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

#南师讲《圆觉经

第六十八讲


这个《圆觉经》是圆教法门啊,在大乘学里头有个名称,叫做一乘圆教。譬如《法华经》、《圆觉经》、《华严经》等等,都是一乘圆教法门,都属于华严宗的境界。一乘圆教是圆满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我们用的这个讲义是大乘义海中抽出来的,这本著作大乘义海,哎,大乘义海,啊,这个《华严义海》,《华严义海》。《华严义海》是华严宗的祖师杜顺和尚所作的。(下面引用经文出自《华严义海》中集录的《大华严经略策》,为被尊为华严宗四祖的唐代高僧澄观法师所著唐代的时候,所以一乘圆教。什么叫一乘圆教?佛法没有三乘,也没有五乘,只有一乘。(对写板书的学生说:佛,这里还要的啊,你手指的…哦哦哦,我们陆先生没有…,啊,一乘圆教,……佛菩萨照应你,菩萨照应……呵呵佛与众生都是佛,提出这个问题啊,这是《圆觉经》有关的啊!

生佛交彻。问:众生与佛迷悟不同,生则六道循环,佛则万德圆满。如何有说即生即佛,二互相收。浑乱因果,全乖法理。

这个问题。所以诸位青年同学注意!今天讲中国文化,这就是中国文化。你们看到白纸上黑字,每个字都认得,每个字都不知道。这是我们几十年来教育的失败,所以现在没有资格谈中国文化的。从白话国学教育入手,中国字都没有搞清楚,不要认为你们认得字哦,搞不清楚的。啊,所以我说几十年天下大乱,教育的失败,中国人不晓得自己中国文化。教育普及了,大学,研究所,啊,学位越来越多了,程度越来越差。所以我现在还在教博士班,啊,我就是…已经告诉他们不教了,下学期。程度太差了。呃,他们这个教育博士班的研…主任就来讲,希望还是再…啊,讲了怎么样怎么样,一顿好话,真是觉得,这个…像这些,你看是白话文欸,不是古文,当是古文。所以这些,你们研究佛法,这个不懂,就不要谈佛法了。这要特别注意啊!提起大家警告,青年人赶快努力,不然中国文化的根断了。所以我讲,亡国不怕,亡掉了文化,一个国家民族亡掉了文化,永远不会翻身的。亡国可以拿得回来,没有关系。啊,绝不能亡掉了文化,民族国家的灵魂就是自己的文化。    

这就是中国文化。所以佛教的衰落,所以佛教的没得灵魂。现在白话的佛学,这一班人年轻研究佛学的都是毛病百出的,都不对。这些地方都看不清楚的。

现在提的是问题,“众生与佛迷悟不同”,众生跟佛俩个,一个迷,一个悟。悟了就是佛,众生悟了就成佛。迷了,佛也变众生。“生则六道循环”,众生里头有六道轮回,“佛则万德圆满”,成了佛,就不会再入轮回了,入轮回也没得关系。他叫万德圆满、万德庄严。这个是一个佛学的基本原则。“如何有说即生即佛”,为什么一乘圆教,《圆觉经》啊、《华严经》都说众生就是佛呢?“二互相收”,这两个矛盾的观念摆在一起,“浑乱因果”,这个就是无所谓前因后果喽。“全乖佛法(法理)”,这种观念上我不懂,同佛法两样。

【答:夫真源莫二,妙旨常均。特由迷悟不同,遂有众生及佛。迷真起妄,假号众生。体妄即真,故称为佛。迷则全迷真理,离真无迷。悟则妄本是真,非是新有。迷因无明横起,似执东为西。悟称真理而生,如东本不易。就相假称生佛。约体故得相收。不见此源,迷由未醒。了斯玄妙,成佛须臾。经云:法界众生界,究竟无差别。一切悉了知,此是如来境。如来才成正觉,普见众生已成正觉。众生正在迷中,向佛心中受苦。冀希玄之士无舍妄以求真。谨对。】    

所以“经云”,这个经上,《华严经》上说:“法界众生界,究竟无差别。悟道了,佛称为法界,没有悟道的一切众生称为众生界。这两个,法界跟本众生界本来是一界,都是这个虚空,究竟没有差别。“一切悉了知,此是如来境”,悟了道的人,对众生的心理也懂,佛的心理也懂,都明心见性了,这就是佛的境界。这四句话,《华严经》上:“法界众生界,究竟无差别。一切悉了知,此是如来境。”

如来才成正觉,普见众生已成正觉”,所以佛一悟了以后,看一切众生个个都是佛,没有一个不是佛。“众生正在迷中,向佛心中受苦(师吟诵)这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大家是佛。可是现在没有悟道,受一切的烦恼痛苦。那真是啊,端到金碗,手里有个黄金的饭碗,讨饭,向人家讨饭吃。你本来就是富人,本来就是佛。所以“众生正在迷中,向佛心中受苦”,本来就是佛,没有痛苦,没有烦恼。可是现在没有悟道,没有悟到自己本来。

冀希玄之士无舍妄以求真”啊(师吟诵),所以他著作,“冀”,就是希望,“希玄之士”,将来学佛的人,学这个玄妙不可思议这个法门的人,不要说断了妄想再去求一个道,天天想把妄念“我怎么样空了,怎么样空了?”妄念你空它干什么?妄念它自己本来空啊!不是你去空它的啊。你去空它,那个也是妄念。呃,妄想即空、即有即空。所以说“冀希玄之士无舍妄以求真”啊(师吟诵),道在哪里?道就在妄想中。佛在哪里?佛就在凡夫的心里。“谨对”,这样答复你,这是佛法,啊,这是中国的佛学。现在,所以说特别提出来,这就是圆觉境界。    

妙觉虽由信成,信心岂能摄位啊!他说不错,悟了道,文殊菩萨的境界,“妙觉”,玄妙,悟了。那么这个怎么样悟了啊?要信。《华严经》第一步就是信,信为道源功德母,正信。这个悟道成佛要信来的。他说信很简单嘛,我们现在也信了,就是菩萨啊?“信心岂能摄位”啊,么这一念信就算是菩萨啦?怎么包括了菩萨这些位置呢?

今云”,这是问题啊,疑问。你现在讲,“信中摄位,圆妙顿彰。”只要你一信就成佛了,包括了一切五十位的这个程序。呃,玄妙境界,这是圆觉境界。“顿彰”,当下统统包括了。“虽闻斯言,未晓斯旨(师吟诵),虽然听到了这个道理,但是这个道理宗旨我们不懂啊。“仰陈所以,用遣疑情”啊(师吟诵),这两句你们写古文信给人家就用得到了。“仰陈所以”,对不起,我还不懂,所以啊想向请你…,啊,“仰”,对上面来讲,“陈”,我把我的意思,疑问请教“所以”啊,“用遣疑情”(师吟诵),希望你啊答复我,使我的心情里头的疑问、疑团,这个问题要解决。    

答:夫教有浅深,根有胜劣。从微至著,渐教诱于劣机。初心顿圆,圆教被于上士。既圆信圆解,万行圆修,顿悟顿成,万德圆备。若朝为越女,暮作吴妃。夕产王宫,旦称太子。岂要阶降,方为人君。谨对。

答复他了。现在问的是什么呢?所以一信就可以成佛吗?有那么简单吗?“夫教有浅深,根有胜劣。从微至著,渐教诱于劣机。初心顿圆,圆教被于上士。既圆信圆解,万行圆修,顿悟顿成,万德圆备。若朝为越女,暮作吴妃。夕产王宫,旦称太子。岂要阶降,方为人君。谨对。(师吟诵)完了,答复完了。懂了吧?青蛙跳井——不懂!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怎么学佛啊?真正佛法都在这种文字里。所以告诉青年人注意了!啊,说:“老师啊!真看不懂,最好你把它翻译成白话。”我生来给你翻白话的啊?岂有此理!你是中国人,为什么不学中国文字啊?即使我把它翻成白话了,这个几十年懂,再过一百年,白话又变成古文了。将来我再来投胎,又翻一次白话的白话啊?去你的!呃,所以我就骂这些年轻人,你说我骂的对不对?可是我不是骂,啊,哎呀,努力啊!要努力啊,(师连续敲桌子)中国文化不要断根啦!    

他的答复说,佛教,教育我们的经典有浅有深。为什么有些浅的教育,有些深的教育?“根有胜劣”,一切众生的根器,有好的,有智慧高的。“胜”,胜是好的,“劣”是差等的。但是笨尽管笨,你不能说他没有智慧呀,智慧钝一点就是,笨一点就是。啊,“从微至著”啊,从小小微末开始,最后到了显著,“渐教诱于劣机”,所以渐教,叫你慢慢地修。哎呀,你先吃素啊,先拜佛啊,先忏悔啊,先修功德,慢慢来啊,一步立一步来啊。渐教,一步一步来。等于爬楼一样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渐教。这个教育就是诱导性的,把你慢慢引导上来。诱导,我骗你上来,尤其那些笨人就要这样教。呃,你想想,胡萝卜摆在前面,驴子就要走。呃,呵,到前面就有胡萝卜吃了。呃,再来再来,好了,在这儿。呃,走一步,呃,在这儿,再前进一点就有了。所以一步一步诱导。

那么圆教呢?《圆觉经》啊,顿悟成佛。“初心顿圆,圆教被于上士”,直指人心,禅宗同这个华严圆教,顿教,一顿悟就圆满了,一了百了,一悟百悟。老实讲,你真悟了,禅宗的人啊,呃,你没有读过的书拿来一看都会,都懂了,没有看过经典就会讲了,像六祖一样。“初心顿圆”,这个圆教。“被”,被字我们不是我们冬天要盖被子,这个“被”就是加被,大被子要盖起来。就是现在讲盖,统统把它盖住了。这是盖什么呢?盖于上士。不是当兵的那个上士啊,(是)上士道,就是大士菩萨,大根器大智慧的人,这是圆教来了。

呃,“既圆信圆解,万行圆修”,大智慧的人啊学禅,直指人心,啊,见性成佛。顿悟不是渐修,言下顿悟,一句话就整个大彻大悟了。那么就是“圆信”,一信是一切信,都到了。一解是一切解,什么理解都知道了。“万行圆修”,一明白,一悟了,一切修行功德也圆满了,叫圆教。“顿悟顿成”,这一悟了,“咔哒”一下什么都懂了。顿悟就是顿成,万德就圆备了,这才叫圆教。就是昨天我们吃的汤圆,啊,只要吞下去就会消化的。啊,圆教。    

譬如,这个讲“朝(zhāo)为”不是朝(cháo)字啦。学过古文一看这个字,应该念什么就知道,多音字。“若朝为越女”啊,朝就是早晨,“暮作吴妃”,这是什么典故啊?呃,西施。对了!你看我们大家都懂了,中国文化。西施不过是浙江那个绍这个这个,呃,乡下,啊,这个诸暨乡下那个山里头,呃,所以浙江那个时候是越国,乡下的一个乡下姑娘,啊,是在那里洗衣服的,浣纱的。给这个范蠡一发现,这个是漂亮,选美选上了。所以把她教育了好多年,当然又学画教育,又学跳舞,又学唱歌,什么都学了。呃,经过几个电视公司教育出来的,送到好莱坞什么都学了。哎,然后再送去。所谓朝为越女啊,乡下一个姑娘,送了吴王前面就变成王妃了,还是她。乡下姑娘也是她,后来成王妃也是她。

呃,所以顿悟悟个什么?成佛了悟个什么?悟个就是,我们一切众生自己自性,心外所以韶国师(德韶国师)讲“心外无法”,呃,心外无法。所以说“夕产王宫,旦称太子”,就是譬如皇帝儿子,啊,夜里一生,刚刚生出来哭一下,呃…问宫女啊,“生个什么啊?”“太子。”皇帝儿子就称太子,那么我们吃醋没有用,他命好嘛。“夕产王宫”,早晨就称太子。所以顿悟成佛就是这个样子。   

“若朝为越女,暮作吴妃。夕产王宫,旦称太子。岂要阶降,方为人君(师吟诵)他不是一步一步上来的,就是一路就上去,直升飞机就上了。有智慧的人顿悟,这个圆教《圆觉经》讲的就是这(个)法门,所以有个大秘密

谨对”。你们诸位是皇帝,作者杜顺和尚(注:作者应为澄观法师)就是这样答复你们诸位。谢谢!下台一鞠躬,就是这个意思。

止观双运。问:于佛法中,智为上首,但应修智,六度万行,皆证菩提。何以经中偏明定慧或说双行。双行之相,云何可见。】

那么《圆觉经》后面到了第十一位菩萨,第十位菩萨,是讲修止、修观、修禅,就是叫止观双运。双运就是车子一样两个轮子,两个在转动,一起转,叫止观双运。譬如福慧双修,学佛的人要福慧双修,光想做功德,不研究教理,不会成智慧不会成就;光想研究教理,不修功德,光想贪图打坐啊、修行啊,不做功德也不会成佛。所以要止观双运,福慧双修,要这个样子才能成佛。

现在问的问题是止观双运,“问:于佛法中,智为上首”,成佛是智慧的成就。“但应修智,六度万行,皆证菩提”啊,这要般若成就,般若波罗蜜多,智慧成就了,包括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万行,各种戒行功德都会成就,一下就成佛了。“何以经中”,为什么大乘经典里偏偏特别提出来注重修止修观,要修定修慧。大乘不谈戒,为什么?一得定了,戒就在内了,不要守戒自然就戒了。有意去守戒哪里守得住啊?恐怕很难哦。得定,自然戒在其中。“偏明定慧或说双行”,这两个要并重。“双行之相”,止观双运,“云何可见”,怎么样才做得到看得见?    

【答:智慧虽尊,非定不深其照。万行虽广,此二独尊。其犹易之乾坤。亦似天之日月。禅非智无以穷其寂。智非禅无以深其照。故寂智双流,方成佛果。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谨对。】

答:智慧虽尊,非定不深其照。”你智慧学问好,智慧高,不得定,功夫不到有屁用?那个智慧就是妄想。啊,“智慧虽尊,非定不深其照。万行虽广,此二独尊”啊!(师吟诵)所以修行,修一切的行,一切行为,多得很欸。做好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万行。修定修慧就是众善里头的一善,是个大善。万行虽然很广,“此二独尊”啊(师吟诵),只有定慧这两样最重要。“其犹易之乾坤。亦似天之日月(师吟诵),等于易经里头的乾坤卦第一位,等于我们仰头看天上的太阳月亮,没有它就不行。所以定慧等于天体上的太阳、月亮那么的重要。

禅非智无以穷其寂。智非禅无以深其照。故寂智双流,方成佛果(师吟诵)这个禅那、禅定,死死地打坐没有用,要闻思修啊!要智慧啊!禅没有智慧永远证不到涅槃寂灭,你空不了。这个智慧怎么来呢?智慧就是要修禅,禅定打坐来。智慧没有禅那,没有定,永远不能够大彻大悟,照见五蕴皆空就做不到。所以修定的目的,是达到空的境界,“寂智双流”,这两个要并流并照,这就是佛果。成佛啊,定慧到了就成佛了。    

所以“经云”,《华严经》说,“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这四句话,华严经上。佛永远住在大乘的境界里,那么他佛法,他自己自得自悟的,定慧的力量圆满庄严,因此自度度众生,以此度众生。佛以什么度众生?以什么通?什么功德?两样东西:定慧之力。所以要怎么样能够达到定慧呢?《圆觉经》上提到,止、观、禅那,双运,就是这个道理。

【动寂自在。问:契夫寂理,内外并冥。何能施为,更起大用。】

那么达到了以后到菩萨道的境界,是不是躲开了一切世间专门去自修呢?不是!“动寂自在”。

大乘道不一定讲出世,入世就是出世。并不一定要躲到山里,也并不一定要出家,也并不一定要在家。在家也可,出家也可,这就是大乘。动寂不二,就是动静都是一样,出世入世不二法门。出家在家都是一样,不二法门。这个道理。

问:契夫寂理,内外并冥。何能施为,更起大用”他真正学佛的人,一念即空,得了定,寂灭这个道理,到达“内外并冥”,内在妄想也不起了,外面也不想动了。并冥,什么空空洞洞的。冥就是呃,什么都没有,空空洞洞的。“何能施为”,怎么样起来做事啊?最好在那里打坐,永远坐下去了,(这就)对了?大乘菩萨不主张的啊!大乘道。永远打坐是小乘啊,那不能成就的。但是得了空的人,怎么起有的作用呢?所以得大机大用才是菩萨境界。

【答:声闻事寂,事外求真,动而非寂。菩萨体理,即事而真,动而无动,不碍常寂。故不起灭定而现威仪。谨对。】    

答:声闻事寂,事外求真,动而非寂”他说声闻,小乘道的人,事寂,啊,没有得到大机大用,只以为清净、空了就是道,专门做这一件事,所以“声闻事寂”;“事外求真”,他不懂,你那个清净也是心造出来的啊,这个心无所谓清净不清净,本来清净。所以他在这个本来、这个本事以外,另外求一个道,所以变成小乘了。啊,所以,他怕动,怕入世,只好跳出红尘。“动而非寂”,因为一动了,就乱了,就不空了,这是小乘罗汉境界。

菩萨体理,即事而真,动而无动,不碍常寂(师吟诵)大乘菩萨境界,体会到那个真理的根本,“即事而真”,妄想就是空的,妄念就是真如,动中就是静,动没有妨碍它。所谓动,动了就没有了,所以叫做动,所以“即事而真”。道在哪里求?就在行动中求,即事而真。“动而无动”,一切行动做完了等于没有做啊。譬如我们在座的人,年轻的都活了二十几年了,老的活了六、七十年了,哪里动过啊?当我们妈妈生下来的时候我们现在还在睡觉呢,几十年的往事都没有了。昨天的事今天还有没有啊?你有没有?哎,你看,这位小姐讲“没有”。虽然不讲话,摇摇头。呃,点头yes,摇头是no、no、no,没有了。是不是啊?哦,过后即空。“动而无动,不碍常寂”,你本来就在常寂光土中。常寂光土是佛土,那就是真正的净土。佛住在哪里?一切诸佛住在常寂光土,就是真佛土。

所以“动而无动,不碍常寂。故不起灭定而现威仪(师吟诵)因此诸佛菩萨他尽管化身千百万亿,啊,于三世十方随时来,都来度众生。你说他动了没有?没有动。他本来就在灭尽定中,他没有动过,所以叫不动如来。呃,所以“不起灭定而现威仪”,现百千万亿化身度众生。    

《圆觉经》圆觉境界的重点,大概要点,就是这几个道理。把这个道理懂了,参透了十二圆觉,恭喜诸位,成佛过年!啊,我们《圆觉经》到此圆满!

以后再讲什么经,你们诸位都有地址登记在这里,再候通知。啊,谢谢!下台一鞠躬!


注:此听录整理文字稿主要是配合听南师讲课录音时参考,单独看文字稿时敬请仔细理解。

赞赏 
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

后记

圆觉经讲座,南老师1983年讲于台北十方丛林书院,计68讲,每周两讲,历时大半年。这是南师很重视的一个系列讲经课程,亦是85年赴美之前一定要安排留下的重要瑰宝之一,于大方广了义圆教,阐解精详,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其恢宏之势,如万里江山一图收,徐徐舒卷圆觉宝典,南师指示要诀圭臬,抱一而为天下式,耸鹤昂霄,闻之欣喜莫名。此经圭峰宗密祖师曾推崇备至,“禅遇南宗,教逢斯典,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有此盛赞之谓。

讲座之中,南师挥洒自如,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又妙趣横生,不时针对一二段重要经文之阐扬,手挥五弦之间,已是一个课时忽忽而过,徜徉其中,感受智者淳淳教诲,洞悉人性又直指人心,流连其中言犹在耳,浑不觉时光流逝。

人类文化之伟大作品,蕴涵灵性,跨越时空撞击灵魂,无论文学艺术,多着眼于萍末细微透析人性,于意识维度做深刻挖掘与探索,并善调以方,不会做务虚之言;又有如月到上方诸品净,读者会之,即是千江之水映千江之月,各自发现自己“入净”之门。南老师的讲座历来如此,此圆觉经系列,一如经名,带领同学们做了一次大方广的心灵之旅,共情又共鸣,几十讲之间,佛法已然现成,却又没有刻意归导教化的痕迹,非圣人之语言般若,安能如是。

古人言沟通之难:“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南师讲课,极高明而道中庸,言语自心地流出,有击案也有歌咏,喜笑怒骂,举手投足,道韵其中,正如经云“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

本经发生地点较之他经,至为特殊:“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南师的这个圆觉讲堂,即是老人家的神通大光明藏,有我与无我之间,随众与化众之际,尽是佛法精深妙义,又演之于平凡,如淙淙流水般由圣者心地流出,我们将如此之智慧思想引入自己心田,无异于圆顿教法之灌顶,亦有缘顿入灵魂境界之升华。

“天涯行脚心无住,就此勾留未肯休”。这一年,南师游梨山,留下这样的诗句。由于新政系的政治事件,正是飞来横忌的时期,南师早有避走他方之意。可是却一定要留下来这一系列的讲座,对于这本经的重视,通过这个背景或可略见端倪。彼时宝岛,佛教虽有几大山头主持,佛法却依旧凋零。正法之为何物,青年学子如何因地入门如何圆融教理,如何求法如何进修而不至于迷闷,如何终结意见之争而归之于如来清净觉海,穷理尽性尽在于此。

此一重要音频讲座,“伏藏”于网络多年,不忍其旁落,遂集一众有志同侪,历百二十日,竟十校之力臻于圆满,集成文字计68万字,共飨有缘。出版物之《略说》,仅18万字,剪辑之巨,于声闻众不免可惜。倡议有心深入南学之士,求取第一手资料,批寻索骥,所谓唯之与阿、相去几何。求学于正法原典时代,是我辈之幸。

时代以降,文化现象愈加多元。修行一途尤是,各家乱象纷呈,不但百年未有,千年亦不遇。然境风吹识浪,自有定盘心。定海神针者,南学也。不敢言护持南师正法,护持多歧义,卫道者亦乱世,但受持而已。苟全性命,默默耕耘。为人文教化,为南学普及,为世间大道之行,尽一份力量。佛经千年不变,衍生教派自竞秀千秋。南师一音演说之法,我们没能力编撰,唯崇尚第一手之原味,愿解南师真实义。

南学伏藏如海。我们做个搬运工,以赤子之心,贝海拾珠,满心欢喜。拾起来擦擦亮,再放置在更着眼的地方,以待后来。

祈愿有缘当机回机,皆入圆觉自性神通大光明藏,遨游一番,探骊得珠,回归本来,成就苍鹰成擒之功,莫做韩卢趁块之举。则幸甚幸甚,感恩南师。

偈曰:

十二菩萨请法l,释迦应机化迷津

本起因地修贤首,一伦圆照本觉身

说密岂有秘密门,了义不作觉迷分

闻尽声闻菩提路,行行行入幻点尘

我辈钝根勤忏悔,人成亦可了道真

《圆觉经讲座》校对组 2023 6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怀瑾先生:《圆觉经》是圆教法门,在大乘佛学里头有个名称,叫做一乘圆教发布于2023-12-16 1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