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岭东忘时堂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yMDk4NTM2NQ==&mid=2247489922&idx=1&sn=e8e3b910c3c54d83ff338218b2d2d3ba

多年前,在宗人处知晓汕头有一座全潮之张氏宗祠,规模颇大,且该祠保留有一份民国时晋祠之各属各乡所进先祖位录并几帧老照片。初见该书录,竟有三十多位泥沟先祖神位,且我泥沟始祖张氏翠峰公也在其中,顿时兴趣十分。然由于琐事繁多,也无法抽身专门去走看一遍,留着惦念。近日,普宁大坝张氏宗亲提起要去汕头大宗祠,查看其先祖神位,正好是个机缘,随着而来。没来前,大宗祠所在地的岐山宗人讲,大宗祠未重修,不太好看。来到现场,确实残破不堪,然可观之处仍然尤多,但观其没落而想当年豪华绝伦,不胜唏嘘。



张氏大宗祠孝友堂,位于汕头岐山街下岐村新乡,是一座全粤东包括潮梅等地张氏都有份的会宗祠。据资料介绍,民国十九年庚午岁(1930),大埔宗人张纶接委任到来汕头任市长,与在汕张氏宗亲交往频繁。不久,随着在汕吴、胡、林、黄各姓族群的会宗祠建成,在张纶和陆军独立第二师长张瑞贵,并第二军四师长梅新、五师长伊达、潮桥运副子丹、中央银行汕头分行长智田沙田局长凌云、第二军经理处长带山暨少庭、抟九、少楂、若愚、公垣、子明、炳元等人倡议下,汕头商会联合汕头张氏宗族,秉承会宗敦谊而追远勿忘之理念,在陶芳园召开宗人联欢会,筹建张氏大宗祠,以联络宗宜。



民国二十年(1931)春,筹建会向岐山订立契约,在乡中田亩及四滘漏地划出二百四十八亩为建祠及开辟岐山新村之用。三月初一,各属宗亲数百人聚于岐山,为大宗祠举行奠基典礼,并择定办公地点及成立委员会,推选敬诚、凌云及张纶等三人为常务股员……。至民国廿一年(1932)冬月,大宗祠建成。


张纶所撰文,潮阳进士范家驹所书,内容从张氏祖源讲起,进而转入于此建大宗祠之缘故等,其写道:懿维皇祖,系出天潢,轩辕迈种,少海芬芳……会宗敦谊,追远勿忘……堂开鮀屿,庙启凤冈……


张瑞贵撰,师长兼警卫局司令部处长吴宝瑜所书,内容所涉:粤稽近纪,建会宗祠庙于沙汕岛者,吴、胡创厥先,林、黄继其轨,咸各综彼族姓,美其轮奂……


中华民国廿一年冬月日,建筑宗祠主席敬诚、颂庭、凌云立。



按现存张氏新村地股委员会监制的《岐山张氏新村屋基详细图》,以及建成时之《岐山新村张氏大宗祠徵信录》内老照片可知,张氏大宗祠座西向东,为五间三进二天井之格局,开三山门,后进大厅设八龛,祠外有二从厝包伙巷并后库,前有阳埕、照壁、大广场,祠前路名风度路,其后名金鉴路。


石鼓残件基座留有潮邑后溪造署款。




时潮梅地区各地张氏先祖牌位均由各乡各里用春盛乘装,锣鼓护送,沿潮汕铁路、韩江水路到岐山码头集中后,于良辰吉日行来祠内,开龛晋主。大宗祠晋祠,由倡建者张瑞贵剪彩开门,传闻张师长怕自身官衔压不过,不敢双手推门,却用屁股把撞开祠堂门,所以当地民间有张瑞贵尻仓撞开祠堂门之轶事传闻。开龛晋主是日,祠堂前汇集潮汕各地知名潮剧团十三班,甚是隆重。



大宗祠的门楼壁肚联文有八幅,内容及书法造诣很是精彩,其中一篇系张纶撰、进士范家驹书之孝友堂赋,两篇为由张瑞贵撰而警卫军司令部军法处处长吴宝瑜书之建祠来由。大宗祠建成至民国廿八年后,因地区沦陷,华侨资金缺位,鲜有维护。在抗战时期,大宗祠后园被日军炸毁。抗战胜利后,因村里需要,普宁泥沟人张华云曾应新乡宗人之邀请,于花园遗址办起孝友学校……



汕头张氏大宗祠孝友堂,自落成的1932到如今的2019,已有87年了。近年,除了前进门楼的凹肚内各处有做过修复重妆色彩之外,在外头路上看不到的地方,则保持着共和以后历经破四旧做学校做工厂等用途所遗留下来的破落。其实,这样也挺好的,至少,还能由此遗存而联想一下鼎建时之辉煌原貌。图为前进门楼内,即前厅样貌。由于年代已经久远,原本的木雕金漆彩绘基本都没了,蒙上的是一层灰,不走近看,倒也素雅。



汕头张氏大宗祠孝友堂,坐西朝东,其面阔五间,纵深三进,兼左右有护厝,初建时,后有荫城,前有大广场,现在,前后都没了。大宗祠历经87年未修,现保存着初建样貌,祠内中厅、拜亭、后厅的抬梁屋架上,木雕花胚上的金漆,居然还没全部褪尽,这算是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吧。



可惜的是,由于共和以后各种运动和他用,东西两间被砌墙围起,在进来祠堂的时候,总错觉这是一座三开间祠堂。另外,因祠前路基抬升40多公分,祠呈下陷状,已成倒卸水,每每雨季来临,可想而知到处都是水浸状态。管理人员想了个办法,从路面开始往中门过天井到中厅,架起了小木桥。



粤省同字姓于城或重要地头合建会宗之祠堂,最兴旺的时段,莫过于清末民国年间,可谓遍地开花,其倾一宗多支多流之人力物力,所建之祠,规模宏大,豪华绝伦,最闻名者,当属省城广州之七十二县陈氏所建之陈家祠。汕头商埠,是清末民国间粤东的核心城市,各族姓多于此或周边鼎建会宗祠,最有名者,当属吴胡林黄张李之祠。民国后,汕头埠这一类四旧之物多无好下场,所幸,如今还能在楼房林立的城区中见到张氏大宗祠,尽管已是很残破,但却保留着初建时之样貌。


蓝色的琉璃瓦当滴水



汕头张氏大宗祠孝友堂的后进,是整座建筑最漂亮的地方。当然,87年没有重修和维护过,所以现在说起来漂亮,真的谈不上漂亮。所谓漂亮,就剩下睹物想象而已了。孝友堂的拜亭是左右连廊式的,故而看不到传统抱印拜亭那种明快层次感,倒是如此增添一种厚重。因为是五开间,又后进拜亭内的厅堂部分没有做砌墙改造,所以得见四处梁柱全貌。




在汕头张氏大宗祠拍照的时候,管理员阿伯专门带着我来到拜亭下,举手指着梁架说,看,大宗祠这里原本是八只狮子的,现就只剩下这一只,而且还是被削掉皮毛的。大宗祠的拜亭现保留着的木雕,主要是一些不可移动的承重硬构件,比如木瓜,当然另外也还有插板下摆等花胚,其实当时不是搞破四旧了吗?不过仔细看到话,那些人物的头好多是被砍掉的了。



清末民国间,作为粤东核心城市的汕头埠,可以说是潮汕地区最时髦又汇聚各种顶尖的地方。从建设材料上讲,刚从西方传来的洋灰(俗称红毛灰),算是新兴潮流的物件,于是就被应用到了张氏大宗祠孝友堂的建设上,可称是足够奢华豪华的。在当时,新兴的水泥建材都没经过时间的论证,所以其经久程度也没得到认知,所知的,纯粹因其洋气、时髦、贵重,于是如今所见的孝友堂,多处梁柱已经不行了。据说,大宗祠所在的岐山当地张氏宗人,曾准备号召全潮张氏重修大宗祠,然未有成功。如今的大宗祠,若是进行重修,大概也就等于重建了。从后进大厅梁架可以看到,很多木材都已经蛀坏,看不到的地方,则更不用说了。



从精致程度上比对,汕头张氏大宗祠孝友堂的木雕,当以后进厅内梁架上的木瓜以及花胚称最。然而,若是根据他其他地方同期的祠堂内木雕来对比,则孝友堂此处木雕逊色许多,但其以数量规模、金漆程度等方面来讲,则可轻松取胜。在大宗祠,就拍了这么些照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重修或重建,这些就全不要了。




【版权声明】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忘时堂、普宁村落荣誉出品,并授权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合作、建议等可后台回复“传统文化”添加本站编辑。

胡氏宗祠、张氏宗祠、川胡氏宗祠、吴氏宗祠、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震撼!奢华一时的张氏大宗祠发布于2023-03-04 22: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