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播放列表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2 国医大师3

中华中医文化: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新闻类自媒体!

 

来源丨纪录中医

图片来源 | 纪录中医

征稿丨征集中医药行业热点评论及深度分析稿,投稿荐稿微信:中医养身,中医典籍,中医

 
国医大师”并不能代表医术的高超?之前读者还有所怀疑,转发过周老的采访后我们发现——国医大师代表的不仅仅是医术:医术高超者可以叫“国医”,而“大师”是力量,是形象,是榜样。
           
来看看什么是“永不褪色的铅笔”——
 

 

 
周仲瑛主持编写《中医内科学等多部教材,创建内科学总论。确立以脏腑辨证核心、内科疾病系统分类的基础,首倡“脏腑病机证素辨治”新论。
           
深入到出血热疫区10余年,首倡“病理中心在气营”、“三毒”等新理论,并形成“瘀热”病机学说
           
他擅长复合立法,组方选药临床疗效显著。
         

 
“古为今用,根深则叶茂;西为中用,老干发新芽。知常达变,法外求法臻化境;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绽奇葩。”这是周仲瑛一直践行的治学座右铭。
           
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1941年,随父周筱教授学习中医;1947年,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学习;1948年,"在家乡开业行医;1955年,考取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任江苏省中医院住院医师;1983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1990年,成为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专家之一;
2007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学医之路
           
我学中医主要是因为家庭世代以中医中药为生计。当时恰逢抗日战争爆发,战乱当中并无出路,由于家里是中医,在内外因素影响下,我就跟随父亲学习中医了。从对中医的认识来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中医经典要经过慢慢的消化,结合临床以及病变才能够得到启发。有一个时期可能是觉得很枯燥,特别是《内经》,它的哲理比较高深。对《内经》的理解很困难,读经的过程结合临床,然后慢慢渗透,才能够应用到临床当中去。当时非常艰苦,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父亲把我带在身边看病,经常对背诵经典著作进行考核。我的读书过程从古文开始,然后再向经典著作推进,当时我父亲认为,你中医能不能掌握好,要靠中国传统的文化,由中国的传统文化再深入。我的父亲认为到中医学校学习,去学习其他人的长处,学习知识是需要的。待在家里,是一家之言,跑出去能够吸取到各家的长处来弥补我们自己的不足。
           
望闻问切的秘密
           
中医诊断的基础就是望闻问切,但是望闻问切不是孤立的,是要综合进行分析判断出来的。可能看到的角度不同,病情不同,同样一个病医生诊断处方下药也有差异。对于中医的要求,真的是理解了医生的个体化技艺。如果是凭单子,想当然的来处理,这个体现不出所谓灵感的作用。
 
望闻问切要在实践当中逐步深入,也有知识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长期积累的过程。慢慢的熟练了,综合,然后得出结论。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在诊断过程当中抓住最主要的核心症状和矛盾,提取病情当中的病症来进行判断。
 
严谨治学
           
治医应该是严谨的,医里面是无穷的。就是我这样的年龄,也不求财,只是在我这个领域当中发挥一点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就是爱护,我能领悟、能理解的全都倾囊给学生,内心是非常高兴的。但是要求学生严格,希望他成才中医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后继有人,有识,比如说你要看一个中医,开处方药,这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综合机构培养学生,所以要求严格是应该的。他们能理解更好,不理解那就算了。特别是现在的学风不是很严谨的情况下,我们一开始带学生的时候,学生还能理解,现在学生一多,对中医的认识模糊,所以要认真严格不能糊弄
           
对于“经典”的困惑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起到奠基的作用,这是从中医的源头读起,因为《内经》、《伤寒》都是最典型的经典著作。过去两本书当中如何认识也有分歧。有人认为《内经》是迷信的,是抬医的,以《内经》为起源的叫内经派。对《伤寒》的评价,因为它是以方药治病为要求的,在内经辨证的基础上利用一些方药,这个是依方而医
 

 
过去医界当中似乎依经派重视理论,依方派重视临床,事实上这两本书紧密联系更能得到启发。没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无源之水,传统的中医理论指导下发扬辨证特色得出治疗疾病的制剂方药。总归就是一个意思,理论是基础,临床是治疗,这两个方面要相辅相成,不能对立,强调哪一个派,依经派还是依方派没有必要
 
有些学生读不懂经典,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理解、去感悟,因为中医本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医学体系。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刻苦,特别要强调临床实践,前人讲过中医的实践性很强,只有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效果才行,也要在锻炼过程中建立自己的信心
           
理想的中医教学模式
           
有代表性的做法还是跟着老师一起看病。看老师的做法从而形成个人的体会和感悟,这是传统的师徒做法。因为中医很多的理论和方法不是系统地给你,而是要你自己去做,要应用才能深化,这是培养中医人才重要的一块。离开了临床实践空谈理论,空洞的施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所以我曾经提出要把中医的师徒传承纳入到高等教育的范畴之内,十多年来大学对这个问题很重视,也是理解了中医的特殊性。
 
学派之争
           
学术流派的问题要注意兼容并蓄、为我所用,过去由于中医在一起的机会少,互相探讨研究的机会少,时代背景不同,社会不一样,居住的地点也有区别,所以学派也有他的属性,也有他的不足。为什么说不足呢?因为一个学派不能体现医学的全部,只有兼容并蓄才可以,严格来讲学派是带有偏见的。不是说他提出他的见解就只此一家,或者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话,没有体系成不了派,对这个问题还是要具体看。医生有一个惯性,他经常用,经常用,用得过头了,他自己成为一派,这个一派也要学习别家,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而不是一家之言。
           
当下中医的危机
           
发展创新是永恒的主题,目前中医究竟怎么走,还是以西为主以中为辅吗?可以说是还要探索。作为一个中医,对坚持中医发展的信念还是非常强烈的,现在中医的形式逐渐的淡化,异化,认为中医不过如此。在临床上也是倾向于西医结合。事实上中医自身的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疗这是不完全相同的,不能以中西医结合这一条路来制约中医自身的发展相反要注重实际思考,继承发展回归中医,这个概括起来就是自主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
 
我们的立足点要在中医这个点上,而不是以西代中,用西医知识讨论中医,逐渐淡化了也削弱了临床的治愈能力。所以路怎么走是要探讨的,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左右的,现在的中医院基本的模式都是中西医结合,这种模式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还能让中医走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之路就要大家共同努力。

中医养生,中医,中医药,中医,国医,大师中医药文化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国医大师讲述中医危机:深入热疫区10余年,倡导依方而医的周仲瑛发布于2021-05-24 14: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