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月生林白,沿流涧亦明。
幽人方独夜,山寺有微行。
野处偏宜夏,贫家不厌晴。
薰风吹老鬓,腐草见飞萤。


注释

①幽人:隐士,幽居之人。
②微行:散步,缓缓行走。
③薰风:夏天吹的东南风,或单指南风。
④“腐草”句;出《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季夏即五月。


赏析

这首五律,写夏日山居情怀,写得格高意深,是韩淲集中佳作。诗虽然是律体,但不拘泥于一般律诗讲究的起承转合,也不强求声韵对偶,一意流转,整散结合。韩淲是江西诗派中诗流传下来最多的作家,存世诗作达二千六百多首。他的诗接受黄庭坚、陈师的影响较大,但也有不少诗另走偏锋,不以锻炼生拗为能,转向和婉清淡,这首《五月十日》可作代表。


诗层层关联,自然展开。首联写夏夜初临的情况。时当初十,月亮早早地升起,照在林子里,一片光明。随着月亮的升高,又渐渐照着了低处山涧的流水。这两句观察得很细,用语也十分精到,不殚精竭虑,难以写出。首先,诗给月亮所下的定义就很适合初十的月亮,因为是大半个,既不是圆的可称为轮,也不是弯的可称为钩,所以别出心裁称之为片。月亮照着树林,清光如水,诗人又用了个“生”字,既给月光以主动性,又刻绘出天渐渐黑、月光渐渐亮的过程,与《庄子》“虚室生白”及张九龄诗“海上生明月”有同工异曲之妙。对句写山涧,更令人叫绝。月亮升高,仿是沿着流水而上,出语很新;月亮高了,照的角度不同,所以先照到林木,后照低深山涧。通过这两句,境界全出,人们读着,自身似乎也沐浴在月光中,与诗人同赏这无边月色。

在这样的月景中,诗人在做什么呢?第二联逆回,说自己幽居深山,独自一人,在这美好的夜晚,步出山寺,赏月闲行。这联在时序上应该与上面对换,诗人因为步月,才发现和感受到上联所说的美景,但是如果先出此联,诗便显得浅露无味;同时有了上联写景,这联写人方能突出诗人本身的品格与趣味,加深了情韵,这是诗人谋篇高明的地方。元方回评说“三、四亦幽淡”,清查慎行评价此联的特点是“流丽自然”,都是因此而发。


五、六句说晚上山中,南风阵阵,使人感受不到夏天酷暑的暴虐,贫穷人家特别喜爱晴天。这两句在结构上只是乘思绪所在,随手而出,有些像近代所说的意识流手法。诗中的“野处”、“贫家”都是指自己,切合此刻步月山中的心情,山中无暑,月光皎好,他自然觉得“偏宜夏”、“不厌晴”。但是这联是对句,例当分写两事,否则便成合掌,因此,乍一读来,觉得上下阻隔,令人莫名其妙。因而尽管方回在《瀛奎律髓》评中推许说“五、六新美”,清冯舒还是批驳说“‘贫家’句凑”,意思是接得不合情理。清纪昀也批评说:“第六句细思不甚可解。”对此,清许印芳特作转圜,释道:“五、六须合看,又须从对面推勘。凡夏晴必热,城市无林泉避暑,其不宜夏可知。富人多肥腻柔脆,最畏烦暑外蒸,其厌晴可知。野处贫家则反是。此等事理,浅近真实,有何难解?晓岚(纪昀)呆讲本句,故觉其凑而不可解耳。”许印芳解释,有助于人们理解本诗,但诗作到需要人们如此推敲索解,显然落入下乘。这联与前四句比,确实过率。


尾联继续抒发感慨。第三联是以普通的心理代指自己的心理,这联便专门拈出自己的感慨,同时借助景语来表达。薰风吹鬓而加一“老”字,便表现自己叹岁月消逝、没法与自然景观共存的心情。“腐草见飞萤”是点眼前所见,又接应了题目,用《礼记·月令》句,明点月份。


这首诗,前半段即景抒情,后半段寄情于景,没有作过分的雕琢,自然精妙。因此纪昀赞说:“风格遒上,意境不凡,结有人不能化之感,寓意亦深。”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器古文翻译古文观止古文字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古诗词名句经典古诗词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宋诗鉴赏-五月十日(韩淲)发布于2021-06-21 21: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