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叱咤九重天,碧血洒朝鲜

                    -------“空中勇士王忠”的传奇故事

                                                       王彩英

 

揭开历史的帷幕,穿过浓浓的硝烟,让我们的目光为一个人凝驻,你会发现他平凡而又充满传奇的人生。耄耋之年,他以一颗平静的心回首往昔的峥嵘岁月,仔细聆听,我们会听到历史的脚步那样厚重地回响在祖国的大地上……


                      

天下之大,无法安放一张书桌


1932年62日,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夜色的宁静,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了,给艰苦岁月中的这一家人增添了无限希望,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男孩后来会有怎样的传奇故事。但在父亲的眼里,王忠就是一切,寄予了那个时代农民的一切厚望。小王忠聪明伶俐,活泼好动,七岁上学,老师所讲内容一点便透。     


然而,天下之大,无法安放一张课桌。先是日本侵略者入侵,后来又是国民党为争夺胜利果实而和共产党展开内战,王忠的学业断断续续。1947年,15岁的王忠参加革命,成为王震将军的二纵三五九旅七一七团(1949年以后,改番号为二军五师十三团)的一名普通战士。解放战争后期,在十三团一营营部任参谋。1949年夏秋,西北第一野战军势如破竹,一举解放了陕西、甘肃、青海,部队直逼新疆大门,准备入疆。在甘肃泉、玉门一线短暂休整,等待新疆和平解放。王忠在嘉峪关内度过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


1949925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部和省政府分别通电和平起义,新疆和平解放。尔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各地区。由于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就地解决近20万军队粮饷绝无可能,新疆军区每月派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购粮以供军用。鉴于此,毛泽东高瞻远瞩,认真分析新疆形势,借鉴历代屯田戍边经验,为了西陲边疆长治久安,决心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1225中央军委发布《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决心在全军立即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部队粮饷问题。


因二军政委王恩茂八月在青海的门源,对五师的干部作了入疆的动员,号召部队要作好在边疆安家落户的思想准备,王忠的心早已飞向边疆。随部队入疆半年多,王忠勤恳劳作,年龄小却干活积极,大家都称赞他的勤快。


                  

突破体检三关  选送锦州航校


农垦第一年,王忠还未来得及品尝亲手种植的果实,“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美国人倚仗着空中优势,绝对控制着朝鲜的制空权,给志愿军地面部队的战斗行动带来很大的困难,需要空军支援成了战争中非常紧迫的问题。中央军委决定加速建设自己的空军部队,在各野战军中抽调一批干部去空军航校进行速成训练,然后输送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秋,王忠通过了初选。在乌鲁木齐军区招待所里,他和另一位被选中的陈炳等待第一次体检结果,兴奋地憧憬着未来。王忠从心底渴望当一个战斗机飞行员,在空中驾着战机轻盈地上下翻腾,自由翱翔,在他的想象中,开飞机是浪漫和刺激的。只有在真正成为一名飞行员后,他才体会到其中的复杂和艰辛,才体会到最初的想象是多么天真和幼稚。过了体检的第一关,开始向兰州进发,要在那里过体检的第二关。那时没有铁路,王忠和同伴乘着没有遮蔽的军用卡车,在颠簸的公路上向东进发。冬季的戈壁滩,朔风呼啸,身上虽冷,心里却很热,想象着未来:体检、航校、朝鲜、飞行、空战……。向东,向东, 一直向东,“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豪情油然而生。幸运的是,王忠和陈炳道在兰州又通过了体检,遂继续向北京进发。


    在北京,他通过了由苏联人主持的最后一次体检,立即被送往辽宁锦州航校。陈炳道被疑有“毛病”需等待复查,故比他晚进航校一周。不同的机遇把他分开了,这一周的时间差,竟然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毕业后王忠上了前线,陈炳道却留在了后方。



九十六天速成训练  世界航空史绝无仅有


王忠进人航校已是1950年的年底,立即被编入二期乙班速成班,当时只有十八岁。进入航校,他首先看到的是毛主席为空军的题词“创造强大的人民空军,歼灭残敌巩固国防”。从此王忠把毛主席题词成了终身的奋斗目标


当时十三团政治处赵主任拍着王忠的肩膀,深情地对他说,“要好好学,等学好了多给敌人投炸弹,多打敌人飞机。”因为太多地目睹敌人飞机轰炸、扫射我军阵地的惨状,那种仇恨是刻骨铭心的,王忠带着首长的期望坚定地走进空军行列。


首先是航空理论学习。面对深奥的航空理论和从未见过的外文字母,仅有的一点文化知识显得那样浅薄,教员根据战士的实际水平,采取多用实物、多举例子,用通俗的道理引导理解科学原理,而王忠和其他战士死啃硬背互帮互学,面对困难,他们下定决心用打冲锋的勇气打好进空军的第一仗。王忠更是利用所有时间钻研,除了必要的睡眠时间,他连吃饭都在学习,硬是过了这一关。


接下来是飞行实施阶段,比学理论要轻松,因为王忠和其他战士大多数是离开战场不久,心理素质较好,无所畏惧,敢于冒险,敢于实践,教官怎么教就怎么大胆去做,那时教学方法简单,教官恨铁不成钢偶尔也有粗暴现象,为了学好技术,为了能有一天狠狠打击敌人,王忠咬紧牙关都忍耐了。2月传来了该航校第一期毕业学员李汉于129日在朝鲜击落一架美机的消息。这是志愿空军击落的第一架敌机,意义非凡。它是全校的光荣,整个学校沸腾了,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大大鼓舞了飞行学员的学习热情。大家摩拳擦掌,表态要向李汉同志学习,加快训练进程,尽早奔赴战场,王忠同样受到了鼓舞和教育。速成班在全校空地勤人员共同努力下,仅用了九十六天的时间(1951118日一423日),完成了雅克-18初级教练机和雅克-11中级教练机的训练,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结束了速成训练。


用这样高的速度培养飞行员,可以看出战场上是多么急需。这在世界航空史土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对于训练对象来说,则需要有较高的智商和很强的接受飞行的能力,否则,事故将难以避免。然而事实证明,王忠就是这样的被训练对象。


   1951午5 月王忠被分配到空军17 师,到部队后立即改装双发喷气式歼击机米格-9,这种飞机因设计缺陷,已被苏联淘汰。飞机的弱点很多,机动性能差,苏联交给中国后,就禁止中国飞行员做复杂特技。高度4000米以下的续航时间只有45分钟。最大的问题是因机关炮安装的位置不当, 禁止三门炮在4000米以上高度同时开炮,在8000米以上甚至禁止37毫米机关炮开火。原因是开炮喷出的瓦斯废气会大量吸入发动机,在氧气稀薄的高空,很容导致发动机熄火。飞行员都埋怨这种飞机还不如老式的螺旋桨飞机好用。领导挑选了一批飞行技术较好的飞行员包括王忠到另一个部队改装较先进的米格—15。这种机型的最大速度,可达音速的92%,虽然水平机动性能比美国F-86稍差,但爬升性能比后者好,格斗起来,如果能扬长避短,则难分伯仲。但是当时的训练条件很差,没有相同型号的教练机来过渡,只有用雅克-17喷气教练机来代替,该教练机不仅速度小,座舱设备完全不同,且判断飞机姿态的参考系,也不一样,用它来带飞,不仅需要发挥飞行员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同时还有一定的风险。五十年代初,引进米格-15不久,因对该飞机着陆性能认识肤浅,既没有成熟的经验,又缺乏必要的航空理论知识,以致事故频发。例如基本驾驶术训练中过不了着陆关,着陆处理不当,使飞机产生严重跳跃,并失速翻扣过去,导致机毁人亡。王忠具有良好的飞行素质,只带飞了12个起落,即在歼击机上放了单飞。而且在以后的训练课日中全是自学达标,没有经过带飞就完成了简单、复杂特技,编队飞行、空中射击、挂副油箱飞行、以及高空课目的训练。1951年的"十一"国庆节,帮助改装的苏联专家撤走了,王忠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担负起了保卫上海领空的任务,当时才19岁。



抗美援朝显身手,血溅长空负重伤


1952年春,部队奉命转场辽东大孤山机场,参加抗美援朝。 当时王忠飞行的总时间还不足60小时,就要同平均飞行一两千小时,并参加过二次大战的美国飞行员较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空战的滋味,与经历过的地面战斗完全不同,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在招待所里所想象的那种"浪漫"。而是一种体力和智力的激烈对抗,是勇敢加技术的殊死搏斗,感受到的是全身极度的兴奋和紧张。


    在1952年621日的一次战斗飞行中,编队被敌机冲散了,敌人见有机可乘,四架F86向王忠扑来,情况十分危急。但他镇定地以一比四的劣势同敌人纠缠,咬住了前面一架敌机,冷静地把距离缩短在有效射程内三炮齐发,一举将其击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由于无人掩护,当他专注地瞄准敌人时,后面的敌人也瞄准了他,一连串127口径的机关枪弹,击中了他的尾翼和发动机,射进了他的座舱,打碎了座舱盖瞄准具上的碎片击中了他的前额,顿时血流满面。由于座舱突然减压失氧,加上负伤,使他很快昏厥过去。飞行员空中昏厥是单座飞机的大忌,等待他的是人随飞机同时坠毁,飞机失去操纵后,翻滚着自由坠落,从万米高空一直掉到大约五六千米。受冷空气的冲击和刺激,他突然醒来,奇迹般地醒过来。也许因为有一副强壮的身子骨,也许是因为强大的精意念,把他从死神那里挣扎了回来。


因流血模糊了眼睛,看不清仪表板,只感觉出飞机在失控下坠。下意识地摸到弹射跳伞手柄,迅速弹射出舱。说不清连人带座椅又下坠了多少高度,发现座椅还捆在身上,立即解开座椅,拉开保险伞。当伞安全张开之后,紧张的神经顿时松弛下来,人像瘪了气的皮球,瘫软地吊在保险伞下。当时的苏制保险伞,为了跳伞后缩短留空时间,以避开可能遭到的空中袭击,设计的下降速度很快,每秒达7米,(空降兵用伞,一般是每秒5),着陆的冲击力较大,客易造成伤害,飞行员都称它为“火箭伞”。王忠无力地耷拉着两条腿,在半昏迷状态中右脚先触地,掉在凸凹不平的山坡上,造成了右腿踝骨粉碎性骨折。是驻朝鲜的中国志愿军后方部队,发现了他,把他拍下山来,紧急送回国内。


    战争总是有伤亡,王忠所在的部队在朝鲜战争中虽击落敌机五十余架,自身也损失了二十多架,被击伤的则有四十架之多。此次战斗,因他英勇顽强,击落敌机,血溅朝鲜天空,国内除了通令嘉奖,记二等功一次;《人民空军》杂志还以“空中勇士王忠”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朝鲜当局还授予他军功章一枚。


                   

雄鹰折翅情系蓝天  巧遇老乡喜结良缘


受伤后跳伞,使脚、腰受到重伤,王忠被送到到空军长春医院治疗,医生告诉他“距骨、内踝骨折脱臼”需要手术,需要长时间治疗,他的脑袋都蒙了,一想到不能参加战斗,大哭了一场。后转到北京协和医院做了手术。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用不锈钢钉连接好他的骨折,由于去掉了一些碎骨,右腿比左腿短了两厘米,走路瘸了,就像一只断了翅膀的鹰。出院后,他首先考虑的不是前额上的伤疤,如何影响自己的形象,而是瘸腿能否重上蓝天。强烈的飞行欲望使他很苦恼:伤成这样还飞得起来吗?苏联的“无脚飞将军”,两只假腿可是一样长啊!"单凭生理上的感觉,要把操纵飞机的方向舵蹬平,是有些困难,但可以练习,寻找新的感觉。只要医生批准,他决心要飞起来。航空医生能体谅他的心情,建议给他特制了一双飞行靴,把右脚鞋跟垫厚两厘米,“时髦的高跟鞋”使他走路不那么瘸了。他终于被批准“飞行合格”,继续享受着飞行的快乐。虽然战伤每逢阴天下雨隐隐作痛,但并未动摇他对飞行的执着。


    由于他的残腿不能再受外力冲击,如果再遇上跳伞,后果将是灾难性的。领导让他离战斗部队,到航校去做教学工作,1953年他愉快地接受了调动。十年的园丁生活,从飞行教员到大队长,他辛勤耕耘,培养出一批又一批 "雏鹰"。计算起来,经过他直接和间接培养出来的飞行员,就有200余人。有不少学生担负了高级职务。如原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李永金,原空军气象学院政委白景峰,原空军指挥学院军史研究院主任李树山,原广州空军副司令员张树田等。


在此期间,他立过三等功,出席了山西省青年积极分子大会。在大会上,他注意到一位姑娘,梳着乌黑油亮的大辫子,皮肤白皙,浓眉大眼,一打听原来还是平遥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回王忠没有泪汪汪,倒是一眼就相中了这位全国优秀的女放映员,她叫陈秀莲,陈秀莲的先进事迹让王忠觉得这位放映员不仅外表水灵,而且相当敬业和能干,这正是自己心目中的革命伴侣啊!于是展开攻势,而王忠的英雄经历同样让陈秀莲心生倾慕,两人最终喜结良缘,成为革命伴侣。


                         

奉命拦击敌气球,惊心动魄软着陆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伙同台湾使用空飘气球对我国内地进行侦察摄影,并释放传单,妄图蛊惑我人心。1956年元月31曰,先后发现两个气球从南向北往山西临汾市飘来,起飞拦截第一个气球时,因其高度超过我机的极限高度,未能抓住它。后一个气球的高度稍低,16时许,王忠奉命起飞拦击、因冬季昼短夜长,机场没有夜航设备,而王忠也没有经过夜航训练,这时让他起飞,又无法预测飞机留空时间,显然潜在着风险。但当时的指挥员因第一次截击失利,决心要打掉第二个气球,急躁的心情使他忽略了对时辰的考虑。王忠爬高到7000米,仍在气球之下,发现气球还在自动升高,遂围着气球与它周旋,终于在12000米高度上将其击落。因同气球纠缠的时间较长,夜色已至。指挥塔台发现时间太晚,呼叫王忠紧急返航时,又恰遇短波无线电出现强烈干扰,指挥受阻,而此时王忠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追逐气球,加上干扰,完全没有听到地面的指挥。当时高空还较明亮,但打完气球,再看地面时已是一片黑暗,地标什么都看不清了,只有零星的少数灯光。王忠的脑子了一下,茫茫夜空,飞机好像成了浩翰大海中一只无法靠岸的孤舟,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向他袭来,他意识到可怕的情况即将发生。



在“三无”(无夜航设备,无地面指挥,无夜航训练史)的情况下,怎么回去呢?在下降高度的过程中,他盘算着脱离险境的对策,并不断告诫自己:要冷静,再冷静,沉着,再沉着。想到弃机跳伞是摆脱困境最容易的方法,但不仅要损失飞机,而目失控的飞机可能给临汾市或其周边村落带去灾难。他毫不犹像地做出了一次拼命的决定:“成败在此一举,把飞机飞回去!


根据灯光的疏密程度,他确定了临汾市的位置,再根据临汾与机场的方位关系,确定了机场位置。当高度下降到500米时,凭借着十分熟悉的起落航线,概略地确 定了跑道的方位。跑道周边的土地发黑,在“黑土地”的衬托下,跑道呈灰色,其轮廓依稀可辨。继续下降中,随着距离的接近,跑道逐渐清晰了。出他意料的是,猛然发现跑道头的两侧各有一 堆火光,立即意识到这是地面在为他指示跑道和照亮跑道的着陆区域,从而增强了继续下降的决心和信心。他立即对准跑道放下起落架大胆地实施着陆,在高度50米时,塔台惊喜地看到了他,凭借熟练的驾驶术,飞机终于轻盈地接地了。这是一次让地面人员惊魂的软着陆,也是一次传奇式的、创记录的飞行。事后他总结说:“成功在于我非常沉着冷静,如果紧张,大脑发胀,后果就很难说了。


传奇人生真英雄   平静低调度晚年 

   

    如今王忠离休已三十多年,他对生活乐观开朗,无怨无悔,默默地过着平静而低调的晚年生活。而他深爱的妻子陈秀莲,曾赴京参加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不幸的是终因积劳成疾于1984年10月永远的离开了王忠,享年四十九岁。王忠同志这辈子只图奉献,不计得失,没有票子、房子、位子的奢望,拖着残腿,鞠躬尽瘁。当有人要采访他,报道他,他只是淡然一笑,说一切都过去了,往事不必再提。面对王忠老人的朴实,我们无言以对。这些平凡而高尚的精神,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也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只是我们不应忘记,不仅仅是王忠,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还有多少像王忠这样曾经叱咤战场立下赫赫战功却不居功自傲一直默然不语的英雄呢?他们是平凡的,也是不平凡的,回眸一段历史,回味一段传奇,让我们向所有的英雄们致敬!



相对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老革命来说,王忠算是革命的晚辈。但前者相对于创立党的先辈们来说,也是从晚辈走过来的。中国革命就像是一代接一代的"晚辈们",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地进行着波澜壮阔的接力赛。他们不断演绎出无数威武雄壮的活剧,奏响了一曲又一曲让世界振聋发馈的乐章。现在新一代的"晚辈们"正意气风发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并取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我们一定能够继承革命先辈的业绩和光荣传统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王彩英,女,平遥孟山人,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擅长朗诵、主持等。晋中市作协会员,晋中市诗歌协会会员,平遥县青年文学协会秘书处负责人,平遥县翰正女子诗社成员,平遥县朗诵协会理事,平遥县青少年事务社工协会教育主任。作品散见于《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报》、《乡土文学》、《晋中日报》、《学习报》等。曾在多次诗赛中获奖,认为写诗是心灵的需求。现任教于平遥县岳壁一中




晋中中华文化促进会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精神家园 




微信 ID :whjzwch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晋中中华文化促进会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人物春秋之叱咤九重天,碧血洒朝鲜发布于2021-05-07 11: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