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群星璀灿,蔡楚生尤为光彩夺目,一生中编导了27部影片,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多个辉煌,《中国电影文化史评》高度评价:他在赢得广大观众的同时,也使自己成为最有价值的电影导演,他和他的作品,将中国的电影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世界


靠“呆运”出只身闯荡上海

蔡楚生是广东潮阳人,1906年1月12日出生在上海,6岁时随父母回家乡,念了4年私塾。12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去汕头亲友的杂货铺当学徒。他渴求文化知识,空余时间都把心思放在了读书上,随着时间推移,识字越多,能博览群书了,特别爱看充满了喜怒哀乐的古今小说;又对美术书法产生了兴趣,刻苦攻钻之下会绘画又写得诸体好字,成了多才多艺一青年。


蔡楚生


广东是孙中山革命政府所在地,又是大革命的发源地,工农运动高涨。蔡楚生加入了汕头店员工会,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一天晚上,他去观看“进业白话剧社”演出《可怜的裴加》,发自内心地感叹:“看戏让人得益非浅能长进!”也因此对演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雄心勃勃要编写剧本了。

当时,汕头地区彩票盛行,无以计数想发财的却是竹篮打水大呼“上当”,至有倾家荡产者。蔡楚生以此为题材,利用半个月的夜晚时间,编写了滑稽短剧《呆运》。凭着剧本《呆运》,蔡楚生顺利加入了“进业白话剧社”。


《呆运》编排上演,也许是这出戏“源于生活”的缘故吧,还吸引了不少观众。蔡楚生在剧社中的地位上升,得以参与编导及舞美设计了。


1927年早春二月,上海“华剧影片公司”南下汕头拍摄《白芙蓉》外景,进业白话剧社三命通会巫咸撮要热诚欢迎又大力协助,并趁着这一大好时机,宣布成立“汕头进业电影制片公司”。作为回报,“华剧”的导演陈天,为“进业”执导拍摄一部电影,选中的片子正是《呆运》,还邀请编剧的蔡楚生出演配角。


蔡楚生编写的第一个电影剧本《呆运》拍成了电影,自己还上了银幕,真让他受宠若惊,也因此与陈天交上了朋友。


广告中称之为“中国第一部滑稽讽刺电影”的《呆运》,在汕头地区映出后引起不小反响,它以夸张的场面,离奇的情节,揭露彩票骗局与危害:梦想发财的修鞋匠省吃俭用买了一张彩票,为防丢失贴在了门背后等待开奖。福星高照中了大奖,彩票却揭不下来,只好扛着门板去兑奖,欣喜若狂中撞倒行人、碰翻货架……一长串索赔的紧追其后,所得奖金赔偿还不够呢,气急败坏呆若木鸡泪汪汪。


既是编剧又是演员的蔡楚生成了当地名人,很有点自我陶醉,更为电影的奇所吸引,憧憬有朝一日跨入电影殿堂。


大革命失败后,蔡楚生在汕头已难以容生,只身北去上海滩圆自己的电影梦。他不计薪水微薄,进入了一家影片公司,只可惜让他当杂工,搬运道具、搭拆布景,清洁场地、乃至扫地倒痰盂都干。


因专长得不到发挥,愿望难以实现,蔡楚生找到陈天,请陈天介绍,跳槽到华剧影片公司。地位是有所提升了,不过也在二等、三等之列,担任美工、场记、置景、海报,有时拉郎配充当群众演员。但可直面演员与拍摄现场了,蔡楚生很珍惜这一还算不错的时机,暗地使劲偷着学,了解、琢磨、熟习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与技能。


长辈兼同乡的著名导演郑正秋,得悉了蔡楚生当年编演《呆运》事,及其闯荡上海追求电影梦圆的经历,认准是个可锻之材,极力推荐他进入了当时规模最大的明星影片公司。


之后,蔡楚生视郑正秋为授业、解惑、传道的恩师,看、听、问、记,用心学习攻钻电影的编、导、演。郑正秋倾心传教,毫无保留。蔡楚生感激之余,益加发奋,坚信总有出人头地成功的一天。


这位小同乡的执着追求与奋斗精神,使郑正秋感动又惊异,提拔他当了助理导演兼美工师,不久升为副导演。蔡楚生成了郑正秋的助手,协助郑正秋拍摄了《战地小同胞》《桃花湖》《红泪影》等多部影片,并多次上镜头,且都表现良好,得到郑正秋的赞赏。


经3年磨炼,蔡楚生已在上海电影界小有名气,1931年去了联华影业公司挑大梁,翌年独立编导了第一部电影——情致缠绵、笔触纤细的《南国之春》;后又拍摄了“诗般梦幻”的《粉红色的梦》。


磨砺以待天降大任,蔡楚生终于从一个学徒、杂工,跨进了电影这座新兴艺术殿堂的门槛,而且开始独立编剧、导演。《南国之春》与《粉红色的梦》尽管属悲剧式的“恋爱的常道”,但于他来说,具有不凡的意义,是他跻身电影界、迈向成功之路的开端。


这年他才26岁,年未“而立”而事业有成,堪称年轻有为。


《渔光曲》荣获第一个国际奖项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相继爆发,蔡楚生加入了左翼电影运动行列,以最短的时间最省的金钱物质,执导拍摄了反映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共赴国难》。影片中,上海华姓一家老小有的参加义勇队决战前敌,有的加入战地救护队抢救伤员,有的赶制军衣支援前线,长子牺牲后,诸弟誓继承兄志,奔赴前线,共赴国难。


专家学者评论,这是蔡楚生电影创作思想转向反帝反封建现实的起点。


1933年,他编导了赞扬劳动人民纯洁品质和斗争精神的力作《都会的早晨》,在上海连映18天,场场满座。洪深在《1933年的中国电影》一文中,把此剧与田汉的《三个摩登女性》、夏衍的《狂流》、孙瑜的《天明》并列为“具有伟大未来性的萌芽”,“冲破了初春的雪霜”,“投掷了几颗强烈的炸弹”。


蔡楚生拍摄《新女性》


得到同行名家的好评,蔡楚生大受鼓舞,连续编导了《渔光曲》《王老五》《迷途的羔羊》《新女性》等影片,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电影艺术手法,揭示社会黑暗中穷苦大众的悲惨命运,鼓吹变革社会、民生解放。其中尤以《渔光曲》轰动一时。


蔡楚生家乡潮阳渔民为多,受天灾人祸夹击,惨状万千。他耳闻目睹,深为同情而又不平,有心搬上银幕,把“沧海中渔民的血泪洒遍世界,掀动千万人的心弦”。于是收集素材,编写了剧本《渔光曲》,剧情是:


渔民徐福冒险出海捕鱼遇难,其妻徐妈为生活计到何船主家当奶妈,一对孪生姐弟小猫、小猴与何家少爷子英一起戏耍长大。后来子英留学外洋,小猫、小猴以打渔为生。强盗洗劫徐家,徐妈惊吓成病双目失明,姐弟俩与瞎眼母亲去上海,跟着舅父拾破烂、卖唱。一天巧遇学成归国的何少爷子英,子英给了小猫、小猴一百块大洋。银行遭劫,姐弟俩身上的大洋成了疑犯被拘捕。消息传来,母亲惊恐中碰翻油灯失火,与舅舅葬身火海。不久何家因破产而沦落,何子英与小猫、小猴一起受雇于渔轮,风里来雨里去,本就孱弱的小猴终于不支倒下,临终前躺在姐姐怀里,央求姐姐再唱一遍爱听的《渔光曲》,在如诉似泣的歌声中闭上了眼睛……


《渔光曲》由联华影片公司摄制,蔡楚生执导,明星王人美、韩兰根主演。拍摄时间长达一年半,是因为蔡楚生一丝不苟,特别的认真。


他拍片过程中的多件“花絮”,令人感动而又敬佩:


为真实反映渔民在海上的凶险生活,蔡楚生动员摄影师与演员,风雨交加中去海上拍摄外景,这不但要冒恶劣天气的危险,还有遭海盗劫杀的不测。众人担惊受怕忧心忡忡,他若无其事道:“为求真实感人,冒点风险值得,即便牺牲了,也是值得的。”开拍徐妈碰翻油灯火烧茅屋时,在下风导演的蔡楚生被呛得咳嗽不止,眼泪直淌,呼吸困难,坚持再坚持,结果从指挥台上摔下来跌伤了腰,第二天又挣扎着出现在了外景现场。


春节初一,演职员都在家过大年,公司里只有蔡楚生一个,正伏案编写字幕。大年初二、大年初三,他依然在公司里忙碌着,也只他一个。


1934年6月14日,《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公映,小猫、小猴的悲苦命运与凄怨心声,感动了千万观众。这年,上海地区盛夏早来,且是60年来少见的酷热,观众的热情持久如新,日复一日,场场爆满,创下了连映84天的卖座纪录。


诚如《渔光曲》开映广告所云:“渔光曲奏起,将响彻宇宙。”1935年2月,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开幕,世界上31个国家的120多百部影片参展,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也在参展之列。评选结果,有10部电影获奖,《渔光曲》获得了“荣誉奖”。评语是: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


《渔光曲》载誉归来,报章报道:渔光曲最近在苏俄国际影展获得荣誉奖状,为中国电影界争得国际光荣!这是中国在国际电影节上的第一部获奖影片,蔡楚生功推第一。


喜讯飞传处,国人欢欣鼓舞,引为骄傲。


《一江春水向东流》创票房新高

卢沟桥事变起,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组建,蔡楚生当选理事;嗣后,中国电影界救亡协会成立,他当选常务理事。上海沦陷前夕,他南去港,本着服务于抵抗侵略、鼓舞民众起来抗日斗争之旨,与司徒慧敏合作编写了抗战主题的电影剧本《血溅宝山城》《游击进行曲》;又独立编导了《孤岛天堂》《前程万里》,反映了上海与香港青年投身抗战的英雄事迹。


其间,日人派汉奸前往香港,以重金收买影业人士。蔡楚生拍案而起,在《华商报》发表《电影界的人兽关头——揭发敌人对华南电影界的阴谋》,呼吁影业三命通会巫咸撮要“求团结、进步,负起‘电影报国’的重任,直至把日寇驱逐出我们的国境”。由于他和众多爱国文化人针锋相对的斗争,日人的阴谋成了泡影。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香港。蔡楚生经由中共秘密大营救脱离港岛,辗转去了大后方的陪都重庆。在重庆期间,他得以面识周恩来,多次受教育鼓励,思想升华,进一步靠拢共产党。


抗战胜利,蔡楚生等一批文化艺术界人士东返上海。根据周恩来“在上海建立一家电影制片厂,作为党在上海和国统区的文艺阵地”的指示,他与阳翰笙、史东山、郑君里等紧锣密鼓筹划准备。1946年6月间,“联华影艺社”诞生,一年后扩大改组为“昆仑影业公司”。


八年抗战期间,中国人民饱受日寇蹂躏之苦,日本投降后,多如牛毛的接收大员以接收为名大肆搜刮,闹得乌烟瘴气,激起怨声载道。为揭露战时战后人民的痛苦,及日寇残暴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早在“联华影艺社”时,蔡楚生就与郑君里开始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为把《一江春水向东流》打造成具有轰动效应的经典之作,蔡楚生着力从深具感染力的故事性、迭宕曲折的情节下功夫,以一个家庭作为社会的窗口,横跨抗战前后10年间的变幻升沉悲欢离合,直至家破人亡的命运,展现了时代和历史的悲剧。


《一江春水向东流》分上下两集——《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故事生动,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非常符合观众口味,具有牵动心灵的感人的力量。艺术效果之完美、票房价值之高,骄然独步,无与伦比。


1947年10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上海多家影院上映,丽都、国际、美琪、南京、平安、沪光、光华等电影院门庭若市,一派沸腾景象,诚如《新闻报》所载:“成千万的人引颈翘望,成千万的人踩进了戏院的大门。”上座率胜过《渔光曲》,连映3个多月座无虚席。据当时报章统计,观众人数多达71万3千人,占了上海总人数的百分之14.39,创造了国产影片的最高卖座纪录。


“满城争看一江春”,公交车、出租车也因《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放映而搭福,生意大增。有座影戏院放映此片,公交车站头就在门前不远处,乘车的男女老少几乎都是看电影的,每到站时,售票员干脆不报站名而喊:“一江春水到啦!请下车。”


《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了大上海各色人等的热门话题,蔡楚生也成了妇孺皆知的顶级人物。此片在港澳及南洋群岛诸埠放映时,也都创造了国产电影卖座率之最高。


《中国电影史》称赞,《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史诗性品格的银幕巨作”,“也是一部在叙事跨度上贯通战前、战时与战后三个时期并引起更大轰动效应的银幕史诗”。


《一江春水向东流》剧照


《上海电影志》引当时舆论:《一江春水向东流》标志了国产电影的前进道路,也是蔡楚生电影创作的新高峰。


1948年1月28日香港《华侨日报》上,刊登了夏衍等几位作家联名文章,赞扬这部影片,“是插在战后中国电影发展途程上的一支指路标”。“他雄辩地告诉一切糊涂的电影工 路在这儿,这才是观众所喜爱的。”


田汉称赞说:“在中国电影界今天这样贫弱简陋的物质条件下,而有这样的成就,算是电影工作者最高的成就了。”


好莱坞华裔黄姓摄影师如是赞扬:“这是我所看到的最好的国产片。”


全国解放前的1949年7月,在影坛上享有盛誉的蔡楚生,应中共邀请,出席了第一届文代会。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出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副司长。1958年主持新建立的珠江电影制片厂,把抗战时期草拟的剧本《南海风云》改编为《南海潮》,在1963年拍成了上集,一上映就受到热烈欢迎,评选为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影片。


正当蔡楚生满腔热忱再接再厉时,“文革”起,于1968年被迫害致死。 


斯人已逝,业绩永存。《渔光曲》一曲难忘,《一江春水向东流》永流心田,给了一代接一代的观众以完美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文章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文史天地》第264期

【上海市文史学者】

责任编辑/谢建平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内容

点击八字命理六爻,查看更多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文史天地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人物春秋】影人蔡楚生屡创辉煌发布于2021-05-07 10:57: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