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

#南师讲《圆觉经

第五十四讲
  
啊,现在这一节,分为第三组,我叫他,《圆觉经》十二位菩萨提问题,四位一组。呃,这是第三组的第一位、组长,啊,叫净诸业障菩萨,也就是的第一步。
他把前面讲过的做一个结论,就叫做偈颂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若能归吾刹,先去贪嗔痴,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重新把这个意思作个归纳性地讲,“而说偈言”,把它总结下来,“净业”,就叫他的名字,净诸业障。“汝当知: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他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个个都是佛,为什么不能成佛呢?就是一念迷糊了、执着了,执着了我。因我就有人、有你、有你我他,人我之间就有怨恨。呃,他说由执着了我爱,所以无始以来,在轮回中受这个妄业的支配在流转生死。归纳起来就是因为没有去掉四种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讲过的,因此不能成佛。离开四相,所以四相只有一相,就是我相。呃,能够去掉了真正的我执就成佛。
那么“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一切,所谓对一切东西啊,对环境啊,对时代啊,爱生怨生,都是一念唯心所造。所以“爱憎生于心”,谄曲的心理也是自己唯心的作用。所以人真正学佛,老实讲,佛经都不要研究。两句子,你们会了,一念成功了就成佛。要不要?要啊?“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哈,就是这两句咒子。哎!你看到那么平凡,你仔细想想,做到了不自扰,不做庸人自扰,个个成佛。
你看两句普通的话,当然是古人的诗了。很多的话,我们的成语都是古人的文学的名句,哎,用惯了就不晓得来源了,变成成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不要做庸人自扰,所以这两句咒语是无等等咒,是无上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啊,即说咒曰,什么咒啊?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娑婆诃。哈,就对了!啊,那么做到这样就成佛了。娑婆诃的意思就是快快成就。
嗯,他说因为我们庸人自扰,“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所以不能成佛。“若能归吾刹,先去贪嗔痴,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他说,假使能够皈依我。皈依我不是…,佛不是说叫你皈依佛哦。这里用一个字非常妙,“归我刹”,这个“刹”在佛学佛经上两个地方都用到。“刹土”(对写黑板的学生说:呃,我看你站不站起来写?啊,你不要看我眼睛看前面。我都看到你了,我告诉过你啊)嗯,这个,“若能归我刹”啊,刹土。还有一个地方用到,“刹那”。那么这个刹字究竟是…,这个中文单独这个方块字,啊,独立的方块字,它代表什么呢?嗯,“刹”有切断的意思。杀人的杀字差不多,有切断的意思。那么在佛学里借用这个刹,没有意义了,也不是切断。哎,等于我们讲话,“哎…”,哎是什么意思啊?没有意思。啊,“这个”,这个是什么意思啊?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没有意思。所以你们现在没有看到,我们前两天讲,说现在有些老师教书的啊讲演,哎呀,我说好多了。
我们那个民国十几年初年,啊,民国十二、三年,十四、五年,看到那个老前辈名人来讲演,也是穿一个长袍,那名气大得很,一上台一鞠躬,“诸位,这个…啊…啊…我们这个…嗯,这个…所以…因此…这个…”;哈,我说你们才没有看到,一班老前辈、所以我们蔡先生讲,我们看到过、看到过。哎,只讲…,很有名的人。但是现在已经进步多了,他就在台上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可是我们还要坐到端端正正听他。呃,所以演讲得好,就国父。啊,孙中山先生那是演讲得好。啊,讲了就是煽动性,听完了都想跟他跑的。啊,有几个人都演讲得好,其他的那些名人就是穿个长袍,再不然穿个中山装,上台一鞠躬,这个…那个…,走过这一边又是这个…,到了这一边又是那个…;他转来转去还在想呢,不晓得他要讲些什么。啊,这个理为什么?我们讲是“那个”的意思。呵,这个、那个没得意义。
那么在这里这个“刹”字呢?没有意义变成有意义啊,叫做“刹土”的意思。归到刹土,刹土是什么?佛土,佛土,也就是佛国、佛土。佛国、佛土是什么意思啊?清净庄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通用一个字代表。呃,所以今天我们说报纸上,看到教育部长说古文的程度太差了,啊,这就是古文程度。如果我们古文程度够呢,一看这个字已经懂了啊。刹在这里代表佛土。佛土是什么意思呢?进一步代表了清净庄严,所以并没有宗教的意思:你皈依我。所以假使有人真皈依佛境界,皈依我刹清净庄严。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先去掉自己内心的贪嗔痴等等。三毒,这个三个叫做根本烦恼
法爱不存念(心)”,不但是人、我爱不存,所谓有法有道、有佛可成、有法可得,这个心理都没有。那么慢慢“渐次可成就”。同时他又转了,“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他说,假使了解了我们这个身体都是父母所生,暂时租来用,租房子住一样,你活一百岁,不过租了、租赁了一百年,最后是还给他的。呃,所以像我们这两天看到电视打开,大家都喜欢看那个…那个那个,那个本事很大的,演木偶戏、傀儡戏的,演。啊,所以演到哪吒,封神榜上讲哪吒三太子,啊,托塔天王的儿子,最后是削骨还父,把自己骨头啊砍掉,都剁掉还给爸爸,因为骨头是男人的精变的。削肉还母。身上的血啊、五脏六腑啊都拿下来,还给妈妈,那是妈妈的血分变的,就是卵藏变的。自己就没有了,都还完了,这个债就不欠了,削骨还父,削肉还母。封神榜小说之高明啊!
啊,白骨观不净观做到这样,就是…那么自己就超然独立了,这个灵魂。没得办法啊,就没得房子了,来找师父了。师父说,“这样不行啊!”赶快把荷花叶子、莲花装在…,把莲花叶子结一个人体,把他灵魂装进去。所以就是哪吒,哪吒三太子,两个脚踏两个轮子,可见我们那个时候坐大车早就发明了。做大车的祖师就是哪吒。他做到这比我们现在摩托车还厉害,两个轮子会冒火花的。啊,那一来不得了,手里拿的是火焰枪。呃,那个火力比我们电焊还厉害。啊,他早就发明了。封神榜你读熟了,才晓得现在科学已经很落伍了,我们老祖宗什么都发明过,电焊,啊,这个摩托车。这就是哪吒。
这是说,这个道理封神榜说,说明这个“我身本不有”。这个身体不属于我,暂时租用,这不是我。此身既不属于我的,那么由我身上所生的怨恨、爱哪里有呢?都是假的,都是由我而来,有我才有私心,有私心才有爱。爱就是占有,你属于我的这叫爱,不属于我的,你爱不爱?那不爱。只有菩萨做到,不属于我的也爱。菩萨还没有了道,所以他还有此一情念。所以菩萨者,多情之人也。大慈大悲爱众生,那也是爱,不过他扩大了。所以假使了解到本来无身、无我,憎爱从哪里来呢?如果学佛先达到这一步,来求善知识指教,中间的岔路很多啊。啊,中间岔路非常多,千差万别,啊。你说成道、见道、用功夫,中间岔路多得很。要善知识的指导,终不堕于邪见。
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假定你来学佛,想,“哎呀,人世间太苦了,所以我想到佛门来学佛啊,求个法来成佛。”完了,你已经没有资格学佛,你是功利主义,想一本万利。三支,磕个头,“哎呀,我皈依你。”“师父”叫一声,好像你要负责他一辈子,叫一声老师啊,什么事情都要管。哎呀,要倒了霉。所以释迦牟尼佛给人家叫了,赶快捏个盘就跑了,叫涅槃。呃,人就是这样,都是有求的心理来求道、求法,就错误了。“究竟非成就”,不能成佛。那么这一段净诸业障过去了。
         
第二位接上来,换一句话,本经的组织,他整个经的组织,你看菩萨名字就知道。第三组开始是我们一个普通人学佛的基本开始。学佛第一步先要净诸业障,第三组。啊,第三组啊,就是第九位菩萨,是净诸(业障菩萨)。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第十位,就是第三组第二位菩萨,普觉菩萨。你业障清净了,业消了,就悟道。就是那么简单。他这个佛经的组织,菩萨名字已经告诉我们修法。所以净诸业障以后,普觉菩萨起来问话了,“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这个我们都不重复说了,原文都是一样。
【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
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他现在提出来要求,厉害了,我们打坐做功夫修禅定的,会发生些什么问题,走些什么岔路,叫禅病。啊。因为净诸业障已经讲完了,那是根本。现在佛不是说你把业障净了,贪嗔痴慢疑等等都拿光了,才开始可以修行哦,才开始可以学禅。但是真正学禅还有岔路哦!他现在要佛说的什么叫禅病?就是你们小说看多了,叫做走火入魔。真学禅会出现什么岔路?
他提这个问题,他要佛“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希望佛告诉大家,后世修行人,修禅定不会走入了岔路。呃,那么使大家将来“心意荡然”,此心此意空荡荡的,一条大路,一直到成佛。“获大安隐”,得到真正的平安,得到真正的成就。啊,他提这个问题。
那么他写这个是等于立法院的提案哪,就是题目、纲要、案由。我们以前做公文啊,你们现在大概还有了。不过现在办公文,我看了现在的公文都不通的。啊,每一个公务员该打手心五百板。啊,公文都办不好,字都不对,案由也更不会摘录了。这是案由啊。
下面申诉理由:
【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连带问题,上面事由讲了,啊,事由,啊,纲要,写论文叫纲要,办公文不是叫事由?呵,下面是申诉理由,申诉中间的内容。这个纲要下面他提的附带的问题。如果办报纸啊,上面是大标题啊,下面的就是副题来了。副题提的问题就多了。他说“世尊”,佛啊,“末世众生”,将来后辈的那些众生,“去佛渐远”呐,离开你老人家的时代越来越远了。现在我们距离释迦牟尼佛过世两千九百多年了,越来越远了。
贤圣隐伏”啊,得道的圣贤、大罗汉、菩萨越来越少,这个世界,越向时代后面他越少来了。“邪法增炽”,旁门左道、邪魔外道的法越来越多了。因此他提的问题,将来真正要学佛的人,“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他说你老人家先要讲清楚,将来人、你告诉人家去找明师,哪个是明师呢?求什么人?“依何等法?”还是念佛好啊?还是修止观好啊?还是参禅好呢?还是学密宗好啊?还是观华严好呢?呃,还是修三论好啊?还是学唯识对呢?还是学中观对呢?“依何等法?行何等行?”将来修行人应该做什么事,他的行为、持戒,持哪一种戒?戒有菩萨戒,有比丘戒啊,比丘包括比丘尼,啊,有各种不同戒,有菩提心戒,有比(丘)尼戒,究竟持哪一种戒呢?
行何等行?除去何病?”打坐做功夫会发生些什么毛病?诶,怕走火入魔啦?啊,还怕什么呢?“云何发心?”你叫大家发心,现在我们说,“哎,你发心啊!”你们听错了说要你出钱了。发心不一定出钱,发菩提心,发道心。哎,你要真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道心,求道之心。换一句话菩提心是什么心呢?菩提心的行是大悲心,发大慈大悲;菩提心的体,菩提就是觉悟,大彻大悟,道心。菩提心的行就是大悲心,要发出真正大悲心。一个学佛不管出家在家,所以发菩提心是非常重要。没有起大悲心念,呃,你想学佛、修法会成就,不可能。
据我所知,从我开始,学佛的人对谁都自私,只管自己。哎,什么“我好”、“我对”,我相更厉害;那就是没有发心,那就不对了。要发菩提心。他说“云何发心?”他要问。下面,你看他提了一个标题,第一个标题是,这些副题讲的是什么?副题的反面都是禅病。就是一个学佛的人,邪见增炽了,啊,求善知识搞不清楚。啊,不晓得哪个善…善知识;哎呦,到处向人、啊,管你什么,啊,看到一个一个人都拜师。啊,修什么法,样样都不懂。我传你个法,也修;他传一个法,也修。搞不清楚,“行何等行”也搞不清楚,应该哪些毛病要去掉的,哪些境界不对,也搞不清楚。怎么发心也搞不清楚。什么道理?这些都是禅病,就是学佛的毛病有那么多。他提出来。
那么他在第二段申诉理由当中,他又做了一个结论,他说“令彼群盲,不堕邪见他说明自己的苦心,他说为什么我要这样要求呢?不是为了我自己。将来的众生,是一批光眼的瞎子,不晓得走路,认不清大道所在,所以“令彼群盲”,一切众生都是瞎子。呃,没有智慧之眼,不知道走哪一条路。希望佛说出来,使大家不堕在邪见里头。那么这是他的要求。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是求佛说法的弟子们的礼貌、礼法,求了三次。佛说话了。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尔时”,(问同学们:哎,你们是不是闷热啊?哎,老兄……)这个时候佛开口说话,“世尊告普觉菩萨言”,佛说,“善哉!善哉!”好的,好的,“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的,没有什么可怕的“道眼”。真正学道这一只慧眼,在菩萨的额头上立到这一只眼睛,代表智慧之眼,(是)无畏的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他说你使他们将来的众生能够很快地成就佛道
他愿意答复,佛说“汝今谛听”,你要仔细听。“当为汝说”,哎我要跟你讲。“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就描写了一个佛。这个佛很难哦,这一段经文最麻烦的。我告诉诸位啊,我们这里讲过《维摩经》,这一段经文必须要参考《维摩诘经》,有一段讲出世又入世、入世又出世的法门,同时也讲出家的修法与在家的修法。《维摩经》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就是同这一个《圆觉经》,《圆觉经》这一段是配搭一起的,要研究,我提起大家注意,因为我们这里已经讲过《维摩经》的。
         
现在我们回转来讲本经的本文。他说,佛说,善男子,末世的时候,一切众生“将发大心”,什么叫大心呢?菩提心,菩提心又名叫大心。所以我们一切众生,就是我们在座大家,如果你自称什么一个名称呢?自称大心众生。啊,就对了。因为你发求道心,菩提心就是大心。换一句话,大心众生是什么人呢?就是菩萨。哈,只有菩萨才有资格够称大心众生。吹大牛的,打大妄想的,呃,抱大希望的,啊,非常现实,远大的现实,不是真实的现实。你看一个人都没有做好,想成佛,这个妄想多大?这个多现实,这叫大心众生。大心众生换一句话也是菩萨的别名。我们也可以称呼,不但是我们人,每一个众生自己都可以号称是大心众生。为什么?我们一切众生是因地的菩萨。虽然没有修,没有证到菩萨的果位,但是个个有可能成佛的资格,所以称为因地菩萨,就是大心众生。
那么在这里所谓“将发大心,这个大心是什么?求,最后一句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阿耨多罗,梵文,梵文翻译过来,这四个音连在一起就是无上,中文是至高无上。阿耨多罗是至高无上的意思。三藐三菩提,这个“三”字这个音,我们中文念三(san),梵文,这个音是代表正,真正的正。啊,“三藐”,正等,“三菩提”,正觉,正觉悟。
拿我们中国的俗话来讲,这个…消灾,啊,只想求健康,啊,只想来生啊,这个现在这一生太苦了,来生不苦。或者说,“哎呀,我这一生,哎,这个,这个,做个女性啊,太苦了。啊,来生变男人。啊,变个男人还很有勇气的。啊,还能成道。”哎,这都是小心眼,都是小心,没有发大心。要发大心,就是说“我要成佛”,这个发的大心,这是发的菩提心的一面。为什么我要成佛?我要救世、救人,度一切众生,大悲心。所以我要修道,不是为我个人,这个叫发大心。所以佛说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佛道。
那么我们第一步当然要找一个善知识来学啊,“求善知识”,哪一个是善知识呢?知识已经很难办了。我们普通的知识,一个由国民小学念书念到大学,念到研究所得一个博士,也不过…;现在所谓博士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个专家。不是说博士…,就是我们中国的过去所讲,秦汉时候所谓博士啊也是专家啊。这个博士我们秦始皇时代就有了,设立一个官名,秦始皇,啊,叫、(对写板书的学生说:你怎么搞的?)叫五经博士。啊,一个人能够通一经,啊,是不是啊?诗经书经春秋,啊,哎,这个礼记易经,通一经就算是博士了。并不是说样样通叫做博士。这个博士的名称,还是我们那位秦老板,哈,老板,他姓了,是他开始的。秦始皇时代开(始)。所以汉朝以后也有五经博士,那还是专家。诶!那么这是知识方面。所以真正以这个中文字说博士,无所不通,无所不晓,那个真正的博,渊博。太难!
所以渊博的知识还不能够称为善知识。所以我们现在称呼也对,这些读书人只能叫知识分子,有学位的、无学位,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而能学佛,学的还是正法;哎,不但懂佛学,要证到;证得还不止,一切出世法入世法都清楚了,这个才能够说是善知识。
善知识,佛在本经本段有所说明的。什么是善知识?下面他描写一个善知识的榜样,“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所以正知,正知很难。什么叫正知啊?呃,我们晓得佛有十个名号,啊,十个名号里头有一个名号叫什么?“正遍知”。不但是正知,遍知,天上、地下,地狱、畜生,没有一法而不知的。遍知,那才是真博士了,那叫正遍知。也就是中国文化儒家所标榜,什么叫做儒者?儒家标榜,“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有一件事情不清楚的,你够得上是知识分子?你不够。不够,不能叫做儒者。所谓真正周秦以前的儒者,等于佛说的,佛的别名,正遍知,就是正知。
正见,那更难了。正见就是证得菩提了,见到一切。不但能够见到一切出世法,同时也见一切世间法,无所不知,这个是得正见。
所以啊,他说要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正见的人。这个正知正见我们也看不出来,哪个脑筋是歪的呀?看每个人啊骨头都很正啊。啊,哪个人是心歪的啊?本来我们心脏每个都歪的。啊,哪个又是正心呢?啊,不过有一个,我有个朋友据说心脏是正的。哈,我说:“你才怪了!”啊,他说:“不晓得啊!这个我医生检查出来,我的心脏端端正正。”哈,那普通任何人心脏都是偏的。
这个正知正见从外形哪里看?佛说,“心不住相”,这个就难了。他说,你看这个人一切不住相。当然,譬如我们日常法师住相了,出家相。譬如我现在住相,在家相。譬如你们诸位女相,譬如他们诸位男相,都住相。这个人不住相。呃,就是说,我们引用山东话,我也讲得不大好,做啥像啥,做什么像什么。啊,不住相。他是佛,就是佛。说菩萨是(菩萨),你说他是魔就是魔。哎,你说他是就是鬼,你说他是人就是(人),不住相。
一切不住相的人上哪里找啊?你说我们叫济颠和尚住相了,他住一个什么相?他故示、就是《参同契》的话,啊,被褐怀玉,故示狂夫(注:《参同契》原文:被褐怀玉,外为狂夫。)他是,济颠和尚是走的这个路线,《参同契》上八个字,得道的人,被褐…,啊,外面穿破衣服,里面是有道。等于永嘉禅师在《证道歌》上说,“穷释子,口称贫”。我们这个出家的和尚就说“贫僧”,啊,道家就是“贫道”。讲了半天,你看我们这些小法师们,“哎呀,贫僧。”如果他那么讲,我们马上搜他身上有没有钱,哎,算不定身上还有好几百块啊。那怎么叫贫僧啊?一点都不贫!那是谦虚贫的话,谦虚的意思。“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啊,身体上是贫穷了,只穿一件和尚衣服,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这个永嘉禅师给我们家人,和尚辩论,啊,辩护,“那我们不穷啊?啊!穷是穷外表啊!”哎,穿一件衣服,啊,“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这个道呢?心中有道,同济颠和尚。你说这个样子是不是住相呢?又是一相,住相了。所以你看我们佛法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或者十二面观音,怎么叫十二面?你要面面去看,哪一面都不能代表他,哪一面都可以代表他,就是这个秘密,所以千手千眼。
佛法的本身,你以为佛法的本身都是剃个光头?不对,住相了。你说留起头发是对?住相了。啊,观世音菩萨所以现一个女相,拿个杨柳枝,那个腰那么扭起来,住相了!啊,那个大、金刚那个魔鬼相,噢,这样住相了;一住相都不是,但是一住相都是!换一句话,你要找一个“心不住相”,这个难了。但是注意哦,不讲你外形哦,“心不住相”。所以像我们法师啊,虽然外形是这个相,他真不住相了,所以是法师。他得了道,心不住相。
第二,这个善知识绝不走小路的,“不着声闻缘觉境界”。声闻乘,四谛道,四…,啊,小罗汉境界,声闻。缘觉,中乘,独觉佛,啊,也叫辟支佛。辟支是翻音,独觉是翻意义。这两个声闻缘觉都是小乘道。这不来,要走就走大乘道。啊,譬如像我们当年去学佛,呃,我啊年轻,道是学的,打坐是打的,佛我也不学。十几岁以前,十七岁以前我就、学道不学佛。佛有什么用?弥陀佛,西方那么远,呃,将来能不能生,不知道。学佛要三大阿僧祇劫,我的妈啊!我怎么等得及啊?不干,太难了!学道可以欸,练个气功,打个坐,修成神仙,这还可以玩玩。后来一碰到禅宗,呃,可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哎,这干了!这个快!”哎,这就干了。哈,慢慢来,等不及,嘿。我晓得还有没有来世,我都不知道,那我怎么慢慢等啊?现实。所以像我们这些人,坏人,啊,好现实啊。听到即生成就,“即生成就,哎,这个干了!这可以,这还可以玩。”但是你要知道,这个谈何容易啊?这是大乘之路哦,这不是声闻缘觉之道哦。呃,即生成就谈何容易啊?
但是佛说,真正一个大乘的人,绝不走小路。所以永嘉大师在他《证道歌》上提到,“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他并不是叫做人乱来,并不是说叫你做人可以乱来啊。哎,这是讲走大乘的不走小乘道,大悟不拘于小节,啊。
所以“虽现尘劳,心恒清净”,大乘菩萨你看不出来,善知识。你看他有些人,就是我刚才讲,我当年求道、访道、学佛,连路上叫花子我都跟、都拜,叫花子。因为他虽然在尘劳烦恼中,啊,说某一个老太太有道,那个老太太,我有…将来我写,如果我有机会写回忆录,写给你们看,那闹热得很!
有一个老太太是贵州人,说有道。啊,到处找。这个人姓楚,楚国那个楚,湖北、湖南那个楚。说住在哪里呢?呃,这就住得怪了。在台湾来讲,住在那个绿灯户那个区域里。我说:“她有道为什么住在那里?”“哎!就因为有道,所以住在这里,这个老太太。”说道是高得很。嘿,我就想办法去找,结果也给我找到了。找到以后…,那我们当年求道,两个膝盖头啊没得骨头的,软得很,一看到就、门口就跪下来,拜了,一路拜进去,所以很感动人。实际上全假的,要想求人家道嘛,所以两个膝盖头就软了嘛。哈,所以那个老太太就很高兴啊,也教了我很多很多。
后来我发现啊,是有道,不是最高,所以又走了,到处找。像这一类人,他有道之人,虽然在这个尘劳、红尘中,心很清净,那是真的。你看他这个清净啊,呃,他的修养、修行永远在清净中。这就是,佛教的标记是莲花,莲花的道理,越烂的地方才有,泥巴越脏莲花才越干净,干净的地方没有莲花。佛法就出在这里,这是佛法的精神。哎,“心恒清净”
所以“示有诸过”,这一段必须要讲完,多耽误两分钟,你们赶车子的诸位来得及吧?来不及赶车子先走啊。“示有诸过,赞叹梵行甚至你看这个善知识,他毛病很多。啊,毛病比谁都多,一切凡夫众生的毛病他都有。诶,但是你仔细研究啊,他的戒律精严,比谁都注重梵行。梵,就是清净。修行清净之行谓之梵行。虽然他自己,你看他外表,故示表以乱七八糟,他“不令众生入不律仪”,他教导众生,一定教他守规矩、守戒律,讲究人格、讲究修养。他这样,你在这个红尘滚滚中,在低层,最基层、最乱的地方,可能有佛菩萨存在,要你的眼睛去找。
求如是人”,就是善知识。你找到了真正的善知识,这一段的标准,你再去参考《维摩经》。“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你要求大彻大悟、即生成佛的法门,圆觉境界,就容易了,就快了。这是今天我们到这一段。

注:此听录整理文字稿主要是配合听南师讲课录音时参考,单独看文字稿时敬请仔细理解。

赞赏 
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


本公众号因人投诉,曾被封七天,请关注备用号: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怀瑾先生: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正见的人发布于2023-12-16 13: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