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一个层次讲是非。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是,此也。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是说,万物相互生成彼此,彼此是对立统一的,此物相对彼物而言,就是他物,故而彼此都是相对而言。

正因为“彼此”对立统一,故从彼方那个方面看不见,不能全面了解,全面掌握,从自己这方面来了解就知了。

也就是说,事物彼此相通,本质并无不同,这个此领域做到极致,必然洞悉彼领域的关键点。

方,有“并”义,方生,是两方并生;彼是方生,是说彼此相对而生,相依而存。

故曰是为了证明“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所以说,彼此相对而生,相依而存,故能从此而知彼。

尽管彼此相对而生、相依而存,但是任何事物都是随起就随灭,随灭就随起;刚说可以,就转向不可,刚说不可,就转向了可。有认为是的,就有认为非的,有认为非的,就有认为是的。所以,圣人从从是非角度看事物,而是观照于事物的本然,这也是因任自然的道理。

可见,事物不是非此即彼,也不是非是既非。

事物都是相对而生、相依而存,是对立统一的有机体。

现实中,我们遇到的多是非此即彼、非是既非的情况,尤其是面对趋势的时候,大家总在喊,不这样就落伍了,就活不了了。

是这样吗?

新事物,一定基于旧事物而存在。

二者并非完全对立。

尤其是企业运作,能够抓住“大势”,抓住趋势的红利,当然是好事,但还要考量自身的能力,有没有能力抓住这个“大势”,有没有能力利用这个红利。

孙子兵法曰:“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地,是评估环境;道,是评估能力。

能否看到“大势”,与是否有能力抓住“大势”,二者必须协同。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将现有资源发挥到极致就好。

做好现在的事,就是知此,即便是“彼”之大势我还判断不清,从“此”可以知“彼”啊。

两千多年前,庄子已经告诉我们了啊,凡事非此即彼,非是既非的,多数情况是骗子,他想让你进入他的“道”。

都是立场、成见之心。

(图片来自于网络)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環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是说相对的双方可以互,此方可为彼方,彼方可为此方。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说彼方有所是非,此方也有所是非。

这是循环的关系,故而不可封闭起来,那样就难以见到本质。

枢,门轴,用来形容重要关键之意。道枢,是指世界的客观存在,事物的本然。

也就是说,“彼此”、“可与不可”对立而存在,都是人的主观作用,并非事物之本然。

因此,只有合乎事物之本然,才能像进入环的中心,可以顺应无穷的流变。

这段完整翻译过来是:此也就是彼,彼也就是此,彼有它的是非,此也有它的是非。果真有彼此的分别吗?果真没有彼此的分别吗?彼此不想对立,就是道的枢纽。合于道枢才像得入环的中心,以顺应无穷的流变。是的变化是没有穷尽的,非的变化也是没有穷尽的,所以说,不如用明静的心境去洞察事物之本然。(参照陈鼓应今译)

彼此不再对立,不再有是非之心,也就看到事物的本然了,否则,你看到的只是事物一角,也就是你立场的那一块。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就像站在山顶,你可以看到山下事物的全貌,坐在飞机上,可以看到山的全貌。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兵法全文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走近庄子(16):非此即彼的观点,多在骗人发布于2021-07-01 12:0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