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察微》中记载了孔子和其弟子子贡、子路的一段关于“有功当受”的事。

 

鲁国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国外看见同胞沦为奴隶,只要他们把人赎回来,就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这条法律得以重返故里。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从国外赎回了同胞却不接受补偿金。对此孔子不但未加赞赏,反而批评他做错了!孔子另一个弟子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评价:“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一般人都会赞赏子贡“不取金”,而贬低“子路受牛”。但为什么孔子的看法截然相反呢?其实鲁国那条法律的用意是为了鼓励每一个人只要有机会,就可以惠而不费地做一件大好事,哪怕你暂时没有预付赎金的能力,也应该去借来赎金为同胞赎身,因为你不会损失任何东西。子贡不领取补偿,固然使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却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如果鲁国国君把子贡之举树为典范,大肆通报、嘉奖、宣传乃至全国推广,会有什么后果?社会表面的道德标准提高了,人人都表态向子贡学习;但道德水准的实际状况其实滑坡了,因为人们头顶已经高悬了子贡这样的道德高标,谁若赎回同胞后再去领取国家的赎金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然而又有多少人有足够的财力可以保证损失这笔赎金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呢?

 

孔子可谓见微知著,所以他说:“赐失之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而子贡没有看到自己这种行为对规律、法律的破坏最终会使“善举”无以为继。子贡之善行是纯粹的善行,所思仅及其身——独善;子路之善行从结果而言非纯粹的善行,按我们传统说话叫做求得善报——是一种世俗的善!

 

很多的道德说教要求人提供的善是一种独善,比如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做好事不留名,唯恐这种善被别人知悉,而变得不再纯粹了,似乎做个好事也要费尽心机。其实,真正的道德就像空气那么重要,又像空气那么平常。让人感觉不到的空气是最好的空气,让人感觉不到存在的道德,则是最好的道德。“中国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真正的道德并不是要任何人去做损己利人的重大牺牲,而是乐于做无损于己而又有利于人的好事。

 

 

 

百年国学,沧海桑田;沉浮升降,几盛几衰。国学之知识,不可不知;国学之魅力,不可不悟;国学之精髓,不可不察。学国学,可明得失、鉴是非、知兴替、辨善恶,提高人修养和德性素养。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学国学,特建此公共平台,旨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国学的温情、敬意、尊重和认同,知古鉴今,温故知新,彰往察来,见微知著,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尽绵薄之力。

 

 

 

子贡拒金,儒家思想八字命理六爻奇门甲子贡拒金,儒家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儒家思想】从“子贡拒金”看真正的善举发布于2021-05-09 23: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