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以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为源头使用至今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汉字从商朝开始使用,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并演变至今。汉字是“形、音、义”的完美结合体,特征明显。这种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极为独特的魅力。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中,有着5000年历史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都已经在历史中消亡,唯独由甲骨文起源的中国汉字久盛不衰、传承至今,还不断得以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源远流长、青春永驻,历经数千年沧桑后仍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汉字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能延续至今的古文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汉字与我国最为博大精深的文化非常紧密融合在一起了!汉字尽管历尽沧桑仍魅力无限、生命力强大这与我国的文化根源——“群经之首,大之源”的《易经》是密切相关的。


易经者,阴阳也。阴阳是事物性质的根本体现。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取类比象,将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等抽象事物归纳出“阴阳”的概念。创立出一种本源论(本体论)的哲学范畴。认为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用“阴阳”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如日月之分:日为阳,代表白天、热性、温暖、光明、壮大等;月为阴,也代表着黑夜、阴暗、冷寂、柔小等。这是阴阳的根本性质表现。人们就根据事物的以上特性来区分其阴阳属性,从日月天体、地理、自然等事物的变化发展中总结出阴阳规律理论。所以,易经阴阳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事物中,成为每一事物生长消息、循环发展的根本规律。如《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以及《易传》所言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正因为阴阳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根本性质,所以,阴阳的范畴被普遍、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一切事物中,如政治、经济、军事、中医、音乐中。而作为我们中华文明的根本载体——汉字也不例外,也深深地融浸了易经阴阳理论的要素和学说。主要体现在汉字的起源、构造以及汉字的书写方法三个方面,都与易经密切相关;汉字的书法无处不体现出易经阴阳的理念和应用。


汉字的起源、创造来源于易经


汉字的创造,来自于古人对于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可谓是“观物取象,象以尽意”。据历史记载,汉字起源于易经,与易经原理、阴阳法则相通相应,奥妙无穷。东汉许慎在其《说文解字》的《序》中关于汉字的生成有这样一段陈述:


“古者庖牺氏知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以垂宪象及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由此《序》可知,汉字的起源归结于三个方面,一是庖牺氏观象成易;二是神农氏结绳记事;三是黄帝之史仓颉观象而造书契。


汉代的文字学家许慎也说:仓颉是“依类象形”而创造文字的。“类”,是指自然万物。仓颉依照自然万物的形象创制了文字。唐代的书法理论家张怀也说:仓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奎星”,就是二十八星宿之一。而且从考古发现上看,上古文字大多是用于卜筮,文字的原始功用中,其中一个重要应用或许就是人类与上苍对话沟通的工具。最早的甲骨、竹简上的文字记录都可证明上述推断。




由此可见,易经与中国古文字成形关系非常密切。是汉字起源、创造的重要源头之一。


汉字的方块字构造与易经阴阳八卦上的先天契合


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从汉字的起源可知,不仅汉字在构造之初已经先天融入了易经理论思维和阴阳法则。而且汉字的方块字构造与易经阴阳八卦易理存在着先天上的高度契合。汉字是方块字,每个方块可自成方圆,上下左右、四隅八角具备,先天就与易经八卦太极两仪、天地四方相通。


汉字的书写方法——即书法无处不体现出易经阴阳的理念和应用


汉字正是中国书法艺术形式的基本载体。由于汉字的书写形式与易经渊源颇深,汉字书法艺术无一不浸染了易经、阴阳和五行变化之说,所以,古代书法家很早就提出了汉字书法中的阴阳理论。书法阴阳论是汉字与易经关系最直接的表现,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点:


如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在其著作书法《九势》中论道:“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又云;“画有阴阳。如横则上面为阳,下面为阴;竖则左面为阳,右面为阴。惟毫齐者能阴阳兼到,否则独阳而已。”


刘熙载在《书概》的开篇就运用了《周易》的哲学思想来说明书法的本质道: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这说明书法以文字为载体,文字起源于象形,所以书法具有易象相通的象征性。


所以,古人早已看出汉字的易理本质。观天地之象,察阴阳之变,不断探索和创造书法审美的范例。古人也早已发现在书法创作中是普遍存在着阴阳(矛盾)的辩证关系的。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奇正、向背、顺逆、刚柔、疏密、巧拙等。再细分之,又可将个人书写的形态、字迹、风格、笔气等再细分为阴阳和五行。这些都是从整体上、大观上、概念上提出的汉字书写与易经关系的宏观理论。


这说明书法作品从整体的艺术风貌上即可显现出阴阳的基调。由此可见汉字是与易经原理、阴阳法则相通相应。故其传承悠久而历时常青,妙蕴深厚而奥义无穷。此外,汉字与易经密切相关还表现在五行上。在汉字的书写中,古人也将汉字复杂多样的笔画归类为五行,总结出五行与笔画的对应关系。简单地说,是立木、卧土、勾金、点火、曲水。即立笔为木;点笔为火;卧笔为土;勾笔为金;曲笔为水。


再有,在琴棋书画四大艺术中,琴以无形无相排名第一,棋以太极两仪取象排名第二,书法则以三才八卦成形排列第三,绘画是以包含万物而排列第四。由此也可见书法与易理、阴阳存在着的本质联系。


综上所述,正因为汉字在起源、构造和书写方面全方位地融入了易经的阴阳理论和表现形式,所以汉字才能如日月之恒新、天地之常循,历久弥新、长盛不衰。汉字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结晶和瑰宝,将永远传承下去。


而今,随着对汉字与易经阴阳关系的不断深入研究,在承接古人书法阴阳论的基础上,严泉生、熊贤晶二位易经学者根据“字字一太极”、“笔笔有太极”的理论,对汉字与易经阴阳关系进行了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深入到每一个字、每一笔画,以阳刚阴柔这一阴阳至理为书写指导原则的一种全新书法理论。这就是现代最有特色的书法理论——《汉字易经体书法》的发明与应用。相对于古人提出的宏观书法阴阳论而言,《汉字易经体书法》是更为具体的、详细微观上的书法阴阳论的研究成果,从中探究了汉字书写中阴阳动静的变化原理,探寻出书法中阴阳变化、表现的规律。


《汉字易经体书法》的创建是主要从字的结构、笔画以及横笔笔压这三大方面去体现阳刚阴柔和阴阳顺行的规律。通过《汉字易经体书法》的进一步研究探讨,可更为精确、生动地发掘出汉字书法中“阴阳二气”运转流动的规律。




古人云:“根本者,阴阳也。”通过汉字与易经关系的深入研究,进而运用阴阳的刚柔至理和动静变化作为书写的方法,可以更为精妙地体现出书法中阴阳互动、生生不息、阴阳和谐的自然之美,使书法艺术奥妙无穷、审美无尽。达到字字珠玑、笔笔风雅的至美境界。可谓是“一字之善,千古流传”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在线查询,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序, 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汉字的故事,汉字的演变过程


延伸资源下载(命理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说文解字】汉字与易经的密切关系发布于2021-07-10 17: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