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说》系列第241篇
之前我写了一篇以法的角度来分析判断儒教教主孔夫子在不同年纪的修为的文章,结果引来了许多非议,学儒的朋友认为我用佛教来打压儒教,而学佛的师兄们又认为孔子有什么资格和佛陀比。
至于还有一部分人就更加是无理取闹了,把本来一个学术讨论的问题强行扯到最近的一些时事上,还说讨论一个印度人做什么?
 
这里先对最后这些人说一句——释迦摩尼佛只是古印度人,按照现在来说则是尼泊尔人,和印度没什么关系,而且佛教也早就从古印度传出来了,现在印度人主要信奉的是印度教。
其实佛儒这三家,都是我们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三方面互相之间也没少排挤和打压,但同时也在相互包容和吸收,这才都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最后共同组成了我们璀璨的华夏文化
所以这三家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就像是问一个人他的胳膊重要还是腿重要或者眼睛重要一样——这些都很重要,缺了哪样都不是个完整的人。
而且这三家的思想其实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只是到了最高点稍微有些差别,但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讨论那些最高处的东西其实并没多少必要,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多多提升自己。
而佛法从开始修行道最终成佛,中间又分为了五个次第,也被称作佛法五乘——分别是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巧的是,佛道儒这三家各有侧重,正和包含了这五乘——儒家侧重人天两乘,道家侧重声闻缘觉,而大乘佛法本来就被称为是菩萨道
这里多说一句,不要认为这三家有明显的高低上下,打个比喻来说,这佛法五乘就像是我们世俗间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博士,而这三家就是对应学校和老师,你并不能说一个优秀的博士生导师就一定比优秀的的小学老师更重要,所谓术业有专攻,比如让一个博导去教小学生,绝对没有人家小学老师教得好。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聊聊,不过这个话题太大,哪怕十几万字也说不清楚,咱们只能点到为止。
希望大家能够记住结论——第一,这三家都很重要,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第二,三家也是各有侧重,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适合的选择
02
儒家:敬人成圣,人天福报
说到儒家,自然就不能不提孔夫子,毕竟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对于孔夫子的理解,主流观念大概分为了四个层次:
①大部分都是不识几个字的人,由于上个世纪某个特殊时期的影响,他们动辄开口闭口就是孔老二,但实际上连孔子的名字可能都不知道,完全就是为了骂而骂。
②把孔子当做是一个封建时代的老师,觉得他的思想就是为了封建帝王统治,乃是统治阶级的代言人。
③看过《论语》《中庸》等四书,知道孔子是一个大学问家,但又认为他的学识只限于世俗层面,对于出世法完全不知道。
④真正了解孔子的人,肯定是看过《经》和《春秋》的,他们明白孔子并非不懂“”这些形而上的出世法,只是他更看重入世,觉得“上智下愚”是当时最合理的统治方式,绝大部分百姓只要明白“仁义礼智信”等五常就够了,神神鬼鬼这些最好不要碰。
而只有最后一种理解,才是真正的孔子,否则他怎么会成为万世师表,一言而成天下法,又让后世孟子荀子,太史公司马迁,阳明等心高气傲的大儒们都心服口服呢?因为他们是能明白孔子的伟大之处的。
而后世儒家越来越看重入世的部分,儒家也变成了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官方思想,它比较少提及世外之法,而是教导世人如何做个好人和君子,从佛法角度来说就是人间道和天人的福报。
03
道家:天人合一逍遥游罗汉辟支佛
道家的主要思想基础老子的《道德经》,再辅助以庄子的思想。
这两家的思想都是以出世为主,不过他们更看重个人的解脱,强调“天人合一”,要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比如说庄子,他曾经形容得道之人的境界是“心如死灰”或者“心如槁木”,这两个在后世已经变成了贬义词,但其实真实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已经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也就是佛法中所说的“外息诸缘,六尘不染”。
因此庄子的妻子去世之后,庄子不仅没有哭还“鼓盆而歌”,这倒不是说他如此冷漠无情,而是在他看来“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每个人最终都要回归自然的,他妻子只是早走一步而已,又何悲之有呢?
而关于治国的思想,道家的代表观念就是老子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并不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来统治,这个后世被批为消极保守,但其实只能说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物质和道德水平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之后的自然体现,比如一些北欧国家现在就是如此,人民松散自由而不乱,国家组织反而形同虚设。
综合来说,道家的思想和佛法的小乘观念极为相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阿罗汉和辟支佛这二乘人,也正因为本土的道家的存在,当时的小乘佛法进入我国之后一直不为大家接受。
相反没有自己传统文化的东南亚等国比如泰国老挝,他们一接受到小乘佛法就觉得太精妙了,奉若至宝,只是后来反而觉得传入我国的大乘佛法是假的,是伪经,这就比较尴尬和可笑了。
04
红尘说禅
上面就是儒家和道家的介绍,至于佛家的内容,咱们之前已经聊过两百多篇了,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和了解,这里我们就简单的说明一下和儒道两家的不同之处好了。
大乘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慈悲心和入世度人的精神,而这点正是同为出世的小乘和道家所欠缺的,而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次第的儒家倒是具备,只不过是以入世为主,所以大乘佛法的加入,正好弥补了两教的这块空白。
而在后续的发展中,三家互相吸收,都达到了更高的高度,而且划分领域也很分明——儒家注重入世的人天境界,道家注重先求自己解脱的声闻缘觉,而佛家注重的是究竟涅槃这个大自在
这里无所谓哪家更好,比如说从高处看最为圆满的佛家,但是由于对于入世法的天然缺陷,并不能构建一个阶层清晰的社会框架出来,单靠每个人的自觉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古印度因此就破灭了,相反儒家的思想让我们在封建时代都很强大,咱们国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断灭过的一个。
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其实也有次第之分,一开始最好从儒家开始,打好做人的基础;然而在修行道家,断见思二惑,身轻体快,羽化飞仙;最后才能学佛法求大解脱,就事半功倍了。
——学佛乃智者所为,红尘如梦幻泡影,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愿三恶道日减一生
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最后欢迎各位师兄点赞留言,多多推荐分享给身边的家人,让更多的人得到佛法的加持感恩各位师兄,南无释迦佛,南无阿弥陀
 

佛教,大乘,三教,儒教,道教,菩萨,仁义礼智信佛教,大乘,三教,儒教,道教,菩萨,仁义礼智信佛教,大乘,三教,儒教,道教,菩萨,仁义礼智信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佛教:大乘五乘的三教划分——人天儒教,二乘道教,菩萨大乘佛教发布于2021-05-07 14: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