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

#南师讲《圆觉经

第五十五讲
         
今天我们圆觉经是卷下七十七页。现在是第三组这位菩萨,普觉菩萨所提出的问题。的答话,在末世众生,先要求善知识
但是有一个要点我们必须要知啊!就是讲末世众生,末世分成两个观念,一个观念站在佛教的立场,另外一个名称叫做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呃,现在也可以说是“是”,也可以说是“不是”。因为佛法分三个阶段,这是以释迦牟尼佛本人在世的时候所分类的。是佛本人在的时候,是正法住世。佛涅槃以后,佛像经典,啊,还在,这是像法之时。将来,有一个时期,佛经都没有了。最后先…,尤其在中国的情形,佛经最后一部翻译过来的是《楞严经》,末法时代先消失了的是《楞严经》,那个时候人的劫、灾难,世界的灾难更不是这样。
所谓到了刀兵劫末期,草木都可以杀人。呃,就是三劫里头三小劫所谓刀兵劫。当然也可以说,其实三劫是连在一起。佛的说法比较分类,刀兵,瘟疫,水火。那么各种病也特别多,怪病特别多。到那个时候,这个真正的佛法留下来,大概只有净土宗,弥陀佛,或者密宗,有些语。其他正法没有了,这是一类的说法。
当然像我讲得很简单,情况还不止这样。人以后的发展,人变成机器了,机器变成人。十二岁,大概生下来三岁就结婚了。啊,性的行为,性的观念更开放了。人活到一纪,十二岁,已经很长的寿命了,十几岁就死掉了。脑袋,头…头脑很聪明,非常大。两个手、两个脚非常小,都废掉,不需要。什么事情…汽车也不要这样开了,一个指头按按钮就可以动了,啊,到那个时候。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机械人的发展要快要来了,人、机械人的发达了,人就要变机械了,机械变人了。啊,电脑等等发达。这些现象还没有到末法时代啊。(对同学说:这个门关一下啊这是末法时代的开始,这是一个末法的现象啊。
第二,这个末法的观念就是说,以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大家学佛的真正的老师,不是大家的师父,是释迦牟尼佛,是所有一切众生的本师。那么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过世之后,说成不管是像法时代、末法时代,应该叫做末世。末世的意思在中文普通来讲,就是后世。所以这个末并不是没有的“没”啊。末法时代我们大家注意啊,佛经上用的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这个未字一样,这个上面一横长一点叫末法时代。这个末不是代表没有佛法,所以一般人代表…,听到末法时代观念搞错了,就想到没有佛法了。那个“没”字,应该是三点水,没有法了,没有了。末法时代不是这个意思,就是后代。
         
后代的众生想发大菩萨心,修大乘佛道,先要求善知识。其理由,我们晓得讲中国文化道理来,以人道的文化来讲,大概分为三道:一个是君道。啊,以中国文化的立场,如何作一个领袖。这个领袖不一定当皇帝哦,怎么样能够领导人的。君道。当然当皇帝,帝王是领袖之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领袖。呃,现在民主时代不讲官位了,啊,什么长啊,什么员呐。我们大家都是有官位的,至少是家长。没有当了家长,至少家里的成员之一。所以你不要羡慕人家当委员,我们本来是“员”的,家里的成员,啊。呃,如果结了婚啊,慢慢就成家长了,所以不是圆的就是长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君道,如何领导人。尤其做一个老师啊,或者做一个,啊,小职员的公务员呐,都是领导人,君道。
第二是臣道,如何好好辅助别人。譬如一个公司里你做个职员,那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话,普通的话,哎,“得人钱财,为人消灾”。哈,拿了人家的钱,就要替人家消灾免难。你吃了人家的,薪水给你,你就要替人家服务。如何做到尽忠我的应做的事,就是臣道。怎么样去辅佐人的。在过去的国家政体不同,帝王时候,所谓上至宰相,下至庶黎。(对写板书的学生说:那个庶字晓得写吧?啊,不是读书的书哦。宰相不要写了,庶黎啊!错了,伍子胥不就叫那个庶。黎。嗯,嗯,以我的口音不同,不是你不认得字。嗯,庶,黎,啊,庶黎,啊,你讲庶黎,庶黎就庶黎吧。反正我们中国人每个地方方言,口音多的……,标准的,要问我们莫教授了,我们这些都不标准的。啊,国语这个,上至宰相,下至庶黎,现在是一般最基层的公务员,都要学得臣道,如何辅佐人的。所以臣道,在中国文化也就是妻道。夫道,男人丈夫,啊,君道。
另外一道啊,师道。这个师道的尊严啊,我们现在中国人经常讲,呃,尊师重道。我说,“我啊,做了一辈子老师,我就没有受过人家的尊师重道,我们当年是尊师重道,现在没有。”现在的尊师重道,小学生,最尊师重道。刚开学,“老师早!老师好!”回来告诉家里,“哎呦,我的老师怎么样说的。”那圣旨一样。啊,然后到了教师节给家里说,“呃,敬师金啊,五十块行不行?”“不行哦,我那个老师……”你给少了,小haiz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孩子要闹的,啊,一百两。到了中学以后啊,马马虎虎。到了高中不管了。到了大学,路上看到老师啊,给你翘个下巴,啊,那是无比的光荣。不然就对面过来,那么一看,视如路人,不认识。所以我呢,更厉害,所以我的学生那么多,博士啊、硕士,叫什么名字,我一概不认的。人家说某人你的学生,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也不点名,我要真认为是我的学生啊,那他要几把刷子了。嗨,真有点学问,真有点道德,那我会留意了。这个家伙叫(什么),或者是最调皮的,我也会注意。啊,普普通通我都不知道。因为现在没有尊师重道的。尊师重道最严重是佛教里。所谓善知识,师道的庄严。
佛教真正在人类社会里提倡了一个什么东西呢?提倡一个师道的尊严。那真是佛教最严重。所以因此显教、密教里头,师道尊严,叫一声师父呀,啊,所谓“一日从师,终身如父。”呃,那只有佛教做到,所以他有《事师仪轨五十颂》,马鸣菩萨所著的,所作的。凡是学佛的,第一步先学这个。所以第一步做人弟子的师道都不能尊严,这个根本…,已经不谈了,什么都没有,下面什么都不要谈了。换一句话,他的人品已经不值钱了。呃,就是根本没有人品的人。啊,所谓我慢贡高,那不谈,那还教他干什么呢?那真是不堪造就的人。呃,你假装也好嘛,哈,假装的本事都没有啊,那就不谈。所以佛教的建立,善知识这个问题,师道的尊严。那么师道为什么提到这样尊严?因此,为什么这样?他是尊重法统。什么法统呢?就是正知见的存在。就是思想的存续,不要搞偏差了。但是善知识,要善知识啊,这个要注意!不是善知识,不够师道。
那么你们,顺便给你们讲,要了解中国文化,什么是师道?要看《礼记》了,配合佛经来看你就懂了。《礼记》里头,啊,有《学记》、《儒行》,啊,这几篇非常重要的,都建立了师道的尊严,同佛教一样的重要。中国文化根本在《礼记》里头。呃,甚至提到、你比如像《儒行》里头,什么是儒行?这一篇就是说,讲中国文化,怎么样才够得上算是一个知识分子、读书人。那《儒行》是这个典型跟你说得清清楚楚。跟佛教一样的,那都是戒律。所以甚至于说,《儒行》里头孔子所讲,记录下来的,啊,是我们老祖宗的文化。“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呃,知识渊博,学问最好,不一定够得上当老师,没有资格当老师。那不过是记问之学,什么都记得,很渊博,什么问题解答得了,啊。那只能够是解惑,啊,就是传道授业就没有。所以中国文化讲师道,韩愈归纳起来,唐代的韩愈,三个词:传道,授业,解惑。呃,解惑是解答问题。所以记问之学只做到(这里)。
那么要怎么样才是师道呢?简单的两个观念,经师,人师。经师,就是学问能够承先启后。把老祖宗古代的,他能够读懂,吸收了、融化了,能够造就后一代继承了这个传统的文化。那是经师,还不是人师。人师可难了,人师等于佛家来说,戒定慧样样俱全,大彻大悟。等于说,我们佛教本师释迦牟尼佛够得上是众生之师了。所以佛称为人797/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天师,啊,也叫天人师。呃,不但是人世间众生的老师,还是三界天人里头的大老师,所以称为天人师。这样,才够善知识的标准。呃,我们把佛家儒家的道理综合向大家做一番介绍。
现在佛提出,末世以后,我过世了以后,主要的,发大心菩萨,第一步先求善知识。那么我们学佛、出家的同学应该提出一个问题,你说,假使有一个同学能够这样问,我就非常高兴了。哎,你说,举手一下“老师啊,据我所知,啊,佛经上说,佛说,我过世以后,以戒为师。那戒就是善知识啊!为…为什么?”
这个观念出在哪里?以戒为师?你们要注意啊,研究佛学,佛在《大涅槃经》,佛要…,八十二岁了,要走的时候,他宣布我要走了,要死了。那么大家弟子们跪下来,哭啊,求他,要他留到。他不留了。因为他问了阿难,问他兄弟,说了三次。第一次告诉他,“阿难”,他说,“我,一个成佛了的人,可以称业报因缘完了,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是也可以永远留在这儿,你看看将来我还是留好呢,走好?”阿难没有答话,哈,头就蒙住了,好像没有听到。佛如此问了三次,阿难没有答话。
第四次佛宣布走了,时间到了,八十二岁了。三十一岁说法,说到八十二,够了,啊,这个四十九年教育下来。这个大家同学都哭了,阿难也跪下来,哭了。咦?他说:“你哭什么?我问过你三次欸!你说留…可以!‘哎,你不要,你老人家不要走,留下’,我就不走了,永远留在这个世界。你没有…;三次!你的脑筋被魔封住了,没有答复我,现在不要哭了。”啊,事不过三,就是中国人的话啊。事…,中国人这个说话,事不过三,任何一件事不会超过三遍。哎,你都没有答嘛,所以走了。
那么一班弟子们晓得留不住了,啊,才问佛,你老人家走了以后我们怎么办呢?末世众生,以戒为师。就是好好持戒,照佛的戒。戒是什么?佛所教育的,他那个教育的成规。呃,那么在我们中国古代呀,就是书院规约,就是这个。佛教的规约就构成了戒。嗯,把这个…,三宝僧伽的团体是有这个问题。
那么那个是《涅槃经》佛临走的时候吩咐,应该是完全准确,没有、没有没有说他不准确,当然准确。那么现在在《圆觉经》,是佛没有涅槃之前讲的。讲的发大心啊,第一步先求善知识,他并没有叫不以戒为师,还是以戒为师。以戒为师,所以我们看佛经读古文,你要注意啊,以戒为师,师者,老师是干什么?师道,我们下一个定论,值得我们效法的谓之师。他不值得我们效法不叫做师。
所以以戒为师,效法佛所定的。所谓人师,一个人怎么样做一个人,怎么样讲话,怎么样走路,怎么样吃饭,怎么样守身如玉。啊,这个是戒。啊,这是人师之学。所以以戒为师,你效法佛所讲的戒律这个师道就是没有错,根本没有错。            
至于说你证得佛啊,并不是说以戒证得菩提哦!对不对?所以读佛经要…要有这个头脑啊。他叫你学佛是以戒为师,做这个基本。呃,至于你进一步要想学佛,甚至在家,出家,以戒为师。要想求证菩提呢?非求善知识不可。这两个问题一点都不矛盾
所以大家研究佛经也好,研究别的学问也好,读书往往不能融会贯通,这个书读呆了。那就是我们中国《礼记》圣人所讲的: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不能解惑了,解答不了问题,啊。那么以戒为师,这里有的经典也讲,求师,善知识为师,那两个不是矛盾?他一点都不矛盾。那么以戒为师是根据佛学,叫我们学佛的人有这一个条件,我要构成自己是个法器。佛学的名词就叫做法器。啊,什么叫法器呢?像我要变成一个东西。等于我们普通人骂人,你是个什么东西啊?
啊,我常说这一句话。我说这个,这一句话好极了!那是禅宗祖师的话。啊,禅!如果你骂我是个什么东西,我一定给你合掌,我都搞不清楚我是个什么东西。不晓得你们诸位搞得清楚没有?呵,我们自己不晓得自己是什么。啊,如果懂得我是个什么东西,大彻大悟了。这个不是我啊,这是假用借来的,用几十年。我是个什么东西?所以你是个什么…
那么,所以我们现在学佛怎么样才构成法器?先要构成是个东西。什么东西呢?构成一个东西。譬如我们做一个杯,是一个东西。那么人家,所以佛就讲你怎么样去做一个学人,做一个弟子,他说你先要构成法器。求善知识以前先要…;什么叫法器呢?我是个茶杯。所以师父啊、善知识等于茶壶,它倒过来我把它盛得住。如果你不是个茶杯啊,呃,你拿个漏斗去装啊,它茶再倒你还是接不了一点,没有用。就是说,要求法也好,求学也好,你能够接受。接受以后,消化,营养,给自己的智慧发出来才有用。所以第一步要法器。
第二个,法器你不要自满。譬如这个茶杯,啊,假设装满了一杯茶。再去求一个善知识,“哦,他那里茶好,我去学吧!”他把茶做好再给你倒,你已经满了嘛。他再加来,原来的也跑掉了,现在的也跑掉。因为你有主观、有成见,你是自满的,装不进了。不是法器。所以构成法器啊,是谦虚、空,把自己内部的倒空了,我的成见都没有了,接受他的教化。呃,接受完了,我来试验,不对了再倒。啊,求善知识,是这个戒律。我讲的这个就是戒律哦,大乘戒律。不过不给大家念条文,只把意义告诉你。
         
那么,我们了解了这一段,上次就是讲到这里,佛的严重的话。就是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啊,那么下面是讲什么是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而成佛。这是上一次的。现在继续下去。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
佛说“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这就难了。我们也见不到这样的人,啊,即使见到我们也做不到。假使说,像佛说后世的众生真正找到了善知识,“应当供养”。供养他了什么呢?“不惜身命”。连身体,就是累死了,老死了,啊,把我整死了都不管,只为求道,是为法忘躯,要这样才叫供养。这个我们怎么样做得到?
那么你们年轻同学们都看过,有一本书最近几年出来的,其实已经出了八十年,有三种翻译。呃,就是《密勒日巴传》,你们看过吧?啊,《密勒日巴传》都看过啊。那个就是说对供养老师是不惜身命。呃,这个老师你看种种整他,师父整他。啊,那是密教的,因为密教是这个师父是在家人,也有太太,也有儿子。呃,后来密勒日巴来学的时候,啊,师父一看就晓得了,很高兴自己有个继承人要来。
但是你看他的教育,收拾他收拾得好厉害。他就整他,要他给他盖房子。“你要做我的徒弟,给我盖个房子。”有一本翻译讲,这个师父告诉他,“我的儿子要住,没有房子,你来给我盖起来。”也许我们做不到,想想,“哦,你的儿子就是儿子,我也是人家儿子啊!不过给你当徒弟,就要给你儿子盖房子啊?”现在青年“去你的!”还不拿个扁锥捅你一下?啊,哎!他就听了,好,盖就盖。等他南面房子一盖好了以后,说盖哪里?盖前面那个地上。盖完了跟师父说,“师父啊,房子盖好了。”“什么?谁叫你给我盖房子了?”“呃,师父你说的啊!”“我几时说啊?啊,我喝醉了,那个话不算数的。我那个空地现在你看,台北市那么涨价,你怎么给我盖了房子?拆掉!”统统拆掉,一块木、砖头都不要留。然后大骂他一顿,他只好去拆啊。拆完了问他师父怎么样?呃,他说,“真的要盖在北面,后面给我盖个房子。”他又去盖,一个人啊。等他盖好了然后问他,他又说我弄错了,又骂他一顿。拆掉拆掉!盖东边。盖了四栋,都叫他拆掉,从头全来。那个背石头啊什么搞…,这样整他。
那个师母看得直哭,讲这个,这个老师,“你啊,何苦这样整人?”他说:“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师父一边跟太太俩讲的时候眼泪直掉,“他的业太重了,我就要这样消他的业。”呃,换一句话,你受不了苦,你终究走了,你活该。呃,可是他就不走,这样无理取闹还是不走。
这个不止密宗的《密勒日巴传》,你看看我们中国古代这些高僧悟道那么简单啊?呃,你比如说有名的禅宗祖师,云门祖师,云门禅师。呃,你翻开《高僧传》,你翻开禅宗的语录,你看四个字,古文很简单,云门“器宇如王”啊!四个字,所以读古文要懂了,四个字。(对写板书的学生说:哎哎哎,不是这个气。嗯嗯嗯,你成器了。嗯,这一下你成器了。)这个人,青年人成器不成器是这个器啊,不是那个生气的气,是构成了一个东西了。呃,你是个活宝了。活宝是不成器,啊,成了器就构成东西了,是一个东西了。所以骂人说你是什么东西啊?这句话的背后意思就是不成器。呃,这个是成器了。
云门“器宇如王”。我们读古文出身一看,四个字,愣住了。呵,相貌好,气派大,那像皇帝一样,那个人。就是气派很大,做人也规矩,很有威严,器宇如王。这样一个人出家,出了家当和尚),出了家求道做他的老师可不容易哦,他看看满眼、那个时候善知识很多,他在善知识里头还要选,有人告诉他,你这个人啊…,那一定很调皮,器宇如王的人,那是真正我慢,谁都看不上眼里。你没有学问,没有道德,嗯,他这样看看你都懒得看,哈,侧目都不是。什么叫侧目视之?眼睛歪转来看。这样看,这样看叫侧目。他歪都不歪的,懒得看你了。
人家说啊,你只有去找,你要求善知识,非要找陈睦州。(对写板书的学生说:陈,耳东陈,睦,和睦的睦。)啊,睦州,睦州是个和尚。也是马祖气派。这个弟子得道了,他出家了嘛,悟了道大彻大悟成道了,但是他回家了。没有还俗哦,为什么?他要养妈妈,他妈妈还在。因为要守戒,你们知道,出了家,养妈妈。假使我是个和尚,你们诸位,和尚就可以接受你们十方供养了。可是你们供养我的钱,或者我念经回来的钱不能买米让妈妈吃。这是佛门的…,我妈妈没有出家,妈妈没有出家,在家人,我这个肉体她生的,我要孝顺。可是佛门的这个钱呢?一毛不能拿。我可以吃这个饭,妈妈不能吃这个饭,因为这个是供养。佛法僧,出家人可以吃,妈妈没有资格。
所以睦州祖师因为妈妈没有死,只有个妈妈,必须要回去供养,孝顺,要送终啊。那怎么办呢?所以回家。还是穿和尚衣,做鞋子,编草鞋卖,自己编草鞋。我自己的劳力赚来的钱养我的妈妈。就是人家供养我,法师的钱我可以吃饭。呵,可是我妈妈这一份伙食啊,必须要我自己的头脑、劳力赚来的。所以叫睦州,陈睦州,睦州大师。后来他的名字就是以这个地方出名。
。。。。。。
哈,这个中央政府皇帝朝廷急死了,睦州一失啊就不得了了。有人说,不要紧,睦州打不进去。为什么啊?睦州有圣人。有个得道圣人在那儿,指的就是他。
那么睦州的老百姓呢?也没有防卫部队啊,怎么办呢?好,老百姓只好来找这位师父。他在家里搭个茅棚里头,慢慢在编蒲鞋。你们不晓得编蒲鞋,他们,我们在座假使外省朋友,年纪大的就晓得,蹲在地下,拿草那么那么弄起来,啊,好像我也学过一下,还会编几个,都忘了。呃,这就是编蒲鞋。大家就给他跪下来,“呃,干什么?”“是土匪打来了,我们这一县不得了,没有兵啊!”“哎呀,这找我,出家人有什么办法?”“师父啊!朝廷都希望你,希望你大慈大悲。”他说:“也没有通。”大家恳求,他编的那个草鞋卖的。他说:“好嘛!”拿两双草鞋给他,一双,一对两只,四只。四个城门一个城门挂一只草鞋就行了。就挂他的草鞋,就是贴了他的膏药。
这个黄巢的部队一到了睦州,前哨回去报告,“不行啊,睦州兵多得很欸!”“呃,哪有兵啊?睦州听说一个兵都…”他说,“你去看,城上面,城楼上面、下面都是部队。那些部队,而且是雄壮得很欸!”呃,黄巢不相信,自己骑个马,出去一看,他看得更不同了,都是天兵天将。黄巢看傻了,拉着马叫部队,“撤退!睦州有圣人。”下命令,随便怎么样打,以后再来到睦州这一城不要过。睦州城里头有圣人。这就是陈睦州。
所以云门祖师就是找陈睦州参禅。他来找睦州啊,睦州不见,怎么都不见他。呃,一个年轻和尚远地跑来,啊,也三步一拜一样来求善知识,不见面。呃,勉勉强强,他不见面也不灰心,过几天又跪在门口求。呃,他也不开门。呃,万一跪在门口,睦州禅师开门一看,哎,这个小和尚又来,嘭,把门关了。就不见他。
这个云门禅师有一天,也机缘到了。当然他并不是光不见在那里生气啊,是我们已经气死了,“这个老和尚,这个……”心里不晓得怎么骂,格老子啊,什么都出来了,是吧?他不是,他还是在求法,还在参禅呢,就是想见…有一天他想一个主意,动了念头了,他跪在门口啊,打门,“师父啊,你开门见一见嘛!”还是不见。这个睦州给他烦起来,打开门一看,“你干什么?”骂他一顿。他就不管,把腿就一只脚插进来了,呵,晓得他会关门,我先插进一腿来,这是先插一腿,是吧?这个很聪明,就碰到这个陈睦州禅师就做得出来。呀,你腿尽管插过来,咔嚓把门一推,腿就给他推断了。
推断了,断了一只腿。欸!一断了腿他开悟啦。“哎哟!哈哈”,悟道了。所以睦州是跛子啊,(口误,应为云门是跛子。附:云门脚跛公案一只腿给师父弄断了。跟那个木讷祖师一样,呃,他比木讷祖师还惨。所以二祖剁了一只手,对不对?给供养达摩祖师。睦州是砍了(云门)一只脚啊,哈。
(附公案: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文偃禅师,嘉兴人也。姓张氏,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落发禀具于毗陵坛,侍澄数年,探穷律部。以己事未明,往参睦州。州才见来,便闭却门。师乃扣门,州曰:“谁?”师曰:“某甲。”州曰:“作甚么?”师曰:“己事未明,乞师指示。”州开门一见便闭却。师如是连三日扣门,至第三日,州开门,师乃拶入,州便擒住曰:“道!道!”师拟议,州便推出曰:“秦时(车+度)轹钻。”遂掩门,损师一足。师从此悟入。——《五灯会元》卷十五)
那多了…中国,历史上求道。所以善知识,善知识很难办。善知识就有脾气。哎,你很难弄的,所以学佛尽管学,千万不要去找善知识。啊,善知识难弄。最好找自己,免得麻烦。
啊,多得很。你看禅宗祖师历史啊。呃,你看还有杨歧会(杨歧方会禅师)啊,你看古人求善知识求道。杨歧会有名的,他每一个善知识每个人…所以我们佛教有句话,过去大陆上,“各庙各家风”。你去挂单啊,和尚去挂个单。你本来想,我们是出家人都是一样,是一样啊。哎,但是它每个庙上有它独立的规矩啊,你不能、不合它规矩不行啊。叫各庙各家风。它各有一个、一个一个规矩呀,除了佛的戒律以外,有丛林规矩。丛林规矩以外,每个庙里也有每个家风的。各庙各家风,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以这个杨歧会的家风,也是个大禅师,得道的啊。那悭吝到极点,啊。你要过午不食啊,那硬是一块锅巴都不给你吃的。都锁掉,啊,什么东西都锁掉。晚上那个时候没有电灯,几点钟熄灯,你多用了一点油都不得了,常住上都要赔出来。所以杨歧会禅师。
(附:佛门名联: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
后来有个弟子叫叶县省,这个省禅师。这位禅师,三、四个同学去参访这个善知识,这个老和尚前面一个徒弟都没有,谁都受不了他那个折磨,啊,只有叶县省了,所以最后只剩了三个了。
三个,有一天,这个年轻和尚啊,啊,也跟了他好几年,又吃得苦。呃,(对写板书的学生说:杨歧会,叶县省啊,那就不要写了,没有关系了。叶县,树叶子的叶。县,省,省政府的省,诶,县,省县那个县嘛,省政府,省下面就是县。呃,叶县省禅师,省就是他的名字那么他年轻时候跟到他。有一天啊师父出门了,三个师兄弟,他那个悭吝,菜从来没有吃过好的菜,人家丢了的菜根啊,黄叶的啊,选菜选了不要,倒出来的,才叫徒弟们去捡来,做素菜吃,这个样子啊。所以师父出门,饿,三个人真饿啊。今天师父不在,我们做一碗挂面吃吃。这还是…两个师兄讲,叶县省说,“好嘛,好嘛!”他就来做,挂面做了吃了。师父回来一见到厨房少了一把挂面。
“我一出门你三个就吃了?”
说“是”。
“赔来!常住东西就可以这样?犯了规矩,再不然滚蛋。赔吧!”
可是三个人,“师父啊,我们平常也没有单钱给我们,也没有发一毛钱,还要做工。呃,现在衣服也破了,在这里学了好几年佛了,也不…,道也不懂,佛也不学。”他说“这怎么赔呢?”
师父:“没没没有,滚蛋。”
叶县省说:“赔就赔吧。”
怎么赔呢?他还总算有一件和尚衣啊去卖了,当了,当了买一把挂面,“师父啊,我赔了。”
“赔了?这样就行了?不守规矩。啊,以后我再出门,你又吃挂面?迁单!滚蛋!”赶跑,不要!赔了,又不要。
说“师父啊,天黑了。明天我们再走路。”
“不行,我这个庙里说不要,现在就不要。”
就硬把他推到庙门以外,大门锁了。谁都受不了,不近人情,大家都跑了。只有叶县省,“哎呀,不管。”坐在庙门外打坐。师父不要嘛,算了嘛,里头不能住,外面总可以住吧?白天你打开,讲经说法的时候,我进来听总可以吧?就打这个主意。
师父进去就哭了,告诉别的和尚,他说“我要走了啊,我要涅槃了”,他说。
“哎,师父不行啊,法还没有传下来啊!”
“传了啊,你们下一任方丈叶县省啊!”
“哎,师父,你不是赶跑了吗?”
“明天早上就回来了。”
呃,夜里他就死了。死了,第二天打开山门一看,叶县省坐在那里打坐,才把他叫醒。
徒弟们说:“哎呀,你好得很。”
说:“什么事啊?”
说“师父涅槃了。”
“啊!他走了?传法呢?”
“说传给你了。”
他死了,他也由此…就接下这个法棒了。你看也没有教给他什么,也没有教他打坐、念佛观音法门、七支坐法,都没有,他就这样大彻大悟了。他的教育法就是这样,呵,极刻薄中间折磨你。啊,你想这个能够受得了,那成佛当然有余了。成两个佛还够了,不要说成一个。啊,小说上说,就是“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了。”哈,这当然成功了嘛!(第五讲中,附浮山远参叶县省公案,与南师所述略有出入)
啊!所以佛法不一定在口头上,在行为,他在行为上折磨你。禅宗祖师教育法,嬉笑怒骂,有时候整人啊整得不得了,道理是什么?道在你那一边,不在佛那里,也不在善知识那里善知识是教你,把你所有的妄念、所有的杂念给你打断了,都给你憋住了,憋到你开悟了。
孔子也用这个教育法。所以孔子《论语》上对每一个学生答复问题都不一样的。拿我们现在讲不合格,没有国际标准啊。嘿嘿,他没有标准。就好像一个人,把这个人,人怎么样讲孝嘛,这个人告诉他这样叫做孝,那样…,没有一个标准。但是孔子在《论语》也讲了,这就是教育。因为每一个人程度不同,习惯不同,所以孔子教育四个字,《论语》自己讲:“不愤不发,不悱不启。”
教育,善教育是不打。欸,“乖乖”,恭维你,鼓励、鼓励、鼓励,现在人都喜欢鼓励,可鼓励坏了。哈!我们古代也是鼓励鼓励啊,这样打啊,再不然叫来,呐,拿这个地方,你这个头怎么搞的?敲这个东西(南师手敲桌面),那个头敲得好痛哦!呃,打的教育。你说打的教育,现在是主张不打。难道我们那些老祖宗都是笨蛋,都活该挨打的?呃,我们历史上成功人物都是打出来啊。
嘿,我再讲。前天我有个朋友告诉我,他说…,我们讲他、我说:“今天你很高兴的样子啊!”
他说,“蛮高兴啊。”
“怎么高兴啊?”
“我有个老部下来看我,呃,这个老部下啊,他是大陆上从小十二岁就跟我,带出来,打出来的。”
我说,“怎么样?”
“十二岁就跟我当兵啊,他父母啊逃难,啊,带出来。后来要撤退了。父母讲啊,‘不行’,他父母。‘我家里还有母亲要回去,不逃了’”。逃到海边,这个大儿子拜托我们这个朋友,啊,也是这里的老朋友,拜托他,他在做官啦。“这个孩子拜托你给我带走,你就自己儿子看一样。”他就把他带来,他跟到他做小兵嘛。他就教他,不过小学五年级,他跟到他,他就教他,补习英文啊、中文啊、算术啊,还要做事。不对,不懂,打!
他到后来啊,他这个当了团长了,这个小兵还跟到他,大概有人告诉他,“对你那么严格,告他!”这个孩子还不肯告,跪在长官、团长的床前。团长睡一觉醒来,“诶?”他说“你跪到干嘛?”说“某人叫我告你啊,呃,他说你管得我太……”他说“那你去告好了。”“嗯,我不告。”
现在事隔二十几年了,这个、这个人啊,他后来把他考军校送去,这个人现在做了官了,啊,还是这个地位还很高,做了将官了,带到夫人、带到孩子找了20年,找到这个老长官,看他。我们一听啊,我说,“哎呀,你不要讲这个,我眼泪都掉下来”。我这…,我旁边另外一个朋友说,“哎,你两个看到拥抱没有,抱到你哭没有?”他说:“我也掉了眼泪了。”这个事情真感人!
那么他这个部下就当到自己的孩子讲,他说:“我今天有今天的地位,有一切,是老长官当时把我打出来的。”所以他:“我现在对孩子教育,不对,还是打。”
这个打,就是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有时候倒转来教育,憋得你发愤;愤极了,你说我不会,我偏要弄会给你看!你说我不行?我比你还行!就是“愤”的教育。这是“不愤不启”,就打开那个智慧的门、打不开;“不悱不发”,悱是什么?我讲给他听,你还反对,“不是这个道理”,“不是你找嘛”,哎,你找这样啊,他硬要自己憋出来才开悟。孔子所以教育法,这就叫做启发性的教育:憋。现在人一憋你啊,你就糟了。“哎哟,这个教育填鸭子。”我所以骂人,“你还够得上当鸭子?你做成个酸菜鸭子我都不要吃。”那个…填鸭子,那个愤,憋。现在人受不起憋的。好,鼓励鼓励,鼓励鼓励,一鼓励就鼓励坏啦,哈。

注:此听录整理文字稿主要是配合听南师讲课录音时参考,单独看文字稿时敬请仔细理解。

赞赏 
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

本公众号因人投诉,曾被封七天,请关注备用号: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怀瑾先生:善知识是教你,把你所有的妄念给你打断了,都给你憋住了,憋到你开悟了发布于2023-12-16 13:07: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