各种烧杯、量杯吗?老杨头上的是第一、二节课,第三节课我们没课,班上几个男生(包括我在内),就陪着老杨头喝了个小酒。各自端了个小烧杯,就着实验室里的黑豆下酒。这点黑豆,就算我自己炒的第一个菜吧(虽然没有用食用油)。其实这菜还挺下酒的。就这样,老杨头和我们几个男生举着烧杯喝了不少酒,应该是喝美了吧。回想起来,当年大学里这些趣事,还是印象挺深刻的。



2

药膳学,我的菜谱启蒙


学校还有一门课,是一门选修课,叫做“中医药膳学”。教这门课的老师姓名我忘记了,模模糊糊记得好像是姓谭。大班上课,好几个班一起选修,所以和老师混得不熟。得,依旧恭恭敬敬尊称他为谭老师、谭教授。


如果说炮制学是我的刀法启蒙,那么药膳学就算是我的菜谱启蒙。老杨头是个吃货,虽然也善于做菜,但跟谭老师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小厨见到厨师长。药膳在中国很流行,药食同源,养生加治病,融于日常饮食中,充满着中国哲学智慧


谭老师还真做过厨子。听他讲过,他原来开过一家药膳餐馆,起初生意还可以,过了几年就经营不善没做下去了。如此说来,谭老师这“厨子”还挺货真价实的。


虽然是选修课,而且是在周五晚上开设的,但我似乎没翘过他的课。毕竟在大学里我是一直是一枚“单身汪”,即使周五晚上也是有空来上课的。药膳的菜谱我至今记得不少,比如“天麻鱼头汤”、“天麻鸽子汤”、“枸杞菊花饮”、“十全大补汤”、“川贝炖雪梨”等等,至今也还在自己用或者教别人使用。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这也就是我们中药学专业出来的“厨子们”独特的厨房印迹吧,跟其他人做饭总有些不同。


说实话,谭老师的课听起来也不够生动。也许“厨子”的视角和“吃货”的视角不同,他并不像老杨头那样对食物充满激情。谭老师上课就像广东人在熬汤,小火慢炖,不会有太多波澜。


就在谭老师的“小火”慢炖了一个学期的药膳课,我也就这样有时打瞌睡有时好奇地上了一学期的药膳课。从食材到食谱,再到火候,谭老师一个个药膳轮着讲过去。其实具体方法书上都写的很详细,我倒也不用刻意去做笔记,随便瞄了几眼就能背出几个药膳方。


这门选修课也不用期末考试,开卷教了一份作业就算结业了。我们那时候条件有限,并不曾怎么深入。听说这两年学校里的药膳课玩出了花样,搞了几次色香味俱全的“厨艺大比拼”。学生们参赛,端出自己的拿手药膳,堪比几星级大酒店的厨子们了。由此可见,现在的吃货比我们那时候多得多啊,会做饭的也更多。



3

深圳实习,我开始自己做饭


大四那年,临近毕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考研,要么去提前找工作。由于本科学校的限制(非211大学),未能报名上理想学校的硕士研究生。也不愿退而求其次选择其它学校,就放弃了考研。虽然潜心准备了一年多时间,但我也不曾后悔。药学类的专业是这样,读不了好的学校,还不如就此出去找个好工作,待工作以后还有机会深造。


我选择去了深圳的一家药店实习。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想去见识下传说中邓小平爷爷在那画了一个圈的超级大都会。另一方面,在放弃读研之后,我也想了一下今后的出路。此前在学校,我已经尝试过了一些营销活动。当过灯具店店员、当过彩电促销员,甚至摆过地摊。有选修过一门商业营销课程,我的期末论文就是写我如何发现商机、如何进货、如何摆摊、如何加入了一家校园网店,用自己的经历写了一篇论文。算是一篇成功的论文吧,老师也给予了肯定,分数也给得比较高。我认为,也许这能成为一条出路吧,就先去实习和实验一下。,说不定以后能在这方面找到一口饭吃。


实习有工资,不过也才1200元一个月。虽然钱不多,但我已经决定独立了,自己自足,不再向家里要钱。要合理利用这点工资度日,省钱的最大一项就是缩减伙食费。没办法,只得自己摸索着下厨。


我倒不像某些人连先放油还是先放菜都搞不清楚,自小也在厨房里帮忙择点菜、端个盘子什么的,做饭的这些程序,看都看会了。油量、火候、放盐量,具体要以量计的东西,就要靠自己一点一点实践摸索出来。估计做了四五餐后,才勉强掌握了厨艺要领吧。这才开始一天天自信地带中饭去上班。有时候得意起来,还向同事们秀下自己做的菜。


同事中,林姐能说会,待人也能真诚,业务能力也强,是我们这里的服务明星。说实话,我觉得林姐并不差在这里上班的一千几百的工资(2008年标准)。林姐家就在深圳,相对来说家境还可以。但林姐喜欢在这上班,喜欢与人打交道。林姐老家是广东清远的,经常回去乡下老家弄点土鸡来,每到药品季度盘点加班后,林姐就安排我们拿着已经处理好的土鸡打边炉。“打边炉”是广东人的一种叫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火锅。不过广东人不吃辣,更爱喝汤,所以打边炉跟吃火锅可能还是有些区别吧。


林姐经常带她做的菜来给同事们吃,印象中最深刻的一道菜叫做“酿香菇”。这应该是一道客家菜,香菇泡发后完全去掉香菇脚,肉、荸荠剁碎,调好料,酿入并填满香菇,上锅蒸熟即可。客家的酿香菇肉馅里面是加了胡萝卜或者葱花什么的,只有林姐创造性地使用了荸荠,因此吃起来特别清爽,尤其适合深圳炎热的天气。林姐的这道菜,我后来学了一下,做给现在单位的同事吃过。虽没有林姐那么好的手艺,但也好评不断。相同的是,同事们都吃得很开心。


深圳实习,除了同事,还认识一位花老板。花老板两口子在我们店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卖花。花老板姓吴,但几乎没人叫他的本名,都喜欢叫他“花老板”。花老板在附近卖了很多年的花,大家都跟他很熟。花老板经常邀请我们去不远处的一家重庆火锅店吃火锅。跟林姐的“打边炉”不同,重庆味道的火锅似乎才名副其实有个“火”字,热辣得很。我是江西人,又是湖南读的书,自然不怕辣,所以鸳鸯锅底我总爱选有辣椒的那一边。


就这样,几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即将毕业,我面临选择。是继续留在深圳,还是到其它地方就业?那一年正值金融危机,深圳经济也很不景气,思来想去,我还是选择了考取家乡的单位。不舍了很多天,最后还是告别了深圳,告别了药店里这些可爱的同事。带着已经步入社会的这份坚毅,带着一份独立自主的执着,以及这大功告成的“厨艺”,我到学校参加完毕业典礼后,就回到了江西的省会南昌。



4

上班以后,我教会了几个人做饭


有幸被现在的单位录取,于奥运年入的职。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单位为了照顾我们,特意让我们8月18日才来报道,有了十天的观看奥运会直播时间。我跟一高中的同学合租,他也是我现在的同事,我们一起考取了同一个单位。后面又加了一位同事,也是高安人。


刚开始,我一个人做饭,因为也只有我会做。后来实在是受不了了,就开始教他们做。这位同事就是前文中提到的问我一句“先放油还是先放菜”的那位。做饭其实很简单,只要一接触,就很容易上手。至于味道如何,慢慢总会变好的。这位还好说,就是做饭动作慢了点,没学会合理地“统筹规划”厨房时间。另外一位,不怎么爱学,天天就知道炒他最喜欢的辣椒炒肉。轮到他做饭时,也经常就只拿出这一道菜来敷衍了事。一道菜不够吃?好,加量!仍是一道菜,炒个特大一盘。没办法,只能辣椒炒肉了……后来我实在是服了,只能说了声,“哥们,还是我来做饭吧……”,心中那个无奈啊!


我爱人下厨也是我教的。不过女人在做饭这方面总是特别出色,更精致,做得也更好吃。修行靠个人,没两个月就超越了我这位“师傅”。于是,两个月后,我基本很少下厨了,沦为厨房洗碗工一个。做饭她做得多,洗碗天天是我。既是这样,我也认了,我厨艺确实不如她!



5

文字里的菜肴,也有着不一样的香味


我有时候也用笔记录点东西。想来,关于做菜,确实是很难描写的。我写过不少家乡的菜肴,比如高安腌粉、高安炒粉、剁辣椒蒸咸鸭蛋、辣椒炒肉、阳雀花炒蛋等等。出人意料的是,文章写出了,反响还不小,读者也多了起来。真印证了一句话,“咱中国人还是吃货居多!”我是以一个品尝者的身份去描述,同时又站在一名“厨子”的角度上,在文章中又把这些家乡菜又做了一遍。我想像着这些菜肴的色、香、味、型,笔端也跟着菜的色香味去飘扬、流淌。写出来的菜,也与实际中无几了,大概这也就是读者们喜欢的原因吧。


其实我更想写的是自己家里的家传菜,但一直没能动笔。整个家族中的女人们都比较会做饭。从我奶奶这说起,她有一道“炸猪肝”是非常有特色的。我母亲擅长的拿手菜“剁辣椒蒸咸鸭蛋”我已经写过了。我姑姑擅长樟树岭水库的特色菜“炒黄尾巴鱼”。我的大妈有道堪称经典的“酥肉”,很多尝过的朋友都赞不绝口。谢霆锋有个节目叫《十二道锋味》,我觉得我们家这些菜综合起来也可以集在一起,叫个《一人一道家常菜》什么的。或许,若干年后我退休了,回到樟树岭水库边上,开个农家乐,将伍桥的好山好水推介出去,也将这些家传菜发扬光大。伍桥山水,配上伍桥味道,美极了


就此搁笔吧!虽厨艺不精,但只要您愿来做客,我亲自下厨,请您吃饭!





觉得喜欢,可以 一下!


中医养生中医理论以下超链接品味高安伍桥特色菜肴


高安炒粉

高安腌粉

阳雀花炒蛋

剁辣椒蒸咸鸭蛋

艾哩饼哩

牛舌头

水酒

明笋

伍桥大米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高安伍桥易居白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我的厨艺,始于大学里的中药炮制课发布于2021-05-06 16:25: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