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绝对是当今社会中最被世人知晓的历史事件前三甲,其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秦始皇像
 
时常被史学家引为“焚书坑儒”的论据有:
 
论据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说过的一段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论据二,《战国策》及《汉书》作者西汉刘向《<战国策>序》言到:任刑罚以为治,信小述以为。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注意,这里用的是“儒士”一词,下文有叙。
 
论据三,西汉末孔安国(孔子第十世孙)《<尚书>序》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注意,这里已经用的是“焚书坑儒”一词,下文有叙。
 
以上三点是古今学术界常用的三条论据,按笔者对“焚书坑儒”历史事件的“研究”,在此列出第四项“论据”,可以作为其“佐证”,以充实其逻辑链。
 
论据四:西汉“汉学”的兴起。
 
刘邦打败项羽重新统一中国后,他的首要历史使命是“安邦”,加之他年轻时“不学无术”,没有读过几天书,因此他对“儒生”是轻蔑的——不知道是否还跟秦始皇“坑儒”有关系。
 
因此,才有了初得天下后“尿淋儒生帽”的事情。
 
一次,刘邦同众臣“疯玩”,骑在马上掏出家伙就把尿撒在儒生帽子上,以示对儒生的轻蔑。一旁的大臣陆贾见状(第4集中笔者曾提到此人),急言:
 
“主公不可轻慢儒士!”
 
刘邦答道:“老子天下马上得之!”
 
陆贾回答:“天下虽马上得之,但不可马上治之!”
 
自此,“天下马上得之,但不可马上治之”成为千古名言
 
至于为刘邦“六计定天下”的大功臣陈平,乃道家中人,是“道家方士”而非儒生,萧何也偏向于此类,故不会觉得被冒犯。
 
虽然在陆贾的提醒下,刘邦认识到治理天下可能真还需要依靠“儒生”,但是他那时的全部精力还在于安邦固国,因此还没理会到秦始皇“焚书”那事造成的文化断层。文帝上台后,除了要收拾吕后留下的烂摊子,一方面还得继续安邦固国(第四集有叙),另一方面也得恢复民生经济,没能顾及到此事;景帝上台后,一方面,强化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削藩”是他政治和军事上的首要,另一方面,恢复和发展经济也是他政治和经济上的当务之急,因此依然没能顾及到此事。
 
直到雄才大略的武帝上台后才开始有了精力和视野来处理文化方面的事情。他因此专门设立“五经博士”,凡是在“五经”(泛指,并非仅限于“四书五经六艺”)有某一项“学术专长”的人都被政府聘请为“博士”,博士们集中在一起重新完善相关书稿并开展学术研究。中国历史上就将此一文化研究行为称为“汉学”,汉学自此而兴。
 
从这一点看“四书五经六艺”等书籍在秦始皇时期出现“消失”是铁定的。
 
由以上四点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秦始皇“焚书坑儒”是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
 
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一,司马迁在《史记》里面记述的是“焚诗书,坑术士”。
 
那么,问题来了:“术士”怎么理解?“术士”就是“儒士”吗?
 
“术士”兴起于先秦春秋时期,鼎盛于战国。
 
“术士”一词初见于《韩非子·人主》,“且法术之士,与当途之臣,不相容也。何以明之?主有术士,则大臣不得制断,近习不敢卖重,大臣左右权势息,则人主之道明矣。”泛泛而言,“术士”就是指有一技之长之人,因此涵盖广泛,即包含了“江湖术士”也涵盖了“儒生”。
 
就是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可能是“焚书坑术”,不仅仅是“坑”了儒士,还“坑”了儒士之外的“术士”。上文说到,“焚书坑儒”一词最早可能出自于司马迁之后的刘向。司马迁在《史记》里面记述的是“焚诗书,坑术士”。那么年代上离司马迁(前145-卒年不可考)仅七八十年的刘向(前77-6)何以就改变了描述?
 
原因在于这个“术”字在古时与“述”字通用,如果说司马迁表达的是“坑述士”,那无疑指的就是“儒士”。因为儒士的泰斗“儒学”创始人孔子将“述而不作”作为儒家的学术原则,就是说在言及先贤(尤其文武周公)的著作及理论时只能去“描述”而非去“创见”,因此“述士”就成了“儒士”的另一代称。
 
这是我们要注意的第一点,就是秦始皇究竟“坑”了一些什么人的问题。
 
第二,“坑”也是事出有因。
 
散见于汉朝各类书籍,对“坑儒”原因有不同说法,主要有:
 
1、统一意识形态的政治需要;
 
     2、与“长生不老”丹药有关;
 
3、秦始皇很不喜欢儒生“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的臭毛病,一怒之下而为之。
 
但是,被“坑杀”数量均记载为四五百人,并非我们常人理解的坑杀儒生一个族群。
 
第三,焚书,焚烧的是一些以“意识形态”为主的秦以前的书籍,而非“见书就烧”。
 
医学、农牧等实用技术类书籍在《史记》里就有明确记载予以保存。
 
第四,“焚书坑儒”并非秦始皇的个人行为,而是集体决策。
 
各类正史都明确记载,秦始皇在做出“焚书坑儒”决策之前是召开了“御前会议”的,经过了讨论,尤其尊重了丞相李斯的意见。因此,我们不能将“焚书坑儒”全部都扣在秦始皇一人头上。
 
从上述第三、第四点来看,笔者倒倾向于“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在意识形态上也促成统一的“政治需求”,而非一个昏君的“蛮干”。如果是这样,或许我们对秦始皇文治武功的评价应该拔高!
 
    第五,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此的研究值得大家重视。
 
其一,按照南怀瑾先生的研究,他认为:秦始皇为了统一“言论”命令李斯负责收集相关书籍,并集中于阿房宫保存,不允许民间流传、阅读,但是后来被项羽这个“莽汉”一把火给烧了,这造成汉武帝下令重新研究古时经典时还要千方百计到民间寻找,实在找不到的就只有凭借博士们的记忆重新录出。因此,“焚书”实际是项羽干的!
 
其二,秦始皇确实很反感儒生们“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御前会议讨论时不发表意见,会后又私下议论)的毛病,李斯善于“揣度圣意”,为讨好秦始皇就把那帮儒生“坑”了。因此,“坑儒”实际是李斯干的!

综上所述,不管怎样,秦始皇时“焚书坑儒”确有其事,但是:

 

第一,即便是秦始皇干的,也是他的政治需要,而非无知蛮干(或许可以与后世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等看待);

 

第二,很可能确实如南怀瑾先生所言:书是项羽烧的,“儒”是李斯坑的。


产业兴,则商业荣

有深有度    欢迎关注

微信联系:cqluosheng422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西南商业评论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地址:《趣说二十四史》第5集:还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历史真相发布于2021-05-06 17: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