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蛮相争

蜗角虚名

庄子.则阳》

【原文】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今译】

蜗牛头上的触角上曾有两个国家,左角上的国家称触氏国;右角上也有一个国家,叫做蛮氏国。

这两个国家,经常为了争夺土地而打仗,彼此厮杀,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每次战争双方士兵都损失惨重,要死几万人;他们追击溃逃的败兵,至少要花费十天半月,才能够收兵返回来。”

【赏析】

寓言讽刺了春秋战国时代那些不顾民生争权夺利、贪婪残暴、妄启不义战争的诸侯。

庄子用蜗角之国的故事说明战争的荒谬,反映出当时:“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严酷现实。

庄子把这些诸侯比做蜗牛角上的微生物,表现了对他们的极大蔑视。另一方面,这则寓言也反映了庄子的齐物观,正如故事讲述者所阐明的那样,好战的魏王在无穷的宇宙中也像蜗牛角上的君主那样渺小。反映了庄子对战争的讨厌。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争的很多时候都是蝇头小利,其实没有必要,退一步海阔天空。

“蜗牛之争的故事”

战国时,魏莹(魏惠王)与齐国田侯牟(齐威王)订立过盟约,结成联盟。

后来齐威王背叛了盟约,魏惠王非常生气,打算派人去刺杀齐威王,以泄心头的愤怒。

公孙衍(武官犀首)感到这种做法很可耻,劝魏惠王说:“不如给我20万甲兵,讨伐齐国,活捉他的老百姓,抢走他们的牛羊,使齐田侯牟(齐威王)一想到此事就浑身冒汗,然后再攻占他的国家,捉住他,鞭打他的背,折断他的骨头。”

魏国贤臣季子在一旁听了,耻笑说:“修筑一十丈高的城墙,城墙已经筑了七丈,然后又毁坏它,这岂不是有意劳累百姓吗?现在魏国有七年不打仗了,这可是一件好事,这是统治的基础,是大王立国之本,公孙衍是个爱捣蛋、好乱的人,无端挑动战争,大王可不要听他的!”

惠施(惠子)知道了这件事,恐怕魏惠王不能领悟,就在魏惠王面前推荐了魏国一个叫戴晋人的读书人,将他引荐给魏王,戴晋人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讲了“蜗角之争”的故事。

听了戴晋人讲的“蜗角之争”的故事后,魏惠王说:“哎,你太夸张了,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

戴晋人解释说:“事情虽然有些夸张,但道理是一样的。蜗角两国所争夺的地盘,也不过针尖大,他们完全是为了虚名在进行战争!”

“蜗角”蜗牛之角,是很小、微小的意思。后世用“蜗角”比喻极小的地方。

“蜗角虚名”比喻微不足道、毫无作用的名声。

后用“触蛮相争”比喻极小的国家的争战,引申为为极小的事情而引起的争斗。

?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蜗角虚名,触蛮之争 《庄子·则阳》发布于2024-03-06 17: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