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咳嗽

1、风寒:金沸草散。(风寒兼湿):杏苏散加厚朴、白术。(风寒挟热):三拗汤加黄芩

2、风热:桑菊饮。(风热兼湿)加苡仁、半夏、茯苓

3、痰热:清宁散。

4痰湿:二陈汤。

5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

6、肺虚久咳:六君子汤。

7、食积:曲麦二陈汤。

8、气阴两虚:生脉散。

二、肺炎咳嗽

1、风寒闭肺:三拗汤合葱鼓汤或华盖散。

2、风热闭肺:(轻证)银翘散。

(重证)麻杏石甘汤。

3、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

5、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变证;(心阳虚):参附牡救逆汤。(气阴两虚):生脉散。(内陷厥阴):羚角钩藤汤、牛黄清心丸。

三、哮喘

发作期:1、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缓解期:1、肺虚:玉屏风散。2、脾虚:六君子汤。3肾虚: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

四、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五、口疮

1脾胃积热:凉膈散。

2、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

4、脾肾火虚:理中汤加肉桂。

六、呕吐

1、伤食:保和丸。(伤乳)消乳丸。

2、胃热:加味温胆汤。

3、胃寒:丁萸理中汤。

4、肝气犯胃:解肝煎。

5、惊恐:定吐丸。

七、泄泻

1、伤食:保和丸。

2、风寒:藿正气散。

3、湿热:葛根黄连黄芩汤。

4、脾虚: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偏肾阳虚)四丸。

变证;1、伤阴:连梅汤。2、伤阳:参附龙牡救逆汤。

八、腹痛

1、腹部中寒:养脏散。

2、乳食积滞:香砂平胃散。

3脏腑虚冷:小建中汤合芍药汤。

4、气滞血瘀:少腹逐瘀汤。

九、厌食

1、脾运失健:曲麦枳术丸。

2、胃阴不足:养胃增液汤。

3、脾胃气虚:参苓白术散。

十、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丸或木香大安丸。

2、脾虚夹积:健脾丸。

3、脾虚不运:香砂六君子汤。

十一、疳证

1、疳气:资生健脾丸。

2、疳积:疳积散。

3、干疳:八珍汤。

(眼疳)石斛夜光丸。(心疳)泻心导赤汤。(疳肿胀)五苓散合皮饮。

(肾气不固)金匮肾气丸。

十二、惊风

1、感受风邪:银翘散。

2、感受暑邪:清温败毒饮。

3、感受疫邪:

(气营两燔)白虎汤合紫雪丹。(湿热)黄连解毒汤。

(痰食惊风)玉枢丹合保和丸。(惊恐惊风)抱龙丸、安神丸。

十三、慢惊风

1、土虚木亢:缓肝理脾汤。(寒湿)附子理中汤。

2、脾肾阳衰:固真汤、逐寒荡惊汤。3、阴虚动风: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三甲复脉汤。

十四、痫证

1、惊痫:镇惊丸。心血虚、养心汤。愈后疲倦用大补元煎。

2、风痫:定痫丸。

3、痰痫:涤痰汤。4、瘀血痫:通窍活血汤。

十五、小儿水肿

1风水相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湿热内浸:三妙丸合导赤散。

3、肺脾气虚: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

4。脾肾两虚:真武汤或济生肾气丸。

(肿甚)五苓散、五皮饮。

6、水气上凌心肺:已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7、邪陷心肝:龙胆泻肝汤。

8、水毒内闭: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时行疾病

一、感冒

1、风寒:葱鼓汤、杏苏散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银翘散或桑菊饮。

3、暑湿:新加香薷饮。挟痰:(偏风寒)三拗汤加苏子;(偏风热)黛哈散加桑白皮。

挟滞:解表药加保和丸或消食导滞之品。挟惊:解表药加蝉衣、钩藤、僵蚕或小儿回春丹。

二、麻疹

1.初热期(疹前期)宣毒发表汤。

2、见形期(出疹期)清解透表汤。

3、恢复期:沙参麦冬汤。

逆证:

1、麻毒闭肺:麻杏石甘汤。

2、热毒攻喉:清咽下痰汤、六神丸。

3、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

三、风痧

1、邪郁肺卫:银翘散。

2、邪热炽盛:透疹凉解汤。

四、丹痧:

1、邪侵肺卫:解肌透痧汤。

2、毒在气营:凉营清气汤。

3、疹后伤阴:沙参麦冬汤。

五、水痘

1、风热轻证:银翘散。

2、毒热重证:清胃解毒汤。

六、痄腮

1、温毒在表:银翘散。腮肿加夏枯草、喉痛去荆芥加马勃、板蓝根。

2、热毒蕴结:普济消毒饮。腮肿硬加夏枯草、海燥、昆布。热毒盛便秘大黄、玄明粉。

3、邪毒内陷:龙胆泻肝汤。外用:青黛散醋调敷或如意金黄散水调敷。或鲜蒲公英马齿苋、芙蓉花叶任选一种捣烂外敷。

七、顿咳

1、初咳期:风热轻证、桑菊饮。热邪偏重、麻杏石甘汤。风寒轻证、杏苏散。

寒邪偏重、华盖散。

2、痉咳期:桑白皮汤。

3、恢复期:沙参麦门冬汤、人参五味子汤。

八、白喉

1、风热疫毒:银翘散。

2、阴虚燥热:养阴清肺汤。

3、疫毒攻喉:黄连解毒汤

九、小儿暑温

1、邪在卫气:新加香薷饮或白虎汤

2、邪在气营:清温败毒饮。

3、邪在营血: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

4、邪恋正虚:(余热未尽)青蒿鳖甲汤或桂枝汤。

(痰蒙神窍)苏合香丸、龙胆泻肝汤、黄连阿胶汤。(内风扰动)止痉散或大定风珠。

十、小儿麻痹证

1、邪郁肺胃:葛根黄芩黄连汤。

2、邪注经络:羌活胜湿汤

3、气虚血滞:补阳还五汤。

4、肝肾亏损:虎潜丸或加味金刚丸。

十一、疫毒痢

1、毒邪内闭:黄连解毒汤。

2、内闭外脱: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救逆汤。

十二、疰夏

1、湿困脾胃:藿朴夏苓汤。

2、脾胃虚弱:清暑益气汤去黄柏、青皮。

十三、夏季热

1、暑伤肺胃:王氏清暑益气汤。

2、上盛下虚:温下清上汤。

小儿杂病:

一、五迟、五软

1、五迟:(肝肾不足)加味六味地黄丸;(偏行迟)虎骨散。

(齿迟)汤氏芎黄散。

2、心血不足:菖蒲丸;发迟:苣胜丹或苁蓉丸。

2、五软:(脾肾两亏):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气血虚弱):八珍汤;

智力迟钝明显:调元散。

二、五硬

1阳气虚衰:参附汤。2、寒凝血脉:当归四逆汤。

三、解颅

1、肝肾亏损:补肾地黄丸。肾虚肝亢:知柏地黄汤合三甲复脉汤

3、脾虚水泛: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4、热毒壅滞:犀地清络饮兼营服化毒丹。

四、尿频

1、湿热下注:八正散。

2、脾肾气虚:缩泉丸。

3、湿热留恋:肾阴偏伤:知柏地黄丸。

五、遗尿

1、下元虚寒:菟丝子散。

2、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3、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

六、紫癜

1、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

2、气不摄血:归脾汤或人参养荣汤。

3、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七、汗证

1. 表虚不固: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营卫不和:黄芪桂枝五物汤。

3、气阴虚弱:生脉散。

八、夜啼

1、脾脏虚寒:乌药散。

2心经积热:导赤散。

3、暴受惊恐:朱砂安神丸或琥珀抱龙丸。

新生儿疾病

一、胎黄

1、湿热熏蒸:茵陈蒿汤。

2、寒湿阻滞:茵陈理中汤。

3、瘀积发黄:血府逐瘀汤。

二、赤游丹

1、风火热毒:犀角解毒饮。

2、邪毒入营:神犀丹。

3、热毒炽盛、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

三、脐风

撮风散。

四、脐部疾患

1、脐湿:龙骨散外撒、肿者金黄散外敷。

2、脐疮:犀角消毒饮。

外治用防风、银花、菊花煎洗、金黄散外敷。

3、脐血:(胎热内盛)葛根散。

(脾不统血):归脾汤加血余炭、侧柏叶。(气随血脱):独参汤或生脉散。龙骨散外敷局部。

4、脐突:二豆散外敷。哭闹腹痛用木香、白芍磨汁内服。

虫证

1、蛔虫

使君子散。亦可用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小儿每岁1--2粒、最大剂量不得超过20粒,连服用2--3天,晨起空腹服。或用驱虫粉(使君子肉8份生大黄粉1份和匀,剂量为年龄加0、6克,饭前1小时服,连服3天。

蛔厥证;乌梅丸。痛剧用陈米醋20--30毫升、隔1小时服一次,可连服3--5次以使痛解。

2、蛲虫病

驱虫粉。(用法同蛔虫证)日总量不得超过12克,疗程7--10天,外用植物油擦肛门、或百部30克浓煎至30毫升,于夜间11时保留灌肠,10--12天一疗程

3、姜片虫病

驱虫:槟榔30克打碎,清水500毫升浸泡一夜、浓煎一小时、早晨一次空腹服,连服2--3天。或槟榔10克、黑白丑各15克为细末,空腹糖水冲服,连服3--5天。或槟榔30克(打碎)、榧子30克(打碎)、大黄5克、广木香5克水煎服。健脾益气用异功散、便稀舌淡腹痛加熟附、炮姜、恶心加干姜、半夏。

4、钩虫病

驱虫:贯众汤,或1,苦楝根皮30克、槟榔10克、煎汤睡前服、连服3--5天;或2,使君子30克、槟榔30克、雷丸10克、水泛为丸清晨空腹服5克、连服3天。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补气益血用十全大补汤。



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医学之声


红杏e生

红杏e生是基层医生网和基层医生俱乐部的官方微信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红杏e生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疗法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汇总!值得收藏!发布于2021-05-06 10:57: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