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讲庄子宇宙观,其目的都是让人们放弃是非之心,因为是非、成败的观点,其根源均在成见,从事物本然上看,并无这些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古之人,古代悟道之人。

至,极高,指最高境界。

恶,何。

古代悟道之人,他们的见识达到极高的境界。

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呢?

他们的视野达到了宇宙的本初,认识到了原始本来没有万物的存在,这就到了极致,到了尽头,不可再复加了。

比这最高境界差一个层次是,认为万物是存在的,探究它并不加以严格的区别界限。

再次一个层次认为,事物有区别界定,可以并不计较是非。

再次一个层次的人,就有了是非的观念。

这有了是非的观念以后,大道也就有了亏损。可见,是非是大道有亏损、有所偏爱形成的原因。

这里讲了庄子四个层次的宇宙观,即无物无封、有物无封、有封无是非、有封有是非。

封,是指对事物进行区分,是有了立场、偏爱、有了评判的标准。

庄子认为,宇宙最原始的状态是无物阶段,没有任何经验、现象。再往前发展,“知”也就降了一个层次,即认为宇宙以不可分割的整体呈现,故说有物,但尚无具体事物,无现象分化,而是浑然一体、无边无际之状,故说无封,也即无分际。

然而再往后发展,人的认知进入了有封无是非的状态,各种经验事物,现象无限多样化的呈现,但此时只是承认万事万物自然而然的变化,尚无人类的是非观念。

到了现在进入了最低的层次,万物既有分际,又有是非。

之所以最终进入了这样的状态,其根源就是成心、立场、偏爱所致。

讲完是非,接着讲成败。

(图片来自网络)

【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

果,真的。

昭氏,昭文,善于弹琴。

果真有成功与失败(或说亏损)吗?果真没有成功与失败吗?有成功与失败,就像昭文弹琴一样,没有成功与失败,就像昭文不弹琴一样。

怎么回事?

【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师旷,晋平公的乐师,精通音律。

枝策,持杖击节。

惠子之据梧,惠施靠着梧桐树辩论。

坚白,公孙的坚白论。

昭文擅长弹琴,师旷擅长击节,惠施擅长辩论,他们三个人都在各自领域有了不起的才能,是佼佼者因而事迹流传于世,正因为他们的偏好与众不同,他们又想把自己的偏好让别人也懂,而别人又无法明白,他们就勉强让别人明白,因此,只能一生坚守着别人无法懂的坚白的东西而终,就像昭文的儿子承袭了昭文的弹琴,却终身也达不到昭文的水平。

假如这样也算成功的话,那么像我这样的人也是有成就的,假如这样不算成功,那么,外物和我一样也没有什么成就。

滑疑之耀,扰乱人心的炫耀。

所以,圣人往往摒弃迷乱世人的炫耀,圣人不会用自己的一孔之见、一技之长向他人炫耀,而是把思想寄托在事物自身的功用上,这就叫作“以明”。

这段是说,成功与失败都是相对,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是成功的,而在让别人都接受,都懂的解读,又是失败的。

没有绝对的成与败,事物本无成败,因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而区分出来的成与败而已。

就像我们常说的,事业上成功,让人羡慕,而不为人知的是家庭上经营上的失败,角度不同,成败也即不同。

圣人对待万物是,顺随事物发展,尽物之性,随人之情,心中没有分别,也就没有所谓的是非。

我们遇到事物,总是主管的判断,这个事能成,那个事不能成,都是基于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偏见。

人们喜欢用预测别人的成败来炫耀自己的“高明”,事实上,预测这事首先是立场的问题,其次是几率问题,与赌博没有区别。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兵法全文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走近庄子(19):庄子的宇宙观发布于2021-07-01 12:0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