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严峻,周末唯有学习德五千言以润泽身心,上山锻炼以抗疫。闲话少叙,言归正传,学习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通解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得百倍的好处;
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
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
减少私欲杂念;
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思考
圣人是相对于普罗大众而言的,因为我们偏離大道自然就有了分別心;有了分別心,就会你高我低,就会分化产生圣人、众生,就会有各种俗见智巧之心涌现;而老子老人家是希望社会回归明道无为,无为的核心就是质朴,没有分別心、放弃执着,内求而非外索。
从老子的核心主旨”无为”出发,本章就非常好理解,许多地方文字不同,但义理相同。
但看世间,人们几乎都是奔“有为”而去,而有为是一切痛苦、不幸的根源。本章的圣、智、仁、义、巧、利,都是老子再三强调要我们绝弃的有为,在这些字眼前面加上“绝”“弃”两个字,即变成无为。反者,道之动。如果随波逐流,按照惯性走下去,是不可能明道的。
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这与本章之义暗合,可见,老子是一以贯之。
逐字逐句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不要理解成认为老子是在否定圣人的大智慧。这里的圣、智,指的是世智辩聪、世故圆滑、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聪明,正是因为这些,才障蔽大智慧,故绝之弃之方是回家、安稳自在
人的痛苦来自哪里?来自比较。人们都想得到很多,总想比别人更多,这就是痛苦的源头。若回光返照,即于己身见道——我本自具足,我就是根本,我还要和谁去比呢?识得一,万事毕。只有不明白的人,才会终日追逐疲于奔命。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社会如果背道而驰,社会就不得不倡导仁义;因为倡导仁义,就会有人挖空心思做表面功夫,导致假仁假义、虚情假意和虚头巴脑。老子目光深刻,直达根本,故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去掉这些有为的造作、虚假的仁义,人们就会恢复自然的本性,社会才能变得更好。
本文的孝慈,特别是“慈”,是老子“三宝”之首,不应作为一般解释。第十八章“六亲不和,有孝慈”。此处的孝慈形容的是有分别、攀缘心的状态,
而本章中,“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则是形容去掉攀缘心,回归人道的状态。所以老子对文字的运用是非常灵活的,我们不能局限个别字眼。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因为有“利益”,故以“智巧、机心”取之。因为有巧,故以之取利。
第46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之祸咎,皆一个欲字。这是巨大的陷阱、无底的深渊,若不自我觉醒,将永世不得反身。
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说的明明白白!要是在外面追逐,没有止歇的时候,也无有是处。
老子说:“圣人不积。
陀说:“歇即菩提。”
金刚经》说:即使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珍宝,也不能与你本自具足的智慧相比,而且是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以上这三个方面仅仅知道、会说是不行的,必须切实做到:
安住本心、少私寡欲、绝学无为。
我们的本心就是道,道不需要任何的修饰与造作,哪怕是一点也多余。
绝学无忧,表明上好像令人难以理解。但是老子让我们放弃学习的正是这些有为的”圣、智、仁、义、巧、利”,回复我们的质朴,回归大道。
第4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永嘉师:“绝学无为闲道人。”
黄檗大师:“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
学是向外,无有止境,如果学习机伪智巧之学,学得越多越障碍。道是内悟,本自具足、水落石出。道须心悟,外求终不得也。纵广学多闻,与道何干?
总而言之,为道日损,不断减损我们的向外追逐的名缰利马、机伪奸诈,将我们蒙尘的向道之心重放光明,回归到老子提倡的大道中来。

老庄思想,老庄,老庄哲学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第十九章—总30发布于2021-06-30 16: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