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字——商丘的一张亮丽名片。

殷商文化起源于殷商部落的发源地——河南商丘的文化。儒家和殷商文化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儒家源于殷商文化。
一、 什么是“儒”
关于“儒”字的含义,历史上有很多人研究。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原儒墨》一文中认为:所谓儒是一种有知识、有学问的专家
我们知,自古冠婚丧祭都有一定的礼俗和程序,需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学问的人帮助办理。儒就是帮助办理这些事情的专家。我国最晚到殷商时期,就有了专门负责冠婚丧祭时司仪的礼官(主持人)。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古代或称为“术士”。古汉语中的“术士”,意为“邑中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他们精通当地风俗文化和礼仪习惯,经常做礼官,时间一长,这种事务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便形成一个阶层,这便是早期的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有的在官,为贵族服务;多数散在民间,为民众服务,以此得到报酬,维持生活。儒家是巫、史、祝、卜演化而来的。孔子自己曾经说过,“吾与史、巫同涂(古同“途)而殊归也”。孔子年轻时身份低下,没有官让他做,因此没有俸,生活比较清贫,为了谋生,曾经当过吹鼓手,替人办丧事,以赚来几束脩。后来又做过贵族相礼司仪。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地位低微,以此创点收入,还要看主人的眼色行事。因此形成了他们比较柔弱的性格,这便是儒的原初本意——柔;也是他们职业的原初性质。许慎《说文解字》说:“儒,柔也,术士之称。”
春秋中后期,礼崩乐坏,皇族子弟的教师以及有些皇室成员都散落在民间,以教授经书为生,有的因谙习礼仪而成为人家婚丧嫁娶祭祀或其他礼仪的司仪。这些人“无以为衣食业”,只得靠自己的知识赚些收入生活,被称为“儒”。这些人懂得诗书礼仪,把知识传授给人。《周礼·天官》说:“儒,以道得民(以道德教义得到民众的拥护)。”郑玄注“师儒”云:“乡里教以道义者”。
因此,“儒”经过历史变化,从一个广义的、包括一切方术之士的“儒”,缩小到“乡里教以道义者”的“儒”。这些人将原来那些经验的礼仪逐步提升、规范,以此教人,就成了社会结构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智者阶层。
二、儒家的产生
从史书记载来看,儒家产生于“道”的传承。“道”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道路,由此引申出抽象意义的方法、技艺、规律、学说、道义等。中国文化中有儒家的道、道家的道和家的道。儒家的道被称为“人道”,其原则就是仁爱。“仁爱”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忠,一个叫恕。忠就是忠诚,不但忠诚于自己,也要忠诚于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是仁爱。人与人之间的道,目的就是教人在现实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报效社会和国家。所以儒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的道是从远古圣明的帝王传下来的。韩愈的《原道》说明了这个“道”的内容,也说明了它的作用和传承链条:“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韩愈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所谓的先王政教是什么呢?就是博爱即称为仁,合乎仁的行为即称为义。从仁义再向前进就是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赖外界的叫做德。讲仁义道德的书有《诗经》《尚书》《易经》和《春秋》。体现仁义道德的法式就是礼仪、音乐、刑法、政令。其教育的人民是士、农、工、商,其伦理次序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它们作为理论是很容易明白的,作为教育是很容易推行的。所以,用它们来教育自己,就能和顺祥;用它们来对待别人,就能做到博爱公正;用它们来修养内心,就能平和而宁静;用它们来治理天下国家,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有人问:“你这个道,是什么道呀?”我说:“这是我所说的道,不是道家和佛家的道。这个道是从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商汤,商汤传给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子。”
孟子解释这个“道”的发端说:“圣人(指尧舜)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圣人为洪水横流,泛滥天下,人民没有教育而担忧。于是派遣契担任司徒,教导百姓做人的道理,使他们知道父子要有亲情,君臣要有礼义,夫妇要分别,长幼要有次序,朋友要诚信。)
韩愈的《原道》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博爱”有的认为源于韩愈,实际源自帝喾。西汉贾谊《新书·修政语上》中记载:“帝喾曰: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故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吾慎此而已矣。”人伦之教源于帝喾的次妃简狄。《列女传·契母简狄》载:“简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乐于施惠。及契长,而教之理顺之序。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尧使为司徒,封之于亳。及尧崩,舜即位,乃敕(帝王的诏令)之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其后世世居亳,至殷汤兴为天子。”《史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由此来看,这个“道”是尧(帝喾之子)、舜让契为司徒才传下来的,又经过商汤“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子”。这个“道”从帝喾时代到孔子是一脉相传的。所以《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换言之,孔子创立儒家,是殷商文化传承的结果。
孔子是怎样继承这个“道”而创立儒学的呢?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周朝衰微,原来的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作为传统封建制度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诸候国征伐出现了由卿大夫作主而不是由国君作主的局面。二百多年中,诸侯父子、兄弟为争权夺利,相互残杀,仅弑君事件就发生109次,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违于伦理的事情更不知有多少。社会风气日下。诸侯争霸混战不止,使生灵涂炭,几无宁日。于是,世人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开始怀疑,甚至批判。当时的人们几乎看不到未来社会有什么光明。未来社会到底会怎样,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于是,关注这一问题的众多思想家涌现,都想以自己的思想统治社会,到处讲学,传播自己的思想,就开始了“百家争鸣”大辩论。孔子面对社会内部矛盾日益加剧,便思考治理社会的方法,他想到了尧舜治世的经验,总结尧舜时代的兴隆,认为商朝和周朝的盛世要旨就在于继承了尧舜时期的治世理念与方法,就把老祖宗的仁文化思想和教育方法搬了出来,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社会秩序。他根据当时的现实,在祖宗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并对契之“仁”根据当时的现实加以丰富,呼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经过艰苦努力,孔子创立了儒学。尧舜让契为司徒,契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成了儒学的源头。所以《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三、儒家和商丘的关系
契曾被尧帝封在亳(商丘)、被舜封在商(商丘),因此才有了远古的商国。契下传十四世到商汤,建立了商朝。商朝灭亡后,契的后裔微子又被封于宋(商丘),为周朝宋国第一君。宋国就是商的后裔之国。孔子是商汤的后裔,不但继承了殷商文化,而且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
作为宋国贵族后裔,孔子始终以殷人自称:“而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 自契至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历四十三世。孔子的十二世祖是宋前缗公,十一世祖是弗父何,十世祖宋父周,九世祖世子胜,八世祖正考父,七世祖孔父嘉,六世祖木金父,高祖祁父,曾祖防叔,祖父伯夏,父亲叔梁纥。因此,后人称孔子时以“殷汤之后”“圣人之后”“微子之后”等相称。《礼记·儒行》记载,孔子言:“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我孔丘年少时在鲁国居住,因此习惯穿这种“逢掖”之衣,成年以后曾经长时间在我祖先的国家宋国居住,按照传统,成年人要戴这种“章甫”之冠)陆德明《释文》曰:“章甫,殷冠也。”孔子说他是“殷人”,“长居宋,冠章甫之冠”,说明他仍然遵守着殷商的生活习俗,这是他骨子里殷商本质的体现。
史籍多有记载,孔子曾先后数次到过宋国。《孔子家语·贤君》载:“孔子见宋君,君问孔子曰:‘吾欲使长有国,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无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孔子对曰:‘千乘之君,问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问问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尽可得也。丘闻之,邻国相亲,则长有国;君惠臣忠,则列都得之;不杀无辜,无释罪人,则民不惑;士益之禄,则皆竭力;尊天敬,则日月当时;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宋君曰:‘善哉!岂不然乎!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难,唯欲行之云耳。’”此时的宋国国君当为宋景公。
据《商丘县志》记载,孔子来宋国,商丘有一户人家三代乐行善事。这家养的一头纯黑的母牛生了一头纯白的牛犊,邻居说黑与白相克,此为不祥之兆。户主便去向孔子求教。孔子说:“这不是不祥之兆,而是吉祥之兆。”户主听了便放了心。但事情过了一年,这家不但没有什么吉祥事降临,反而户主的父亲突然无缘无故地双目失明了。于是邻居更加议论纷纷。户主想,孔老夫子难道会骗我?于是又去问孔子。孔子说:“你不用担心,这同样是吉祥之兆。”户主心情忐忑地告别孔子,心犹难安。碰巧的是,又过了一年,户主的儿子又突然无缘无故地双目失明了。户主又问孔子。孔子说这仍然是吉祥之兆。户主只是凭孔子高深的学问相信他的话,却不解其玄妙。果然,不久,楚国攻打宋国,大兵围住了睢阳城,形势十分严峻。青壮年皆被征去保卫城池,户主因为父亲和儿子有疾而得免。被征去守城的青壮在殊死的战斗中阵亡大半,户主一家却免于灾难。等楚围得解之后,户主的父亲和儿子的眼睛却在庆幸中复明。
孔子虽出生并生活在鲁国,但崇尚殷商之礼,婚姻也沿袭殷商风俗。《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丌官氏。”为什么“娶宋之丌官氏”呢?就是因为殷商婚姻风俗是内婚制(指在一定血缘或等级范围内选择配偶)。据《孔子家语》等史籍记载,孔子学识渊博,但幼时家穷。后经太史推荐,在季平子手下做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官,有了固定收入,该考虑婚事了。当时,楚国灭了陈国后,为与各国通好,楚平王请几个大国的代表到陈国聚会,商讨如何治理陈国。与会的鲁国仲孙大夫在聚会隙间,与宋国的如会大夫拉起话来。他们谈起了宋国流迁鲁国的一支后裔,谈及了孔丘的情况。宋国是继承殷商文化的殷商后裔,宋国大夫说:“鲁宋两国历有姻联,孔丘祖为宋人,应娶个宋女为妻。”仲孙大夫归国后把此事说与了鲁昭公。鲁昭公十分支持,责请仲孙大夫办理此事。仲孙大夫与孔子的母亲商议,选中了宋国大族丌官氏的女子。仲孙大夫与宋国丌官氏勾通后,孔子的哥哥伯尼便带上聘礼,到丌官氏家中办理。丌官氏对这门亲事很乐意,托伯尼将一块绣有一对金色凤凰的琴套送与孔子,作为定婚礼物,两家结成婚姻。后来,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丌官儿孤守家园,抚养孩子,含辛茹苦,但却任劳任怨。她相信丈夫终会事业有成,在各方面都尽力给孔子以支持。孔子回到鲁国后办学,盖校舍缺少资金,她便将家传玉镯变卖,支持孔子。自己甘愿多辛苦,家中的事情不让孔子操劳。孔子事业的成功,与这位贤内助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485年,丌官氏因病医治无效而逝世,当时孔子六十七岁,不在鲁国。妻子的离世,使孔子受到了沉重打击。丌官氏埋葬后,孔子在她的墓前行以头触地的稽颡重礼,可见孔子对丌官氏心存感激和内疚。
丌官氏为孔子生了个儿子叫孔鲤,是孔子唯一的儿子,“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字子思”。因此,商丘不但是孔子的祖籍,而且是孔伋的太姥爷家。孔子常教育他的子孙不要忘了祖宗,要常到宋国来。孔伋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孔伋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后人尊他为“述圣”。
孔子祖孙三代都常到宋国来,走亲戚、学习殷商文化、讲学。《孔丛子·居卫第七》记载:“子思年十六适宋”,宋国大夫乐朔和他讨论学问。乐朔说:“《尚书》中虞书、夏书四篇,写得很好。从此以下直到《秦誓》、《费誓》,仿效尧、舜之言,尤其比不上虞书和夏书。”子思说:“事物变化是有标准的,适宜的就是恰当的。假如让周公和尧舜更换时代,他们的书就会相同。”乐朔说:“大凡著书立说,都是想使民众明白一些道理,应该以简易为上,而《尚书》虞夏以下的篇章故意写一些难懂的言辞,这不是繁琐吗?”子思说:“《尚书》的思想复杂深奥,通过文字解释可以了解大义,古人这样做是追求典雅。从前鲁国小巷也有人说过类似您说的话,我听了这些话曾经说过:‘圣人之道是传授给智者的,如果不是智者,圣人之道就不会传授给他。’今天,您怎么如此像鲁国那个小巷之人呢。”乐朔不高兴地退出来,说:“孔伋这个小孩乳臭未干,竟然侮辱我。”乐朔的门徒就将孔伋的居处包围了起来。宋国国君听说此事,不待驾车就去解救子思。子思从困厄中脱身后,说:“周文王困厄于羑里而作《周易》,我爷爷被困于陈、蔡而作《春秋》。我在宋国被困, 怎能没有述作呢?”于是就作了《中庸》四十九篇。该作被西汉时睢阳人戴德、戴圣叔侄二人编著《礼记》录入,这一产生于宋国的著作成了儒家经典
商丘是孔子的祖居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是殷商文化的传承国,孔子祖孙三代对商丘都有深厚的感情。而且,春秋战国时代,宋国也有不少儒家弟子为儒学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如原宪、司马耕等。总之,儒家理论源于殷商文化。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殷商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商丘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和重要传承地。

来源/融媒河南今日头条 作者/刘秀森


编辑/王千一 

商丘市委网信办发布

关注历史故事历史典故 了解权威发布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历史故事历史典故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儒家思想源于殷商文化发布于2021-05-10 08:52: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