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科普计量历史(三)

序言——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中国古代以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和时间为主要内容的计量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父系氏族社会,度量衡和计时已是农业文明基础。此后,历朝历代更替必重整度量衡,度量衡成为国家治理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技术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的进度,计量已经从原来的度量衡和时间计量,发展到现在的十大计量,长度、热工、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声学、光学、化学和电离辐射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4000年前的夏朝初期,已建立了相对统一的测量时间、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器具和制度了。《夏书》记:“关石禾均,王府则有”。而周公灭商后,“以量度成贾而徵(zhǐ)儥()”,即以度量衡来评定物价,以保证买卖的公平交


圭表

              

     圭表是最古老、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天文仪器。古人很早就观察到,直立的标杆影长不断地随着太阳的位置不同而变化。观察日影方位的变化,就可以逆推太阳的空间方位,从而得知相应的时刻。“立竿见影”这个成语就是这个意思。这种想法的实施就产生了日晷计时。

     早在公元前20世纪,陶寺遗址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已使用圭表测影法。到了汉时期,学者还采用圭表日影长度确定“二十四节气”,采用圭表测影法定出黄河流域的白昼最短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时间段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每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平均。古人把这种方法叫“平气法”(又称“平均时间法”)。先测出冬至日是因为冬至时影子最长,其相邻几天的影长变化最为明显,更利于观测记录。

漏刻

     现代的人把15分钟称为一刻钟,主要原因就起源于漏刻计时。漏刻是一种典型的等时计时装置,计时的准确度取决于水流的均匀程度。早期漏刻大多使用单只漏壶,滴水速度受到壶中液位高度的影响,液位高,滴水速度较快,液位低,滴水速度较慢。为解决这一问题,古人进一步创制出多级漏刻装置。所谓多级漏刻,即使用多只漏壶,上下依次串联成为一组,每只漏壶都依次向其下一只漏壶中滴水。这样一来,对最下端的受水壶来说,其上方的一只泄水壶因为有同样速率的来水补充,壶内液位基本保持恒定,其自身的滴水速度也就能保持均匀。


历法

     历法就是人们为了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创立的长时间的记时系统,即对年、月、日、时的安排。商周时期,大规模的祭祀占卜要求有准确的祭祀周期。商周时期的历法为阴阳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即365.25日为一回归年。阴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朔望月,12个朔望月为一个民用历年,它与回归年有差数,所以阴历在若干年内置闰月。


商尺


    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各藏有一支商代的骨尺,皆约长16厘米。古代的尺为什么如此之短呢?《大戴礼记》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如果古人身高160厘米,那么一指之宽约1.6厘米,伸开姆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 ,正是16厘米。与《说文》中尺字写作 “ ”,即伸开大拇指与食指的形象十分相似。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尔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度量衡”,此与“布手知尺……”的哲学思想同样是具有经典性质的。距离,正是16厘米。与《说文》中尺字写作 “ ”,即伸开大拇指与食指的形象十分相似。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尔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度量衡”,此与“布手知尺……”的哲学思想同样是具有经典性质的。人体各部位具有完美的比例,如果定义一指之宽为一寸,十指也就相当于一尺,人的身高正好是它的十倍。身高又与两臂伸开之长相当。正因为如此,朱载堉在《律吕新说》中推证,《史记》中所说:“(禹)身为度”就是以其身高定为一丈。古时称男子汉为丈夫,应源于此。



                                                               信息开源: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我们

了解更多资讯

命理百科:历史人文八字命理/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命理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计量科普】计量历史(三):夏商周时期的计量发布于2021-05-07 08:5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