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学成语


无论是在远古社会还是当今社会,一个人的信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新愉跟大朋友小朋友一起学习一个与信用有关的成语——取信于民


【含义】

取信于民是什么意思呢?

 

取信于民qǔ xìn yú mín),指取得人民的信任。同样是取信于民,商鞅的“南门立木”取信的是人民的“信任”,晋文公的“取信于民”更侧重的是“信用”。

【故事】

1.晋文公取信于民

周王室内部发生了祸乱。周襄王派人向秦晋求援。晋文公出动晋国全部兵力,先集中兵力对付狄人,把狄人打败,然后调转矛头,派其中一部把王子带包围起来,派另外一部前往郑国去迎接周襄王。晋军活捉了王子带,把他交给周襄王处置,晋文公就独自获得了安定王室的功劳。周襄王为酬谢晋文公摆下盛大礼宴招待他。周襄王把阳樊、温、原攒矛四个邑赐给他。这样,晋国的疆界一直扩展到黄河北岸。周襄王答应赐给晋的四个邑中,原邑的人不肯归顺晋国,晋文公就发兵围攻原邑,战前他预先向士兵宣布:只围十天,只带十天口粮。晋军围困原邑十天,原邑人仍坚守不肯投降。晋文公当即下令撤兵解围。一些将领要求再坚持一下再说,晋文公坚决不同意,说:为人要讲信用,我作为一国之君怎能背信弃义呢?信用是一个国家的最大财富,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全靠它。我在出发前已宣布十天的期限,现在不按期撤兵就是失信。如果为得到原邑而失掉信用,就是得不偿失。他坚决地下了命令晋军撤退不到三十里,原邑就派人到晋军要求投降,这件事在晋国上下引起很大反响,都认为晋文公是个讲信义,宽仁大度的英明君主

2.《南门立木》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成心开玩笑吧。”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呢?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外储说左上》,原文如下: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翻译过来就是:

晋文公发兵围攻原邑,只带十天口粮,于是与大夫约定只围十天。晋军围困原邑十天,原邑人仍坚守不肯投降,晋文公当即下令鸣金后退,撤兵离开。有从原邑出来的人说:“原邑再有三天就能攻下。”晋文公左右的群臣也建议道:“原邑的粮食快要消耗殆尽,您姑且再坚持一下。”晋文公说:“我在出发前已宣布十天的期限,现在不按期撤兵就是失信,如果为得到原邑而失掉信用,就是得不偿失。”于是撤兵离开。原邑人听到这个事后说:“有这么讲信用的君王,有什么理由不归降呢?”就派人到晋军要求投降。


【延伸】

  句: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同义词:取信于人

反义词:失信于人


 

优秀的你,学会了吗?





延伸资源下载(命理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成语小故事】17.取信于民发布于2024-03-06 15:35: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