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西戎#东夷



四夷服凤冠霞帔



01

“四夷”是早期的华夏族人对周边民族的称呼。

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亦泛指外族、外国。

尚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孟子梁惠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

这些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


四夷至唐代

1、东夷:高丽、百济、新罗、倭国(日本)等;


2、西戎:吐蕃、泥婆罗、党项羌、高昌、吐谷浑、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天竺、罽宾、康国、波斯、拂菻(东罗马帝国)、大食(阿拉伯帝国)等;


3、南蛮:林邑、真腊、陀洹、诃陵、东女国、南诏、骠国等;


4、北狄:突厥、回纥、铁勒、契丹、奚、室韦、靺鞨、渤海国、靺鞨等。


公元前22世纪左右,黄河中下游的农耕部落开始形成部落联盟,这种部落联盟历经夏、商、周三代,逐渐形成了一个“华夏族”的概念。尤其到东周时期,华夏族在物质上拥有了相对有保障的农耕文明,在文化上也制定了完善的礼乐制度,看到周边的民族还过着颠沛流离的狩猎生活,人也比较粗野,于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与周边这些“野蛮人”区分开来,称之为四夷。人们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顺序将之分别命名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总体而言,华夏与四夷的区分不仅仅是一种种族区分,也是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区分。这种区分并非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在整个春秋时期,出现了长达数百年的民族融合,华夏与四夷的外延边界都处于一种不停的变动之中。



02





东夷



东夷是中国古代东方人数众多的一个部落群,因位于东方,故夷人称为东夷。


东夷起初分布于河北水及燕山一带,后来因人口繁衍,随着氏族组织的分裂,东夷族分成人夷、鸟夷、郁夷三大支。


历史上,东夷又被称为“九夷”,包括畎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于夷、黄夷、淮夷、阳夷。其一般与南蛮、西戎、北狄并列同举。


先秦时期,东夷是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们对东方及其居民的称谓,而不是一个统一的部族。比较重要的有太昊族、十日族等。东夷族是一个崇拜鸟的民族,他们以凤凰作为祖先,为风姓,以凤凰作为图腾崇拜;且东夷族全用鸟为名号,多以鸟为图腾来进行崇拜。东夷族创造的东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孕育了中华早期文明。


秦汉时期,东夷由先秦时期以海岱地区为主体的东方地区转变为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古族、古国,包括夫余、挹娄、高句丽、沃沮、濊、三韩和倭。在夏、商、周时代,东方有“九夷”之称,是许多东方族类相近的氏族部落的统称。秦并六国后,淮、泗诸夷皆散为民户,到汉代已无夷、夏之别。








南蛮



南蛮,是中国古代对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统称。其民族成分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百越、百濮与巴蜀三大族系。

其中,百越族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百濮族系分布于今湖南、贵州一带,巴蜀族系分布于今四川、重庆一带。


周朝时,南蛮中主要有荆蛮、越(又称闽)、濮几个系统,其后不断演变发展,其主体始终为三苗蛮族及其后裔苗瑶族系。作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南蛮人数众多,内部复杂,语言不一,习俗不同,内部社会发展阶段和特点也不同。

南蛮诸族的宗教信仰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蛊文化,在现代的土家族、苗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中仍然保留有南蛮信仰的特点。语言文字方面,大部分南蛮诸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各族语言复杂,包括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和汉语等。


目前大部分史学家、民族史家都认为苗族、瑶族、土家族和壮族源自古代所谓的南蛮,其很多分支仍保留着远古南蛮族群的某些信仰和习俗。








北狄



北狄是古代中原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春秋中叶以后,狄与戎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整个春秋时代,乃至战国中叶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称,有些部落仍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这种情况以及春秋北狄诸部的姓族,陕北、山西、河北诸地的戎狄文化遗存,都说明春秋时期的戎与狄只是地域分布有明显区分,族类却比较接近。

进入战国,他们有一部分当胡人南下后已融入胡人之中,成为匈奴的重要来源之一。

狄作族称,《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这是中原诸夏对北方一些部落与国家的称呼,不是他们的自称。


战国以后,“北狄”之名被改为匈奴及鲜卑等游牧民族。








西戎



西戎是中国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即以犬为图腾的部落,也叫犬戎,主要活动范围在今陕、甘、宁一带。


西戎的称谓最早来自于周代,

西戎则是古代华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以戎作为对西方所有非华夏各族的泛称。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西戎人建立的国家。


西戎和华夏的冲突由来已久,西周的末代王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导致诸侯们不再信任周幽王,后来西戎入侵,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们却没有来救驾,周幽王只能看着西周灭亡。


春秋早期,戎势力很盛,中原华夏诸国受其威胁较严重,即使晋、齐等大国也经常要遭到戎的侵袭。从春秋中期开始,华夏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通过称霸而相互联合,增强了对戎族的防御能力,不少的戎族渐被华夏所征服。秦灭西戎,楚国吞并数量甚多的蛮人或濮人的小国。由于各族长期和华夏聚居在一起,不断相互影响,文化礼俗等方面的差别日趋减少。





03

“四夷”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1、文化交流:

四夷的存在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接触和互动,中国文化吸收了许多外来元素,丰富了自身的内涵。

四夷地区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艺术形式。这些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价值。


2、民族融合:

历史上,四夷与中原地区的交往和融合不断进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这种融合过程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


3、边疆治理: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四夷的概念涉及到边疆地区的治理和防御。王朝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来处理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


4、文化自信

将自身视为中心,将周边民族称为四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原文化的自信和优越感。这种自信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


5、经济交流:

四夷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促进了物资和技术的传播,推动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



四夷宾服



“四夷”的代表人物

1、冒顿单于:

匈奴单于,他于公元前 209 年杀父自立,统一了匈奴各部,是匈奴族中较有影响力的人物。


2、赫连勃勃:

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的建立者。他曾改姓赫连,在位期间,赫连勃勃仿照中原王朝制定了政治和军事制度。


3、苻坚

氐族人,前秦的皇帝。苻坚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前秦一度统一了北方地区。


4、拓跋宏:

鲜卑族,北魏的皇帝。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推行均田制、迁都洛阳、改革鲜卑旧俗等,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和民族融合。



四夷臣服



四夷”文化特点

1、游牧文化:

许多“四夷”民族以游牧为生,他们的文化中常常包含着对马、羊等家畜的重视,以及与游牧生活相关的习俗和传统。


2、宗教信仰:

“四夷”民族可能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和仪式,如萨满教、教、教等。


3、音乐舞蹈:

一些“四夷”民族的音乐和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如蒙古族的长调、维吾尔族的舞蹈等。


4、服饰文化:

不同“四夷”民族的服饰风格各异,反映了他们的审美和文化特色。


5、饮食文化:

 “四夷”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如蒙古族的奶、藏族的青稞等。








分享转发 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国学杂谈:5、四夷发布于2024-04-17 16: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