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子,生卒年月不详,《苍梧县志》说他是苍梧人,名字无考。”《弘明集》说他姓牟名融,是汉末灵帝、献帝时期有名的教人士。当时社会动乱,人心惊恐,交州地处边阔,却相对地比较安定,因此,中原人士纷纷南来避难。

 
牟子在年青时期曾和母亲逃到交趾,二十六岁时才回转苍梧,娶妻成家。苍梧太守听说他博学多才,想用他为署吏,但他正当壮年,专心向学,又见世乱,因而辞谢不做。当时州郡之间交通阻塞,互相疑忌,太守派他去向州牧致敬,以通声气,他去了,当时州牧也招揽文士,又请他做官,他也称病不就。后来,母亲病故,社会仍是扰下安,他更感到不宜出头露面,于是潜心钻研佛教。他的生平事迹见诸古籍的虽然不多,但他却是在广西宣传佛教最早的一个人,著有《理惑论》。
 
青年时期的牟子,勤修经传,博览诸子百家之书,对兵法以至仙不死之论,也广为涉猎,后来才转而信佛。因此在阐述佛教理义时,常常用中国典籍、特别是老子孔子的言论去印证辩解,他的《理惑论》存在着揉和佛、儒、道三家论点的痕迹。他说佛教也有道,认为道就是导,即“导人致于无为。”(本文引用牟子的话,均见《弘明集·理惑论》)道与无为,原是老子重要的论点,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这个混然一体的东西,是物质的,不依靠外力而存在,并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而这个混成体,又不是人们的耳目直接感受得到的。
 
老子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也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就是说,不管它是如何的恍惚,始终是作为物质而存在着。老子讲的“道”,对宇宙的解释,是带有朴素的唯物论的。但这些论点,常常为后人各取所需地加以歪曲,牟子就截头去尾,删去“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抹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有象”“有物”,只片面调强“恍惚”,将佛和道联成一体,说佛是“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蹈火不烧,履刃不伤。”而道呢,“牵之无前,引之无后……视之无形,听之无声。”
 
显然,牟子的这些话都是从心所欲,牵强附会的。本来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是小乘教,它主张神灵不灭,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说恶人死了进地狱,善人死后却可以升天堂,凭空虚构出一个杳茫的世界,而与现实社会对立起来。牟子关于“道”的解释,正是为了这种虚幻世界寻找理论根据。
 
佛教既是外来的东西,传入未久;由于许多主张和做法与中国旧有的风俗习惯不同,而和中国原有的伦理道德也有差异,因而受到各方面的激烈反对。如佛教的剃头、出家戒、布施等等,就被指责为“廓落难用、虚无难信”,“违圣人之语,不合孝子之道。”因此牟子就利用中国的历史事实和孔、老之言去为佛教辩护。如关于剃头问题,牟子说:“泰伯短发文身,从吴越之俗,违于‘身体发肤'之义,然孔子称之……仲尼不以其短发毁之也。”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人渡江,其父堕水,其子攘臂摔头颠倒,使水从口出,虽然有损父体,却救了父命,但这却是真正的孝道。何况,“至于成佛父母兄弟皆得度世,是不为孝,是不为仁,孰为仁、孝哉?”对于弃妻无后问题,牟子认为这样做是“清躬无为”,是行道的奥妙所在。他说:“许由栖巢木,夷齐饿首阳。孔圣称其贤曰求仁得仁者也,不闻讥其无后无货也。”在这里,他又一再的用孔子作为武器,既挡住从各方面射来的乱箭,而又冲杀前进。
 
牟子宣扬佛道,和后来的佛徒不同,他的特点是很少照搬佛经典故和语言,而是摘取孔、老的片言只语,任意曲解,以证明佛说合乎圣人之道。他巧妙地将移来的佛教之树,植在中国土地上,而用孔、老之水去日浇夜淋,使之适应本地气候土壤,从前较生根发芽。但是不管牟子是如何的巧辩,而佛教只能使人消极颓唐,放弃对剥削者的反抗和斗争,起着精神麻醉的作用,永远不能使人从苦海中跳出来,更不能进入所谓快乐的天国。
 
牟子所描绘的佛法无边和我国的所谓神仙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佛教道教终究是两家,是不相同的,而牟子也处处都在抑道扬佛,他对道教的攻击不遗余力。如道教主张炼丹服药、长生不死,他则说人身朽烂、魂神不灭。他认为人身如五谷的根叶,魂神象五谷的种实,根叶死了,而种实苗长。
 
他照样搬出老子的话,说“天地尚不能长久,而况人乎?”他将人的死生和植物的传种接代等同起来,是牵强附会的。另外,道教主张辟谷和饮啖肉,佛教则刚刚相反。牟子说他“未解大道之时亦尝学焉,辟谷之法数千百术,行之无效,为之无征,故废之。”他还引经据典地说:“老氏,上下之篇,闻其禁五味之戒,未睹其绝五谷之语。”他还说孔子也讲过食谷者智、食肉者鄙的话,用以证明佛教吃谷及戒酒肉的正确。此外,他还进一步攻击道教,说“神仙之书听之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无为之所不贵焉。”这是符合事实的,但他又这么说,道家等书与佛经相比,就好象“丘垤之与华、恒,涓渎之与江海”,“犹虎鞟之与羊皮,斑综之与锦绣也。”
 
他是将道教一脚踩在地下,而双手将佛教捧到天上。并且处处搜罗老子的语言去驳斥道教的做法,指责道教违背了自己祖师爷的教导,这从辩论的手法来说有其厉害之处。但神仙方士之术,秦皇汉武追求过的长生不死之药,事实证明了都是办不到的。
 
而另一方面,汉末张角却利用宗教的形式,组织群众,信奉黄老,号称太平道,以符水语治病,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牟子的扬佛抑道,是否反映了当时政治、思想的斗争,这也可以作为问题去进行研究。但佛教的人身死亡、神魂不灭、天堂地狱、因果报应等等的说法,特别是善有善报,人人可以进入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法,却给苦难中的人们带来了一线渺茫的希望。因此,尽管佛教是移植过来的,也能在苦难的人民中传播,起麻醉作用,经过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到南北朝时因为皇帝也崇信佛教,所以一跃而登上了国教的宝座,其他教派都成了邪魔外道
 
当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牟子的崇信和宣扬佛教,都是有一定的社会原因的。由于社会长年动乱,生活不安,一些士大夫象牟子等人,为了自身的安全,纷纷逃避,有的看破红尘,隐迹山林,修心养性,不问世事;有的仍存幻想,希望起义的农民有朝一日会放下屠刀”,改心向“善”,仍象过去那样俯首贴耳地任人宰割,从而使社会秩序安定下来。而佛教的去欲成佛,因果轮回之说,正适应他们的愿望,也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而对于一些苦难的人民也能引起幻想,有诱惑的作用,因此,佛教便被移植来而生根发芽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是当时的社会原因所促成,但和某些佛徒的大力倡导也是分不开的,牟子便是其中的一个,他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是出过力的。他一生没有做过官,也不是趋炎附势之徒,他在动荡不安的遭际中“上下求索”,找过孔子,问过老子,最后还是拜倒在佛祖的莲台之下;他在动荡不安中逃来广西,安家落户,主观愿望可能是为了避世遁迹,自我解脱,但客观上却又贩卖“宗教鸦片”。不管当时他意识得到与否,他是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从而也欺骗了劳动人民的。文章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广西历史人物传》 第1辑 莫乃群主编  1981年南宁)


标题:牟子和《理惑论》 

谢逸

朗读:洪七公

编辑:竹虫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骆越纪+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广西历史人物传-01]苍梧隐士牟子发布于2021-05-06 21: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