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朗镇水口村,

有一本编了十多年的书。

这本书不仅让阅者心情激动,

还能让人心生尊祖敬宗的情愫。


绯红的封面,烫金的书名,

生活在水口村的你,

应当对这本书并不陌生,

没错,这本书就是意义非凡的《东莞水口张氏族谱》




族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史书。族谱作为中华民族的三大历史文献(国史,地方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文史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水口张氏族谱



《东莞水口张氏族谱》,共564页分五卷

记载了水口张氏起源与发展的历史。

它以《东莞张氏如见堂族谱》作为编纂依据

在水口村众张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下,

岘传二十九世孙张淦祥独力承担起族谱的编纂工作

从资料收集、整理编辑,校勘谬误,五其稿,

从1998年至2012年历经十多年的时间,最终才得问世。

可见工程之浩大,工作之繁难。

在编谱过程中所花的费用,全部由张淦祥一人自付,

张淦祥先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完全出于张氏宗族的厚爱,对张氏宗族文化的重视,

既不为名(族谱编成后没有署名),也不为利。


族谱编成后,张氏宗亲成立族谱印行小组,

为印行族谱,村民踊跃捐资。


据张淦祥的儿子张惠清回忆,

经常看到父亲为了修族谱挑灯夜战。

父亲为了修谱有据,

特意委托与国家级图书馆——广州市中山图书馆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杨宝霖先生帮助复印旧谱——《东莞张氏如见堂族谱》张其淦编),

每次只能复印20-30张,

最终用了四年多时间才将整本旧族谱复印回来。


按照惯例,族谱每八十年重修一次

张其淦重修《东莞张氏如见堂族谱》至2002年,

历经八十余年,

所以家父深感时间紧迫,因而废寝忘食。


东莞如见堂张氏兴建大宗祠,分二十四派

景初乃其中一派

水口张氏乃景初之裔


八十年来,东莞如见堂人口众多,分布范围广,

还有很多人散居海内外,

因此,重修《东莞张氏如见堂族谱》看来不太可能,

只能退而求其次,仅修景初公一派(水口村张氏)的族谱。

考虑到六百年来,景初公后人时有外迁

资料难于收集,只能续修水口村张氏世系

因此将族谱命名为《东莞水口张氏族谱》

其中民国十一年(1922年)前的资料,从《东莞张氏如见堂族谱》中选录。

民国十一年后的资料,以各房各家所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成。


俗语说“木有本,水有源

中国人特别重

讲求慎终追远、追本溯源。

一部传承有序、纲举目张的族谱

是一个家族根之所系情之所牵


拜读族谱,

不仅可以知悉祖辈先贤道德功业

还可以领略宗族文化瑰丽传奇

感悟族规家训谆谆教诲






水口张氏起源



据《东莞水口张氏族谱》的记载:

水口张氏唐朝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后人。

南宋时,九皋公后人张岘福建福清县人,为海丰尉)路过东莞,

“乐莞风土之美,因家焉。

是为东莞如见堂张氏开基始祖

水口张氏的始迁祖,是东莞如见堂张氏六世祖张元

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说起元吉,水口张氏无人不知,

张元吉毁家纾邑难故事家喻户晓。



张元吉字仲甫号积

他身为朝廷官员,

用一生守护着东莞全邑的安宁




宋末,他摄东莞县尉一职。

曾与榴花布衣熊飞一起去南雄助文天祥抗元,

熊飞战死韶关后,

张元吉回归故里,仍摄县尉职。


祥兴元年(1278年)元兵入粤,元将张弘范兵犯惠州,

游骑抵达东莞菉兰村(今博罗园州),扬言要洗劫东莞。

张元吉与弟登辰商议,倾尽家产,

由登辰冒死携带千金前往惠州贿赂张弘范,

于是莞邑免遭元兵劫掠

张弘范委张元吉为东莞县尹,其弟登辰摄县丞。

为了保存莞邑,兄弟两勉强履任。

后帅府欲增东莞赋税

元吉兄弟据理力争,才得免增赋税


其后张元吉、张登辰兄弟告病辞官,

元吉隐居在好友莫氏居住的水口,

日夕流连于水口钓鱼台(今水口学校教学楼处),终生不再仕元,

成为大朗水口张姓始迁祖


水口积斋张公祠

水口张氏为纪念六世祖张元吉

在水口村修建了“积斋张公祠”堂号为“敦睦堂”。


水口积斋张公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

在1999年9月进行重修。

张公祠坐北向南,

三进三开间砖木石结构、抬梁式梁架。


头进门楣上刻“张氏宗祠”,

中进正堂上方有“积斋堂”木匾一块,

左右两旁有木刻对联“德著元书存莞邑,忠标宋史镇南雄”

此联为张元吉逝世后,莞人为追念他的丰功伟业而送给他的。


张氏宗祠建筑工艺精工细刻、雕梁画栋,周围墙壁描绘的诗画也非常精致。


水口积斋张公祠的重修,

得到了水口张氏宗亲的大力支持。

全村共筹得资金六十万

张淦祥积极捐款,主持重修。




 

乐水园主人张淦祥


《乐水园诗稿》题词(水口村老书记张荣基题)


大多数大朗人这样评价张淦祥

行善爱好文学重视乡邦文化和宗族文化

没错,张淦祥不仅热心于社会慈善事业

还热心于东莞乡邦文化以及东莞张氏宗族文化抢救和整理



张淦祥

熟知他的人都称呼他“祥叔”。

他毕业于大朗中学后,随父做泥水匠;

改革开放后,以家传手艺进军建筑业,

成为大朗建筑业的翘楚,事业有成。


爱好文学体现在

著有《乐水园诗稿》传世;


热心抢救宗族文化体现在:

亲自手编《东莞水口张氏族谱》

亲自选辑《东莞如见堂张氏诗选


热心整理抢救东莞乡邦文化体现在:

聘请杨宝霖先生组成编辑小组(成员:邓进滔、谢创志、权根、欧贻宏),

主编《莞水丛书》

单独斥资印行《莞水丛书》两辑共十一种



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体现在:

捐资重修积斋公祠

捐资水口小学大朗中学

多次援助外省革命老区建设希望小学




水口人都说,

张淦祥这种文化自觉是有家族传统的。

张淦祥从小就受浓郁的家族文化的熏陶,

十分注重子孙品德教育,

他曾自撰对联:

积德胜遗金,处世当遵司马训;

为善成瑰宝,持身如省楚书言。

并用檀木刻成数副,挂在每位子女家的中堂之上,

便于子孙经常诵读受教。





一本族谱

就是一本极好的教科书

它对一个家族的子孙后代具有教化传承作用。

谨记祖训家规,追崇宗功祖德,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一切,都在水口张氏岘传二十九世孙张淦祥的身上得到了生动的印证。


张淦祥功德事迹,

他对宗族文化乡邦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将永远印刻在东莞人的心里

— END —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自和谐水口;整理编辑: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平台。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合作、建议等可后台回复“传统文化”添加本站编辑。

胡氏宗祠、张氏宗祠、川胡氏宗祠、吴氏宗祠、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水口张氏的起源、族谱和张公祠发布于2023-03-04 23:28:4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