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县古湖村因拥有一个天然湖泊——古湖而得名,天蓝水碧,空气清新,2000多名张氏族人聚居在湖畔周围,安居乐业。然而,几百年来,在古湖西南侧和东北面分别建有三座张氏宗祠,供奉有所不同。为何一个地方同姓族人却立有三座宗祠呢?


8月26日中午,带着好奇心,笔者走访了古湖村八旬老人金水先生。张金水先生来到古湖村下井张氏宗祠内,指着“背尸公”夫妇的牌位娓娓讲述背后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据《张氏族谱》记载,张氏四世祖德之公于元朝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因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被元朝朝廷授予溪县尹,他共有二子,成年后,长子张松涧,定居于漳州平和琯溪;次子张松湖跟张书童随父理政,家族风光显赫一时。


天有不测风云。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开始疯狂地清剿元朝官员。为逃避追杀,张松湖与其书童等逃至南靖下尾张社。张松湖白天以打铁度日,夜晚勤奋攻书,其儒雅俊朗的品行深得邱家赏识,被邱家女儿邱凤林看中,结为秦晋之好后,岳父将社外与白厝尾社相邻的廍林底一块44亩的土地无偿借给小两口,让其耕种持家,待夫妻百年之后,再归还给邱家。

张松湖夫妇在下尾张社廍林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在廍林底果园里养了一群大白鹅。有一天,大白鹅忽然不见了,他们着急得四处寻觅,多日后仍不见鹅的踪影。后来,他们循着大白鹅走出的足迹,顺着田沟(后人称之为鹅垅沟),跟踪来到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天然大湖泊,张松湖觉得此处是个风水宝地,于是便携族人开基建社,繁衍生息,并将这个地方取名为“古湖社”,张松湖成为张氏第五世开基祖。


张松湖寒窗苦读数载,终于金榜题名,为官后被明朝朝廷调派陕西,张书童亦随同前往。多年之后,张松湖病逝于陕西龙湖寨,当地人便尊称张松湖为“龙湖公”。张书童十万火急地奔回古湖社向夫人邱凤林报丧,邱凤林就命他将其丈夫尸骨背负回家乡,可张书童这一去亦杳无音信,下落不明。后来有人传讯,张书童背着张松湖的尸骨,一路奔波于途中病倒了,不幸客死他乡,当地人发现后将他们就地掩埋,张书童被张氏族人尊称为“下井公”。

邱凤林百年之后,安葬在廍林底,她的坟墓至今保存完好。为纪念张松湖祖宗开基建社的丰功伟绩, 张松湖的后裔子孙在古湖畔建立了一座坐东北、向西南的祠堂祭祀“龙湖公”。张书童因背负主人尸首有功,有情有义,勇于担当,其后裔子孙在离龙湖祠堂右侧,也建立了一座祠堂,祭祀“背尸公”张书童和夫人“田尾妈”。

古湖社张氏族人感念祖功,每年都要派后裔子孙跋山涉水前往平和琯溪祭拜一至四世祖宗,因路途遥远,劳顿奔波,甚为麻烦,便在古湖畔又建立一座大祠堂,将一至四世的张氏祖宗牌位请来,供奉在祖龛上,春秋祭祀。古湖畔建有三座张氏宗祠,原是如此。

— END —

注:文章内容来源闽侯电视台,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宗祠文化功德无量!!!平台整理编辑,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合作、建议等可后台回复“传统文化”添加本站编辑。

胡氏宗祠、张氏宗祠、龙川胡氏宗祠、吴氏宗祠、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这个村子,竟有三座张氏宗祠!原因是……发布于2023-03-04 23:27: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