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思老虎

清·袁枚《新齐谐》

【原文】

五台山师收一沙弥,年甫三岁。

五台山最高,师徒在山顶修行,从不一下山,后十余年,禅师同弟子下山,沙弥见牛马鸡犬皆不识也。

师因指而告之曰:“此牛也,可以耕田;此马也,可以骑;此鸡犬也,可以报晓,可以守门。”

沙弥唯唯。

少顷,一少年女子走过,沙弥惊问:“此又是何物?”

师虑其动心,正色告之,曰:“此名老虎,人近之必遭咬死,尸骨无存。”

沙弥唯唯。

晚间上山,师问:“汝今日在山下所见之物,可有心上思想他的否?”

曰:“一切物,我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他不得。”

【今译】

五台山(五台山:我国教名山之一,在今山西省东北部。)的一个禅师收了一个年仅三岁的小和尚做徒弟。

(禅师:对和尚的尊称。 )

(沙弥:佛教称男子出家初受十戒者为沙弥)。

五台山很高,师徒二人在山顶上修行,从来没有单个儿下山。

过了十多年,有一天,禅师与这和尚师徒俩一齐下山,下山之后,和尚看见牛、马、鸡、狗,都不认识。

于是禅师只好用手一一指着,告诉和尚说:“这是牛,可以耕田;这是马,可以骑;这是鸡和狗,鸡可以报晓司晨,狗可以看家守门。”

和尚唯唯,恭敬地连连点头,一一识记。

过了一会儿,一个年轻姑娘从远处过来,并从他们面前走过,和尚惊奇地问:“这又是什么东西?”

禅师怕和尚动了凡心,担心他心动,便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地说:“这是老虎,人一接近它,靠近它的人就一定会被咬死,被吃掉,而且尸骨无存。”

和尚唯唯,也恭敬地连连点头。

傍晚上山之后,禅师问和尚,说:“你今天在山下所见到的东西,有没有你时刻不忘,在心里总是想着的?”

和尚回答说:“所有的东西我都不想,我只是想着那吃人的老虎,心里好像总是舍不得。”

【赏析】

“沙弥思老虎”读完这则故事,总令人不禁会心一笑。

以老虎喻女人,按常理,女人与老虎,一个天生的“美色尤物”,一个嗜血吃人的凶猛野兽,把两者混为一谈,是因为美色与老虎一样亦能食人“色能食人”。

本文作者显然不是宣扬“色能食人”,更不是讥讽小沙弥好色,是对人性中美好追求的肯定?是对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的嘲弄?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的反驳?也许兼而有之!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文学家,有《小仓山房文集》。

我为什么这么招渣男呢?被渣渣们围着,真烦啊!渣男请你滚蛋!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沙弥思老虎,清·袁枚《新齐谐》发布于2024-03-06 17: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