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言学大师王力也深有感悟,他在《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中说:"学习古代汉语,我看要多读些好文章。可以读读《古文观止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 古代汉语文学古代汉语文学 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群”“费”,古代汉语词典。





~●~●~●~●~●~●~


——以上内容非正文——

?




*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考研笔记|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清代文学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七章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第一节 流派纷呈的乾嘉诗坛和袁枚



一、沈德潜及其格调说。

(一)诗歌理论:

1.论诗本叶燮,以儒家诗教为本,倡导格调说。        

2.尊唐抑宋。

3.使诗歌“去淫滥以归于雅正”(《唐诗别裁集序》),起到“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

4.鼓吹“温柔敦厚,斯为极则”,要求创作“一归于中正和平”。(《重订唐诗别裁集》)

5.为使“格高”“调响”,以唐人为楷式,以古诗为源头,选辑《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树立学习的范本。

(二)诗歌创作:

1.如明代七子,古体摹汉魏,近体法盛唐。

2.有“以微词通讽谕”的诗歌,如新乐府《制府来》《哀愚民效白太傅体》《海灾行》《刈麦行》等,讽刺官吏跋扈,反映民生疾苦,语言朴素自然

3.近体诗《金陵咏古》等高亢雄健。

4.大量诗作雍容典雅,平庸无奇,为典型的台阁诗体。

二、厉鹗及浙派。

(一)继朱彝尊、查慎行为浙派盟主,主张作诗参以书卷,学习宋人,好用宋代典故,著有《宋诗纪事》。

(二)其诗主要写山水,以杭州和西湖风景为主。如《灵隐寺月夜》《初晴晓行湖上》《早春登孤山四照亭》等,于幽新隽妙融入孤寂冷落之情,“语多隽味”。

(三)作诗重学问,主空灵,合写景与宗家为一,代表浙派风格特点。

(四)杭世骏、金农、吴锡麟等辅佐左右,势力颇大;清人所称“浙派”,基本专指厉鹗一派,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

三、翁方纲。

(一)诗歌理论。

1.论诗倡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肌理”源于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匀”之句,包括义理与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德规范的思想与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

2.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诗歌理论受考据学风影响,“所为诗,自诸经注疏以及史传之考订、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贯彻洋溢其中”。(《清史稿》本传)如《汉石经残字歌》等,以学问为诗,用韵语作考据,袁枚评之“错把抄书当作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二)同时的钱载,道、咸间的程恩泽、郑珍、何绍基和清末沈曾植等的学人之诗和宋诗运动,都由肌理说推动而来。

四、袁枚与其性灵派。

(一)字子才,号简;因居南京小仓山随园,称随园先生,号仓山叟、随园老人

(二)诗歌理论:标举性灵说。

1.宣扬性情至上,肯定情欲合理。在性与情上,主张即“情”求“性”(《书复性书后》),突出尊情;在言志与言情上,认为“诗言志,言诗之必本乎性情也”(《随园诗话》卷三)。强调情是其诗论的核心,男女是真情本源;反对宋学、汉学,质疑“六经”。

2.论诗宗尚性灵。“性灵”:包括性情、个性和诗才。性情是第一要素,“性情以外本无诗”(《寄怀钱屿沙方伯予告归里》),即说诗生于性情,性情是诗的本源和灵魂,要“自把新诗写性情”。这种性情要表现出诗人的独特个性,没有个性,就丧失了真性情(《续诗品》辟“著我”一品,就是明确提倡创写“有我”之旨),这是性灵说审美价值核心;诗才:才气、天分与学识。

3.该理论在“吟咏性情”基点上构成,冲破传统与时代风尚,对格调模拟复古、肌理考据学问、韵纤巧修饰、浙派琐屑给予有力的冲击,是晚明文艺思潮的重兴。

(三)创作:

1.以才运笔,抒发性灵;笔触广泛,反映现实、咏物怀古、描绘山川自然和表现个人志趣,大都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和正宗格调限制,信手拈来,矜新斗捷;且清灵隽妙,具感情奔放、议论新颖、笔调活泼、语言晓畅、句法灵巧等特点,有一定创新。

(1)关心民瘼,如《马嵬》其二《苦灾行》《南漕叹》《捕蝗歌》等。

(2)揭露社会弊病,如《鸡》《偶然作》《养马图》等。

(3)抒述骨肉之情,如《陇上作》《哭三妹五十韵》《哭阿良》等。

2.性好游览,写景之作模山范水,落想不凡。如《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观大湫作歌》等。

3.另有一部分小诗以清新灵巧见长,如《苔》《遣兴》《湖上杂诗》。

(四)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的赵翼和蒋士铨。

1.赵翼。

(1)诗论:①论诗崇性灵;②重视创新,强调不囿于成法,敢于破除宗唐宗宋门户习气,自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创作:

①议论精警,幽默诙谐,杂以雄奇豪放气概,如《论史》《偶得》《闲居读书》等。

②创作个性分明,旨意洞达,如《晓起》。

2.蒋士铨。

(1)主张“文章本性情”(《文章四首》),但其性情包含“忠孝节义之心,温柔敦厚之旨”,如《题文信国遗像》《南池杜少陵祠堂》等。

(2)描写盛世苦难,如《京师乐府词十六首》《饥民叹》《鸡毛房》等。

(3)抒写亲情,如《出门》《岁暮到家》等。

(五)张问陶。

1.师承袁枚,诗多“骚屑之音”,有《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拾杨 》等;游记怀古之作有《初冬成都过安居题壁》《紫柏山谒留侯祠》等。

2.敢于鄙薄道学,有不少与妻子唱和、抒写夫妻之爱的诗,如《春日忆内》。

(六)性灵派中和“乾隆三大家”对称的“后三家”:舒位、王昙和孙原湘。

1.舒位、王昙是龚自珍的先导。

2.舒位。

(1)题材广泛,性灵与才学兼具,洒脱自如,材藻艳丽,旁征博引,如《说蟹三十韵》《鹦鹉地图》等。

(2)华美辞藻、纵横驰骋、“郁怒横逸”(龚自珍),如《破被篇》等。

3.王昙:《项王庙》等感慨自身,龚自珍诗歌的滥觞。

4.孙原湘:诗清丽俊逸,富巧思,多丽语。《清史稿》本传称“位艳、昙狂,惟原湘以才气写性灵,能以韵胜”。

五、性灵派外围:郑燮、黄景仁等。

(一)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1.论诗倡“真气”“真意”“真趣”三真,崇杜甫“历陈时事,一寓谏诤”,主张诗歌应“道着民间痛痒”(《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

2.《郑板桥集》有许多诗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如《孤儿行》《私刑恶》《悍吏》等;抒发才情之作较多,表现出磊落高尚的人格精神,如《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二)黄景仁字仲则,自号鹿菲子。

1.内容:

(1)抨击倒行逆施的黑暗世道,如《悲来行》《泥涂叹》《献县汪丞座中观伎》;

(2)揭露人情浇薄,世态炎凉,如《啼乌行》《沙洲行》《和钱百泉杂感》;

(3)哀民生之艰,如《苦暑行》《涡水舟夜》等。

(4)嗟贫叹苦和诉说生活窘迫的,如《都门秋思》《绮怀》《别老母》等。

 (5)表现个性意识在复苏和觉醒意义上的深入思考,如《杂感》。

2.艺术

(1)作诗“好作幽苦语”,倾泄“盛世”中的怨愤,如《朝来》《癸巳除夕偶成》等,常以“落日”“斜阳”“暮气”“晚秋”等意象写景抒情,感觉到世事殆变的征兆

(2)七古以雄伟的笔触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抒发磊落恣放之情,既似李白豪宕腾挪,又兼韩愈盘转古硬,如《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

(3)七律清丽绵邈,富李商隐的优美韵致,瘦硬峭拔处兼得黄庭坚的神髓。

(三)刻画景物诗中有画的黎简;五七言绝句出入中晚唐、语言华赡的黄任;句法亦骈亦散、语词古奥艰涩的胡天游;工为艳诗的陈文述;气势奔放、语多奇崛的洪亮等,既是诸大家羽翼,也是清中期诗坛多元风格的表现者。



第二节 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


一、桐城派。康熙年间由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一)先驱:戴名世,字田有,为桐城派理论的发轫。主张:

1.为文以“精、气、神”为主,“言有物”为“立言之道”(《答赵少宰书》)。

2.“道也、法也、辞也,三者有一之不备而不可谓之文也。”(《己卯行书小题序》)

(二)奠基者:方苞,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

1.“义法”说。“义法”一词始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方苞取来论文,“义即《》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书货殖传后》),合起来说是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分开来说:

(1)“义”指文章内容,“本经术而依于事物之理”(《答申谦居书》),以儒家经典为宗旨,具服务于当代政治的目的;

(2)“法”指文章作法,包括形式、技巧问题,如布局、章法、文辞等。

(3)义决定法,法体现义。

2.讲文章作法,或侧重“虚实详略之权度”,或追求“首尾开合,顺逆断续”之“脉络”,或提倡用语“体要”、简洁,偏重文法;但认为“义”在其中,“法以义起而不可易者”(《史记评语》)。

3.要求内容醇正,文辞“雅洁”。沈廷芳《书方望溪先生传后》记其语:“古文中不可入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徘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中俳巧语”,使古文用语典雅、古朴、简约,适应清统治者“清真古雅”的衡文要求,并给古文建立更严格的具有束缚性的规范。

4.由于与制举之文相通,利于维护理学道统,所以受到朝野崇奉和欢迎,“义法”说也成了桐城派遵奉的论文纲领。

5.创作:选材精当,以凝练雅洁见长,开桐城派风气。

(1)读史札记和杂说,如《汉文帝论》《辕马说》等简洁严整,无枝蔓芜杂之病。

(2)游记如《游雁荡记》;赠序如《送刘函三序》;碑铭如《先母行略》《兄百川墓志铭》《田间先生墓表》等,详略有致,具有法随义变的特点。

(3)名篇如《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

(三)刘大櫆:上承方苞、下启姚鼐,是桐城派“三祖”之一。

1.对“义法”理论进行拓展,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实”扩大“言有物”的内容,是姚鼐“义理、考据、词章”说的先导。

2.认为“行文自另是一事”,“必有待于文人之能事”,对“行文之道”的“神”“气”“音节”等要素给予重视,突破“言有序”的范围。

(1)“神”“气”是作者精神气质在文中的表现。

(2)“神”是首要的,居于支配地位。

(3)“气”是贯穿文章的气势韵味。

(4)“神为主,气辅之”。

3.为使“神”“气”易于掌握,提出因声求气说:由字句求音节,由音节求声气,音节是行文关键,诵读能体会文章的“神”“气”,为探寻“义法”奥妙揭示出门径和方法,也使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创作:抒发怀才不遇,指摘时弊,以“雄奇恣睢,铿锵绚烂”(吴定《刘海峰先生墓志铭》)称胜;游记文如《游晋祠记》《游大慧寺记》等借景抒情,讽世刺时,近于雄肆奇诡,姚鼐评“有奇气,实似昌黎”(《海泊三集序》评语);《书荆轲传后》《送姚姬传南归序》《息争》等可看出其文章的音节之美。

(四)姚鼐,字姬传,号惜抱,壮大了古文的声势,在桐城派中地位最高。

1.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义理、考据、词章”合一,儒家道义与文学结合,天赋与学力相济,“义法”外增加考证,以求三者统一兼长,达到既调和汉学、宋学之争,又写出至善极美文章的目的。

2.运用传统阴阳刚柔说,将风格归为“阳刚”“阴柔”2类,提出“统二气之会而弗偏”,“协合以为体”,追求刚柔相济,接触到文学审美风格实质问题,对后世影响甚大。

3.把文章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8字。

(1)前四者是内在的“文之精”,处在高层次;后四者是外在的“文之粗”,层次虽低但较具体,精寓于粗,相互依存。

(2)从学习角度,由“粗”把握“精”,待融贯其“精”后再弃“粗”,摆脱其束缚,细密和完善了刘大櫆因声求气说。

4.纂辑《古文辞类纂》,以13类体裁选辑七百馀篇自战国秦汉、唐宋八大家到归有光、桐城派方苞、刘大櫆的古文,以为示范,确立古代散文发展“正宗”文统,被桐城古文家奉为圭臬。

5.创作:以韵味胜,偏于阴柔,成就比桐城派其他作家高,如《登泰山记》《袁随园君墓志铭序》《游灵岩记》《泰山道里记序》等。

(五)桐城派以“义法”为基础,发展成具严密体系的古文理论;姚门之后有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四大弟子”。

二、桐城派分支——阳湖派。

(一)代表恽敬、张惠言均为阳湖(今江苏武进)人。

(二)专志古文,不愿受桐城文论束缚,兼收子史百家、六朝辞赋,以博雅放纵取胜,如恽敬《游庐山记》《游庐山后记》,张惠言《书山东河工序》《吏难》等。

三、桐城派馀脉——道光末曾国藩湘乡派和曾门弟子→“桐城嫡派”严复、林纾。

四、不傍桐城门户、具明小品文风采——袁枚、郑燮和沈复等。

(一)袁枚。

1.文章大都感情真挚,富个性;甚至放言无惮,敢于冲决传统观念。

2.论说文《郭巨论》《随园记》《策秀才文五道》等,立意精辟,气势逼人而雄辩。

3.记传如《书鲁亮侪》《厨者王小余传》等,于事中见人,鲜明突出。

4.祭诔文最有抒情色彩,如《祭程元衡文》《韩甥哀词》等,其《祭妹文》与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同是祭文名作。

(二)郑燮的家书和题跋浅白如话,如《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靳秋田索画》。

(三)沈复:自传体笔记式散文《浮生六记》,前3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是古代散文中少见的描写夫妻之情的文章。

(四)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收集南明史料所写碑铭传记如《梨州先生神道碑文》《亭林先生神道表》《梅花岭记》等。

(五)其余如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钱大昕《弈喻》等。



第三节 骈文的复兴和汪中


一、骈文复兴。

(一)清初陈维崧、毛际可倡导→中期袁枚、孔广森、吴、曾燠、李兆洛等肯定。

(二)阮元《文言说》视骈文为正统,将骈散之争推向高潮;吴的《国朝八家四六文钞》,曾燠《国朝骈体正宗》,李兆洛《骈体文钞》宏扬骈文正脉,扩大影响。

(二)陈维崧骈文如《与芝麓先生书》《苍梧诗序》等,开风气。

(三)至雍正、乾隆之际,胡天游承上启下,作品如《大夫文种庙铭》《禹陵铭》《逊国名臣赞序》等。

(四)“骈文八家”:由吴选辑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孙星衍、吴锡麟、洪亮吉、曾燠和孔广森八人的骈文为《国朝八家四六文钞》而来。

1.袁枚骈文流丽生动,文藻秀逸,有独抒性灵、自然活脱的特色;

2.邵齐焘崇尚汉魏,用典较少,以文气流宕,清刚矜练为长。

3.洪亮吉与孙星衍是常州派骈文代表,轻倩清新。但孙才力苦弱,洪则情辞相辉如《游天台山记》《戒子书》《出关与毕侍郎笺》等。

(五)与洪亮吉并称“汪洪”的汪中,骈文成就最高。

1.内容取材现实,情感吐自肺腑,艺术“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风格遒丽富艳,渊雅醇茂,且用典属对精当妥帖,被视为清代骈文复兴的代表。代表作《哀盐船文》。

二、李兆洛

(一)与恽敬、张惠言合称“阳湖三家”,私淑姚鼐,主张骈散并行。

(二)《骈体文钞》。

1.选录战国至隋代认为属骈体范围的文章774篇,分32类。

2.虽选有部分秦汉散文如贾谊《过秦论》司马迁《报任安书》诸葛亮出师表》等,也是在溯源意义上取录,借以证明骈文与古文的亲缘关系,目的“欲合骈散为一,病当世治古文者知宗唐宋不知宗两汉”。(《清史稿》本传)

3.不免矫枉过正,把有些散文当作骈文看,具有扬骈抑散倾向;但对桐城派后学兼采骈文之长,重视诸子百家文章,产生启迪和影响。



第四节 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
  《词选》和张惠言 比兴寄托的词风


一、浙派词的嬗变。

(一)浙派中期领袖厉鹗。

1.推衍朱彝尊“醇雅”说,向往“清空”境界,以“远而文,淡而秀,缠绵而不失其正”为“骋雅人之能事”(《群雅词集序》),姜、张之外再揽入北宋周邦彦,音律和文词更为工练。

2.词作以记游、写景和咏物为多,擅长山光水色的描绘,表现幽隽清冷之美。如写月夜游富春江的《百字令》和描摹秋声的《齐天乐》。

3.生活狭窄和词境单一,也有真气少存、意旨浅薄之弊,加速浙派衰落。

(二)吴锡麟:用“穷而后工”矫正词宜宴喜逸乐说,“姜、史其渊源”,“苏、辛其圭臬”,代替专宗姜、张褊狭,动摇浙派支柱,但其词骨脆才弱,作用有限。

(三)郭{鹿吝}:跳出分正变、尊姜张樊篱,主张摅述性灵,其词“屡变”求异。

二、常州词派。

(一)发轫于嘉庆初,背景:社会矛盾激烈,浓重的忧患意识使学者眼光转向国计民生有用的实学;词的领域,阳羡末流浅率叫嚣,浙派襞积,把词引向淫鄙虚泛。

(二)张惠言开创。

1.与兄弟张琦合编《词选》(又名《宛邻词选》),选择精严,并附当世常州词人以垂范,显示这个创作批评均具特色、以地域集结的词人群的存在,成为开宗立派的旗帜。

2.《词选序》全面阐述自己词学理论:

(1)主张尊词体,提高词的地位。       (2)倡导意内言外、比兴寄托和“深美宏约”之致,对扭转词风和指导风气起积极作用。

(3)论词重意,所作40多首词,态度严肃,“标高揭己”,实践其词学主张,有力地荡涤淫词、鄙词、游词的词坛三弊,朱孝臧称他为“词源疏凿手”(《 村语业》)。

3.《茗柯词》细致生动,语言凝练干净,抒发怀才不遇、飘泊无依和羁缚受制等心绪,词旨常在若隐若现间。如《木兰花慢·杨花》《水调歌头·春日示杨生子》。

4.但其词作缺少社会内容和历史精神。

(三)周济发扬。

1.理论:

(1)以艺术审美眼光推尊词体,突出词的“史”性和与时代盛衰相关的政治感慨;

(2)比兴寄托:从创作与接受角度上,阐明词“非寄托不入”和“专寄托不出”。

(3)正变理论:以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王沂孙为学词途径,使学周邦彦、吴文英成为时尚,既纠正浙派浅滑甜熟,也使“常派”真正风靡,笼盖晚清词坛。

2.创作与理论脱节,如《味隽斋词》中多数作品过于强调寄托和不露痕迹,晦涩难懂、“如索枯谜”(吴梅《词学通论》)

三、浙、常之外。

(一)郑燮《板桥词》以凄厉之笔,倾泻“盛世”悲哀。

(二)嘉、道间项鸿祚、蒋春霖,与张惠言、周济等并称“清词后七家”。

1.项鸿祚。运笔空灵,触景起情,多抒哀情凄意,如《减字木兰花》《阮郎归·吴门寄家书》),是一位“幽艳哀断”的感伤词人。

2.蒋春霖。善于寓情于景,刻画衰飒意境,再现太平天国战争灾难,如《台城路》(惊飞燕子魂无定);其词以渲染愁苦和吐露身世之感为多,前者如《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后者如《木兰花慢》(泊秦淮雨霁)。



END

?

——以下内容非正文——






古代汉语文学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


古代汉语文学




欢迎加入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古代汉语文学[1]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此群已满,请加古代汉语文学[2]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古代汉语文学 )
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

古代汉语文学

加入古代汉语文学[3]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的方法(请点击)

若无法点击,请看群资料中的链接(电脑上操作)

“群”“费”,古代汉语词典。(不是给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发送。)



古代汉语文学[2]:

加入古代汉语文学[2]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的方法(请点击)

若无法点击,请看群资料中的链接(电脑上操作)

“群”“费”,古代汉语词典。(不是给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发送。)



古代汉语文学[1]: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加入古代汉语文学[1]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的方法(请点击)

若无法点击,请看群资料中的链接(电脑上操作)

“群”“费”,古代汉语词典。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名校课堂】诗词格律与写作(全集)

一简对多繁汉字

一簡體字對應多繁體字對照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全集)
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全集)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
72 《左传》(十一、十二)
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
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
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
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
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
15 怎样判断入声字
14 古文标点的要诀
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
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
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09 同义词辨析
08 引申义与假借义
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
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
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宫室与数目类基础字形讲析
服饰与饮食类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
《中国通史》100集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50 南北朝乐府民歌
49 北朝散文
48 庾信和北朝文学(下)
47 南朝骈文及辞赋
46 南朝诗歌
45 陶渊明(二)
44 陶渊明(一)
43 两晋文学
42 嵇康、刘伶和向秀
41 正始文学与阮籍
40 建安七子和蔡琰
39 曹植
38 曹丕
37 建安文学与曹操
36 魏晋南北朝文学 总论
第二章 秦汉文学
35 汉代文人诗
33 汉代乐府诗歌

34 汉代骚体赋
32 汉代散体赋
31 《汉书》的写作特点
30 班固和《汉书》
29 《史记》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28 《史记》的思想内容
27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
26 西汉后期和东汉的论说散文
25 西汉前期和中期的论说散文
24 秦汉文学总论

第一章 先秦文学
23 屈原的影响和宋玉
22 屈原的作品
21 《韩非子》(二)
20 《韩非子》(一)
19 《荀子
18 《庄子》的艺术成就
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
15 《老子
14 《墨子
13 《论语
12 诸子散文概说
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
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
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
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
5 《诗经》的内容(二)
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复旦课堂|古典诗词鉴
第六讲 
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
温庭筠词二首
词的演化过程
第五讲
唐诗
锦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过故人庄
寻隐者不遇、行宫
久别离
春江花月夜

第四讲
南朝诗

南朝诗歌的诗体变化
南朝诗歌的结构变化
南朝诗歌的声律变化
haiji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海经·其一
饮酒·其五(下)
饮酒·其五(上)
咏怀诗·其十七
第三讲
汉诗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陌上桑
妇病行
战城南

第二讲
楚辞
楚辞 九歌·山
《楚辞》的作者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第一讲
诗经
唐风·山有枢
王风·君子于役
周南·关雎(下)
周南·关雎(上)
《诗经》概述
诗经 绪言(骆玉明)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
五、大丈夫出处行实
孟子谓蚳蛙章
孟子之平陆章
孟子将朝王章
天时不如地利章
《公孙丑下》 本篇概说
四、于心不忍,集义养气
本篇小结
子路告之以过则喜章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
尊贤使能章
夫子加齐之卿相章
夫子当路于齐章
《公孙丑上》 本篇概说
《梁惠王》篇回顾
三、忧乐天下,与民同乐
《梁惠王下》 本篇小结
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章
齐人伐燕取之章
汤放桀章
所谓故国者章
人皆谓我毁明堂
交邻国有道章
庄暴见孟子章

《梁惠王下》概说
二、有仁义,行王道
《梁惠王上》篇 小结
齐桓晋文之事章
国天下莫强焉章
寡人之于国也章
孟子见梁惠王章
《梁惠王上》篇概说

一、孟子其人其书与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孟子传统
孟子的思想世界
《孟子》的成书流传和内容结构
孟子的生命历程
身边的孟子
孟子的生命历程
课程说明

国学精品课|《左传》
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
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中国文学史
清代文学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聊斋志异
清初白话小说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绪论

明代文学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汤显祖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明代杂剧的流变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明代前期诗文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绪 论
元代文学
元代诗文
元代散曲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白朴和马致远
王实甫的《西厢记
关汉卿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绪  论
宋代文学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宋初文学
绪 论
隋唐部分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李商隐
晚唐诗歌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大历诗风
杜甫
李白
盛唐的诗人群体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绪论
魏晋南北朝文学
小说
辞赋、骈文与散文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永明体与宫体诗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魏晋南北朝文学 陶渊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东汉辞赋
两汉乐府诗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1~24)


原典
《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
16 《四库全书》
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4 《永乐大典》
13 胡应麟与辨伪学
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1 宋四大书
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9 唐代翻译
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
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2021南京大学文学院考研真题(文学615)
2021年温州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2021武汉大学839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考研专业课真题
2021年山东大学古代文学613真题
复旦大学古籍所2021古代文学方向真题
2021年山东大学古代文学613真题
2021陕西师范大学(716文学综合)汉语言文学考研真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2021年考研真题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纪录片
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
第8集 涅槃
第7集 变革
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
第4集 称霸
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
第1集 初生
纪录片《汉字五千年》
第八集 芳华永驻
第七集 浴火重生
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
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
第二集 高天长河
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以下为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古代汉语词典》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使用的中型语文工具书,1999年11月,《古代汉语词典》获得第三届中国辞书奖二等奖)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广告合作请直接在文末留言或者发信息给本公众号。

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古代汉语郭锡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考研笔记|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清代文学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发布于2023-03-04 18:11: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