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历来有不同的解读,但是基本上是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或者是技巧去解读,即:天灾+人祸(暴政)= 原因。这本身并无对与错,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公式之下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其它因素的影响以及作用。


诚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有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以及严酷的刑法等方面的原因,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宗教风俗地理环境等以及起义领导者职业、经历、个人奋斗目标的因素影响。 因为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之间的交互作用,最终才引发了农民大起义。

1、从宗教、风俗、地理环境看起义原因

事实上,历史上的秦末农民反秦、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是可分为三阶段的。既

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之前这是反秦斗争初期阶段,也可以说是秦末农民大起义酝酿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其实是不敢公开反抗或武装反抗秦朝统治的,更多的是多为“遗事” “乏徭” ;背井离乡出逃或亡慝(tè)边远地区或山林川泽;或私下诅秦反动统治早日灭亡,一直到后来形成诸如刘邦、彭越、黥布等几支小股起义。而引起反抗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秦朝的沉重的赋役。


第二阶段:从陈胜、吴广起义到其失败止

在这一个阶段中,由陈、吴所领导的戌卒在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大雨误期当斩,而这实际是一系列暴致招致的。《史记 · 陈涉世家》载:

“天下苦秦久矣”;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很明显,这说明暴政是引起社会矛盾总爆发的潜在原因 。因为起义的参加者除农民外,还有大量的奴隶、刑徒、手工业工人、小商人、官吏、知识分子、六国旧贵族后裔及富豪等。


此时的起义部队有多支,然而唯有陈、吴所率领的起义军的斗争矛头是“伐无,诛暴秦” 。并且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斗争口号。从这里来看起义目的以及斗争矛头和形式,明显看出陈、吴是把推翻暴秦统治作为己任。 而对于其它义军斗争意向却尚不明朗。这里很显然有些起义是出于暴政以外原因的。

第三阶段:从陈胜、吴广起义到到秦朝统治被推翻

在此阶段中,主要是刘邦、项羽两支义军在各地打击秦反动力量,力图推翻秦反动统治。虽然秦暴政是他们起义、英勇战斗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也还是夹杂着除暴政以外的其它原因在起作用。而至于当时乘机夺地称王的赵、 魏、 齐、 燕国等军事集团而言,他们参加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亡国灭家之恨,最终的目的在于恢复失去的权利地位。

当然了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这些起义、起兵或混入,其在行动上已经客观上造成了秦土崩瓦解之势,对秦朝主要当权者的心理是个致命的震撼,而对于当时备受压迫的人民而言也是个很大的鼓舞的。


以上是我们简单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三个阶段,以及出现的基本原因。但事实上,除去以上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原因外,我们首先要说的是宗教、风俗、及地理环境对于起义产生的原因的影响。

1、宗教:

事实上秦朝是没有正式的宗教的,但是这却并不影响宗教迷信思想民间的广泛存在,诸如如祭祀天地等迷信活动早已成为惯例。

历史发展到秦始皇统治时,这类迷信又有了新的发展,秦始皇接受五德终始论,崇尚水德,外加之受戎狄习俗等影响,从而形成所谓的“先暴戾后仁义”之恶风, 而这也最后发展成为秦朝繁刑严诛,暴虐天 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者,秦始皇贪图权势和富贵荣华,他欲永生享有,于是相信燕齐方士能得长生不死药的谎言,多次派人携带大量人财物去东海寻药,而这白白挥霍了许多钱物,而最终所取得的结果是求药者或死或逃 。长生之药却未找到,进而引发秦始皇严究,方士怨骂,又遭坑杀,而结局就是引起全国仇恨。

此外,秦始皇的多次巡行,虽有政治上的原因及用意,但“狩五岳,滨海之馆”的封纪功,以及进行的各种祭祀,所耗费巨大人物力,也是成为赋税徭役繁重的重要原因,而我们细究之亦是因宗教迷信而起。

2、风俗习惯:

事实上,秦国原本的风俗是很良好的。可是由于其自己及臣下的错误率导,反而造就了坏风俗。当秦始皇并吞天下时,他仿造各国豪华宫殿,虏掠诸侯美人珍宝充其内,开始了荒淫奢糜之风,其后随着帝国的建立和相对的稳定,他更加奢华,而这也引起了上行下效之风气。列侯达官竞相仿效,甚至达到了有过之而无不及之状。加之兼并过程中带各地人到关中,迁十二万户富豪到咸阳,使关中风俗不纯。


随着皇帝、官吏和不规之徒乘势横行天下,侵夺百姓,使民心不安,社会动荡,这为秦末农民大起义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实际上,风俗、宗教同属意识形态范畴,他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很多时候宗教迷信是很难与风俗中的迷信分开的。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常把两种迷信结合一起去愚弄欺骗人民,这种做法影响了人民,人民有时效法此着对付他们的欺骗,特别是在反抗他们腐朽统治时。


秦末农民起义中一些义军及领导者就接受并利用了秦统治阶级的迷信和所居地风俗中的迷信活动,激励自己,宣传鼓励群众敢于起来反抗秦的残暴统治。 起义最初能顺利攻占许多地方就和这些地区的风俗与鬼神迷信有直接关系。

3、地理环境:

秦朝建立之后,其地域广阔,当时对今天的河东地区包括现今的山东、 安徽、 江苏及长江沿线地区的控制,远不如对关中及附近地强,而这给陈、吴起义的实现,初战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小股起义利用此种情况、地理条件积蓄力量,积累和丰富了同秦斗争的经验。最终使得陈、吴起义的星星之火,迅速演变成燎原烈火,烧向关中。

2、从领导者职业经历、个人奋斗目标看起义原因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但是,人并非被动地对待环境。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而事实上,秦末农民起义便是农民利用当时的社会环境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民大起义中的各支义军的领导者利用秦暴政下造就的各种条件改变自己的处境、地位。下面我们就以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几位主要人物来分析一下产生起义的原因。

1、陈胜:

陈胜出身雇农,为人佣耕,对秦暴政造成其家一无所有非常的仇恨,但是他作为小农阶层,骨子里或者说本能地还是渴望富贵,他虽身处劣境,但此种意向一直不改,尤其是他争取富贵表现得十分强烈,而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便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这从中也显现出了他的好胜、不隐瞒自己观点的爽直性格。而陈胜对秦暴政的不满和对富贵的向往促使他不懈地去奋斗,为了生存发展又冒险起义,直到做王。

2、刘邦:

刘邦和陈胜一样,也是农民家庭出身。《史记·高祖本纪》记载: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在这里,我们可以刘邦从年青时就不事生产作业。虽然最后做了一个亭长,但是他为小吏后依然是个常醉酒馆,嬉戏打闹官场的酒色之徒。而这种生活习性和为吏的经历,使他眼界比一般人开阔,养成了看上去对贫图富贵享受欲,以及豁达大度,不椅羞耻、喜怒无常、敢冒险、奸狡巨猾等十分矛盾的性格。


然而正是这矛盾的性格支配了他的一生,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兼备戏剧。刘邦在没有逃亡之前,在咸阳见到始皇豪奢排场后极为羡慕,于是发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慨,此后他的行为,意向皆表现出力争秦皇那样的地位、气势及富贵倾向。

他因地制宜,凭着自己的胆识谋略,网罗自己所需人才,采取不同方式和策略力争实现这一目标。最终在与项羽争夺天下获胜。建立起属于刘姓的大汉王朝。这种影响虽然不是全时空的或者说是起决定地位的,却是不可忽视的。

3、项羽:

可以说项羽和刘邦、陈胜等人的个人经历以及习性是完全相反或者不同的。项羽出身于旧贵族家庭,从小到大未从事过生产。由于出身和家庭的原因,他从小学过书、 剑、 兵法,到他起义时才年仅 24 岁,可以说是少年英才。但是相比较刘邦而言,他的阅历着实太浅了,以至于在后来起义中的思考、处理问题等方面比不上刘邦的那种老练、成熟。

《史记》记载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为吴中子弟所敬畏,因此项梁与其计杀会稽守,出现骚乱后能一人击杀数十百人,摄服一府搞成起义。然而这样的优势却也变成了劣势,成为了助长了其骄傲、刚愎自用、残暴之性格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当然,项羽本身的性格还是有爽直、豪放、仁爱的一面。这从后面的起义活动中多少都能可以看出的,比如鸿门宴事件等。

项羽有大志,这体现在会稽见到始皇时所说的“彼可取而成也”。 即要取代赢政做皇帝,虽然这句话可能是无意的。但是此话却真实的反映出项羽在亡国灭家失势下对秦的刻骨仇恨和必欲推翻暴秦而后快的心情,也正是这种志向和心情支配着他和叔父,所以最后才会响应陈、吴起义。最终杀会稽守做起义领袖,同秦朝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奠定了推翻秦朝的基础

总结来看,秦末农民起义,不单单是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严酷的刑罚及秦二世、 赵高等的残暴引起的,而是在暴政基础上那些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各种因素也参与进来,最终和种种暴行交互作用,互相影响,最终后汇集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思想动机和意志,以起义推翻秦的残暴统治。创造出了封建社会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王朝——西汉王朝。

参考文献:《史记》、《中国农民战争史 · 秦汉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


延伸资源下载(命理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再思考发布于2023-11-15 15:16: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