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文化  

中医经络针灸穴位按摩常识“中医经络针灸穴位按摩常识”


一、小雪释义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二、节气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气温降低,雨虹看不见;

    二候天腾地降: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使阴阳不交,天地不通;

    三候闭塞成冬:天地闭塞成为冰天雪地的一片,逐渐转入严寒的冬天,人们的生活出行也会受到影响,变的封闭。



三、节气习俗


1.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2.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

    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3.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四、病邪特点


1.风寒邪气袭人

    小雪节气,风寒邪气旺盛,易侵袭人体而致病,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

2.寒邪易滞伤阳气

    由于小雪节气的到来,常伴随气温的逐渐下降,如果未及时御寒保暖,增添衣物,则易损伤阳气,当寒邪阻滞经络,则会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



五、经络穴位养生


1.养生法则:养肾御寒

    小雪节气风寒之邪渐盛,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此节气应注意养肾御寒,防止寒邪伤阳,经络养生应以调理肾经和督脉为主,穴位可以选择涌泉穴和命门穴。

2.取穴定位

涌泉穴

   定位:在足底,足跖屈卷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第一个穴位,肾经所出,寓意生命的源泉。

   此穴具有补肾益气、温阳健脾的功效,在小雪时可用于滋养肾精,增强御寒抵抗力。

命门穴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向前恰对肚脐。

   命门穴,为督脉的穴位。中医称两肾之间为生命之门,故称命门,命门内含真阳,可激发、主持五脏六腑及人体的生命活动。

   此穴有壮阳益肾的功效,可治疗四肢冰冷,小腹冷痛、腹泻,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小雪节气可用于助阳御寒。

3.操作方法

①推拿

   用手指按压在穴位上,按而揉之,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每次按揉5-10分钟。

②温和灸

   将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施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灸10-15分钟。



六、经络养生操





中医经络针灸穴位按摩常识 中医针灸文化穴位按摩知识分享


               

中医针灸文化穴位按摩知识分享



中医针灸穴位按摩疗法经络按摩知识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疗法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小雪丨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发布于2023-03-29 09:14: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