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三国故事"订阅一发


图/上林赋图卷 局部

转载自:知乎 囧叔


原标题:史记中有哪些吊诡的记载?


《史记》原本有52万字左右,几经亡佚丢失和删改不少内容。汉武帝时亡佚《孝武帝纪》,东汉杨终也曾受诏删为了10万字...


而这些被隐晦的内容,至少有1万字可能和刘邦的大舅哥吕泽有关。

为啥用“可能”二字?


因为《史记》中的记载实在是太吊轨了!



01

起于芒砀山,合与泗水


吕泽虽然是刘邦的大舅哥,但俩人政治渊源是有明确史料可寻的,还要到刘邦落草芒砀山这一段。

芒砀山起事的兄弟,活到开国封侯的只有十来人。

而这十来人中,近乎一半都不归刘邦辖制,比如:


(蓼侯孔藂)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为将军,三以都尉击项羽,属韩信,功侯。


(费侯陈贺)以舍人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用都尉属韩信,击项羽有功,为将军,定会稽、浙江、湖阳,侯。


孔藂和陈贺是刘邦在芒砀山一并起义的弟兄,但正式加入,却是后来刘邦被迁至巴蜀时,他们两人以左司马的身份加入。

汉承秦制,刘邦封汉王后,嫡系部队构成是没有左司马一职的,因此孔藂、陈贺的左司马一职从哪来的呢?

(封汉王前,丰沛集团萧何为丞,曹参封爵七大夫,此时的刘邦嫡系,以得是按秦制来的)

只有一个可能,他们隶属于吕泽。

吕泽军为楚制,刘邦入川后,吕泽军大规模补入刘邦军。

期间还有河阳侯陈涓、柳丘侯戎赐、东茅侯刘钊以二队身份加入刘邦的吕泽部。

然后在回到芒砀山,吕泽部下曲城侯蛊逢曾在芒砀山。


以曲城户将卒三十七人初从起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丰沛集团中有很大一部分功侯隶属于吕泽。

而刘邦对吕泽和他的部下也是极其信任,任其发展调用。

但这一部分,要从史书中晦去。

吕泽不能写,写了,政治就不正确了。

接下来的就是刘邦占据丰县,四处招兵买马。

关于这点,《史记》上又显吊诡之处。


(阳夏侯陈豨)以特将将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


这里有趣的是,刘邦和丰沛集团的早期成员,均无记载前往宛朐。

可别小看了这件事,这可是五百人啊。

早期创业,蛊逢的三十七人都要大书特书一番。

因此,这里也被晦去了关键信息。

陈豨的五百人加入了谁的部队,而为什么加入了这个部队,就等于加入刘邦军?

其实这是不言自明的,唯有吕泽,才能让和他相关的人“语焉不详”。

紧接着,我们通过《功臣表》,会发现秦二世元年一批未来的丰沛功臣加入了吕泽部。

阿陵侯郭亭、菌侯张平、厌次侯元顷、安丘侯张说。

这些大都是明确记载了隶属于吕泽。

至于起事丰县的王陵,也有这样一段吊诡的记载。


王陵以厩将别定东郡、南阳,从至霸上。


接着能复盘的是,泗水之战时,在外征集兵马的吕泽和刘邦会师,击败秦泗川守壮。


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


这个左司马是不是曹无伤,不得而知。

有人说是,也有人不是,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吕泽是个“异端”。

如果按上面的功侯及人马推算,吕泽与刘邦会师的时候,兵马是要多于刘邦的。

这在古代,哪怕是现代都是一件很要命的事。

吕泽完全有实力单干,但是他却从始至终都选择跟随刘邦,做刘邦的一支偏军,可以说整个秦末汉初,他这样的人就是“异端”。

但也许正是因为“异端”的缘故,刘邦对吕泽是出奇的信任。

如雍齿反复,似王陵高傲的人,都安排到了吕泽军,可以说是吕泽军就是刘邦的问题儿童军团。



02

鸿门宴备案


吕泽没有参加鸿门宴,不代表他的直属手下没有参加鸿门宴。

在刘邦带去参加鸿门宴的数人中,就有一名叫靳强的是吕泽属下。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阳间行。


这里可以看出,吕泽应该和萧何、曹参、周勃等一批成系统的班子都没去。

我们都知道,政治斗争永远不是杀一个人节能解决问题的,他是一个利益集团和一个利益集团的争斗。

刘邦可以死,但丰沛集团的利益不可死。

而吕泽也许是能取代刘邦的唯一丰沛集团代言人。

无论是从此次陈兵霸上,还是多年之后的“定三秦”、“出武关”(见下文,疑似)、“将兵入砀”还是“伐齐”、“灭楚”,吕泽都是作为刘邦最好的替代者存在。



03

定三秦,征中原


刘邦迁巴蜀后,项羽为防刘邦势力扩展,立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合称“三秦”,以阻刘邦出关。

在高帝元年8月时,刘邦便用韩信之计,兵出三秦: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在刘邦兵出三秦的战争中,我们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至少有两秦的战争,吕泽军是直接参与了的,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丁复)別降翟王。
(朱轸)以骑队率先降翟王,虏章邯,功侯。


朱轸在攻打翟、雍之时隶属于丁复,而丁复作为汉初封户排位第五的侯爵,则直接隶属于吕泽部。


(丁复)入汉中,定三秦,属吕周侯(吕泽)。


虽然章邯被朱轸打败时,已是残军,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作为丁复和朱轸的实际领导,吕泽军在定三秦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紧接着刘邦就开始东征,一路上顺风顺水,带着五路诸侯的兵进了彭城。

吕泽肯定也在这一东征部队当中,但是他应该不是和刘邦出函谷关,而是率部出武关。



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


薛欧和王吸入汉时,官职分别是郎中和骑郎将,这样低级别且又不是丰沛嫡系的臣子和刘邦兵分二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而最有趣的是,还是后面的:


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


在沛县的时候,虽然刘邦以兄事之王陵,可王陵却不怎么喜欢刘邦。

而且刘邦还定三秦之时,王陵的母亲还没有“舍生取义”,王陵也未明确对刘邦归附,因此刘邦又怎么会放心王陵迎太公和吕后呢?

所以,此处应该是一个在刘邦军拥有重要地位的人,带着薛欧、王吸出武关。

然后这个人和王陵私交甚笃,能“忽悠”着王陵迎太公和吕后。

放在整个刘邦军中,又要丰沛集团,又要独立领军,还要能在此时能“忽悠”王陵,唯有吕泽一人。

紧接着就是:


(周吕侯吕泽)将兵先入砀。


关于这段记载,明面上我们可以看出吕泽带着军队去自己老家(下邑/砀)了。

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下图,看出吕泽将兵入砀,可能是刘邦的备案:



让吕泽军处于一个“清醒”的位置,以防兵败后的一溃千里。

无论这个备案是否成立,史实告诉我们,吕泽军的确阻止了汉军的一溃千里。



04

彭城殿后


彭城兵败后,刘邦的撤退路线可以说很迫不得已。

他开始肯定是想一路西奔,但泗水被歼十余万人,只能南退。

至吕梁山区又被歼数万,好不容逃到灵璧,更是被杀了个“睢水为之不流”。



但是从灵璧得以逃脱后,刘邦的立马想北上前往沛县,带着一家老小西奔:


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


但此时的楚军已经兵至沛县,刘邦不得不走。


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有意思的是,在楚军冲着刘邦一家老小来的情况下,刘邦居然还能在逃跑的半路上遇到自己儿子和女儿,这也真是巧的不行。

但接下来的的事就很重要了,向西溃逃的刘邦选择了离彭城不足80公里的下邑落脚。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


从彭城至吕泽所在的下邑只有80公里的路,步行约20个小时,骑马(车)估摸在7小时以内。

吕泽是给了刘邦什么样的胆子,让刘邦敢在项羽的眼皮子底下收拾军马?

《史记》中无从可考,但刘邦选择西逃下邑,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以下几点:


吕泽拥有一定的兵力且具备一定战斗力,能阻止项羽西进

刘邦信赖吕泽,并与他关系甚笃

吕泽军对刘邦忠诚度极高,不会背叛


随后,才有了~


汉王乃西过梁地,至虞。(其中“乃”字,可看出此事意义非凡)


我们有理由相信,吕泽军在这次整军撤退中,出色的完成了殿后任务,让刘邦军再无大的损失。


05

多路伐齐,合围垓下


根据《史记》中的一些蛛丝马迹,攻伐齐国的战争,汉军应该派了两到三个军团参与。

这三个军团分别是,刘邦直属军团:


(曹参)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淄。还定济北郡,收著、漯阴、平原、鬲、卢。


韩信军团:


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


其中根据“灭魏之战”部署,曹参和韩信两路平级,因此“伐齐之战”二人职位大致相当,只是战略部署上有所不同。

但令人吊诡的是丁复和陈涓的出现,这代表着吕泽就在附近:


(丁复)属悼武王(吕泽),杀且彭城。
(陈涓)以丞相定齐地。


前者作为汉初十八功侯中的一员,直接参与了斩杀楚国大将龙且的战争,后者也以丞相身份参与伐齐作战,但他们实质上都隶属于吕泽。

所以很有可能的是,吕泽参与了伐齐作战,但是其功劳被全部抹去。



既然说到了汉初十八功侯,又不得不说一下,这十八人中的五人(傅宽、王陵、靳歙、丁复、蛊逢)都和吕泽渊源极深,大多还隶属于吕泽部,可想而知吕泽在功臣集团中影响之大。

当然,这里又来了件比较吊诡的事。

伐魏的时候,刘邦被点名了是总指挥,而伐齐的时候,总指挥又是谁呢?

如果韩信是总指挥,长于赏罚的刘邦就不会因为韩信派人说的一句“假王”,就急的要:


汉王欲攻之。


因此全然有理由猜测,韩信伐齐过于“冒失”,不受指挥调度,事后又可能存在“贪功”的迹象,不足以封王却又以此为要挟。

因此触怒了刘邦的逆鳞,始觉韩信有反意。

你贪不贪不重要,但你要忠心。

那么把话说回来,伐齐的总指挥会是谁呢?

我个人倾向被史书抹去,却又无法被历史抹去的吕泽。

只不过和出武关一样,吕泽的功劳在《史记》中被大家“分”了。

垓下之战是最后一次楚汉战役的结果,这场战役起始还有战陈下、围寿春、屠城父。

其中吕泽军团的成员,部分是明确参与了陈下之战,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战绩。


(靳歙)还击项籍陈下,破之。
(蛊逢)破项籍军陈下。
(靳强)从起阳夏,击项羽,以中尉破锺离眜,功侯。


身为他们直属领导的吕泽又去哪了呢?

无人知晓,总之他不能出现就对了。


06

非典型功臣


天下既定,刘邦大封功臣。

依据我们上面吕泽部下立的战功,我个人觉得,如果吕泽不被封王,都有点说不过去。(那时离白马盟誓还早着呢)

可是直到高帝六年,吕泽才被封“周吕侯”,时间上比自己的小弟靳歙还要晚一年。

封的晚不要紧,只要封的大就好。

可是吕泽的封户史书上并无记载,只知道他的另一位小弟丁复封了七千八百户,汉初诸侯封户排名第五。

吕泽的封户有没有可能像当年项羽封梅鋗一样,直接来个“十万户”?

这个就无从而知了。

唯一知道的是,其长子吕台在吕后执政初期被封为“郦侯”,而吕泽死时,对于浓墨“黑”吕氏家族的《史记》并没有“废侯”“爵除”等记载,那么很有可能吕台继承的“周吕侯”封户,是“薛定谔的封户”。

如果吕泽对“薛定谔的封户”有所不满的话,《史记》肯定会在《吕后本纪》中说上一番。

但实际上,吕泽对此可能根本就不在乎,哪怕汉朝既定,他也在戎马之中,替刘邦四处征战,直至死于疆场。


长兄周吕侯死事。


据推算,吕泽大致死于高帝七、八年间,“死事”是因公事而死。

而这段时间,汉朝的战争对象即反叛的韩王信。


高祖东击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


这场战争中途,刘邦曾数次还朝,期间还发生了著名的“萧何未央宫事件”。

那么刘邦数次回城期间,与韩王信作战的前线总指挥是谁呢?

如果是曹参、灌婴、周勃等人,《史记》一定会大提特提。

然而只字未有,只能说这个人,不可提。


07

吕泽死后的动荡


最为有趣的是,吕泽死后没多久,刘邦就打起了废掉刘盈主意。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


一千多年后,司马光还为此专门在《资治通鉴》里写了一个段子:


上欲废太子而立赵王,大臣争之,皆莫能得。御史大夫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既罢,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吕泽的去逝对整个朝野的动荡是巨大的,甚至达到动摇国本(废立太子)的地步。

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出,吕泽在功臣集团和丰沛集团中的巨大影响力,人走未凉。

吕泽高朋故吏满朝野。

丰沛集团中有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王陵等人,功臣集团中也有张良、灌婴、郭蒙、傅宽等人,都是吕泽的故交故吏。

哪怕吕泽死后,其弟吕释之可以耍无奈般的要求张良为刘盈出谋划策,可见吕氏与众人关系之好。


强要曰:"为我画计。


当然,在保住刘盈上,大家都是一个利益共合体。

当年逃回刘邦逃回荥阳,立刘盈为太子,“众诸侯子为卫”就是这一事的开始:


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


08

吕氏覆亡的祸首是张良之子(滑稽)


许多人认为吕泽早逝,导致了最后吕家的灭亡。

我个人认为,绝不全然。

吕氏家族的灭亡,纯属咎由自取,自绝于丰沛集团和功臣集团。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太史公真是会聊天,“吕氏政由此起”这句话,本质上直接给吕后及吕氏外戚定了性。

吕后毕竟是从沛县一起杀出来的大姐头,她把持朝政无所谓,爱怎么搞怎么搞,亲不亲,故乡人。

因此哪怕吕后杀赵王,人彘戚夫人,除了周昌因为赵相的缘故“谢病不朝见”,其余大臣们基本没啥意见。

老刘家的家事,大姐头,你自己看着办。

可问题就是在于吕后玩的太过火了,把自己亲儿子给玩崩了,以致于爱子年纪轻轻就去见了刘邦。

再加上张良的儿子张辟强出了个馊主意帮陈平。

这陈平也是坏,就听了。

这个馊主意就是:


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


至此,吕泽和吕雉这姐弟两人为吕家打下的名望和基业,正式步入万劫不复的道路。

西汉的外戚势力,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封侯拜相的蛋糕就那么大,你们这些小字辈的无功无德,凭什么来抢我们的东西。



09

盖棺定个论(无责任猜测)


话再说回吕泽,吕氏家族的覆亡,让许多关于他的记载,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考古发现。

但《史记》中的一句定论,足以让千百年后的人,对他的“秘”津津乐道。


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


《史记》中汉初功臣的记载中,有明确记载帮助刘邦定(平)天下,仅有萧何、张良、陈平、吕泽四人。

但吕泽的评价,是四人中完成度最高的。“发兵”、“佐”、“天下”三个词直接决定了他对刘邦称帝的帮助有多大。

即使家族因政治斗争覆灭,这样的功绩也是无法被绕过的。

除开《史记》中对其的评价,我也有理由相信揣测吕泽之于刘邦,如同关羽之于刘备

他们两人之间,有一种天然的绝对默契,吕泽对刘邦更是有着一种近乎“信仰”的忠诚。

如果没有这种近乎“信仰”的忠诚,在项羽入关中分封诸侯时,手下精兵强将齐齐,并有灭秦之功吕泽,为什么没有被封为诸侯。

从分化刘邦势力上来讲,这绝对是一步妙招啊!

或许不是项羽没有这样做,而是吕泽谢绝了项羽封侯之礼,一心只愿同刘邦入蜀。

刘备分兵,必分关羽,这是一种绝对的信任。

同样,吕泽军对刘邦而言就是二队的存在。


以二队将入汉。


每当刘邦战事紧急之时,吕泽便倾其全力,调动人马发予刘邦调度。

王陵、陈豨、靳歙、丁复、傅宽、蛊逢、郭亭、郭蒙、朱轸、冯无择、雍齿(啧啧)等人,大都出于吕泽军“二队”。(简直就是替补队员升主力)。

甚至韩信投汉曾任“连敖”一职(楚职),在一定程度上推断,他很有可能也在吕泽手下任职过。

因为刘邦本部的官职成“秦制”,旗下独立军团此时唯有吕泽军为“楚制”。

对了,吕泽部的“连敖”一职,可以说是重点人才培养对象。许多汉初功侯曾任此职:


(朝阳侯华寄)以舍人从起薛,以连敖入汉。
(广陵侯召欧)为连敖入汉。
(隆虑侯周灶)以连敖入汉。
(煮枣端侯革朱)以越连敖从起薛。
...


“二队”的人才,但凡战绩出彩便被刘邦征用,吕泽毫无怨言,继续为刘邦南征北战,培养新的人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汉初朝野上下不是出自吕泽部,就是吕泽的好友。

可有趣的是,有着颠覆朝野能力的大臣,临死都在为皇帝征伐;

而生性多疑的皇帝,至死也未对这个大臣起过疑心。

这样的默契,早已不是用“君臣二字”能解释的。


有业一起闯,有祸一起扛。出生入死,不求封王拜相;南征北讨,事君如父如兄。兴许,在刘邦眼里,吕泽才是他的亲兄弟。



整个皇廷,一半以上的功臣,不是他的老友就是他的故吏。

功绩堪比三杰,评价只高不低: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

多疑的刘邦居然对他是绝对信任的。

就是这样一个人,“异端”的存在于西汉开国史中。

写了吕泽,就要写吕氏一族,就不得不提那么汉孝惠帝和少帝。

可得国的是文帝。

(本文是关于吕泽的大胆性猜测,全当脑洞。)

如何才能看更多精彩文章?
三国故事后台回复“111” 揭开三国第一猛将之谜。

有在看吗?

三国演义的故事三国演义故事情节三国故事三国演义故事梗概三国故事的成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史记》中十大吊诡的记载,各种滑稽+脑洞发布于2021-06-29 11: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