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证,顾名思义,是指体表受邪而发生的表浅证候,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脉浮等。就六经来说,太阳主外,居六经之表,统摄营卫,为一身之藩篱,故太阳发病,如太阳中风、太阳伤寒都可以叫做表证。确切地说,应称为太阳表证。与此相对,其变证蓄水、蓄血则可称为太阳里证。但表证、里证决非太阳所独有。每一经的病证,其表现形式,尽管复杂多样,但从发病过程来讲,均可分出表证和里证。柯韵伯、尤在泾等亦认为表证非独太阳,他经亦有。

188条云:“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这里的“病”是阳明初受邪气而发病,可见其证亦有“恶寒”,但其特点是化热迅速,“恶寒”很快自罢,这是与太阳病的不同点。

再如194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此证有“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似当属太阳伤寒,而为何又冠名以“阳明中风”呢?这不仅是由于其开始就兼“口苦咽干”等明显热象,而且,此“恶寒”必将很快消失,出现“不恶寒,反恶热”的症状,这与太阳伤寒有着明显地区别。

我们再参考226条便可得到进一步的认识。“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194条与此条相比,都有“咽燥口苦,腹满而喘,脉浮而紧。”但前者发热恶寒不恶热,后者发热恶热不恶寒,且有津为热迫而汗出之症,联系这两条,可以认为,这是阳明病不同阶段的证候表现,226条证是由194条“阳明中风”证发展变化而来。这里又反映出阳明病化热迅速的特点。

可见,“阳明中风”证是由外邪侵犯阳明而发病,虽有发热恶寒,但与太阳病无关,故名“阳明中风”。这样的发热恶寒,当然应属阳明表证,236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237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实属阳明表证的证治,正如柯韵伯所说:“此阳明之表证表脉也。”尤在泾亦认为:“此二条乃风寒初中阳明之证”。

REF:赵金忠.浅谈六经皆有表证[J].山东中医杂志,1982(05):270-271.



整理丨王德福


中华医学杂志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六经皆有表证丨阳明表证发布于2023-05-26 12:48:56

相关推荐