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教”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湖南桑植白族地区的普化型民间宗教信仰,具有祇、典籍、神职人员、朝科、仪轨象与符号等较为完整的信仰体系。“三元教”较多地受到教、傩愿戏和白族本主信仰的影响,但又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本质上属于三元神而非傩神崇拜。

?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的白族,主要分布于桑植县的芙蓉桥、马合口、麦地坪、洪家关、刘家坪等15个乡镇,现有人口10余万,占全县总人口的23.4%。桑植白族祖居云南大理地区,自称“白子”、“白尼”,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称其为“民家人”。

 

据史料记载,宋末元初,忽必烈与大将兀良合台率军乘革囊渡金沙江,灭大理国,并利用大理段氏做先导。后忽必烈率主力返回上都(今河北承德),留兀良合台镇守云南。1258年忽必烈挥师南下,令兀良合台率部会师鄂州(今武汉),然后顺江而下,攻取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以图统一中国

 

兀良合台接令后,为了弥补兵源的不足,就地招募了一支2万多人的“寸白军”,军中大部分是白族青年。经过1年多浴血奋战,于1259年与忽必烈部在鄂州会师。不久,蒙哥汗战死,忽必烈继承蒙古大汗位。因内部倾轧,兀良合台失宠。1261年,忽必烈下令遣散“寸白军”,大部分“寸白军”几经辗转返回了云南大理,少部分却因交通阻隔流落在长江流域。

 

桑植白族始祖谷均万、王朋凯、钟千一等人,共同流落于江西。后“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步慈阳”,来到鸟坪(今廖坪村)、狐狸溪(今芙蓉桥)、麦地坪一带,乐其风土,解甲归田。从此,白族人民在桑植世代定居,繁衍生息,至今已近700多年。

 

一、“三元教”神祇

 

有关“三元”之称有多种说法,结合桑植白族的“三元教”而言,一种说法是指农历的正月十五(即上元节)、七月十五(即中元节)、十月十五(即下元节)称为上、中、下三元;另一种说法是指天、地、水三官,有“天官赐福,地官可赦罪,水官可解厄”的说法;第三种观点则是明显地结合了上述两种观点,认为三元分别是指上元一品、赐福天官大帝、信特教化唐大将军,中元二品、消灾地官大帝、信特教化葛大将军,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大帝、信特教化周大将军。

?

有关三元教神祇的故事传说中,描述了三元、三品、三官、三大将军的产生,反映出天、地、水三元素在三元教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成为三元教思想的基础和对万物认识的出发点,反映出以下特点:

 

第一,三元教的根本目的就是“消灾解厄”,是一种入世型的世俗宗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种宗教目的直接与白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专为人民解危厄,降福消灾,为碰到困难之民众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因此教义明了,仪式简单,贴近民生,直接有效,所以长期流传,深受白族人民的喜爱和信奉。

 

第二,“三元教”神祇系统和傩神系统有交错复杂的联系,但二者存在明显区别。联系体现在傩神是三元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桑植县的傩神有高傩、低傩和三元傩之分。高傩是一对全身衣着的男女傩神,男为红脸,女为白脸,相传为伏羲女娲氏,多为苗族人信奉;低傩是一半身的男傩神,系伏羲的部将五童五显,多在土家族地区奉行;三元傩是三个半身齐胸的男性傩神,下饰云彩,一为花脸,称青玄妙道傩部真君;二为红脸,称飞天五岳化光大帝;三为白脸,称五童五显灵官大帝。此种观点明显地想要把“三元教”神祇系统与苗族信奉的高傩系统、土家族信奉的低傩系统区别开来,但最终还是将“三元教”神祇系统归结为傩神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类型-“三元傩”。

?

联系中的区别体现在,关于三元神的另外一种解释认为,“三元是信两个(种)傩神,中间是傩愿像-回天无药傩神,两边是三元神――左为五通五显,右为青玄牛斗罗真君。”此种观点注意到了“三元教”神祇系统的独特性,而将“三元教”神祇系统分为两部分,即置于中间的傩神和置于两旁的三元神。关于“三元教”神祇系统的归属与分类,实际上应该回溯到“三元教”神祇的本质特征,“三元教”神祇分别是红脸、黑脸、白脸三尊。尽管他们在流播当中毫无疑问地受到了土家族、苗族等兄弟民族宗教的影响,因而带有傩神系统的一些外部特征,但从本质而言,“三元教”神祇系统应属三元神而非傩神。只有从这种角度去解析“三元教”神祇系统,才能充分理解。尽管有人将“三元教”神祇系统与道教的真君、大帝等联系起来,有的根据三元神的外貌、颜色加以区别,有的将其大、三神密切联系,但在桑植白族对“三元教”神祇系统的解读中,三元神指的就是谷、王、钟三姓落桑始祖谷均万、王朋凯、钟千一等三人。

 

二、三元法师及其主要活动

 

三元法师是三元教中的一个重要职能者,是三元教的一个灵魂人物,他在一系列的宗教活动中起到一个核心的作用,主持相关仪式、组织有关活动。重要的有还三元傩、做功果、做朝科、脱白穿青、游神等,以及主持打醮求雨、收魂、请白虎、送火阳等小规模仪式。

 

(一)还三元傩

 

三元傩神是傩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傩愿”是湘鄂川黔边境一带的普遍的宗教信仰。人们在日常活动中,遇到灾难,特别是为保孩童健康成长,往往在本主神前许下愿心,渡过难关后,便要还傩愿。所以傩愿神是个解脱人民困苦的“解难神”。三元傩是分别为花脸、红脸、白脸的三尊神祇。三元傩为何用三种不同脸谱的傩神而又足下着云彩呢?据传,很久以前,白族的一个先人有一次外出,船行湖中,突然狂风巨浪,危急万分,绝望中,他跪在船头,祷告许愿,仰天长叹,忽见云彩中,露出三个人头,化为一道神光,射入湖心,立时风平浪静,化险为夷,平安返家。

 

于是,他请来良工巧匠,塑造了三个影身,供奉在堂上,虔诚祭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个影身就成为了“三元傩坛”的主神。还三元傩,一般由度了职的三元法师为主坛,邀八到十二人去许愿主东家了愿心,时间为一天一夜。有正朝二十四朝,每做完一朝,在神堂一张黄素纸上用烧一个小眼,等二十四眼烧完,也就功园愿满了。所以有一句俗语说:“傩愿神仙不识字,只要二十四个圆圈满。”其意就在于此。

 

(二)做朝科

 

三元教的朝科与高、低傩的朝科大部相同,其中只有几朝稍有区别,如高、低傩的“开山神将”,白族三元傩改为“打醮坐坛”。高、低傩中有“姜女勾愿”,俗谓“姜女不到愿不勾”,而三元傩中则是“判官勾愿”。这是因为在白族人的宗教意识中,姜女不是管理人间生死灾难的,只有判官才赋有这种职权,所以就用了判官勾愿的方法,方能说服人心,也符合传说中的观念。

 

在还傩愿中还附有花朝,主要是唱三大本戏,即一:姜女寻夫。分四个小折子戏,包括“松林遇虎”、“鸡山遇寇”、“雷打江兴”、“哭到长城”。二:三打鲍家庄。下分七个折子戏。三:柳毅传书。下分六个折子戏。三元傩坛在还愿时,往往根据主人的经济情况,至少一日,多至三日。因此还傩愿,既是一种了愿心,也是演唱戏剧,因此又被称为“傩愿戏”。还傩愿时,场面热闹欢腾。

 

(三)脱白穿青

 

这实际上是还愿心的一种具体活动。脱白穿青中的主要朝科有:安神、请家神、进关降神科、华岳招兵科、请白虎表文等。脱白穿青的仪式较为固定,其格式通常为:“一时声禀,神驾来临。天桥塔在五天门,迎请诸神降坛庭。今有信士××所生孩(男或女),今在××岁之上延关度厄,打关度桥。……”脱白穿青是三元法师常做的功果,是给十二周岁以前的小孩消去灾厄的一种仪式。通过考察其实际内容,脱白穿青实质上就是一种成年礼及成年仪式。其具体过程是:一到二岁,“搭桥渡关”。

 

即用竹篾制一桥形,下吊十个五色线和穿眼铜钱,等三元法师做完功果后,将它插在一条小沟上,形似一座拱桥,表示已将小孩从劫难中渡了过来。三到四岁,“延关度厄”。三元法师做朝上文后,由亲戚朋友凑钱打一银质的百家锁,上镶“长命富贵养成人”的字样,挂在小孩颈上。五到十一岁,“请愿过关”。即每年都要请三元法师做朝上文,表示一年度过一道难关。满十二岁时,就要脱白穿青,这是一次很大的功果。

 

由三元法师主持,有做功果一天的,也有做三天的。做功果时,先在信士门前竖两根高竹,扬两面用黄素纸做成的称“朝钱”和“戳钱”的神幡。三元法师先后共做二十一个朝科,即:启白师真、告报诸神、申发功曹、置堂搭桥、引神下马、下马问卦、招兵祭猖、铺席祭桥、祭关府神、迎神临坛、脱白穿青、领取星辰、攘星拜斗、解结解冤、辞神认亲、二堂谢恩、行罡乘朝、丢标扩散、撤轿、送神、安家神。每做完一朝,都上表文牍,最后一朝是“判官勾愿”。

 

将脱白的孩童,从头至脚,全身着白,坐在本主塑像前,由三元法师将孩童从本主神前领过来。三元法师念:“堂前本主您且听,您的恩情比海深,一切灾难靠您保,将儿保过十二春。”此时小孩给本主神叩头致谢,再由三元法师扶着孩童踩着用椅子搭成、上铺白布的踩桥,边走边念:“穿白衣,戴白帽,白鹤仙童踩仙桥。”过桥后,便转向坐在左边的父母,进行过桥交子,又叫还亲。三元法师将孩童送到其双亲前,祝福以后保平安。最后,由三元法师念“解劫词”,再请舅父或姨父给孩童开“百家锁”,并递给三元法师一个红包,表示谢意。开锁后,父母帮孩童脱去白色的衣、裤、帽、鞋等,换上新作的青衣,表示孩童已渡过劫难,已脱白穿青了,从此便长命富贵,易养成人。

 

(四)游神

 

这是桑植白族本主信仰中一项极为重要的祭祀活动,始自元末明初,历代承袭,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先后经历了六百多个春秋。游神一般分为两个时期进行:一是本主庙会期时的小游神;二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期间的大游神。相传,白族人民所以要游神,主要表示不忘先祖从苍山、洱海跋涉远行、艰苦创业的功绩,并借此表达思念故土之情;二是通过庄严肃穆而又热烈欢欣的游神活动,庆贺和感谢本主和祖神赐福祛灾的庇佑之恩;三是用赛神来显示本族人丁兴旺,外人不得等闲视之,也隐含着示威之意。

 

所以,游神的仪式颇为壮观。整个游神活动,由本族值年会首组织安排,祭祀仪式则由三元法师主持,一般有请神上马、游神、下马安神三个阶段。小游神一般只一天,而大游神的时间长短,则根据本族裔居住区支祠和族众人员的多少而定,一般七到十天,多者一个月。游神的顺序依次是:扛四方神旗二人,在前鸣锣开道,执“肃静”、“回避”牌各二人,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牌各一人,抬神轿者十到十二人不等,主要视其本主神的多少与大小而定。三元法师身穿法衣,戴五老冠,手执海螺、法铃随神轿之后,会首和收香纸的各一人,另一人扛牌灯提前半日打前站,下书通知目的村,作好迎神准备。整个队伍约二三十人。沿途吹动吆喝,如皇官出巡,前呼后拥,威风凛凛,所过民居,或放鞭炮迎送,或焚香膜拜,以表虔诚。

 

(五)三元法师受教师承

 

三元法师的传承自有其一套体系。以三元法师钟以放为例,钟以放,号钟云飞,职名钟合祥,男,白族,六十余岁,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农民,在芙蓉桥一带长期从事“三元教”法事活动,是度了职的三元法师。在三元法师钟以放的度职表上,其师承构成可被分为三部分:一种是直接为钟以放主持度职仪式、在度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员,包括起芒陈德正、传度谷复应、保举熊来应、引路王三品、随坛钟法应、师祖钟道先、千度向法申,师祖钟道先则是钟以放直接的师祖。

 

此中涉及起芒、传度、保举、引路、随坛、师祖、千度七种角色,每一种角色的不同功能尚待深入考究;第二种是师祖辈的人员,包括师祖彭一道、师祖钟复应、师祖钟复云、师祖钟本道、师祖钟来应、师祖钟阳九、师祖陈复应,这些师祖辈的人员分别是钟以放的师叔、师伯之类;第三种是钟以放的同门师兄弟,包括师叔、师伯的弟子之类。

 

与此类似的是,在鹤峰县走马坪流传的傩坛师承则是:第一层次是开堂启教南岳爷爷汤法胜;第二层次是辰州师傅邓法罡;第三层次是传法师傅,有易栋清、易栋刚、李法陵、滕玄文、滕静宁五人;第四层次是师祖张法雷;第五层次是曾祖考,有王法仁、王法臻、张法阳、张法祥、王法显五人;第六层次是祖考,有满法旺、符贞益、张尚明、饶祖祥、金辉、石法旺、毕淋万、田五、董万顺九人;第七层次是师伯、师叔,有张法先、周幺、张柏川、覃法靖、余诰三、向润生、董方之、李四、张法霖、戴万清、李法金、李玉征、王和轩、王年成、张茂登十五人;第八层次是弟子若干名;第九层次是门徒若干名。尽管该傩坛师承体系并非桑植白族的三元老师传承体系,但其中所涉及的各层次人员体系则颇与桑植白族暗相吻合。

 

以上所述反映出:第一,只有经过度职仪式之后的人员才能被专称为“三元法师”,否则不被人所认可。第二,度职要经历复杂的仪式。也正因为度职仪式的复杂性,才使“三元法师”更具其崇高性和严格性,非一般人所能担任。要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三元法师,必须要有度师的引导,经历隆重的度职仪式,方可成为专职神职人员-三元法师。

 

在度职过程中,有起芒、传度、保举、引路、随坛、师祖、千度等重要角色。经历度职仪式,由师祖授予“法名”和印章后,度职者就成为“掌坛”,可开山立业,授徒掌坛,独自主持教务活动。尚未取得度职者则有严格的区别,只能“赶坛”参加“掌坛”举办的宗教活动。第三,三元法师的传承一般都是父子相承的世业,一般不外传。

 

上述钟以放直接的老师钟道先,结合姓氏、排行的考虑,二者可能在家族乃至血缘等方面存在直接关系。第四,关于鹤峰县走马坪的傩坛师承,有学者认为,该傩坛有三百多年历史。据此推算,从钟以放这一支的受教师承来看,桑植三元教的历史也当不太晚。因为难以复原其中各祖师之间的关系,所以无法推断该支的确切流传年代。

 

三、三元教典籍

 

三元教典籍(主要是各种功果朝科)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进关”朝科,广泛用于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各方面;第二类是“脱白穿青”朝科,主要用于男子的“成年礼”;第三类是“游神”朝科,用于祭祀本主神及本主庙会的祭祀活动;第四类是花朝,实即一些三元教的主要唱本;第五类是其他朝科,涉及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诸如开光(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揭幕仪式,尤其用于宗教场合与建筑场合)、求雨、拜斗等宗教仪式。在三元教典籍分类中,“进关”、“脱白穿青”、“游神”分别成为三大类,其下的朝科内容也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这三类功果在三元教中的重要性。

 

它们分别反映了桑植白族的三个重要内容,即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人生发展中的成年礼仪、本主信仰中的本主礼仪。也正是在这些方面,桑植白族具有与周围土家族、苗族、汉族明显区别的民族特色,并同时表现出对大理白族文化的强烈认同。花朝实际上是三元教的一些主要唱本。其中《姜女寻夫》和《观花记》都是以汉族的孟姜女的故事为蓝本改编的,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明显差异,故单列为不同的花朝。

 

其主要人物都包括孟姜女、范喜良、范员外、许佬、许妈、梅香、货郎等。但在鹤峰傩愿戏中,也有《孟姜女》的戏本,内容更为丰富,在情节和主要人物方面基本一致。以上反映有关出孟姜女的唱本,不论在三元教中,或是在傩愿戏中,均占有较大的篇幅,是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民谚曰:“姜女不到愿不了,姜女一到愿勾销”,孟姜女甚至在傩愿戏中居于“司傩之神”的崇高地位。总之不论《姜女寻夫》或是《观花记》,都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说明了桑植白族对汉族唱本的加工与改造。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理白族地区,这种对汉族唱本的加工与改造古已有之。

 

最突出的改编体现于对汉族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改编,对《孟姜女》故事的改编也广泛见于大理白族地区,成为白族“大本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改编不仅反映在故事蓝本的模型作用,更反映在改编后更适应白族人民的思想、生活及风俗习惯,更能被白族人民所接受,最终成为白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功果就是三元教具体的宗教活动,下面可分为朝、科、诰、条等。在各种形式的功果活动中,初始的准备阶段基本上是相同的,都包含有《启白师真》和《诰报诸神》二朝,相当于功果活动的一个序曲和开场白。

 

在进入第三朝后方始有较明显区别,不同的朝科有不同的侧重点。即便如此,不同功果之下,仍有相当一部分的科目较为接近,甚至有大同小异的部分内容,如《招兵护法》、《降神》、《迎神》、《祭神》、《安神》等一系列程序和步骤。三元教的典籍可分以下五大类型:第一类是进关类典籍。从第一朝功果《启白师真》,到《诰报诸神》、《申发四府》、《招兵护法》、《搭桥铺席》、《降神迎神》、《迎神下马》、《祭猖》、《降神》、《造桥》、《祭关府神》、《上锁穿衣》、《进关》,到第十二朝功果《安家神》,共有十二朝。

 

第二类是脱白穿青类典籍。从《启白师真》、《诰报诸神》、《申发功曹》、《置堂搭桥》、《迎神下马》、《下马问卦》、《招兵祭猖》、《脱白祭桥》、《祭关府神》、《降神临坛》、《脱白穿青》、《领取星辰》、《禳星拜斗》、《解结解冤》、《辞神认母》、《二堂谢恩》、《行罡呈朝》、《丢标科散》、《拆桥》、《送神》到《安家神》,共有二十一朝。第三类是游神类典籍。从《差神》、《下马》、《贡神》、《请神》、《晚会》、《施食》、《安坛》、《早朝》到《差神辞家》,共有九朝。第四类是花朝典籍。从《姜女寻夫》(下分四个折子戏,即《松林遇虎》《鸡山遇寇》《雷打江兴》《哭到长城》四科)、《三打鲍家庄》(下分七个折子戏)、《柳毅传书》(下分六个折子戏)到《观花记》(下分四个折子戏,即《开场白》《卖花》《绣花》《观花教子》四科),共有四朝。第五类是其他类典籍。

 

包括的内容较为庞杂,主要有《求雨》、《龙王经》、《六六解结科》(主要是针对所犯的过错,不论大小,通过科朝将过错解掉,该科下分四条,即《收魂》《化财诰》、《元房诰》、《百神诰》)、《禳星拜斗科》、《解结解冤科》、《移星求寿科》(即《移星转斗求寿科》)、《启师归款要做清》、《华愿愿》、《大圣悬壶吊斗天》、《开光科书》、《钟氏灵应雷坛诸士官将三十六员天将七十二排雷神十二部科书》、《请白虎表文》、《华岳招兵科》、《打桃园洞科书》、《卦书》等。三元老师往往凭借卜卦来开展宗教活动,并依卦象进行占卜活动。《卦书》则是其开展活动的重要典籍,包括卦象和卦法两部分。

 

相比于土家族傩愿戏中的典籍,即俗称的“二十四戏”,包括《发功曹》、《白旗扫台》、《迎神》、《修造》、《开山》、《打路》、《扎寨》、《请神》、《窖》、《开洞》、《戏猪》、《出土地》、《点猖》、《发猖》、《报卦》、《收兵》、《扫台》、《邀罡》、《祭将》、《立标》、《勾愿》、《撤寨》、《送神》等,可以看出三元教典籍和傩愿戏典籍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很近似的,体现出双方相互影响的方面。

 

综上所述,桑植白族三元教在更广的含义上,与傩愿戏有较多联系,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起朝、散朝、唱腔、道白、文武场面、教法内容、道具法器、典籍、做功果等方面均有自身特点。在三元教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一方面白族本主信仰对三元教的明显影响,另一方面三元教也受到道教较大的影响。三元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真君、大帝、祖师等名号、称谓,对“三元”的解释,以及法术符咒、仪式等均直接源于道教。傩愿戏则在傩神、典籍、卦语、符咒、仪式、度职等方面对三元教出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而言,三元教体现出强烈的地域性色彩,受到广泛流传于湘鄂川黔等地的傩愿戏的影响。

龙王经,六六解结科,民间法教,三元教,民间,法教,神祇,神职人员,朝科,消灾解厄,龙王经,六六解结科,民间法教,三元教,民间,法教,神祇,神职人员,朝科,消灾解厄,龙王经,六六解结科,民间法教,三元教,民间,法教,神祇,神职人员,朝科,消灾解厄,龙王经,六六解结科,民间法教,三元教,民间,法教,神祇,神职人员,朝科,消灾解厄,梅山派,金英教,三元教,元皇派,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民间法教——三元教发布于2023-07-01 17: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