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钉

眼中之钉

眼中拔钉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赵在礼传》


【原文】

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


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今译】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时,赵在礼管辖过横海、泰宁等许多地方,他利用职权,欺压百姓,极尽搜刮民脂民膏之能事,积累金银巨万。)


赵在礼在宋州做官时,他横行霸,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百姓深受其害,因此人们都十分痛恨他“人尤苦之”。


后来他被免官离职“已而罢去”,他离开当地,“宋人喜”宋州的老百姓十分欢喜,无不拍手称快,互相庆贺,奔走相告,说:“眼中拔钉,岂不乐哉?”(拔掉了眼中钉,岂不快活!)



【赏析】

“眼中钉”比喻造成极大威胁的人。


“眼中之钉”比喻某人心里极为怨恨憎恶的人,就像眼中钉一样,a thorn in the flesh,非要拔去不可。


“眼中拔钉”除去心目中所恨之人,除掉心里最痛恨厌恶的人或事物 the most hated person.


又说: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乾兴元年》

  及

宋·周辉《清波别志》卷中:“初,丁遂,京师为之语曰:'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


传说北宋真宗年间,宰相丁谓和太监狼狈为奸,把持朝政。


丁谓专权,他贬斥清廉正直的清官寇准,当时他深知寇准为官公正,刚正不阿,生怕自己所做的坏事被拿住把柄,引发后患,就千方百计地在皇上面前说寇准的坏话,使得寇准被排挤出了京城。


丁谓所为,很不得人心,百姓很痛恨丁谓,不久,当时人们作歌谣讽刺丁谓,歌中唱道:“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

歌中的“钉” 谐 “丁” 音,指丁谓。寇老指寇准。
后以 “眼中钉” 比喻人们最憎恨的,亟待清除的人或事物。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眼中钉《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发布于2024-03-06 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