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君者,不能遍知天下事,则不能不委任贤大夫。大夫之贤否,又不能遍知,则不能不信诸左右。然而左右之所誉,或未必遂为荩臣;左右之所毁,或未必遂非良吏。是则耳目不可寄于人,予夺尤须操于上也。

 

昔者,齐威王尝因左右之言而烹阿大夫,封即墨大夫矣。其事可略而论也。自古庸臣在位,其才莅事则不足,固宠则有余。《》讥覆涑,《诗》赓鹈梁,言不称也。彼既自惭素餐,而又重以贪鄙,则不得不媚事君之左右。左右亦乐其附己也,而从而誉之。誉之日久,君心亦移,而位日固,而政日非。己则自矜,人必效尤。此阿大夫之所为可烹者也。若夫贤臣在职,往往有介介之节,无赫赫之名,不立异以徇物,不违以干时。

 

招之而不来,麾之而不去。在君侧者,虽欲极誉之而有所不得。其或不合,则不免毁之。毁之而听,甚者削黜,轻者督责,于贤臣无损也。其不听,君之明也,社稷之福也,于贤臣无益也。然而贤臣之因毁而罢者,常也。贤臣之必不阿事左右以求取容者,又常也。此即墨大夫之所为可封者也。

 

夫惟圣人赏一人而天下劝,刑一人而天下惩,固不废左右之言,而昧兼听之聪,亦不尽信左右之言而失独照之明。夫是以刑赏悉归于忠厚,而用舍一本于公明也夫。

 

译文

作为君主,不可能全部知道天下的事情,所以不能不任命贤能的大夫担任职务去帮助自己管理国家。然而大夫是否贤能,又难以全部了解,因此就不能不信任自己左右的臣属。然而左右所称誉的,有的未必就是忠诚的臣子;左右所诋毁的,有的未必就不是贤良的官吏。所以说耳目不能寄托在别人身上,生杀予夺的大权尤其应该掌握在君主的手里。

 

从前,齐威王曾经因为左右的话而烹杀了阿大夫,封赏了即墨大夫。这件事可以略微讨论一下。自古以来,庸臣在位,他的才能面临事情时就显得不足,而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时就显得很有办法。《易经》上有讥讽覆涑的篇章,《诗经》上有宣扬弟梁的诗篇,都是说不称职之事的。这类人羞于粗淡饭,而又大多贪心很重,行事卑鄙,因此就不得不向君主左右的人谄媚奉承。而君主左右的人也很高兴他们归附自己,从而在君主面前称誉他们。称誉时间长了,君主心中对这些人的看法也就慢慢改变了,因而这些人的地位也就日益巩固,从而使政治日益败坏。自己妄自尊大,人们必然也就跟着效仿。这就是阿大夫的所作所为应当烹杀的原因。倘若贤臣在位任职,往往有耿直的气节,没有显赫的虚名,不标新立异来仿效外物,不违背道德来干预时政。

 

让来而不来,叫去而不去。在君主左右的人,即使极力称誉他也不会得到什么。但是有的与他合不来,就不免要去诋毁他。对他诋毁的言论君主听信了,严重的就会降职废黜,轻微的也要加以督促责备,对贤臣并没有什么伤害。君主对左右的话不听信,那就说明君主英明,这是国家的福祉,对贤臣并没有什么益处。然而贤良的大臣由于被诋毁而被罢黜的,是常有的事情。贤良的大臣始终不去阿谀奉承君主左右的人来求取容纳重用,也是常有的事情。这就是即墨大夫的行为值得封赏的缘故。

 

所以只有圣人赞赏一人而起到劝勉天下的功用,刑责一人而得到惩戒天下的效能。固然不废止左右之人的进言,但对广泛听取意见则聪睿的益处而深有体会,也不能完全相信左右的进言而失去自我智慧的光华。这就是说赏罚要尽量体现忠厚之心,而用人进退要本着公正磊落的原则。

 

 

古文阅读,曾国藩,君主古文阅读,曾国藩,君主古文阅读,曾国藩,君主古文阅读,曾国藩,君主古文阅读,曾国藩,君主古文阅读,曾国藩,君主古文阅读,曾国藩,君主文言文翻译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古文阅读-易问斋之母寿诗序(曾国藩)发布于2021-08-31 11: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