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美国近期登顶的毒株xbb1.5引起广泛关注,感染此毒株最为突出的症状就是腹泻,《伤寒论》中对腹泻的论述较为充分,相关论述共计52次之多,有“自利”、“自下利”、“利不止”、“利遂不止”、“微利”、“快利”、“泄利”、“协热”、“热利下重”、“下利清谷”等,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常用来治疗腹泻的经方







太阴


1.四逆汤
【组成】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参考处方炙甘草6g,干姜6g,生附子15-30g(先煎)。
【仲景论述】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225)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353)
辨证要点】下利清谷,四逆,脉微欲绝,里虚寒甚者。

2.通脉四逆汤

【组成】甘草(炙)二两,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参考处方】炙甘草6g,干姜12g,生附子30-90g(先煎)。
【仲景论述】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70)
【辨证要点四逆汤证虚寒更甚者。


少阴病


真武汤

【组成】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参考处方】茯苓12g,芍药10g,生姜15g,白术10g,炮附子15-30g。
【仲景论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真武汤主之。(316)
【辨证要点】下利,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或痛,脉沉者。


阳明


1.白头翁

【组成】白头翁二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
【参考处方】白头翁10g,黄连10g,黄柏10g,秦皮10g。
【仲景论述】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373)
【辨证要点】热利下重,腹痛者。

2.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洗)四两,厚朴(炙,去皮)半斤,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
【参考处方】酒大黄12g,厚朴24g,枳实15g,芒硝20g。
【仲景论述】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321)
【辨证要点】下利清水(青色秽浊水样便),腹痛,口干燥。

3.小承气汤

【组成】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二两,枳实(炙)大者三枚。
【参考处方】酒大黄12g,厚朴6g,枳实6g。
【仲景论述】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374)
【辨证要点】下利,谵语者。


厥阴病


1.生姜泻心汤

【组成】生姜(切)四两,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岑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参考处方】生姜15g,炙甘草10g,人参10g,干姜6g,黄芩10g,黄连3g,清半夏15g,大枣4枚。
【仲景论述】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辨证要点】肠鸣下利,心下痞满,干噫食臭。

2.甘草泻心汤

【组成】甘草(炙)四两,人参三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参考处方】炙甘草12g,人参10 g,黄芩10g,干姜10g,清半夏15g,大枣4枚,黄连3g。
【仲景论述】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辨证要点下利兼有水谷不消化,肠鸣,心下痞者。


太阳阳明合病


葛根芩连汤

【组成】葛根半斤,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参考处方】葛根15g,炙甘草6g,黄芩10g,黄连10g。
【仲景论述】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苓黄连汤主之。(34)
【辨证要点】下利,汗出,不恶寒,脉浮数者。


少阳阳明合病


柴胡加芒硝汤

【组成】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甘草(炙)一两,人参一两,生姜(切)一两,半夏二十铢,大枣四枚,芒硝二两。
【参考处方】柴胡12-24g,黄芩10g,党参10g,半夏15g,炙甘草6g,生姜15g,枳实10g,大枣4枚,芒硝10g。
【仲景论述】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按:伤寒十三日不解,病已去表,传入半表半里及里,故胸胁满而呕,日哺所发潮热,但其人又微利,殊为怪事,此本柴胡证,即使不先与小柴胡汤,而与大柴胡汤下之,亦不会遗有下利。今反利者,当是误以其他丸药下之所致,今潮热属里实,以柴胡证仍未罢,故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外,而后再与柴胡加芒硝汤兼攻其里。此亦是少阳阳明并病,半表半里在里之外,故言小柴胡汤以解外,是指半表半里的少阳证,不要错认为解表。
【辨证要点】下利兼有胸胁满而呕者。


小结



里虚脏寒所见下利(太阴病):若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而恶寒者,治以四逆汤,回阳救逆。下利更见脉微欲绝者,治以四逆汤,干姜用量增加一倍,名曰“通脉四逆汤”,意在温中回阳以通脉;若下利身有水气,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者,治以真武汤,温阳利水。

里热里实证所见下利(阳明病):若热利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者,治以白头翁汤,清热燥湿止利;若心下硬痛,热结旁流,下利黑水,臭秽不堪者,应急下之,治以大承气汤,峻下燥实热结;若热结旁流,便秘难忍,亦可用小承气汤,泻热通腑。承气汤所治下利者,属“通因通用”之法。

下利兼有表未解者(太阳阳明合病):治以葛根芩连汤,解肌清热燥湿。

下利兼有胸胁满而呕者(少阳阳明合病):治以小柴胡加芒硝汤,和解清泄去实,本方证所主下利主因误治导致,胸胁满而呕提示少阳邪气未解,潮热提示里实,故用小柴胡加芒硝汤。

寒热错杂导致下利(厥阴病):下利兼有胃中不和,嗳气肠鸣,胃肠有水湿者,治以生姜泻心汤,和胃化湿;下利兼有水谷不消化,肠鸣,心下痞者,治以甘草泻心汤,和胃补中消痞。

下利治疗原则:下利,呕逆,兼有表证,应先解表;下利兼有腹胀,身体疼痛,应先温里而后解表。若下利,证见口渴,能进饮食,手足温而不厥,身有微热汗出,脉虽弱而不紧,为阳气开始恢复。若下利,证见手足逆冷,或厥逆脉不至,烦躁不能眠,为有阴无阳,病情危重。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精髓陆王心学... ...


如反掌的易学智慧

正本清源,易如反掌

学“易”真的很容易

从自卑走向自信,从根本上了解中华文化

抗击疫情中看清楚“对立与分裂”的西方文化。

易学统摄四海八方之学,回归文化自信之根本!

从残缺走向完整,文化人格的完整在工业化教育中无法实现

中、西医的“三观”能和吗?

大难兴邦,这次疫情我们读懂了一体之仁

《传染病》的预测一点也不神

大灾大难面前,正是修心

心学传统是怎样对待瘟疫

一名西医的视角,有关西医与中医的思考

司马昭之心 路人未必知

临大事而不乱,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人在大病时,人生观都要改变;社会大病一场,是否也会改变?

没有任何一场灾难可以打败中国

真正的修行,是透过身边的人来觉察自己


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精髓陆王心学


延伸资源下载(命理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腹泻株”来袭?看看《伤寒论》如何辨治腹泻发布于2023-03-05 22:10: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