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玦逐菟

楚王佩玦

        《淮南子·汜论训》



【原文】

今夫僦载者,救一车之任,极一牛之力,为轴之折也,有如辕轴其上以为造,不知轴辕之趣轴折也。


楚王之佩玦而逐菟,为走而破其玦也,因佩两玦以为之豫。


两玦相触,破乃逾疾。


乱国之治,有似于此。



【今译】

现在雇车运送货物的人(今夫僦载者),他装载一车子的货物,车子堆得满满,牛的力气用尽了(极一牛之力),造成了车轴的折断(为轴之折也)。


原来是他在车上又增加了一副车辕和车轴,以便备用。


却不知增加备用的一副车辕和车轴,正是促成车轴折断的原因。


楚王身上佩带着玉玦(楚王之佩玦),而去追赶野兔(而逐菟),因为奔跑(为走),而使玉玦碰破了(而破其玦也)。


为此,楚王再次出猎时,佩带了两块玉玦,来作好预备(因佩两玦以为之豫,“豫”:通“预”,事先做准备)。


殊不知奔跑时,两块玉玦互相碰撞(两玦相触),破碎得更快了(破乃逾疾)。


混乱国家的治理(乱国之治),同这样有些相似(有似于此)。



【赏析】
佩玦逐菟,楚王佩带着玉玦去追赶兔子,会碰坏玉玦,楚王在失败面前不知认真分析,查明原因,检讨佩玉追兔是不合时宜的,反而佩了两块玉玦(预备着,一个玉玦作为预备)去追兔,结果是玉玦之间有互相摩擦、碰撞(两玦相触),玉玦破碎的更快了(破乃逾疾)。


楚王这些增加的手段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使错误越犯越严重。 


 
“佩玦逐菟”本则寓言启示我们,用错误的方法补救过失,会得到更坏的结果。



“玦”一种古代玉器,装饰品,环形,有缺口。


“菟”同“兔”。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佩玦逐菟《淮南子·汜论训》发布于2024-03-06 16: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