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祠堂中国封建家族制度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封建烙印,同时它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碑记,凝结着人类文明的精华。祠堂建筑布局结构规整大气,雕梁画栋生动祥,匾额联语敬宗立德,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祠堂文化是全方位的,它在众多领域有研究借鉴的价值。张氏宗祠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体现出的传统的审美特征

布局结构——规整大气的庄重美

祠堂的布局和建筑风格有合院式,园林式和民国建筑式等,富阳的祠堂一般都是传统合院式建筑,只有极个别属民国建筑式,但总体布局依然脱不开合院式窠臼,如秦骆骆氏宗祠。合院式建筑的特点是围绕中轴线展开的对称布局,其规模有一进或若干进,一进的布局为前厅(门厅),后厅(享堂兼寝室),中间为天井,西边为厢房,如新登白氏宗祠,东图凌氏宗祠,湖源生氏宗祠,鹿山王氏宗祠、觃口盛氏家庙、环山裘氏宗祠等;二进的布局为前厅(门厅)、中厅(享堂)、后厅(夜室),前后两天井。前天井较大,左右为厢房,大多有楼。后天井较小,左右大多是围墙,少数有小楼的称为耳房,如太平王氏家庙、东图曹氏宗祠、春建孙氏家庙、常安董氏宗祠、窈口潘氏宗祠、场口叶氏宗祠、渌渚汪氏家庙等。有的祠堂在厢房外还有抱屋,如门孙氏宗祠,湖源李氏家庙、秦骆骆氏宗祠等,当然,规模更大的多至三进。富阳现存的祠堂中,以二进居多,一进次之。

祠堂的面阔有规格的区别。唐 《 营缮令 》 中曰:“二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五品以上堂舍五间七架,门屋三间两架;六品以上七品以下堂舍三间五架,门屋一间两架。”可见,封建社会对建筑规模和格式有严格规定。据说,明、清以降,三品以上官员的祠堂才能面阔五间,一般均只能三间,难怪富阳现存祠堂的面阔多为三间,五间的相对较少。

祠堂多为四面砌墙,屋顶为两坡硬山顶,山墙外有三种形状,即人字形,马头墙和观音兜式。跳檐马头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祠堂的建筑规格。

祠堂的门厅有的为敞开式,有的为封檐式,大多左右为八字墙。从大门到后堂是笔直的中轴线,左右对称,有的祠堂有穿廊,也是居中而连接前后厅,如大源的史氏宗祠,湖源的李氏家庙,常绿的章氏宗祠等。祠堂的这种规整对称的格局,充分显示出其建筑的特定性质和使用功能。

祠堂是祭祀祖宗和先贤的场所,是血脉的圣殿,是封建宗法统治的基层中心。在这里,要举行春秋大祭,议决族事,执行族约宗规,正俗教化。此外,逢年过节,聚会庆典,在此演戏、舞龙、合族共欢,生丧嫁娶,在此摆设宴等等,因此,祠堂又是庆典娱乐的场所。祠堂的上述性质及其功用,决定了它既要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又要有尽可能宽敞的空间,并具备陈式性活动的必要设施。由于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单体,一般都不可能很高大,因此,祠堂就特别注意集合许多建筑组成群体,以一个院落甚或若干个院落的方式,以扩展体积,这在礼制建筑中是较为普遍的手法。而对称规整的格局给人以方正、稳定、牢固、秩序和庄严的感觉,有着强烈的精感染作用。还有,它的白墙黑瓦加青石板的统一色调,也有助于加强庄严肃穆的基调。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大气开阔的效果,祠堂建筑吸收了不少传统建筑的优点。如门厅两边大多做成八字门墙,形成视觉的左右扩展,如新桐的孙氏宗祠、大源的史氏宗祠、新登的白氏宗祠等。有的干脆门廊敞开,视觉效果宽敞华丽,如龙门孙氏宗祠、太平王氏家庙、觃口盛氏家庙、大源蒋氏宗祠、新桐俞氏宗祠等。中厅(享堂)是整座祠堂的主建筑,它采取前后敞开式,梁柱粗壮,房屋高敞,使之前后贯通,形成一个大空间,成为全祠的高潮,既主体突出,又扩大回旋余地,这是祭祀等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前天井一般大而方正,形成良好的视觉和采光空间。因此,不管该祠堂是一进还是二进,都给人一种大气庄重之感。

为了适应多种用途功能上的需要,祠堂大都在前厅明间建有戏台,因此,素有“无台不祠”之说。这种建有戏台的倒座厅大多为清代建筑,说明清代以后,祠堂的文化娱乐性质加强了。戏台还备有后场(乐队)、化妆、演员住宿等使用空间。考究的戏台的前檐梁又大又长,俗称“通海梁”;还在台柱位置做倒挂垂莲柱,下用钢管支撑,这样既美观,又大大拓展了观众的视域范围,如勤功的骆氏宗祠,月台的李氏家庙等。还有的戏台从门厅明间伸出于天井,如金鸡独立,歇山顶造型,翼角高翘,如大源蒋氏宗祠、觃口盛氏家庙等。而两厢楼上也雅致雕栏,这是旧时专为女眷观戏设座的,可谓考虑之周全。祠堂这一室内室外结合,厅堂回廊相连的院落,无论阴晴雨雪均可活动,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高明之处。

祠堂建筑的规整对称,格律严谨的鲜明特色,不但符合封建礼制思想的最高指导原则,也充分展示出其布局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完整性。它的整体建筑形象,充满了宁静平和的理性色彩,显示了大气庄重的美的魅力,把我们带入了审美的深层层次。


雕梁画栋——生动吉样的寓意

每个祠堂都有大量的雕刻,这是祠堂作为家族公共建筑的地位和正俗教化功能的需要,也是传统建筑的艺术性特色。雕刻数量的多少、内容的选择、工艺水平的高低,不但说明建筑本身的档次,也是该家族人才、智慧、文化理念和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

从富阳现存的祠堂看,雕刻的主要特点是:从雕刻部位看,主要分布在门廊、檐梁,檐柱牛腿、斗拱、戏台、柱础等部位;从雕刻内容看,牛腿部位大多为狮子、大象、人物山水图案,少数的似有总鳍鱼形象。檐梁含门廊檐梁、戏台檐梁、厅堂檐梁和两厢檐梁等,多为雕刻展开连环组画式戏曲人物故事,也有动物及山水花草。戏台翼角多为凤凰造型。有的祠堂在戏台左右檐柱位置、正厅与两厢衔接处,还有的在正厅上下步串梁之间等部位倒挂垂莲柱。柱端有花式鼓墩,并雕有乳钉;从雕刻工艺看,富阳的祠堂以木雕为主,石雕和砖雕极少。檐柱牛腿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物,大多采用圆雕,三面可观。倒置的垂莲柱均采用镂空雕形式,面面可观。檐梁则往往采用浮雕,有高浮雕,也有浅浮雕,还有少数线刻。


如大源蒋氏宗祠的戏台,左右翼角高翘,台前檐柱有镂空雕狮子滚球转角牛腿,挑梁为高浮雕人物图,整根子角梁做成一展翅飞翔的凤凰,栩栩如生。檐枋上有二龙戏珠浮雕。正厅有卷棚轩廊,轩梁及五架梁整根用透雕。三架梁做成动物形,轩梁枋为人物故事立体雕。前后檐柱牛腿均为透雕。后厅前廊轩梁下置两镂空垂莲柱,檐柱牛腿为力士骑狮。四京柱柱础仿制宋代覆盆莲瓣形制。月台李氏家庙前厅梁枋上刻的是花鸟浮雕和回纹线雕,有花雀替和莲花瓣角背。戏台无檐柱,在檐柱位置做镂空垂莲柱,其上施人物透雕撑拱,两边为三面雕刻的随檩枋。后厅雀替雕有人物和蝙蝠图案,梁架上多有各种图案雕刻,梁上用莲花角背和花哨的托脚,在明间上金枋雕有双龙戏珠的浅浮雕。该祠前檐廊不用檐柱,用一根统长琴面大额枋横跨在东西两厢房的角柱上,整根额枋正面为长幅人物浮雕,以上两座祠堂是雕刻比较集中且典型的例子。其他如太平王氏家庙两侧嵌有花窗,雕的是龙凤图案。新登罗氏宗祠的大部分梁架雕的则是缠枝花纹。上村紫氏宗祠的檐往是透雕梅花鹿,抬梁上雕的是蝙蝠。湖源李氏宗祠的中厅檐梁雕的浮雕是“岳母刺字”。常安董氏宗祠戏台前檐梁有《三国演义》戏曲故事浮雕。觃口盛氏家庙门廊檐柱牛腿为“天官”,“财神”圆雕,戏台翼角为“丹凤朝阳”转角圆雕。新桐孙氏宗祠檐下梁的牛腿雕有头像龙身尾像鱼的总鳍鱼形象。联群叶氏宗祠梁架、牛腿均为莲花及回纹形雕刻。场口大元徐氏宗祠的石柱上直按刻着楹联,而联框高出柱面,天头地脚有“暗八仙”、“如意”等浮雕装饰,颇具特色。有的祠堂还雕刻有渔樵耕读及二十四孝图等等,不胜枚举。祠堂的门窗、栏杆及空间隔断处,大多都有花格及各种装饰图案,显得玲珑剔透。

祠堂的雕刻无论是透雕、浮雕和线刻,构图丰满,形象生动,层次丰富,主体突出,刻技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中国民间雕刻艺术的精华。

祠堂雕刻还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一是寄托吉样如意的良好愿望,无论从人物、动物(瑞兽)、花草,器皿甚至装饰图案,大部分包含着吉祥的寓意。如鱼谐音“余”,有着“吉庆有余”的意思;鹿谐音“”,有着“禄位高登”、丰衣足食的意思;蝙蝠谐音“福”,有着“开门纳福”、“美满幸福”的意思;松鹤——象征延年,有着长寿的意思;扇子——谐音“善”,有着“积德行善”的意思;竹子——虚心有节,为“君子”;水仙——为神仙;云彩——为“祥瑞”;大象——为“吉样如意”、“万象更新”;喜鹊——报喜;麒麟——为“送子”;牡丹——为“富贵”;梅花——为“迎春”;喜雀梅花——为“喜上眉梢”;财神——财源滚滚;天官——天官赐福等等。还有龙首鱼身的形象,称为总鳍鱼,有研究者认为,“龙”就是由它演变来的。祠堂雕刻是一种宋代以前特有的形象化吉样物,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民风民俗图腾崇拜,都有一定的意义。中国民间的吉祥物和吉样用语历史悠久,一方面其选择的吉样物多为常见的且为民众所乐意接受的动植物等,另一方面采用了中国汉语言的谐音,赋予良好的愿望和寄托,这既是一种生动而丰富的民俗文化,也是传统审美特征的重要方面。其二是表现大智大勇、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和伦理德:如狮子、力士、将军(尉迟恭、秦叔宝等)表示威猛,三国故事中的“空城计”、“草船借箭”、神话传说中的“八仙过海(含暗八仙)”表现智慧,“三英战吕布”、“三打祝家庄”等表现英勇善战,“桃园三结义”、“英雄聚义”、“岳母刺字”等表现忠义。

总之,人们在欣赏祠堂雕刻的艺术美的同时,能领悟吉样寓意的美好感受,又被大智大勇、忠孝节义和扬善惩恶的传统道德所潜移默化。

匾额联语——敬宗立德的境界美

大凡祠堂都有匾额联语,这是中华文明的特色。中国的诗词文赋和中国的文字书法于是在这里焕发出夺目的光彩,祠堂因此也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每个祠堂都有自己的堂号,从一定意义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具有姓氏特征的堂号,如王氏“三槐堂”、赵氏“半部堂”,其来源大都伴有特定含义的典故,因此,在该姓氏不同支族中反复出现。另一类是没有姓氏特征的堂号,如“世德堂” , “崇本堂”,无论同姓或异姓均可使用。在富阳的祠堂中如孙氏的“余庆堂”、罗氏的“敦叙堂”、王氏的“三槐堂”、华氏的“亦政堂”、周氏的“爱莲堂”、盛氏的“序伦堂”、张氏的“三寿堂”、曹氏的“家政堂”、胡氏的“宝训堂”、李氏的“华萼堂”、潘氏的“聿追堂”、凌氏的“肇修堂”、白氏的“敦义堂”、蒋氏的“纯一堂”、金氏的“裕远堂”、史氏的“八行堂”、叶氏的“叙伦堂”、徐氏的“孝睦堂”、赵氏的“敦本堂”、汪氏的“怀德堂”、俞氏的“中和堂”、裘氏的“孝义堂”、柴氏的“世德堂”等,这些堂名匾额几乎都由社会名流题写,高悬于祠堂正厅,耀人眼目。

每个祠堂从大门到戏台到檐柱,有的甚至每个屋柱都有对联,有的对联直接刻在石柱上,有的制成抱对悬挂在屋柱上。如太平王氏家庙八字门墙两侧嵌有石碑,分别镌刻“太原望族(左)”、“子晋苗裔(右)”,门廊前方石柱刻有“源发深溪流延富渚,本载鼋石友遍春山”。上村曹氏宗祠大门石柱一联日“春江新甲第,歙浦旧家声”,祠内有“祀奉黄端家传孝友,节高青岱世笃忠贞”、“法守平阳相业隆,侯封上祭贤名著”等。上图山柴氏宗祠有联日“柱下勋名贤传西晋,中道学派别有南溪”、“耕读教子孙两行,勤俭继祖宗一脉”、“横水滢泪如宝带,尖山直立似屏风”。小剡李氏家庙有联日“孝友传家,门辉华萼;文章报国,史表忠清”,“士喜登龙,堂满桃李;源来栖鹤,支发槐檀”。窈口潘氏友于堂有清代大学士董浩题联一副:“古今来几许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件事还是读书”。觃口盛氏家庙八字门墙左右碑刻为“流分南渡,派衍东园”。史氏宗祠原有堂联曰“直躬如矢,忠谏伏蒲”;赵氏宗祠有联曰“百行孝为先,三才人立极”等等,不胜枚举。由于年代久远及社会变革之缘故,木制抱对遗存较少,但石刻堂联却依然如故。堂联的内容大致有追溯其家族源流、郡望及迁徙脉络,有歌颂其祖先丰功伟绩及才识德范,有宣扬该家族的家风家教优良传统,也有勉励子孙立志、创业、力学、奋进及树立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还有歌颂本地的山川风光,人文胜迹等。

祠堂内还有各式匾额,如大学士、状元进士、翰林、经魁、钦节笃贞等,这是属于封建社会中统治者用以褒扬功名及第或遵守封建礼教的人。还有是一些官宦名士表示敬仰等题赠的匾,如“百世瞻依”、“厚德延年”、“理学名家”等,清代大学士董浩就曾为菖蒲李氏家庙题书“美石名祠”匾,为上村曹氏志远堂题“光耀南弧”匾,日本文学士远藤隆吉 20 世纪 30 年代为太平王氏家庙题“忠恕仁厚”匾等。

纵观这些匾额联语,措辞雅致、内容贴切、含义深远、书法遒劲,楹联对仗工整,读之朗朗上口,文采风流,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博大精深,而细细品味,则尤觉意义深刻,令人肃然起敬。仅举史氏宗祠的堂名和堂联为例:北宋政和年间,皇帝下诏征求民间有八种优良品德的人入朝做官,史氏先贤中有一位既有学问,又以孝义闻名的被推荐与征召,但他无意功名,带着母亲隐居起来。郡守亲自登门动员他应召,都被拒绝。徽宗皇帝因此赐他为“八行高士”。

史家后代就以“八行堂”作为自己的堂号。史氏的堂联“直躬如矢,忠谏伏蒲”短短八字,却包含着两个典故。一是春秋时,卫国的卫灵公重用不肖之徒弥之暇而不用贤能之士蘧伯玉,时任大夫的史鱼就向灵公提出批评,但被拒绝。史鱼临死前对儿子说,我生前不能使国君改正错误,死后没有资格享受大夫的礼仪,我的尸体只能停放在北室而不能摆在正堂。他死后,灵公前去吊丧,见灵堂不设正堂,就问什么原因,他儿子就用父亲生前的话回答,灵公深受感动,说史大夫死且念念不忘自己的职贵,真是竭尽臣忠了。于是立即免去了弥之暇的职务,召封蘧伯玉为卿,将史鱼尸体移至正堂进行祭礼之后才回。孔子知道这件事,就称赞史鱼说:‘直哉,子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从此,“直躬如矢”就成了史家的格言。二是杜陵侯史恭的孙子史丹,在西汉政权中起过一次关键性作用。汉元帝晚年,意欲废太子刘奭,而改立山阳王为太子,眼看将要爆发一场危机,史丹于是深夜入宫,顿首跪伏元帝面前的青蒲上,冒死向元帝进谏,使元帝打消了这个念头,从而奠定了皇位继承的大局,化解了宫廷内部很可能发生的权力之争,西汉皇朝因此转危为安,史书称之为“史丹青蒲”。史氏把这两件事相提并论,把“直躬如矢,忠谏伏蒲”作为祠堂的堂联,和“八行堂“的用意一样,意在明示史氏先贤的高尚道德品质,从而树立该族群的道德规范,教育后代要发扬光大这种优良传统。

实际上,所有祠堂的匾额楹联.都闪烁着敬宗立德的光芒。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贤哲精英,他们的人生轨迹、才识德范不断激励着后进奋发向上,也让人领悟到中华民族崇高伟大的精种。正是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与影响下,才涌现出无数名垂青史的人物,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石。因此,敬宗立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民族审美的崇高境界,这种大至大美的境界无疑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继往开来的内在动力。

可以看出,民间宗祠的建造过程(从构思到装饰)贯穿着传统审美的理想。这一理想,通过其建筑本身的布局结构,通过其装饰系统的雕刻图案,通过其匾额楹联的辞藻文采充分展示出来,以其生动的形象和浓郁的氛围熏陶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孙后代,祠堂因此成了正俗教化,凝结民族精神的课堂。

大气庄重,生动吉样,敬宗立德无疑是传统审美的崇高境界,也是东方文化的根本特征,今天,仍不失其夺目的光彩。祠堂这一内容丰富,积淀深厚的文化遗存,需要我们以豁达的胸怀和科学的态度理性加以审视,它所蕴藏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建设现代化煽动会中,仍有广泛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史原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艺术系)


【版权声明】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转载自《包装世界》。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合作、建议等可后台回复“传统文化”添加本站编辑。

胡氏宗祠、张氏宗祠、龙川胡氏宗祠、吴氏宗祠、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张氏祠堂的传统审美特征发布于2023-03-04 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