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尊精读



   大乘经典一流行,觉得小乘法门不足为。而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更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到了六祖时代达到了巅峰


  六祖的禅宗,从南方广东开始。那时的南方,是文化落后地区,而佛教鼎盛,原本是在中原。大国师、大法师们,都在中原地区西安洛阳一带。六祖在落后的南方,因为用口语来传布佛法,就很容普遍流行起来。


  仔细研究《坛经》,六祖还是很注重“行”,仍是从“行”门而入。


不幸的是,自从《六祖坛经》,与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等流通了以后,佛学与禅就完了。大家都晓得心即是佛,可是怎么样是“心”呢?都没有着落。


所以有些人不信宗教,以为自己虽没有做好事,但对得起良心,就是佛了。至于“心”是什么?就不管了。毛病就出在这里,所以这次讲课,不包括《六祖坛经》在内,但可作为参考。


  因为这个“心即是佛”的流弊,而产生了宋代理学的发达。理学家所表达的,倒是一副禅宗的姿态,是从“行”门来的禅宗,而其讲人天之道的行持,又等于佛家律宗。唐宋以后老庄思想道家,则等于佛家的禅宗,是解脱路线的禅宗。这三家的相互关系,极为微妙。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越说得明,佛学则越加暗淡。修证功夫越发没有着落。其实,大而无当,还不如修止观,作观心法门,还可能拿到半个果位。走小乘到底还可以求证,大乘菩提则另当别论。


  再说,禅宗提倡了《金刚经》以后,因为《金刚经》讲性空,容易导致狂禅,理解上虽很容易通,但对求证则没有帮助。


  禅宗的书,以《指月录》为最好,它集中了禅宗各种书籍的要点,包括了见地、修证、行愿。我在台初版《指月录》时,因销售不佳,只好论斤卖给屠宰业,用来包猪肉,这是另一段插曲。真要研究禅宗,把《指月录》搞通就够了,不过教理要熟,而且要有修证的底子,不然很多地方就看不通。


  后世一提禅宗,就是参话头。其实,禅宗真正注重的是见地。比如沩仰宗的仰山禅师,被称作中国佛教的小释迦,他是晚唐、五代时人。


《指月录》记载:“有梵僧从空而至,师曰:近离什处,曰:西天。”又此梵僧说:“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于是送了仰山禅师一些梵书(贝多叶),向仰山作礼后乘空而去。从此以后,大家就称他为“小释迦”。从空而来请益的西天罗汉,不只一次,因有门人见到追问才知。


  仰山跟随沩山参学时,有一天,师父问徒弟说:《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


仰山说:师父啊!我看都是魔说的。


沩山听了很高兴说:“已无后人奈子何。”


仰山又问师父:“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什么处?”


意思是我话虽说得对,此心还是不安;一期之事我是知道了,见地上我到了,境界也有一点,但是,什么是我的“行履”呢?


  行履包括心理的行为,做人做事的起心动念,履字也包括功夫。沩山回答他一句名言:“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换句话说,只要你见地对了,不问下面的修证功夫,因为见地对了,修证一定会上路的。就怕我们见地错了,功夫再做得好,行履也是错。


  因此,后世误传为禅宗注重见地,不重功夫。其实每个祖师都是见地、修证、行愿等持,差一点都不行。沩山的这句话,是天才的师父,对天才的徒弟说的,我们并不是仰山,这话对我们不一定适用。



《如何修证佛法》未完待续


南尊精读


每日经典,持之以恒


相信持久的力量

南怀瑾简介南怀瑾南禅七日南怀瑾全集南怀瑾视频儒释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释&禅宗只重见地的流弊发布于2021-07-07 21: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