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弄花满衣。”

人生处处有风景,生活处处有诗意。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我学习经典、学习诗词的经历和感发。诗词带给我的充实和快乐是无法言喻的,真心希望我的这份快乐和充实传递给大家。

葵藿倾太阳

现在想起来对于古典诗词的喜爱应该是源于一本薄薄的儿童读物。那是我十岁那年,我父亲从城里出差回来,给我带来一本小小的薄薄的书——《绝句一百首》。这本儿童读物只有十来厘米宽,装帧并不精美,可每首诗都配有插图。小孩心性,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些插图,也就爱上了这本书。后来反复翻阅,图画看腻了,就读诗,看注释。绝句,篇幅短小,语言明了,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一本书可以看上一个月甚至几年,我就这样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翻翻读读,不知不觉间,诗歌大门为我打开了。

再大些,每年暑假、农忙假,父母都让我去放牛。放牛对于60后、70后应该不陌生,又累又枯燥,我就不愿去,为了诱惑我,母亲答应放牛时,我可以带上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收音机。这样我每次不就赶到坡上,放任不管,自顾听起广播来。现在还记得很多广播节目:《午间半小时》《长篇联播》、《金色年华》《广播剧》……也有我喜欢的《诗词赏析》。最开始吸引我的并不是诗词本身,而是主持人讲的一个个关于诗词小故事: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严蕊受迫害即兴写词请求提刑洗冤,高力士李白脱靴,祖逖闻鸡起舞,姜子牙渭水垂钓……这些小故事激发了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好奇和向往,加深了我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渐渐地,不再满足于听书,就四处找书开始读。刚开始可以借到的书很少,后来大我五岁的姐姐去新华书店上班,大大满足了我读书的愿望。我开始嗜书如命,周末假期几乎都与书为伴。因为当时的书都是借的,我就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摘抄背诵了很多诗词。那时候不懂平仄声律,但凭着对诗词的喜爱,模仿着唐诗写了一些诗,有模有样的装订成一本诗集,还用当时的偶像诗人李清照的诗集命了名——《漱玉词》。

2015年,中央台推出了《诗词大会》,我第一次发现喜欢或者说痴迷古典诗词的人有那么多。和那些诗友相比,我差得很远,我只是喜欢读,并没有大量的背诵积累。古典文学读得少,对诗中的典故知之甚少,诗意不能完全理解。找到了差距,我决定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我先上网买来很多书:《唐诗三百首》《陶渊明集》《李太白集》《杜甫集》……

因时间久远,汉字古今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古书读起来枯燥、难懂,这是很多人看到文言文就发怵的原因。偏我就是那种做事三分钟热度,意志不坚定,常常半途而废的人。

秉承着“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的原则,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短期目标,《唐诗三百首》每天背一首,一年背完。古书先从《陶渊明集》开始,我想每天读两页,一共四百来页,偶尔加个班,怎么说一个学期也可以读完一本吧。

那就开读吧,我又拾起以前读《红楼梦》、《史记》的精(当时读这两本书主要是故事性强),“咬文爵字”法。一页一页来,一个字一个字来,对不认识的字,不知的典故,看注释、查字典、百度,反正一个字也不放过。刚开始读得速度很慢,可读着读着,很多生僻字逐渐眼熟起来,克服了字词的障碍,速度快了,兴趣也来了。本打算三个月读完的书,一个月就读完了。

有了这次经历,我对读古籍有了信心和兴趣,就用这种“咬文嚼字”的方法,以每个月一本速度,读了《山海经诸子百家、《战国策》《汉书》《古文观止》《说文解字》……几年下来,居然读了几十本。

 


有的朋友问我,读不懂怎么办?其实哲学书籍读起来是很费神的。诸子百家的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我早已心向往之,可真开始读的时候,我曾一度想放弃,主要就是因为读不懂。生僻字词我可以用“咬文嚼字”把它啃下来,但书中深邃博大的思想,却很难理解下来。在我将要放弃的时候,我得到了孟令军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孟老师鼓励我读下去,反复劝我要想学到中国古典文化之精髓,先秦的诸子百家是万万不能跳过去的。孟老师学识渊博,亲自给我讲了庄子孟子管子的思想主张,并提议我读书之前先听一些大师的讲解。

我在“喜马拉雅”听书网站,听一些老师的解读。其中鲍鹏山、南怀瑾两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听过解读再去读书,难度自然降低了,兴趣也提升了。

 


读书学习是需要时间的,很多朋友问我平时工作那么忙,你是什么时候学习的。网上有一句流行语“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虽然有一定的戏谑成分,但也真实反应了当代人的辛酸和无奈:既想追寻自己的梦想,又囿于生活工作的诸多压力,不得不向生活妥协。

我的学习时间怎么说呢,我觉得这样的学习不是任务,就没有压力,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停。周末假期多读些,平时上班少读些。做家务活的时候,打开“喜马拉雅”网站听书,上下班路上背诵诗词,夜里读书,做读书笔记。完完全全是为兴趣为提升自己的学习,真是一点儿也没有感到累。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惊喜,读书学习的快乐只有沉浸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地到。

 


经典读多了,对诗词的理解就更容更深刻一些。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收获了一些诗友,身边有,外地有,网上也有。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除了孟老师,还有牛婕老师。牛老师虽然教了一辈子数学,但她热爱读书,文学修养很高。在我的感召下,她也加入了读经典、背诗词的队伍。有时间,我们就在一起分享读书感悟,分享对诗词的理解,玩“飞花令”。她还把她的作家同学段丛芳女士介绍给我。素未谋面的两个人,一谈起诗歌、文学,立刻滔滔不绝,相见恨晚。芳姐鼓励我们写作,写诗,写完之后,她给我们一一点评,提意见。以诗交友,以诗会友,得友如此,夫复何求?

 

渐渐地,我发现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诗了。我之于诗,可以用杜甫的一句诗来形容——“葵藿倾太阳”(我这里只是用了这句诗的表面含义,它的真正含义在下一小节,还要讲到。)

古典诗词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阳,她冲破阴霾,抚慰每一个受伤的心灵;她高贵美丽、博大精深,吸引着无数华夏儿女孜孜以求。我就像一株向日葵,只有时刻追随着她才可以心灵充实,灵魂升华。

在追随“太阳”运转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为什么我们爱诗词,她又是靠什么吸引了我们?让我们沉迷其中,乐此不疲?下面我就把自己这些年来的思考和感悟分享给大家。

 


草木有本心

古典诗词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意境优美,言约旨远,很难有一位华人能抵挡得了她的魅力。

每一位华人在呀呀学语之时,就开始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诗词的浸润之下,中华文化里蕴藏的浓浓的家国情怀,殉身无悔的人生态度,香草美人的喻托,伤春悲秋的传统……一点点渗入国人骨髓。从此,一个中国人无论走多远,只要有一轮明月就可以让他“天涯共此时”,只要有一阵秋风就会让他“欲作家书意万重”,一片落花,就让他感慨“一片花飞减却春”,一对双飞的大雁就会想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只羡鸳鸯不羡仙”,一次交心的谈话,又会有“人生乐在相知心”的感慨。

古典诗词如此博大精深,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如此爱她,我的回答是:我可以在诗词中找到一个个有趣的灵魂。这两年我读了叶嘉莹先生的书,叶先生说:诗词可以让我灵魂不死。当读到这句话,我发现我一下子找到了知音,找到了灵魂的导师。“不惜歌者苦,但恨知音兮”当时我激动与兴奋无以言表。

叶先生说:凡是我所说的伟大的诗人,如果他真能够在诗歌里边传达一种感发激励的生命,而不是一些空喊的口号和教条。以口号和教条来作诗是诗歌的一种堕落。凡真正有理想的人都应该用你的生命和生活来实践你的理想。

读到这里,我深感茅塞顿开,我顿悟了,我找到了古典诗词最本质的东西:古诗词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她优美多变的形式,博大高远的气象,更是诗人对待人生,对待生命,对待国家的态度。

这种态度我用一句著名的唐诗来概括:“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春天,草木受到春风的感召、春雨的滋润,拼命生长,尽情绽放。它这么努力,是为了让“美人”折下赏玩吗?不是,这是草木的“本心”,是它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它报答春风大地的“初心”,并不求额外的回报。

古代诗人中,我选择一位无限敬仰的诗人——杜甫来阐述。

杜甫是一位士子,也就是读书人。在古代,读书人从小都要读儒家的书,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杜甫少年时代就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他身世坎坷,一生颠沛流离,又性格耿直,最终饥寒交迫,郁郁而终。但杜甫真的没有得到任用的机会吗?当然不是。

安史之乱后,杜甫从长安逃往甘肃灵武,又被叛军劫回长安,后又出逃,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逃到凤翔(肃宗的行在)。肃宗为其忠诚感动,任命他为“左拾遗”。所谓“拾遗”就是拾遗补缺,就是给皇帝提意见的官职,这时杜甫已经四十七岁了。拾遗这个官职不大,从八品,却又很得罪人。

“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杜甫还是很高兴的,感到终于有机会报效国家了。他的理想不是“窃比稷和契”“致君尧舜上”吗?他要把自己的满腔热情献给国家。现在做了拾遗,他就每天给皇帝上谏疏,今天说你这个不对,明天说你那个不对,你想哪个当权者希望别人总给自己提意见呀,所以不到一年,肃宗就给杜甫放了长假,让他省亲去了。

后来,杜甫又来到华州,做了“司功参军”。“功”就是功绩,司功参军就是主管人事考核的官吏。在官僚腐败的社会管理人事最伤脑筋,当然,如果你贪赃枉法的话,这也不失为最肥的缺。可杜甫不是这样的人,他性格耿直,秉公办事,所以做了不久就又得罪了很多人,不到一年就辞官了。

我曾和诗友探讨杜甫的一生,常会生出诸多感慨。他四十七岁受拾遗,虽然官职不大,但也是在朝廷做官,起点也不低了,而且皇帝也很欣赏他。如果他不把国家、人民看得那么重,像一些官油子一样四面光八面滑,谁也不得罪,他一样可以升官晋职,前途光明。做“司功参军”之时,如果他不那么秉公办事,圆滑一些,世故一些,甚至收受贿赂,一样可以保住官职位,让一家人丰衣足食,免受饥寒之苦。

这样看来,正是他对国家真挚、深厚、博大的爱,对人民无限的悲悯,让他远离了小我,成就了大我。

现在我们再回到杜甫那句诗“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生来就像葵藿倾太阳一样爱着我的国家和朝廷,这是物之本性,是不可以改变的。这句诗里还包含着:我不是因为这样做有好处,这样做会被人认为是忠诚才这样做。是我天生如此没有办法,是我不能不这样做。

这就是一位伟大诗人的“本心”、“初心”。这种本心,让他一辈子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壮志未酬,饥寒相伴。但这苦难的人生也使他体会了世态炎凉,感受到了国家动乱给人民带来的深切灾难,写出了震撼人心的诗篇,感动了中国一千多年,甚至千千万万年。这不也是一种“幸”吗?

中国古代所有伟大的诗人,像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都是具有这种“任真持守”,坚守本心的人。他们怀有“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但为了实现抱负,就可以放弃“本心”吗?就可以甘于平庸吗?就可以卑躬屈膝失去尊严吗?就可以患得患失不吐真言吗?当然不!他们身上都有我们华夏民族最珍贵的东西:任真持守。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践行自己的人生理想,用自己的诗篇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后世的仁人志士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的本心不是为了“美人”的垂青。但草木的本心如此坚贞,又怎会寂寂无名?他们的诗篇传唱千古,他们的大名万古流芳,这不正是对他们坚持“本心”的回报吗?

 


 

弄花香满衣

“择一城终老
携一人白首。
挽一帘幽梦,
许一世倾城。
痴一人深情,
留一世繁华。"
  这样风花雪月的生活,谁不想呀!
  可现实呢,父母已垂垂老矣,需长时间护理;儿女在青春叛逆期,一言不合就吵起架来。工作虽然稳定,却繁难琐碎,学生千人千面,淘气难管。上班时有写不完的教案,改不尽的作业;回到家里面对的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
   营营苟苟,庸庸碌碌,焦虑、烦燥接踵而至。


这时捧起诗书,浅吟低诵,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状深巷中,鸡鸣桑树颤……"
五柳先生把我们带进一个恬静的农家,门前有菜园,屋后有果,院子里花开四季。我们养花,种菜,抚琴,读书,赏月,烹……“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自给自足,苦中作乐,安贫乐道,返璞归真,这里有一颗赤子之心,这里有一个高洁的灵魂,在这里我们暂时告别钢筋水泥的森林,告别世俗名利的束缚,沉醉在这山水田园,让心灵得到休憩,净化。
现实的婚姻是称斤论两,利弊权衡,但不妨碍每个人对纯粹爱情的向往,那么读诗吧。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早晨的阳光洒满碧绿的原野,草尖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有一美人,迎着朝阳,双眸清亮。白衣少年翩然而至,一见钟情,得偿所愿。
     一个多么纯真的爱情故事,不关身世背景,爱的热烈,纯粹,奔放,这样简单的爱或许只有《诗经》里有了。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情不关风与月"
    最美的语言莫过情诗,一个再世故再无情的人读着读着也会被它一点点融化,一次次点燃。

为什么读诗?诗里藏着每个人的梦呀。

在诗里,我们风花雪月,诗年华;

在诗里,我们意气风发,仗剑天涯;

在诗里,我们意气相倾,重义轻生;

在诗里,我们爱得生死相许,愁得万古同悲。

在诗里,我们看过大漠的孤烟,江南的梅花……

那么唯美的画面,那么纯粹的感情,或许我们一辈子遇不到了,又或许它也只存在于诗人的梦里吧。不论我们“溯游从之”,还是“潮洄从之",她永远“宛在水中央"。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并不妨碍我们走在向她靠拢的路上呀,这条路由鲜花铺就,没有尽头。

 


如果你想优雅脱俗,你就读诗吧;

如果你想快乐充实,你就读诗吧;

如果你想寻找千年知音,你就读诗吧!

透过千年诗词,你能遇见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从诗里遇见知己,遇见博大,遇见柔情,遇见浪漫,遇见愁思,遇见前世今生,遇见万千世界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掬一捧清水,就捧出一轮明月;抚一簇娇花,也会满衣生香。

朋友们!不要囿于眼前的苟且,更要追寻诗和远方!


.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济源市太行路学校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太行师者】成长论坛01乔菊霞·弄花香满衣——学经典的感悟发布于2021-05-18 12: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